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文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8 03:05:53

㈠ 文化的特徵包括

精神性

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體運行就不屬於文化范疇。

2.社會性

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系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共同認識、共同生產、互相評價、互相承認中產生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有文化。

3.集合性

這是指文化必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許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行為或它們的物化產品。它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集合,任何個人都無法構成文化。

4.獨特性

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的基本因素。這些民族、組織、群體的差異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帶有獨特性,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於兩個民族或組織和群體中。

5.一致性

這是指在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文化有著相對一致的內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性行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產品。這種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相對一致性是構成一種文化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一致性,各種文化才有了他們各自的內涵。

㈡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有

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多樣,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以揚善抑惡、以真善美相統一,以文化教化為目的的倫理政治型文化。
它是一種德智統一、以德攝政的文化,是帶有一種民族的、獨特的、重倫理價值取向的特色。中國傳統倫理政治思想,不僅決定了中國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決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徵。
除了倫理政治型文化這一總的特徵之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以下特徵:
1、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發展創新性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時間最長、未曾中斷的文化系統。它不像埃及、巴比倫、印度等文化那樣無以後繼,更不像古希臘、羅馬文化那樣中經蹂躪以至荒蕪。
中華民族自夏代進入文明社會,歷經各朝代,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經久不衰,這都展現了它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和應變能力,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在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中頑強的傳承下來,而且經歷了無數個後人繼承前人又發展前人,虛心學習前人又豐富前人,依據時代需求又超越前人,這樣一個周而復始、連續不斷的接力運動,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得到充實、豐富、發展和創新。
2、具有較強的融合性和凝聚性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元化的。傳統中國社會,儒、道、佛等多種派系並存,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匯集百川優勢、兼容八方智慧的顯著特點。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幾次大規模的民族融合。
中國文化歷經艱辛,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發展,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融合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和周圍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發展態勢。

㈢ 文化特徵有哪些

文化具有哪些特點
2020-04-14 09:17:17
文/葉丹
特徵包括人為創造性、後天習得性、共享性、象徵性、傳遞性、變遷性等。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1文化的特點

1、超生理性和超個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們後天習得的和創造的,文化不能通過生理遺傳。超個人性是指個人雖然有接受文化和創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卻不在於個人。個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響文化。

2、復合性: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要素復合在一起。

3、象徵性:文化現象總是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的意義要遠遠超出文化現象所直接表現的那個窄小的范圍。

4、傳遞性:文化一經產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縱向傳遞(代代相傳)和橫向傳遞(地域、民族之間)兩方面。

5、變遷性與墮距(滯後):變遷性是指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是處於變化中的。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文化變遷有三種因素引發,第一,自然條件的變化,如自然災害、人口變遷;第二,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如不同國家、民族自技術、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交流;第三,發明與發現,各種發明、創造導致人類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遷。滯後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變遷時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各部分之間的不平衡、差距、錯位。

2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就像螞蟻過江。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這種文化在起作用,那麼由這種文化所確立的社會秩序就會被維持下去,這就是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功能。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下載本文word文檔
猜你喜歡

文化的社會作用
2020-04-26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因
2020-04-17

文化的基本載體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的本質是什麼
2020-04-17

文化是什麼四句話
2020-04-22

文化的四個功能
2020-04-17

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什麼
2020-04-21

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怎麼表現
2020-04-22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關系
2020-04-21

文化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2020-04-21

相關文章

㈣ 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特徵

絲綢、瓷器、象形文字。

㈤ 中國五大文化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是說有著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它國家歷史都很短暫,因為歷史上它們不是已經消亡就是被同化了。博大精深是說我們的歷史積蘊很厚,內涵很深,牽涉人類的方方面。麵包羅萬象。這兩點對我們當然很重要!我們能從深厚的歷史取之不盡的營養中取其精華,將我們的民族文明更好的一直傳承發揚下去,我們中華憑著豐厚的底蘊經歷五千年風雨烽火屹立不倒,是我們的驕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㈥ 文化主要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有很多,除了學界普遍認同的諸如"天人合一"、"和為貴"之類的特點外,最富個性的特點則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崇尚倫理道德的人際關系、重視政務的價值取向、推尊入世的處世哲學、強調統一的政治理念和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關於文化的概念,學術界尚無公認的定義.從結構要素看文化不僅包括作為知識形態的哲學、宗教和各門具體科學以及蘊含於這些學科之中的思維方式,同時也包括作為非知識形態的社會心理、風俗習慣和民族精神等.在這些結構要素中,哲學作為時代的精華,占據著核心的地位. 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必然植根於社會生活的深層土壤之中;不同民族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不同類型和特點的文化.而「各個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是那些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所從事的物質生存方式,所建立的社會組織形態的多樣性造成.」 因此,要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必須聯系繁生中華民族文化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條件進行分析. (一)地理環境的隔絕狀和大陸性文化 中華人民生活在富饒的東亞大陸,東臨浩淼的太平洋,西北有漫漫的戈壁橫亘其上,西南有險峻的青藏高原聳立.這種一面臨海,三面是險阻叢生的陸路交通的地理狀況,給版圖遼闊的中國,造成了內部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而與外部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這種半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環境,使中國古文化獲得了特別完備的「隔絕機制」;而這種「隔絕機制」正是一個獨立的古文化系統得以延續的先決條件. 所以從秦漢到隋唐,中原文化雖與中亞、西亞的草原文化以及南亞次大陸的佛教文化進行過頗有深度的交流,但中國古文化系統始終保持著自身的風格和系統,沒有出現過象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民族的文化因異族的入侵而被摧毀或中絕那樣的「斷層」.但另一方面,地理環境的隔絕狀態卻同時滋生了中國古文化強烈的中央觀念,形成了閉鎖內向的思維定勢和自足心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國人心中只有「中國」,沒有他邦,或者把自己的國度看作是世界的中心,以「天朝王國」的心態傲視周邊各族和異域他邦.這就使中國文化不可能象希臘海洋文化那樣,通過海外貿易和向外擴張,在匯集古代世界各條知識之流的基礎上形成發展,因而具有開放性和多元性. 中國古文化是在封閉狀態下獨立地產生,而且比周邊各族成熟較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模式,因而在往後的發展中更注重自身體系的整合和自我意識的完善,更強調對傳統的評價和解釋,並通過對傳統的解釋和闡述求得發展.對於外來文化,則往往採取排斥、否定的態度,即使是吸收,也是重其同,斥其異,並最終將其融化於自己的體系中. (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農耕文化 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個體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這種經濟結構中,一個家庭便是一個生產單位,家庭內部實行男耕女織的自然分工,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生活所需,各個家庭和社會組織彼此間只有簡單的交換關系,沒有精細的分工.由於封建統治階級長期推行「重農抑商」、「仰本抑末」的政策,對小農經濟實行嚴格控制,限制農民遷徒或改業,使農民世世代代被束縛在一塊土地上,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歸的簡單再生產.他們所嚮往和追求的生活目標,不過是「上足以事父母,下足以畜妻子」,「幼有所養,老有所終」,以保持安居樂業、穩定和諧的狀態.這種規模狹小,簡單重復的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較明顯的保守性和狹隘性,而缺乏希臘工商文化那種競爭、冒險的進取精神和向外擴張的四方觀念.如錢穆先生所雲:「心中不求空間之擴張,唯望時間之綿延,絕不想人生有無限向前之一境,而認為當體具足,循環不已.」(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上海三聯書店,1988年版第3頁) 農業自然經濟的性質也決定了農民對待自然的態度.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業生產很大程度要靠天吃飯.而對於天災人禍的發生,人們又是無法控制的.因此,在農民的心目中,天(自然)是可敬又可畏的.它既能給人造福,也能給人降災,人對於天意只能順從,而不能違抗.而且,農民的實踐經驗也決定他們必然採取這種對待自然的態度.農業生產必須趨農時,趕季節,及時耕作;作物培育必須「順物之性」,遵循植物生長發育的規律;抵禦洪水災害,必須因勢利導;疏通河道,引水排洪.如此等等,都是一種順應自然、「道法自然」的方法.因此,在人與自然關系問題上,中國傳統文化佔主導地

㈦ 中國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徵

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㈧ 文化主要具備哪些特點

文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精神性。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徵。所謂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須是與人類的精神活動有關的,與人類精神活動無關的物質就不能稱之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體運行就不屬於文化范疇。

2、社會性。文化具有強烈的社會性,它是人與人之間按一定的規律結成社會關系的產物,是人與人在聯系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在共同認識、共同生產、互相評價、互相承認中產生的。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不會有文化。

3、集合性。這是指文化必須是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許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行為或它們的物化產品。它是由無數的個體組成的集合,任何個人都無法構成文化。

4、獨特性。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的基本因素。這些民族、組織、群體的差異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帶有獨特性,不可能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於兩個民族或組織和群體中。

5、一致性。這是指在一個民族、一個組織或一個群體中,文化有著相對一致的內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動、精神性行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產品。這種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的相對一致性是構成一種文化的基礎。正是有了這種一致性,各種文化才有了他們各自的內涵。拓展資料:文化,天地萬物(包括人)的信息的產生融匯滲透(的過程)。文化(culture)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

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於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

㈨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在中華漢字和史書典籍。漢字整潔優美,字形多樣,鏗鏘圓潤,故中國書法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承載者中華文化;中國從漢代開始就設立了史官,說明歷代皇室對歷史的重視,中國歷史之長、紀錄至今這些是外國怎麼都比不上的,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得益於其包容性。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其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獨特性:中國的傳統書目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如四大名著、資治通鑒、菜根譚,其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塑造了一個禮儀之邦的形象,讓炎黃子孫得以二世、三世至萬世延續下去,中國的戲曲國畫也是匠心獨具,如京劇、豫劇、越劇、山水畫、宮廷畫等等;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以其整體性、實用性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最前沿。區域性:中國幅員遼闊。各地文化千差萬別,由於經濟、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各地相互借鑒、相互容納,形成了具有區域性的文化。民族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如雕刻建築藝術、各民族的語言文字等,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瑰寶。
-
-這是基本特徵

㈩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閱讀全文

與文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