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西方的文化對建築有什麼影響
西方的文化強調垂直向宇宙模式,確立了天堂和地域相對立的結構,基督教認為人在上帝面前是渺小的,需要祈求上帝的保護,同時為了顯示上帝的存在,哥特式教堂往往用高聳入雲、直刺青天的塔尖來表現一種神秘的特性;而東方的文化強調水平向的宇宙模式,以方位、色彩等為標志。如儒教(家),強調實用理性和現世的生活,禮儀是為了確立等級秩序,令人產生一種敬畏的感覺,它通過平面的展開,來創造一種安適的環境。
Ⅱ 儒家思想對傳統建築的影響有哪些
儒家的禮治,作為一種頑強的封建政治倫理觀念,對中國建築文化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1、影響建築的類型、形制。儒學一直以來都提倡禮,禮不僅是治國之本,也是個人立身行事的准則,我國古代建築受其影響,產生了殿堂、宗廟、壇、陵墓等多種類型的建築。
2、古代建築多體現了君權的至高無上的特徵,這也是受到儒學的君權至上影響的。
3、古代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以及社稷、先農諸壇等祭祀的建築,也是受到儒學的敬天思想影響。宗廟、陵墓之建營則是受到儒學主張孝親法祖影響。
4、古代建築的布置格式,講究方整對稱,昭穆有序,是受到儒學主張中正有序的影響,古代建築的都城、宮城及建築群體嚴格的中軸對稱布局形制。
5、儒學講究尊卑有序,上下有別,注重用建築來體現尊卑禮序,舉凡建築的開間、形制、色彩、脊飾,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得違制僭越。
儒家思想對傳統建築的作用:
至此,儒學對古典建築的影響就完整無疑的展現出來,從城市規劃到單體建築,從街道布局到屋檐鴟尾,無不體現著儒家遵循崇尚的「禮
」、「等級」、「尊卑」等秩序,他們嚴謹又具有理性,中庸而冷靜。
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築形式的成長成熟中始終起著關鍵的指導與主導作
,它令我國建築藝術的風格從其它同樣偉大的民族中獨立出來,成為世界建築文化中燦然生輝而自成體系的建築藝術。
中國古典建築雖初看
人不禁稍覺微缺變化一般,然而越多對它了解越發現她深沉而靜穆的廣闊胸懷。它對中華民族性格的表現及影響,都在起翹的屋檐與一進一
的庭院中完美展現。
Ⅲ 論述文化社會意識形態對古代建築的影響
儒學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崇儒術以後的兩千多年中,始終是居於統治地位的一種意識形態,對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切方面有著重大影響,是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中的精神主軸。雖然漢代以後有道教的創立和佛教的傳入與盛興,但佛、道之學始終居於附從地位,在中國人心目中,儒學才是正統。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建築的影響大體可以歸究為六個方面:第一、儒學提倡禮制,以禮為治國之本和個人立身行事的准則,由此產生了建築上的多種類型及其形制,如殿堂、宗廟、壇、陵墓等。第二、儒學主張君權至上,皇帝是受命於天的萬民之主,故建有以宮室為中心的都城宮殿,用來體現君權至高無上。第三、儒學主張敬天,對天地的祭祀是歷朝大祀,故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以及社稷、先農諸壇。第四、儒學主張孝親法祖,故有宗廟、陵墓之建營。第五、儒學主張中正有序,故有建築平面布置的方整對稱,昭穆有序,從而形成都城、宮城及建築群體嚴格的中軸對稱布局形制。第六、儒學主張尊卑有序,上下有別,注重用建築來體現尊卑禮序,舉凡建築的開間、形制、色彩、脊飾,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得違制僭越。
Ⅳ 建築設計知識:不同文化對建築空間品質有哪些影響
在官文化思想影響下,建築空間品質從古到今往往以華麗、富貴呈現,這種現象在政府。如今的地方官員出於各種原因,在辦公大樓室內外裝修上,採用高檔材料,營造出政府多麼富有。我參觀過一些縣城、市區的政府大樓,發現一個屋子裡兩三個人就佔40多平方米的空間,大量的空間浪費、閑置。
士文化影響下的知識分子,他們對於空間品質的要求,可以用簡朴、典雅、精緻。在中國古代,士文化的特點是樸素淡雅的書卷氣。不講究尊卑等級,也不要求表現權力意志,也不追求豪華富麗的氣派,純粹只是文人們高雅的審美趣味的追求。在建築上主要有私家園林、文人宅第、書院、書樓書齋、風景建築等。文人藝術尤其對自然情有獨鍾,尤其以山水詩、山水畫為典型代表。文人藝術還喜歡以自然的某種事物的自然屬性來比喻人的道德品質。
Ⅳ 世界各地宗教、哲學、文化如何影響建築的發展
世界各地宗教、哲學、文化對建築的發展影響是很多的,也是很大的,比方東方的建築具有東方宗教文化的內涵,西方的建築具有西方的宗教文化的內涵,哲學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Ⅵ 禮樂文化對建築有什麼影響
傳統文化中「禮樂文化」對中國傳統建築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不僅表現在建築形式上,更在建築審美的精神層面上有著顯著作用。在車重傳統建築觀的基礎上建築是我們至今關注的重要問題。
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文化中一個涵蓋面極廣、影響極深的文化范疇。它涉及的范圍大到朝廷典章,小到民間日常生活的進退起居,幾乎包括了精神文化的所有領域,其影響之深遠超過了任何一種思想理論。
「禮」,是整個中國封建時代一切社會觀念的基礎。它體現在社會制度中,也體現在思想理論、文化和民俗心理等各個文化層次中。「樂」,包括了、舞蹈、詩歌等所有的古代表演藝術。它是禮的藝術化表現形式,是禮的精神和藝術精神的綜合體現。禮的本質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倫理;樂的精神則是調和各等級類別之間的關系。禮和樂的緊密結合,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和文化藝術互相作用,相輔相成的發展趨向。這一現象在中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上也有鮮明的表現。
1「禮」對建築的影響
「禮」的本質是「序」。在我國古建築中的體現就是中軸對稱、突出重點,縱向的空間序列發展要主從分明。這在宮廷建築、祭祀建築、學校建築、宗教建築,以及大型的民居建築中表現得很明顯。
建築的空間序列是體現秩序感的最好方法。不僅宮殿如此,就連民居建築的組合形式也是如此。儒家宗法倫理,成為居室建築表現的主題。
1.1同姓聚居,家和為貴
中國傳統民居的分布多為聚族(姓)而居。從同族村落、塢寨,同祖的府第到同宗的庭院,皆以血緣為紐帶。就平面布局而言,中國傳統民居多為向平面展開的組群布局,絕少高高聳立的樓房。向平面序列展開的平房,由若干個單體建築構成庭院,再由一個個庭院組成村落或塢寨。這種以組群的對稱、和諧創造「和睦」之美的布局形式,實際上便是宗法倫理中「家和萬事興」觀念的反映。為了家族成員的和睦相處,因而在建築布局上淡化個體而強調組群,而且用牆圍合成一個個向心力極強的家庭院落,以增強家庭的凝聚力。牆內為一姓之家,牆外為異姓之地。院牆,成為家與家之間在地域與心理上的分界線。
1.2尊卑有禮,男女有別
中國傳統民居的布局講究正室居中,左右兩廂對稱在旁,這實際上是宗法倫理中「禮」的體現。家族中的禮主要表現為父尊子卑,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因而在居室的安排上父母之居稱正屋;一般安排在整個組群的中軸線,居中在上,以顯示其在家庭中的至尊地位。在正屋的兩邊,對稱排列東西兩房,歸子孫輩居住,稱為「廂」。「房,旁也,室之兩旁也」。很顯然,房對正屋而言,屬於從屬地位,這與其居住者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吻合的。父與子的居室除了在座落方位上有別外,往往在建築規模、室內裝飾與陳設上也有尊卑之分。父輩所在的正屋建築面積較大,其基座高低、台階級數都在一院之中居首。屋頂式樣也是一院中最高級的。至於室內裝瑛,更是主次分明。
在重視父子尊卑的同時,傳統居室的布局也注意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原則。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婦女的地位逐漸下降,淪為男性的附屬品。宗法倫@理對男女之別的要求重在限制和規范婦女的行為自由與人身自由。反映在居室的布局上,首先表現為男居外庭,女居內室。一般情況下,婦女不能擅自步出院外,外人亦不能輕易入內院。古代將女人所居之處稱為「閨房」。由此可見,閨房,必定是處在院內幽僻之處,並有層層門戶隔斷,避免與外界交往。人們習慣上將妻子稱為「內人」、「內室」,實際上便是婦女在居室布局中身份的反映。甚至有的地區在住宅內專修狹長的弄堂,供婦女和僕役行走,以避免他們經過,干擾禮儀性極強的廳堂。
1.3以堂為尊,崇祖敬宗
堂不僅是活著的家長之居所,同時也是祭祀祖宗的場所。傳統的宗法觀念認為,一族一家之祖雖已離開人世,但他們的在天之靈仍會關照在世的子孫,視他們「孝」的程度賜福降災。因此,人們選擇家庭居室中最尊的「堂屋」為祖宗立牌位,舉行祭祖活動,以顯示對祖宗的尊重和孝敬。同時,也證明目前與之同處一堂的家長受祖宗認可和庇護,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動搖。由於「堂屋」既為在世家長之居,又為在天祖宗靈位之所在,因而家庭中最重要的活動一般也在堂屋舉行,成為家庭成員集匯的場所,頗有氏族公社時的「大房子」遺風。既然「堂屋」在家族居室中的位置是如此重要,因而整個居室建築的安排以它為核心,在布局安排上皆位於中軸,居中在上,周圍的建築皆以其為軸心,通過封閉的院落,形成強烈的向心力。
北方的四合院,長輩住正房,下輩住廂房,前後輔助房間則為家奴,下人的住房,整個庭院的建築秩序象徵著家族內部的倫理秩序。
南方民居的堂屋天井組合也是如此。堂屋是家族的象徵,正中供奉祖宗牌位,家族內部重大事務都在這里進行。以堂屋為中心進行組合當然是家族倫理秩序的最理想的形式,若是大家族的聚居便以幾個甚至成群的堂屋來組合。湖南嶽陽縣的張谷英村便是典型。張谷英村是從明代遺留至今的兩個大家族聚居村落之一,目前住在村中的2 000多人全部是張氏後裔。村中建築按家族組合形成完整布局,平面為「豐」字形結構,中軸線上一連幾進堂屋,兩邊分別對稱地伸出幾道橫向分支,每一分支又由幾進堂屋組成。每一組分支的堂屋由一個分支家族居住,而每一間堂屋以及兩邊的廂房則由一個家庭居住。整個建築群的布局形式就是一個完整而形象的宗法家族社會。幾進堂屋中以最後一進堂屋為上堂,祖宗牌位就供在這里,這里是家族最高權威的代表。下面則按輩份大小,遠近親疏依次排列。在這里,建築空間的序列感表現為一進又一進的堂屋,造成了倫理秩序的森嚴感和家族權威的神秘感。民居中尚且如此,那麼皇宮建築中那重重宮門、進進院落就更不用說了~
Ⅶ 描述中國建築特徵並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建築的影響
中國建築乃一獨立之結構系統,歷史悠長,散布區域遼闊。在軍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國雖常與他族接觸,但建築之基本結構及部署之原則,僅有和緩之變遷,順序之進展,直至最近半世紀,未受其它建築之影響。數千年來無遽變之跡,滲雜之象,一貫以其獨特純粹之木構系統,隨我民族足跡所至,樹立文化表志,都會邊疆,無論其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為我國人民居處之所託,或為我政治、宗教、國防、經濟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飾、車馬、工藝、器用之細,無不與之息息相關。中國建築之個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
建築顯著特徵之所以形成,有兩因素:有屬於實物結構技術上之取法及發展者,有緣於環境思想之趨向者。對此種種特徵,治建築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亂一系建築自身優劣之准繩,不惑於他時他族建築與我之異同。治中國建築史者對此著意,對中國建築物始能有正確之觀點,不作偏激之毀譽。
今略舉中國建築之主要特徵
建築顯著特徵之所以形成,有兩因素:有屬於實物結構技術上之取法及發展者,有緣於環境思想之趨向者。對此種種特徵,治建築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亂一系建築自身優劣之准繩,不惑於他時他族建築與我之異同。治中國建築史者對此著意,對中國建築物始能有正確之觀點,不作偏激之毀譽。
今略舉中國建築之主要特徵 選自梁思成著《中國建築史》
一、 於結構取法及發展方面之特徵,有以下可注意者四點: (一)以木料為主要構材;(二)歷用構架制之結構原則。既以木材為主,此結構原則乃為「樑柱式建築」之「構架制」;(三)以斗拱為結構之關鍵,並為度量單位 在木構架之橫梁及立柱間過渡處,施橫材方木相互壘疊,前後伸出作「斗拱」,與屋頂結構有密切關系,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結構之荷載,轉納於下部之立柱上,故為大建築物所必用。(四)外部輪廓之特異 外部特徵明顯,迥異於他系建築,乃造成其自身風格之特素。中國建築之外輪廓予人以優美之印象,且富於吸引力。
二、 屬於環境思想方面,與其它建築之歷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下可注意者四:(一)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二)建築活動受道德觀念之制裁;(三)著重布置之規制;(四)建築之術,師徒傳授,不重書籍
Ⅷ 文化對建築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社會生產方式對建築的影響;生活方式對建築的影響;地域特徵對建築的影響;思想文化對建築的影響;科學技術對建築的影響;民俗文化對建築的影響。我也是查詢101教育PPT里的課件資料,感覺PPT背景圖不錯。
Ⅸ 文化對建築的影響而現代文化又是怎樣影響現代建築的
1.清末民國的建築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建築轉入近代時期,開始了近代化及現代化的進程。但在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過渡的過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過程中,中國走過的道路是扭曲的。
中華帝國閉鎖的國門是被資本主義列強用炮艦和鴉片沖開的。中國的開放是被動的開放。外來的、誘發中國啟動現代化的沖擊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擊的。租界的設立、通商口岸的開辟、港灣租借地、鐵路附屬地的圈佔,都是通過不平等條約來實施的。這些城市或地區,作為中國控化的前沿和聚點,引發其城市轉型、建築轉型的外來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活動息息相關。在近代化過程中攪拌著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國建築的發展,自然深深受制於這種二元結構的影響,導致發展的不平衡型。主要體現在沒有取得全方位的現代化轉型,明顯呈現出新舊兩大建築體系並存的局面。如民國時期的仿羅馬建築石鼓路天主堂,西方古典的原中央大學建築群。
2.現代主義風格的誕生
1930年前後的中國建築界有兩點史實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漢、青島,以及在日本人侵佔的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出現了現代建築式樣,或稱「摩登式」、「現代風格」、「萬國式」、「國際式」、藝術裝飾風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為數不多但較純粹的現代主義風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現代建築文化及思想通過報紙雜志、建築師的交流、建築教育等方式在中國廣為傳播。這說明西方現代建築運動的影響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國,並產生效應,中國近代建築界與世界建築發展保持著某種程度的聯系。
Ⅹ 傳統文化對於餐飲建築空間裝修有哪些影響
主要影響了傳統餐飲建築的裝修風格
一般來說,環境的風格特點既有外來因素,又有內在因素。外在比如說有氣候條件,地方材料,科技水平等;內在因素主要表現為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趣味以及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性格與氣質等。傳統建築的外在特徵十分明顯,如規劃上傾向於沿水平方向發展,立面由台基、牆身和屋頂三大段構成,結構體系以木為主。另一方面,人們透過這些外在形式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建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性,清楚地反映著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思維方式及審美趣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