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軟實力是什麼

文化軟實力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8 03:38:06

⑴ 什麼叫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它深刻地影響了人們對
文化軟實力
國際關系的看法,使人們從關心領土、軍備、武力、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地域擴張、軍事打擊等有形的「硬實力」,轉向關注文化、價值觀、影響力、道德准則、文化感召力等無形的「軟實力」。
「軟實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來的。1990年,他分別在《政治學季刊》和《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質》和《軟實力》等一系列論文,並在此基礎上出版了Bound to Lead :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中譯本《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一書,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約瑟夫.奈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硬實力和軟實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
文化軟實力
中國的「軟實力」一說,則源於一位美國記者的報道,意思是說「對中國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種尊重或者著迷,以及它的影響力的自然增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指出:「一個國家是存在兩種實力的,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是指國家的GDP、硬體設施等,而文化、制度、傳媒等被稱為軟實力。」

⑵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⑶ 如何理解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軟實力」是相對於一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資源實力等「硬實力」而言的。「軟實力」概念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在他看來,軟實力就是通過吸引而非強制或者利誘的方式改變他方的行為、從而使己方得償所願的能力;構成軟實力的有三種主要資源:文化、政治價值觀及外交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軟實力體現為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基礎,軟實力的說服作用、滲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過文化來體現。因此,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生產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與科學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既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又成為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與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催生了文化經濟。當前,文化經濟及其影響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文化生產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大力發展文化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發展文化產業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生產力成為一種產業化的力量。在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的相互作用中,文化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標准化、批量化和聯合化,形成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文化產品的製作和銷售、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等。文化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意為核心,使文化要素進入市場,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體現。文化產業的開發、文化市場的爭奪,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和開展文化軟實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和領域,文化產業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起到了強大的支撐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經濟與文化的良性互動,提升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文化產業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運用文化元素來聚集資金、發展經濟,再用聚集來的資金、通過產業化的形式來發展文化,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把發展文化產業擺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文化產業規模超過了農業等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甚至成為這些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例如,日本大力發展動漫行業,其動漫行業經營收入已經超過了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的收入。文化產業的高度發展,不但促進了這些國家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觀上為該國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基礎和有效的運作方式,從而提升了該國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開發國際市場、傳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文化傳播能力與一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直接相關,是一國文化生產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元素。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該國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從這個角度說,作為文化產業主要組成部分的傳媒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據統計,目前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索尼、TCL、環球、日本廣播公司等世界九大傳媒集團,控制了全球50家傳媒公司和95%的世界傳媒市場。「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的形成,就與西方傳媒產業的高度發展和我國傳媒產業的相對落後直接相關。

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提升文化的凝聚力與感召力。文化產業提供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產品,而大多數的文化產品又承載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並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例如,我們依據從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獲得的知識與信息進行決策和行動;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調節身心;通過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來交流情感和思想;等等。而提供這些文化產品的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文化產業,就成為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提升國民思想文化素質、增強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載體。

把握好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主要著力點

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具有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但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與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明顯處於弱勢地位,這與我國經濟大國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身份極不相稱。因此,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在這個問題上,以下幾點需要引起重視:

制定和實施適應新形勢的文化產業政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范圍內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日益增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不斷拓展,網路技術革命使得文化傳播出現嶄新特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等等。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相對照,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如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和活力不足、文化產品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等。在制定新的文化產業政策過程中,應根據新形勢、針對新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對策。2009年7月,我國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確立了「五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即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內外並舉,並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這對於新形勢下我國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做大做強一批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是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為此,應著重扶持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潛力大的文化企業,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積極「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在此過程中,大型國有文化企業應成為「主力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廣大民營文化企業應成為「生力軍」,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

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和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發展文化產業的有益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早、水平較高,已經形成一整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具體運作模式。積極學習借鑒其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在這個問題上,應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科學選擇、合理吸收,切實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和主體地位。

⑷ 文化軟實力的含義,重要性

什麼是軟實力
「軟實力」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其概念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於上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等。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夠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認同,甚至被吸納或融合到其他國家的文化中去,這個國家與他國之間就會少幾分敵意,多幾分理解
由於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經濟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這一輪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積極推動者。

⑸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一個國家的倔起,從根本上說,在於它的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所謂「軟實力」是指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相對於具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科研成果及轉化率、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哲學與社會科學也屬於國家「軟實力」范疇。 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著眼於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著眼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構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實的文化根基。

⑹ 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什麼意思

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從全球的思想文化激盪來看,中國的文化具有自主能力和調適能力,文化認同感增加。具體地說,要注意處理好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關系。在當今世界,很明顯的事實是:經濟越來越全球化、一體化,政治則是多極化、多元化。而文化則介於兩者之間。一方面,隨著高科技特別是傳媒與網路的迅速發展,文化的認同性日益取代了意識形態的差異性。另一方面,由於文化習慣、宗教傳統、價值觀念上的鴻溝難以彌合,不同文化與文明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裂痕亦有擴大的可能。一方面是全球價值趨同,另一方面是回歸民族傳統,復興民族文化,實現民族自我認同。一方面是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被同質化,另一方面是文化的交流、綜合與新的多樣性的出現。如何處理好全球普遍價值認同與民族角色的自我認同,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文化選擇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文化認同。面對全球的思想文化激盪,中國千萬不能「失語」和「他者化」。千萬不能丟掉文化主體性,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
國家文化軟實力-理論淵源
約瑟夫 奈「軟實力」(softpower)一詞最早出現於1990年3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為美國《大西洋》雜志撰寫的一篇名為《衰落的誤導性隱喻》的論文里。他說「我們需要在『軟實力』上增加投入,而不是在『硬實力』上即昂貴的新武器系統上增加投資」。在此後出版的《註定領導世界》中約瑟夫·奈進一步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可以建立並且主導國際規范及國際制度,從而左右世界政治的議事日程,那麼它就可以影響他人的偏好和對本國國家利益的認識,從而具有軟實力,或具有「制度實力」(institutionalpower)。後來在他的著作《軟實力:世界政壇成功之道》的前言中約瑟夫·奈把「軟實力」明確定義為「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它源自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國家的軟力量歸於三種主要資源:其一是能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的文化;其二是能真正實踐的政治價值觀;其三是能被視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可見,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包括了文化、政治、外交三個組成部分。

作為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代言人,約瑟夫·奈的文化理論自有他提出的戰略意圖與歷史語境,在此我們不再贅述。對於中國來說,今天所強調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由於不盡相同的話語體系與社會政治背景,與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並不完全一致。我們所強調的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那些在社會文化領域中具有精神的感召力、社會的凝聚力、市場的吸引力、思想的影響力與心理驅動力的文化資源。我們的著眼點是落在文化的基本層面上,我們更加註重的是主流文化自身的積極建構,是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而不是把文化僅僅作為一種實現經濟與外交目的的次等手段來對待。另外,我們強調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帶有鮮明國家意識形態屬性,它是我們國家政體的文化顯現,是我們國家利益的獨特呈現方式,這都與約瑟夫·奈的文化理念存在實質上的區別。所以,我們尋求的不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軟力量,而是一種體現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國家文化軟實力-背景與啟示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當前實現民族振興的必然要求,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必然要求,贏得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現在,相對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文化的發展速度已經滯後,特別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還不能夠與經濟增長的實力相媲美。在經濟領域中國的貿易順差為我們帶來了巨額的物質收益,而在文化領域現在卻出現了明顯的交流逆差。相對於海外進口文化作品的不斷湧入,我們輸出的文化產品並不能夠與我們的經濟地位相適應。所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在於主流文化本身的全面建構。我們不能把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簡單地理解為是一種對文化的宣傳、包裝與推廣策略,而應當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的自我建構戰略來落實。另外,任何文化精神的傳播都必須要找到相應的媒介形式才能夠真正實現——不論這種媒介是書刊雜志、是網路影像、還是舞台表演,總而言之,文化軟實力必須藉助於特定的媒體形式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傳播,單純的文化理念並不能夠直接地轉變成文化的軟實力。

文明的沖突文化,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經濟實力是文化發展與傳播的根基。我們應當看到中國文化現在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的關注,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正是由於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才使我們在國際舞台上有了話語權,有了相對平等的談判條件與相互磋商的議價能力。就連約瑟夫·奈也認為中國在經濟上的巨大成就是軟實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包括以《文明的沖突》而聞名的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也在強調硬實力決定軟實力,硬實力是軟實力的基礎,物質上的成功會使文化和意識形態更加具有吸引力,而經濟和軍事上的失敗則必然導致文化的自我懷疑和認同危機。所以,盡管有時文化會成為社會舞台的主角,但是經濟依然是文化繁榮與發展的基礎,文化的全面建設必然有賴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文化軟實力-主要資源
在中國構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資源來自於以下五個方面。其一,是在政治文化領域體現國家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我們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其中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是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二,是在傳統文化領域代表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思想體系,其中包括「和諧」、「仁愛」、「自然」這些集中體現著個人、家庭、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終極理想的文化價值觀,它們既是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文化資源,也是推進中華文化不斷發展、擴大中國文化國際影響的精神力量。其三,是在公共文化領域引領行業發展、體現國家指導方針的一系列政策、法規、質量體系與評價標准。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的綱領性的文藝政策,它不僅是體現國家主流意 亮劍識形態的宏觀指導方針,也是符合藝術普遍規律的具體創作原則,它對於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促進藝術創作的繁榮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其四,是在主流文化領域體現主流意識形態、表現國家、民族形象的藝術作品。比如表現我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與重大現實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舞台藝術及美術、音樂作品,像影片《鴉片戰爭》、《生死抉擇》、《驚濤駭浪》、《太行山上》,電視劇《長征》、《西藏風雲》、《士兵突擊》、《亮劍》,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歌》,歌劇《江姐》、《洪湖赤衛隊》,交響樂《紅旗頌》……這些作品中體現的愛國主義的精神信仰與民族情感是感化、陶冶、激勵受眾的一種重要的文化力量。包括那些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與個性化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也都能夠體現當代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其五,是在流行文化領域具有普遍社會反響和市場效應的娛樂性、大眾性文化產品,比如影片《少林寺》、《天下無賊》、《墨攻》,電視劇《渴望》、《便衣警察》、《激情燃燒的歲月》、《暗算》……這些在文化消費領域具有娛樂因素的大眾文化產品,盡管並沒有直接表現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也沒有直接表現高層領袖人物的豐功偉績,但是,這些作品中所具有的勸人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不論對於擴大文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還是加強文化的心理吸引力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種資源。當然,更加完整意義上的國家文化軟實力還應當包括政治、法律、外交、教育等諸多領域的相關內容。

在文化領域並不是所有的文化活動與藝術作品都能夠提升到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層面上來考慮、來討論。茶樓酒肆里的戲曲清唱,街頭巷尾中的秧歌表演盡管也不乏特定的文化意義,但是並不能夠提高到國家文化的層面上來考量,它們不能與那些耗資巨大的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相提並論,也不能與家喻戶曉的電視連續劇同日而語—正如一場風花雪月與一場革命風暴不能相提並論一樣。我們現在特別要關注的,是那些在文化產業的核心層面上代表國家文化力量的產業集團的發展趨向;是那些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表現內容,以當下普遍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為創作主旨的藝術作品的思想導向;是那些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的宏篇巨作的文化取向,這些是文化藝術領域構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點所在。

國家文化軟實力-總體思路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國內的文化轉型來看,中國的文化具有傳承能力和創新能力,民族凝聚力增強。就是說在文化戰略上,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文化建設貴在積累,重在創新。傳承是基礎,是前提,創新是方向,是生命。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靈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如果繁體字、文言文、線裝書都看不懂,這樣的人就不可能是文化學意義上的中國人,而只能是人種學意義上的中國人。由這樣的人組成的中國,就不是文化中國,而只是地理中國。人類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核心是文化創新。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需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性的創造性轉化,同時融入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市場精神、法治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的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活力。體現主流文化的《雲水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國際的文化交流來看,中國的文化具有輻射力和競爭力,增加話語權。進行文化對話,需要提高兩個能力。一是吸納兼容外來文化的能力,二是向外輻射民族文化的能力。形象地說就是拿來主義與送去主義並舉。這就是所謂「文化平衡」。今天,中國正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而西方並沒有像中國一樣大量吸收中國文化。不僅文化逆差的問題十分突出,而且文化安全的任務十分繁重。據統計,2004年中國出口書報只佔國內當年書報刊出版總量的0.016%。2004年中國向美國輸出版權和從美國引進版權比為290比1。2004年中國與人口只有300多萬的新加坡版權引進和輸出為5比1。以至於一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警惕「文化赤字」,呼籲加強中國文化的對外輻射功能,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當然近來情況已經有了改變,比如在海外頻頻成功舉辦的「中國文化日」「中國文化周」「中國文化月」「中國文化季」「中國文化年」,以及陸續創辦的「孔子學院」和持續升溫的「漢學熱」等。這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自覺,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自信。中國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進入對方文化而非征服對方文化,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才有可能。中國文化只有在與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激盪中,保持個性並增強話語權,這樣的文化才不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僅是自賞的,而且是共享的。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和文化消費來看,要求中國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多姿多彩。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而活躍的態勢,中國應當自覺肩負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歷史重任,大力弘揚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增強中華文化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使中華文化不斷發揚光大。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途徑 增強文化凝聚力。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都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統一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呢?必須靠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果沒有這樣的核心價值體系作統領,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為此,中國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激發文化創造力。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徵,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竭動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 提升文化素質從娃娃抓起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強化文化傳播力。在當今這個信息社會,誰的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同時還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同時要高度重視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不可估量的作用,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作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和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擴大文化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是衡量和展示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2006年5月,美國《新聞周刊》評選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最具文化影響力的一些國家文化及其形象符號,其中代表中國的文化形象主要有:漢語、北京故宮、長城、蘇州園林、孔子、道教、孫子兵法、兵馬俑、絲綢、瓷器、京劇、少林寺、功夫、西遊記、針灸、中國烹飪等。由此可以看出,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了擴大中國現當代文化的影響力,中國必須藉助現代化的文化藝術形式和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創造出更多富於時代氣息、體現中國特色的文化標志、文化符號和文化品牌,使現代中國文化盡快走出國門,影響世界!國家文化軟實力-重大意義 首先,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促進國家發展進步、振興中華民族的客觀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數千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飽經滄桑而不倒、歷經磨難而不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的覺醒,一個國家的強盛更是離不開文化的 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部分支撐。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鑄在每一個民族的血脈之中,它始終是民族發展和國家振興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軟實力是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國防實力,同時還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輿論引導力等等,這種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與科學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也越來越強,文化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想在新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盡快提高文化軟實力,形成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優勢。再次,提高文化軟實力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在當今社會,文化已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文化的進步反映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文化的發展推動著人的全面發展。中國所要實現的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中國所要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既需要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也需要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全社會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更加強烈。與之相比,中國文化發展的總體水平還不高,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相差很遠,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也還不完全相適應。這就迫切要求中國進一步加大文化建設的力度,不斷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軟實力〔報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背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6�1奈曾將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讀〕報告這一新提法,表明我們黨和國家已經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著眼點,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而繁榮興盛中華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為根本途徑。
為此,就要樹立「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國力」的觀念,把文化產業列入國家戰略,大力推動和扶植文化產業。要詳細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戰略措施和文化發展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做到「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⑺ 文化軟實力是什麼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

一個國家是存在兩種實力的,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硬實力通常是指國家的GDP、硬體設施等,而文化、制度、傳媒等被稱為軟實力。

可以將軟實力集中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影響力,即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

⑻ 什麼是中國文化軟實力

「軟實力」是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的,是指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國際感召力的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的發展模式是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獨樹一幟的發展道路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國的軟實力還不強,我國的文化力與我國經濟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在國際市場中,中國有競爭力的仍然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產品,文化產品進出口方面的貿易逆差有增大趨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明確強調:「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軟實力」產生於一個國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為准則和政策。一個國家的政策在別國眼裡看起來合法合理,那麼該國的「軟實力」就會得到提升;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體系有吸引力,那麼其他國家就會追隨;一個國家能夠用自己的文化和價值體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為在其他國家眼裡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價值和制度力量來規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訴諸武力和經濟制裁。

⑼ 文化軟實力是什麼,不要網上答案

軟實力是指通過吸引而非通過武力等達到目的的能力,如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認可度等。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民族所具有的創新力、凝聚力所產生的號召力、影響力。文化軟實力集中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影響力,即文化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制度安排上的影響力和外交事務中的影響力。
絕不是從網上抄的,望採納!

⑽ 文化軟實力包括哪四個方面

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


問題探討

因此,需要解決以下四個層面的問題:

1、官方應有文化的高度。

2、熟悉市場,了解全球的市場,知道誰在消費和需求中國的東西,否則就會導致產品過剩或者嚴重錯位。相對於全國平均收入水平,文化產品總體上仍屬於奢侈品,很多人受經濟條件約束卻消費不起。這些都制約了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的良性發展。

3、中介環節問題,主要是體制性問題,需要有一種彈性的合作性的制度、財務制度等,否則從事文化產業的人最後很可能是債台高築,官司纏身。

4、專業和思想的介入,即邀請一批真正的專家、學者和撰稿人,吸收、改變他們的思想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文化軟實力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