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文化的特點包括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點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28 20:24:34

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質,第一是多元性,第二是包容性,第三是連續性。

一、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儒家思想是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大傳統。但實際上要從中國文化的整體來講,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始終是並存的,這說明中國的學術思想具有多元的性質。

二、中華文化的另一個特質,是它的包容性。中國文化不排外,儒家思想對佛道的包容和吸收是一個顯例。道教也是多方面吸收。中國人也不排外,即使是偏遠的文化不發達的窮鄉僻壤,那裡的民眾也不排外。

遇有不同國度、不同風俗的人們,他們對不同的衣著打扮會好奇、會圍觀,但是絕不嘲笑。也可以說,包容性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

三、中國文化還有一個特徵是它的連續性。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其文化的思想和禮俗,大體上延續下來了。中間當然有變異,有時也會產生文化的斷裂,但中國文化的根脈、種姓特徵、風俗習慣,可以說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和書寫工具漢字有很大關系。

現在用的漢字,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的「書同文」,到現在過去了兩千多年,一直在使用,即使在數字化時代,也沒有感到太大的不便。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符號。

(1)中國文化的特點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一、日本

日本武士刀是由唐刀演化而來,日本的音樂、建築學習了大量中國的古曲和建築樣式(特別是唐代)。中國的茶文化從宋代時期由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帶回日本並遍種日本,由此茶文化在日本發展起來

二、韓國

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會按照傳統方式到文廟去祭祀孔子,還有完全按照傳統儒家教學方式授課的學院,講授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

②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華文化的特點如下:

1、正腔中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舉山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中國文圓李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③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里,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

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④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01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兼收並蓄,和而不同

它的內涵定義我就不多在這里說明了,因為之前的答主已經回答得很清楚了。

在我看來,它可以直接進行切分——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自古以來的,可以用來傳承下來的人為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

雖說清代閉關鎖國,但我們必須承認一點,我們確實可以自給自足,地大物博使我們紮根於土地,不像外國一般爭搶,心平氣和地接納所有遠道而來的客握亮吵人。

作為一個山東人,我能深刻地體會到整個山東帶著從古時候傳下來的憨厚(雖然我深惡痛絕山東衛視的廣告,動不動就來一個:種地就用史丹利!「好客山東」也正是央視宣傳山東時所用到的宣傳詞。

雖然我們有時候排斥異己,但面對友好的外國友人,中國人也十分友好相待。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幾千年來的教導,使我們好客而不侵略,友善而包容。

但每一種文化無法避免的是糟粕的出現,有時候因為歷史的局限,三綱五常、裹小腳等不大合理的東西出現了。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必然會讓中國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02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點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正如上面所說的,一代又一代,文化也在更新自己,只有優秀的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傳承千載,這就是所說的源遠流長。

有些東西,早已淘汰;但像《論語》這樣的思想著作等,經過多少年也不會散失,這便是優秀文化的魅力,也正是其特點所在。

古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縱觀魏晉南北朝時候的一些世家大族,明明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源,卻依舊慎獨,成為歷史上閃亮的明星,這都離不開良鍵返好家風的教導。這就是具化了的文化傳承的模樣。

擁有了優秀的內核,由此延伸出的不同類型的「產品」也層出不窮。

源遠流段侍長,博大精深是相輔相成的;也正是因為兼收並蓄,和而不同才能出現,更是反證了兼收並蓄。

⑤ 中國文化有何特點

中國文化的特徵包括:

一、富有輪回色彩的宿命論

在論及佛教思想傳入中國之原因時,張東蓀曾提到儒家對天的態度。他認為,原始儒家把「天」推得遠些,所以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漢朝之後的儒家則又把「天」拉近了,提倡「天人感應」之說,以至於讖緯大為流行。後來天人感應論破產後,老莊思想及佛教才應運而起。

事實上,從一個角度來說,原始儒家將天推遠之後,在人心靈中將造成一個空缺,恐怕這正是造成《易經》、老莊和佛教乘虛而入的主因。秦漢時代,於亂世生靈塗炭之際,在儒家所不屑於說的「怪力亂神」部分,以及儒家所不知的「死」的部分,佛教都提供了一些相當具有說服力的理論,填補了中國人世界觀中原本所欠缺的空白,因而構成現今中國人世界觀的一部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輪回」的觀念。

中國人早有鬼神的觀念,但是中國人對鬼神只講禍福,不講輪回報應。把輪回報應與鬼神連在一起的,是受了佛教之影響。如今輪回的觀念已深植於中國人的心中,所以中國人有濃厚的宿命論色彩,這是受到佛教的影響所致。這種宿命論式的人生觀,容易導致消極、悲觀的心態,趨於守舊,少求突破。這種輪回觀念,使印度世襲的階級制度沿襲至今,無法鏟除。因此,兩漢以後的中國社會,受到災異讖緯及輪回思想的影響,不論是個人或國家,到了面臨困境的時候,莫不歸之於氣數。這似乎是促使中國人流於消極自安的原因之一。

二、重直覺的知識論

在知識論方面,儒家原本就有重直覺輕理智的傳統,所以孟子提出「四端」之說,王陽明則倡「良知」,其實都是訴諸於直覺的道德判斷,對於理性的知識,則多少存著排斥的態度。佛教方面,尤其是禪宗,更有同樣的「反智」色彩及直覺傾向,例如禪宗強調「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至於佛教所追求的「涅盤」,則更是「灰身滅智」的最高境界。所以,經過儒學與佛教的「相乘作用」,宋朝之後的中國知識份子,唯心論的色彩益形濃厚。宋儒陸王一系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完全排除經驗知識。程朱一系雖強調「格物致知」,但所追求的知識乃是人生的絕對真理,而非科學的知識。

這種強調內省功夫的思維方式,當代儒家學者韋政通稱之為「內向觀點尺鉛鉛」,與近代科學的「外向觀點」大相逕庭。「外向觀點」重經驗不重先驗,重印證不重臆度,重懷疑不重信古,重實效不重空論。這種外向觀點的思考,才是促成科學發展的主要推力。但是在中國,由於儒釋道三家對知識問題有不約而同的見解,更使得內向觀點成為兩千年來中國思維方式的主流,使科學發展更加滯礙難行了。這是中國科學無法大步邁進,以至於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的原因之一。

三、以性善為主的陵好人性論

中國自古以來有關人性論的觀點極為分歧,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更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譬如孟子從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大力提倡「性善」之說。兩千多年來被視為儒家道德實踐的基本前提假設。孟子之後的荀子則因為人有耳目之欲、自私之心,所以他認為人是「性惡」的。他認為善乃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而由「本性」到「行為」(即經學習而得之者是「作做之偽」),得藉助教化之功。這是他格外重視「禮教」的原因。法家學說之集大成者韓非子的「法治」政治哲學,也是建立在人皆有自私本性(「自為心」)的基礎上的。他與荀子的激碼不同在於:荀子因人「性惡」,故提出以「禮」來約束;韓非則主張順應人性的「自為」,來達到法治的目的。因此以荀子為橋梁,從儒家過渡到法家學說,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到了後來,隨著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科舉取士的制度確立之後,「性善」的人性論就逐漸成為官方欽定的主流派觀點,很少人敢質疑其正確性。然而事實上,中國兩千年來,都是採取「陽儒陰法」的辦法治國。一方面倡導「性善」之說,在法令執行上,卻似乎又認定人皆「性惡」。

另一方面,佛教是一種倡導「內在超越」的宗教,是重視人的主體性思維的宗教哲學,與同樣高揚內在超越及主體思維的儒道思想是異曲同工的。而佛教的「眾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論,不但是中國佛教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與中國固有哲學思想旨趣最為契合之點。儒家學者雖有多人排斥佛教,但對佛教的心性論,則多持肯定的態度。

當代學者韋政通曾指出,這種「人性本善」的觀點,特別是與基督教比起來,對生命的體驗較為膚淺,對罪惡的剖析不夠深刻。他還說儒家的思想多「知常」而不「知變」,能「應常」而不能「應變」。

四、嚮往逍遙的人生觀

劉小楓在《逍遙與拯救》一書中,曾從《紅樓夢》(原名《石頭記》)的敘事中指出,中國人所嚮往的,乃是老莊和禪宗式的「適性逍遙」,在這個超時空、超生死的境界中,人最終將變成無知識、無愛憎的石頭,對一切都無動於心。這逍遙之境什麼都好,唯一缺乏的只是真情、純情的溫暖和對苦難世界的關懷。

當然,對劉小楓所提出的批判,每個人或許也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大家至少都能同意,中國人的人生觀,的確是在追求那無所窒礙的逍遙之境。無論是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或是賈寶玉的「飄然而去」,或是金庸武俠小說中俠客的「悄然隱退」,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這種阻斷人對塵世的關懷,使個體心智進入一種清虛無礙的空靈之境的修為方式,固然是淵源於老莊思想,卻是由禪宗佛學完成的。換句話說,禪宗大大推進了道家「適意逍遙」的精神,強化了中國儒道精神中「自然本性」自足的立場。至此,中國人對人生的看法,經由儒釋道三家的融通,逐漸形成這種出世的性格。這可能是中國文化最大的特色之一。

⑥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本位、宗法意識、等級觀念、禮治主義。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其核心就是倫理道德學說,其宇宙本體是倫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實體,其哲學理性是道德化的實踐理性。

中國文化十分強調「懲惡揚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國古代文學歷來就強調「文以載道」,十分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提倡美與善相結合。

中國古代文化特別重視宣傳「忠」、「孝」觀念。宗法專制的中國古代社會把天下(國家)視為一個大家庭,封建國家的政體就是按照父權家長制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君主是全國的「嚴父」。

拓展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有:民族性、農耕性、連續性、傳承性、顯著的倫理型特徵、獨特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

中國人很早就對文化類型有所認識,古代人已將中原地區的華夏農耕文化與周邊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漁獵文化加以比較。

⑦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頌升納也是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價值觀念、行為准則、風俗習慣,具有強大的遺傳性,滲透在每一位中國人的血脈中,

制約著今日野沒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為建設今天中國的新文化提供了歷史的基礎和客觀依據,它對現實社會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傳統文化是增強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是構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礎,是提升國家綜合實力的精神資源 ,是促進世界走向大融合的重要思想源泉 。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笑螞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長期以來支配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文化的特點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