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化傳承性理解,請舉例說明
傳統文化的繼承的表現:傳統習俗的繼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傳統建築的繼承傳統文藝的繼承(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思想的繼承。傳統文化的特點 :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有些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被賦予新的內涵。 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如何對待: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②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❷ 什麼是文化傳承
文/止一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脊樑,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所謂的文化傳承,首先要有人傳,然後要有承接的人。這兩者不可或缺。
傳的人要保證ta所傳的,是真正的文化精神,而不是似是而非,亂七八糟的拼湊。要保證這一點,ta就不能僅僅有一個聰明的腦袋,看起來知道文化精神是什麼,可以誇誇其談,蒙騙世人,但卻在生活中和這種精神離得遠遠的。
傳的人必須能把文化精神融入ta的生活和生命本身,和ta成為一體,精神與肉身並不分離,ta本身就成為文化精神的絕佳體現。同時,ta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意識化水平,主動尋找到繼承人,把這份技藝和感覺傳遞下去。由此才構成了文化的「傳」播者。
而承接的人呢,也一樣,ta承接的不僅僅是技藝,還有伴隨著著技藝的沉甸甸的、和生命融於一體的精神和感覺,ta把它們全部用生命承接下來,放在自己身上背負的同時,也努力轉化著,不斷地尋求新的突破和發展,由此才構成真正的傳承。
❸ 談談你對人類文化傳承的理解
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文化,也就是國學。
(一)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劣: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迂腐、官僚貴族欺壓人民、「君子憂道不憂貧」、抑制百姓通過商業或其它途徑謀求更多的物質利益。壓制個性,壓制自由思想,阻礙發展等
(二)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崇高天倫。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高尚道德。馬援馬革裹屍,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為」,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 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這些長處,必將成為世界文化的極其珍貴部分。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三)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
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儒家文明重新復興是大勢所趨!中華文明是要復興,但並非要復興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新中華文化。
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學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
對於個人而言,我們需要做到:
一、有一定的文化積累。二、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三、要有寬松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四、勇氣和意志。需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舊的文化是過去社會前進的動力,新的社會也需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奮斗,並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最終必然能取得勝利。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❹ 文化和傳承你有哪些了解
文化和傳承就是傳承和開展那些美妙的,精髓的東西,去其糟粕,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命命脈,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發明力的不竭源泉。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發明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唐代的韓愈曾寫下聞名的《原道》,原道的道就是中華文化及其中心價值,強調應對外來文化的打擊要堅持中華文化的傳承展開。宋代以後,「學絕道喪」成為儒學的基本憂患,主張要把文化和價值的傳承作為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