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語文課堂怎麼傳承傳統文化

語文課堂怎麼傳承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3-05-29 06:31:41

⑴ 簡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是語文核心素養之一,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課標中指出「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集成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即要求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並養成自覺關注傳統文化的習慣。此要求我認為需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主要抓好以下三個環節,來喚醒學生對文化的關注度。

一、重視教材中的古詩文資源,提高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告州

       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每一冊書都提高了古詩文比例,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從小對中國傳統文化能夠耳濡目染。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帶領學生品析詩詞中的意象,進而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並注重對比閱讀,把優秀詩詞古文放在一塊學習,加深學生對意象的把握能力,形成想像。

二、重視傳統文化閱讀文章特色的情景設置

       小學語文補編版教材中還出現如老舍的《北京的春節》等既有地方特色、時代色彩又有傳統文化精神的優秀文章,在教學此類型文章時,教師應該通過視頻資源設置情景,並讓學生試著還原演繹場面和聯系自己的生活,更加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襪汪蔽。

三、課後補充同步閱讀,通過品讀名著感受傳統文陵孫化魅力

       小學語文每一冊說都有快樂讀書吧這一欄目,帶領學生課後走進名著閱讀,能激發學生對語文文化的興趣。例如小學五年級上冊設置了民間故事系列,五年級下冊設置了四大名著系列;這都是珍貴的教學資源,通過明白曉暢又妙趣橫生的故事吸引孩子們關注傳統文化,老師如果在其中穿梭教學提供閱讀支架,便能讓學生舉一反三,利用閱讀策略走進更多課外閱讀中,積累對中華文化的鑒賞能力。

      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給學生詳細講解其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並在此過程中逐漸包容與尊重傳統文化,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

⑵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1、扎實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創設濃厚的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氛圍,充分利用學校部分宣傳欄、班級「文化展板」專欄,專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意義、方法等。

總之,我們應該把小學語文中的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看做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僅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成是知識體系,更不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曇花一現。

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深植於每一名中國人的血液里,涵養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而在各種文學作品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文章更是比比皆是,有很多古典文章通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寫照。在中國人民進入新世紀、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那麼,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滲透我國的傳統文化呢?

一、在發掘教材資源中滲透傳統文化
能夠入選到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把關、認真篩選的,每一篇選文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信息與文化信息。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把課本中的文本當作寶藏,要深入發掘、為我所用。特別是語文教材中的古文,更是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精華,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寶貴的財富開發出來,變成閃耀著中華傳統文化之光的明珠,讓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例如,荀子的名篇《勸學》既對學生有著極高的教育價值,又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教師就可以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句話切入,在《勸學》中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由此句話化用,得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熟悉的話語很容易會激起他們的興趣,一旦學生進入了學習情境,就會發現這篇選文的優美,這篇文章的修辭方法運用的十分精妙,既有形象的描述,又有嚴謹的論述,既體現了思辨的力量,又富於動感,讓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在聯系歷史背景中滲透傳統文化
文史不分家,很多古典文學作品其實反應的就是那個時代的歷史、那個時代的文化與風土人情。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特定的歷史時代的局限,文章的作者也不例外,其思想情感也必然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的寫照。從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入手,可以實現傳統文化滲透這個目標,這就要先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個作品,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毫無鬥志,辛棄疾當時已經六十多了,他對於國土的被侵犯無比悲痛,卻又報國無門,只好訴諸於文學作品,通過對孫權、劉裕等英雄的追憶,表達自己報效祖國的志向。聽到當時的官員想要北伐的時候,辛棄疾認為他們太過草率,又開始憂心忡忡。在作品中,辛棄疾的這些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了解到這些後,可以深入理解這篇詞的本質。特別是最後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對詞作者那種報國無門憤慨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在組織參與傳統節日中滲透傳統文化
中國是少數幾個有著文化連續性的國家,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傳統節日就是這種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其重要的承載形式。很多傳統節日表達著遠古的情思,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其根深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中。語文教師可以藉助於傳統節日滲透傳統文化,在節日中,營造濃濃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形成愛國主義情操。例如,在端午節,可以結合當地的諸如「賽龍舟」等活動,組織「紀念屈原」的主題活動,通過組織學生朗誦屈原的《離騷》,讓學生感受到屈原那強烈的愛國之情,同時引導學生體會「騷體」這種詩歌題材特有的浪漫主義情懷。在清明節,可以組織到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的活動,在活動中滲透烈士們的英雄事跡,讓學生產生仰慕之情。還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與清明節有關的歷史人物,告訴學生,清明節的由來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叫做介子推,他是春秋時代的名臣,為了紀念他才產生了這個節日。曹操為了讓他治下的百姓的身體健康,推行過一個法令叫做《明罰令》,這個法令規定,清明節不能吃寒食。這樣,巧妙地利用好這些節日,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的傳統文化,體驗到我國古代先賢的人文精神與思想。

向學生滲透、傳播我國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作為語文教師,只有吃透語文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採取必要的策略,才能很好地履行這一職責,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語文課堂開花結果

⑷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文字講解:中國文字很多事中搭象形文字、形聲字,通過文字的結構就可以講出歷史或余培襪文化發展;
2、詞語講解:很多詞語是有歷史出處的,在講解詞語的過程中,同時掌握背後的歷史也可以傳承中國文化
3、詩詞講解:可以結合英語、同類語言詩詞講解。同樣的語境或者感情,在英語中只有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在中文中,五言、七言的詩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4、文章講解:文章是集合了所有文化元素的綜合體,從寫作背景到教育背景,再到語言運用都可以豎激講出中國文化。

⑸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培養

傅雷曾說過:「只有深切領會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才談得上獨立的人格,獨創的藝術,才不至於陷入盲目的崇洋派,也不會變成狹隘的大國主義者,而為世界文化中貢獻出一星半點的力量,豐富人類的精神財寶。」教育界總在強調素質教肢困育,但恰恰對於傳統文化與文化經典這一極其重要的素質教育重視不夠。中華傳統文化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它源於祖先,帶有自己的鮮明的民族色彩,理應得到後人重視、傳承與發展。而如今,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孩子熱衷於外來文化,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祖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而語文教學具有傳承文化的重要職責。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一、詩詞古典積累,提高文化素養
1.分門別類輯古詩。一學年中學生把古詩詞收集、輯錄到一起,編成一本專題詩集,給自己編輯的詩集起一個新穎別致的名字,為每首詩做一題解,說明作者、朝代,並對原詩內容做簡要介紹,對摘錄的詩加以點評。還可以鼓勵學生給詩集寫一篇「前言」或「編後記」,說一說自己編輯的過程,以及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編好詩集後,全班相互傳閱,讓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
2.別出心裁品古詩。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先為它寫一篇一到三百字的賞析文字,簡介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題材、風格、意境、語言等方面的特點,然後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換一種藝術樣式來表現這首詩的內容。例如可以把古詩畫成一幅畫,編成一段舞蹈等等,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麗和親切。
3.聲情並茂誦古詩。教師推出每周(或每日)一古詩活動,每周(或每日)利用晨(夕)會時間安排值日生當小老師,將選好的古詩抄在小黑板上,學生將此詩抄在專用積累本上,先讓學生自讀,主要把古詩讀通讀准;再讓學生精讀,猜古詩的大意;然後由教師點撥、指導;最後要學生聲情並茂、有滋有味地誦讀。每首古詩但求粗知大意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求字字落實。其間,各班定時開展誦讀比賽,評出優秀,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語文素養普遍有了提高。
二、營造文化氛圍,感受人文熏陶
1.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1)空間情景:在教室的牆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學校的牆廊和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一角」,可以是名人作品,也可以是本校學生自創作品,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2)導語情景: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人,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與興趣。(3)音樂情景:根據課文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播放,或慷慨激昂或婉轉低緩的音樂,有利於把漢語語言文字之美烘托出來。(4)影像情景: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影像材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華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
2.探索文化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都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美,重在誦讀上。誦讀的主要方法是: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美讀與品讀相結合,讓文學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脈脈地滋潤學生的心田。其次是探究。探究的過程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究古漢語的詞法、句法現象;探究課文蘊藏的思想美與情感美;探究課文中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情結;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醜等。
三、藉助傳統節日,領略民族文化
語文教材除了課文還有許多綜合性學習都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好途徑。我們還可以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形式,結合實情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言和寫作實踐鋒判。比如逢端午節來臨,我們就結合學生實際自選了一些活動內容,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有關的信息。如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的生平事跡,端午節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歷基念上整理資料、撰寫報告,然後用多種形式交流,還可以幫家人選艾葉、包(吃)粽子、吃咸鴨蛋……一個傳統節日,從查詢資料到實踐體驗,我們安排了一個較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風情,學會關愛他人。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文化是一種血液,隨著健全的母語教育,通過各類母語表達或翻譯的經典,滋潤高中生的靈魂,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青少年時代讀過的文化經典,會直接影響高中生對人生的理解,影響著他們一生的價值取向。其實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還有很多,這種多渠道的教育形式可以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成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使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質也在祖國文化熏陶下形成。

⑹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和保護傳統文化是我們則兄雹教師的重要責任。那麼,如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充分利用古詩文教材,傳承傳統文化
教學中,我發現中學語文教材為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經典型的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材中非常明顯。有傳統美德、傳統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愛國主義等。我們教師應該用本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來啟發學生,使他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高中課文中的很多文言文,就是些非常鮮活的例子,如教授《論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引出孔子的「禮治」,就要對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疇和概念、術語,像「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等加以強化。在《勸學》和《師說》的教學中,抓住古人勤學、尊師的美德,結合目前的現狀,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教授《陳情表》時,讓學生趁機接受「孝」的教育。在教授《蘇武傳》時,利用朗讀、引導的方法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
現實生活中,總會有荊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古文經典篇目,弘揚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社會,把關注的意識投向人類,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教學中,讓學生走進屈原、陸游、杜甫,理解什麼是愛國;走進蘇軾、李白,理解什麼是豁達、豪放……特別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詩歌教學中,對那些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古詩文篇目,就傾心傾力,有意識讓學生從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學生就可以形成一種強大動力,最終積淀委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塵汪和人生觀。
二、利用作文教學,傳承傳統文化
作文是寫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濺起的浪花。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抓到那使自己心靈震顫的瞬間,是否敢於傾吐令己難忘的人和事,從而讓自我情感釋放出穿透人心的力量。不僅能體現學生的文字功底,還能顯示學生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取向、審美情趣、個性特徵等等。因此,在指導學生以作文、隨筆的形式進行寫作訓練時,應創設文化與語文一化的歇息情境來滲透傳統文化。例如:對課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時,就要求學生寫隨筆,在學習《陳情表》後,從學生的隨筆中就可看出由他們心中蹦出的對傳統文化理解的火花。在作文訓練中,如圍繞儒家思想「仁」進行寫作訓練。首先,教師應講明「仁」的內涵是自重,寬厚,謙和,誠懇,善良,儉朴,勤勞和關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體表現,也是走人的根本原則。讓學生明白「仁」的內涵後寫作,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對「仁」理解,同時也教會了怎樣做人,也就是說繼承了傳統文化。
三、以傳統節日委載體,傳承傳統文化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每一個節日是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他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歲月長途中歡樂的盛會。每年的兩個學期中,有許多中國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加之,我國近年又開始對一些傳統節日進行了放假安排,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契機,利用清明節與端午節,引導學生去查詢資料,找尋淵源,真正弄明白其文化內涵。通過實踐,使學生明白了清明節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端午節不僅與幾年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娛樂節」和「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舉行賽龍舟,飲雄黃酒等。教師可趁此給學生布置以「節日有感」為題的作文。
四、加強經典名著的推介和引用,傳承傳統文化
作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學生們怕是很少有時間或特意安排一點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但每天抽一點時間來讀一讀,對文化的熏陶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五、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傳承傳統文化
語文教學不僅在課內,也在課外。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時語文教學開發利用的寶藏。充分挖掘鄉土文化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如非物質文化、民間故事、打油詩、山歌、風俗文化、歷史古跡等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只要我們仔細收集,善於開發,就能為我們的教學活動服務,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新課標也要孫帆求教師「培養學生用民族的、現代的、世界的、人類的多元眼光去審視各種文化,以開闊的視野,在比較撞擊中,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判斷的習慣。委他們建構在民族文化精神和世界多元文化熏陶下的獨立思想和人格」。文化是人類生活的總和,教師應擴大視野,幫助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文化的觀念,培養學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組織學生集體過節,參觀文化古跡,收集民間文學,使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參與,敢於交流,樂於探究,勤於思考,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品味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能力和覺悟,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悠久的傳統文化,不僅是孕育中華民族的瓊漿玉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靈的陽光雨露。因此,語文教學所擔負的弘揚傳統文化這一歷史使命任重道遠,還需語文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深入探究。

⑺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人具有社會性,歷史和時代巨大的變遷帶給了人們很大的心理震盪。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的青少年,更是對中國古老、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屑一顧,反而對舶來文化趨之若鶩。他們熟稔於一部部「國外大片」,卻對於中國的歷史故事知之甚少,他們在各種洋節面前積極活躍,在中國傳統節日卻冷漠敷衍。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輕自賤,不免讓人擔憂。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的同時能夠學習古人光明磊落、戚嫌豁達坦盪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優秀品質呢。這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而艱巨的課題。
二、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1.經典名著,重視推介工作
作為傳統文化代表的中國經典名著經過了歷史的考驗與驗證,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性。是中學生必須了解與學習的範本,在學習經典名著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民族精神」的真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經典名著中,我們可以看到個體在困厄中掙扎的頑強;我們可以看到民族危亡之時所爆發出的團結與奮斗。這些都是語文課上必須重視、加以推介的重要內容。然而在推介的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是很多的。
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必修3中的《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很多學生存在著「看不進去、讀不懂」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現在社會上盛行的「快餐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太大。「快餐文化」主要以微型小說、卡通、漫畫的形式呈現,具有篇幅短小、情節集中、主題單一明確的特點。
作為一部73萬字的巨作,在閱讀的時候,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更需要很好的耐心。而且,《紅樓夢》中人物眾多,關系復雜,這些都是學生閱讀《紅樓夢》的障礙。所以,勸導學生「開卷有益」,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讀一讀原著,寫一寫讀書筆記,並利用課上時間,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將一段時間的所讀、所想、所感表達出來,以激發學生的閱森敏讀興趣,並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除此之外,《論語》《孟子》讓學生深入了解了孔孟的思想精華;《史記》讓學生通過歷史故事感受俠肝義膽、忠貞愛國的內涵,等等。我們可以借中國經典名著來培養學生崇高的民族精神。
2.古典詩詞,培養審美情趣
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詩詞莫屬,很多外國人出於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遠渡重洋,來到中國。而中國青少年中,卻有一部分人只會背誦《詠鵝》等一些通俗詩詞,對於詩詞的鑒賞更是毫不了解。
而詩歌高春手作為中國的優秀文化能夠流傳下來不僅僅是由於詩詞語言的華美,更因為詩人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詩詞中所展現的愛國之情及偉大抱負,更因為詩詞中對於美的關注。
高中語文中所涉及的詩詞無不體現著「美」。《孔雀東南飛》歌頌了對愛情忠貞之美;《蜀道難》表現了瑰麗想像之美;《登高》則抒發了詩人暮年悲壯之美;《錦瑟》體現的則是一種朦朧之美,等等。如此之美的詩詞,如果不能給予學生審美的享受,那絕對是對古典詩詞的一種褻瀆。
賞鑒古典詩詞,首先要知人論世。詩詞作品,均是作者人格的寫照,讓學生設身處地地以作者的思維去思考,去解讀,方能真正走進作者的世界。
鑒賞古典詩詞,第二步是熟讀成誦。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教師要改一改以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要告訴學生詩中寫了什麼,而要讓學生自己去品讀詩中的美,並能將這種美呈現出來。
鑒賞古典詩詞,當然也不是學生自己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要做的是引導與點撥的工作。「以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要讓學生了解,「一草一木皆有情」的道理。而這「情」均是與詩人的性格、經歷、人生理想、愛國情操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只有理解了詩詞中「物」的內涵,才能與作者進行精神的對話,才能真正享受詩詞之美。
更重要的是將詩詞中所表現的愛國精神、高尚的人格、忠貞的操守帶入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3.古典散文,學會關注人生
在紛雜的人生當中,除了鮮花與掌聲,我們還要經歷坎坷、失敗與痛苦。而當代的中學生中,有一些人抗壓能力極差,動不動就覺得生活拋棄了他。如何讓學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呢?
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就要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向古人學習,將關注的目光投向生活的道路。
例如在學習《蘇武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關注蘇武在出使匈奴的19年中是如何飲血吞氈、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讓學生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蘇武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關注人生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三、對語文教師的要求
語文學科不僅是中學學習中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工具學科。學好語文,尤其是學好傳統文化,不僅能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同時能夠在別人的人生經歷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樣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儲備,淵博的知識,廣泛的社會閱歷。在講解一篇具體的傳統作品

⑻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靈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重任,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喚尺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和快樂,在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節日、風俗等許多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查找、搜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再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傑作。作為中華旅遊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困鏈早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徵意義,還要學汪雀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標准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啟迪、陶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文章內涵。

⑼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傳承傳統文化

一.倡導經典誦讀,拓展啟蒙教育
《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書籍是中國古代兒童早期教育的啟蒙書,他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古人,也激勵我們現代人學習古人的那份勤勞、認真、樂學、真誠的優秀品質。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不斷的在進步,而人們的思想也在隨著改變,但古代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也應當傳承下去,如《三字經》里的「昔孟母,擇鄰處,玉不琢,不成器,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等知識,都教育我們小學生要知道禮儀,謙讓
二.了解傳統文化精髓,培養民族自豪感
作為小學生,如何讓他們對民族文化感興趣,那就要老師們在初始階段傳授文化知識時,讓學生對本國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歷史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很多如: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都有著自身的文化價值和人文底蘊,都應讓孩子們了解。這些文化知識唯一的傳播途徑就是通過語文教學來完成,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去了解,從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怎麼傳承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