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哪裡

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28 06:47:46

⑴ 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名錄

遼寧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60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5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譚振山民間故事新民市
2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3「古漁雁」民間故事大窪縣
4醫巫閭山民間文學北鎮市
5北票民間文學北票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9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長海號子長海縣
7阜新東蒙短調民歌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8復州雙管樂瓦房店市
9千山寺廟音樂鞍山市
10遼寧鼓樂省群眾藝術館
11丹東鼓樂丹東市
12遼陽鼓樂遼陽市
13丹東單鼓丹東市
14岫岩單鼓岫岩滿族自治縣
三、民間舞蹈(共計1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5海城高蹺秧歌海城市
16滿族地秧歌撫順市
17遼西高蹺秧歌錦州市太和區
18上口子高蹺秧歌大窪縣
19蓋州高蹺秧歌蓋州市
20朝陽民間秧歌朝陽縣
21金州龍舞大連市金州區
22本溪朝鮮族農樂舞(乞粒舞)本溪市
23本溪社火本溪市
24遼西太平鼓綏中縣
25義縣社火義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2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6奉天落子沈陽市和平區
27沈陽評劇(韓、花、筱)沈陽市
28沈陽京劇(唐派)沈陽市
29復州皮影戲瓦房店市
30鞍山皮影戲鞍山市千山區
31海城皮影戲海城市
32岫岩皮影戲岫岩滿族自治縣
33蓋州皮影戲蓋州市
34錦州皮影戲錦州市古塔區
35凌源皮影戲凌源市
36海城喇叭戲鞍山市
37遼西木偶戲錦州市
五、曲藝(共計9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8沈陽東北大鼓沈陽市
39復州東北大鼓瓦房店市
40岫岩東北大鼓岫岩滿族自治縣
41鞍山評書鞍山市
42本溪評書本溪市
43陳派評書錦州市
44黑山二人轉黑山縣
45鐵嶺二人轉鐵嶺市
46蒙古族烏力格爾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六、民間美術(共計10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7庄河剪紙庄河市
48岫岩剪紙岫岩滿族自治縣
49醫巫閭山滿族剪紙錦州市
50建平剪紙建平縣
51蓋州風箏蓋州市
52指畫藝術鐵嶺市
53沈陽「面人湯」沈陽市皇姑區
54岫岩玉雕岫岩滿族自治縣
55本溪橋頭石雕本溪市
56阜新瑪瑙雕阜新市
七、傳統手工技藝(共計3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7老龍口白酒傳統釀制技藝沈陽市
58道光廿五白酒傳統釀制技藝錦州市
59民間香蠟製作技藝盤錦市
八、民俗(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0蒙古勒津婚禮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遼寧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4項)
一、民間文學(8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沈陽東陵滿族民間故事沈陽市東陵區
2Ⅰ-2沈陽新民民間故事新民市
3Ⅰ-3沈陽民間傳統燈謎沈陽市瀋河區
4Ⅰ-4庄河民間故事庄河市
5Ⅰ-5撫順滿族民間故事撫順市
6Ⅰ-6本溪滿族民間故事本溪滿族自治縣
7Ⅰ-7遼陽王爾烈民間傳說遼陽市
8Ⅰ-8遼東滿族民間故事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二、民間音樂(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 Ⅱ-1白清寨傳統嗩吶沈陽市蘇家屯區
10Ⅱ-2大連吹咔樂大連市
11Ⅱ-3金州古琴音樂大連市金州區
12Ⅱ-4復州鼓樂瓦房店市
13Ⅱ-5大連新金民歌普蘭店市
14Ⅱ-6普蘭店鼓樂普蘭店市
15Ⅱ-7庄河雙管樂庄河市
16Ⅱ-8岫岩滿族民間歌曲岫岩滿族自治縣
17Ⅱ-9建平十王會建平縣
18Ⅱ-10 建昌鼓樂建昌縣
三、民間舞蹈(6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9 Ⅲ-1 本溪全堡寸蹺秧歌本溪滿族自治縣
20 Ⅲ-2 丹東上打家什高蹺丹東市
21 Ⅲ-3 遼陽地會遼陽市
22 Ⅲ-4 鐵嶺朝鮮族面具舞鐵嶺市
23 Ⅲ-5 喀左天成觀廟會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4 Ⅲ-6 興城滿族秧歌興城市
四、傳統戲劇(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Ⅳ-1 評劇(沈陽鑫艷玲)沈陽評劇院
26 Ⅳ-2 京劇(本溪徐派畢谷雲)本溪市
27 Ⅳ-3 寬甸八河川皮影戲丹東市
28 Ⅳ-4 黑山皮影戲黑山縣
五、曲藝(6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9 Ⅴ-1 新民二人轉新民市
30 Ⅴ-2 庄河東北大鼓庄河市
31 Ⅴ-3 錦州西城派東北大鼓錦州市
32 Ⅴ-4 營口評書營口市
33 Ⅴ-5 遼陽二人轉遼陽市
34 Ⅴ-6 建昌大鼓建昌縣
六、雜技與競技(2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5 Ⅵ-1 金州梅花螳螂拳(六合棍)大連市金州區
36 Ⅵ-2 遼陽逍遙門武功遼陽市文聖區
七、民間美術(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7 Ⅶ-1 瓦房店東崗剪紙瓦房店市
38 Ⅶ-2 普蘭店傳統手工布藝技藝普蘭店市
39 Ⅶ-3 岫岩滿族民間刺綉岫岩滿族自治縣
40 Ⅶ-4 新賓滿族剪紙新賓滿族自治縣
41 Ⅶ-5 撫順煤精雕刻撫順市
42 Ⅶ-6 鳳城滿族荷包丹東市
43 Ⅶ-7 錦州滿族民間刺綉錦州市古塔區
44 Ⅶ-8 營口陳氏麵塑工藝營口市
45 Ⅶ-9 鐵嶺王千石雕鐵嶺縣
46 Ⅶ-10 烙畫藝術 遼寧省藝術研究所
八、傳統手工技藝(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7 Ⅷ-1 沈陽胡魁章制筆工藝沈陽市瀋河區
48 Ⅷ-2 東北古建築傳統地仗(油飾) 沈陽市彩繪技藝
49 Ⅷ-3 古建築彩繪技法沈陽市蘇家屯區
九、民俗(5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0 Ⅸ-1 海城廟會海城市
51 Ⅸ-2 丹東朝鮮族壽禮丹東市
52 Ⅸ-3 大石橋迷鎮山廟會大石橋市
53 Ⅸ-4 蒙古勒津安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54 Ⅸ-5 建昌燈會建昌縣 遼寧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41項)
一、民間文學(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4 何鈞佑錫伯族民間故事(長篇) 沈陽市於洪區 2 Ⅰ-15 薛天智民間故事 沈陽市於洪區 3 Ⅰ-16 鐵嶺朝鮮族民間故事 鐵嶺市 二、民間音樂(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 Ⅱ-20 朝鮮族傳統說唱藝術 沈陽市蘇家屯區 5 Ⅱ-21 遼南古詩詞吟詠 大連市金州區 6 Ⅱ-22 金州單鼓音樂 大連市金州區 7 Ⅱ-23 本溪鼓樂 本溪市 8 Ⅱ-24 朝鮮族盤嗦里 鐵嶺市 三、民間舞蹈(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 Ⅲ-17 張氏皇苑龍舞龍技藝 沈陽市沈北新區 10 Ⅲ-18 復州高蹺秧歌 瓦房店市 11 Ⅲ-19 本溪縣太平秧歌 本溪滿族自治縣 12 Ⅲ-20 營口津式高蹺 營口市 13 Ⅲ-21 鐵嶺傘燈秧歌 鐵嶺市 14 Ⅲ-22 凌源高蹺秧歌 凌源市 ?
四、傳統戲劇(5項) 序 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5 Ⅳ-17 沈陽關氏皮影 沈陽市沈北新區 16 Ⅳ-18 庄河皮影戲 庄河市 17 Ⅳ-19 陳桂秋評劇表演藝術 錦州市 18 Ⅳ-20 凌海民間皮影 凌海市 19 Ⅳ-21 金開芳評劇表演藝術 沈陽師范大學附屬藝術學校 ?
五、曲藝(2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0 Ⅴ-16 沈陽相聲 沈陽市 21 Ⅴ-17 蒙古勒津好來寶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六、雜技與競技(1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2 Ⅵ-3 大刀張舉刀拉弓雜技表演藝術 錦州市 七、民間美術(7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 Ⅶ-21 初春枝滿族剪紙 沈陽市和平區 24 Ⅶ-22 馬駟驥根藝 大連市中山區 25 Ⅶ-23 撫順琥珀雕刻製作工藝 撫順市 26 Ⅶ-24 黑山瑪瑙雕 黑山縣 27 Ⅶ-25 營口木浮雕工藝 營口市 28 Ⅶ-26 彰武民間剪紙 彰武縣 29 Ⅶ-27 西豐滿族剪紙 西豐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 Ⅷ-7 書畫裝裱修復技藝 沈陽市 31 Ⅷ-8 普蘭店田家黃酒釀造技藝 普蘭店市 32 Ⅷ-9 本溪永隆泉滿族傳統釀酒工藝?(鐵剎山酒) 本溪滿族自治縣 33 Ⅷ-10 千山白酒釀造技藝?(麩曲醬香釀酒法) 遼陽市 九、傳統醫葯(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Ⅸ-1 德記號中醫葯文化 大連市金州區 35 Ⅸ-2 海城蘇氏正骨 鞍山市 36 Ⅸ-3 蒙古勒津蒙醫葯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37 Ⅸ-4 張懋祺中醫整復點穴骨盆復位療法 遼寧大廈 十、民俗(4項)? 序 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8 Ⅹ-8 錫伯族喜利媽媽 沈陽市沈北新區 39 Ⅹ-9 旅順放海燈 大連市 40 Ⅹ-10 蒙古勒津祭敖包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41 Ⅹ-11 廣佑寺廟會 遼陽市 遼寧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3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I — 17 錫伯族民間故事 沈陽市沈北新區 2I — 18王樹錚民間故事新民市3I — 19遼西古戰場傳說朝陽市二、傳統音樂( 1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 II — 25 蒙古勒津馬頭琴音樂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三、傳統舞蹈(3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5III — 23 錫伯族燈官秧歌沈陽市沈北新區6III — 24金州獅舞大連市金州新區7III — 25哨口高蹺朝陽市雙塔區四、傳統戲劇(2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8IV — 22 撫順皮影戲撫順市9IV — 23喀左皮影戲喀左縣五、傳統體育! 游藝與雜技(7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0VI — 4 朝鮮族傳統「擲棲」競技游戲沈陽市11VI — 5沈陽北市「摔跤」沈陽市和平區12VI — 6蝗螂拳沈陽市皇姑區13VI — 7錫伯族歘嘎拉哈沈陽市沈北新區14VI — 8鳳城滿族珍珠球鳳城市15VI — 9通背拳沈陽體育學院16VI — 10鴛鴦拳沈陽體育學院六、傳統美術(7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17VII — 28 桃核微雕 大連市西崗區 18VII — 29孤山泥塑丹東市19VII — 30傳統錫雕錦州市凌河區20VII — 31傳統泥塑彩繪黑山縣21VII — 32朱月嵐剪紙阜新市細河區22VII — 33蒙古勒津刺綉阜新蒙古族自治縣23VII — 34朝陽紅土泥塑朝陽市七、傳統技藝( 10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24VIII — 11 遼菜傳統製作技藝 沈陽市 25VIII — 12老邊餃子傳統製作技藝沈陽市26VIII — 13馬家燒麥製作技藝沈陽市瀋河區27VIII — 14桃山白酒傳統釀造技藝法庫縣28VIII — 15大連老黃酒釀造技藝大連市29VIII — 16海城牛庄餡餅製作技藝海城市30VIII — 17本溪松花石硯雕刻技藝本溪市31VIII — 18鳳城老奢酬教相醚澎藝鳳城市32VIII — 19錦州小菜製作技藝錦州市凌河區33VIII — 20溝幫子熏雞製作技藝北鎮市八、民俗(2 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34X — 12 鐵嶺朝鮮族秋夕節鐵嶺市35X — 13遼西朱碌科「黃河陣」建平縣

⑵ 我國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什麼

實在是寫不下,這個網站
http://www.gov.cn/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⑶ 鞍山是幾線城市

一、鞍山是幾線城市
鞍山是三線城市

二、鞍山相關簡介
鞍山因鋼而立、因鋼而興,具有百年工業歷史,素有「祖國鋼都、中國鋼鐵工業搖籃」等美譽,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區南部一座形似馬鞍的山峰而得名,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東北振興民營經濟發展示範市。

鞍山地處遼東半島中部,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22°10′~123°41′,北緯40°27′~41°34′之間,東西最寬133公里,南北最長175公里。鞍山是遼中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沈陽經濟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重要連接帶,交通便捷,遼東半島南北與東西交通大通道在此交匯,距大連港270公里,距桃仙國際空港90公里,距營口港100公里,鞍山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等地直飛航線。

鞍山總面積9255平方公里,占遼寧省總面積的8.4%。其中市區792平方公里。鞍山市地勢地貌特徵是東南高西北低,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南屬千山山脈延伸部分的山區,一般海拔300~600米。中部為千山山脈向西部沖積平原過渡地帶,屬低山坡崗丘陵區,一般海拔100~200米。西部系遼河、渾河、太子河沖積平原,一般海拔5~20米。

鞍山境內共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66條。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條,為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大洋河;流域面積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型河流2條,為海城河和哨子河;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59條。遼河系中國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經鞍山市境內的最大河流。

鞍山地處中緯度的松遼平原東南部邊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乾冷同季,降水充沛,溫度適宜,光照豐富,劇烈的災害性天氣相對較少。鞍山所轄區域雖屬同一氣候帶,但因地理環境(地形、地貌)不同各地氣候有所差異。年均降水量為640~880毫米,自東南向西北逐次減少;年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8.0℃~9.0℃,東部和東南部山區為6.3℃~7.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50-2700小時。

鞍山市總人口359.8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26%,下轄海城市、台安縣、岫岩滿族自治縣和鐵東、鐵西、立山、千山四個城區,以及國家級高新區、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縣(市)區共轄55個鄉鎮、61個街道、835個行政村、335個社區。

礦產資源豐富。全市已發現12大類33種礦產資源,菱鎂、滑石等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目前已開發利用礦種28種,其中優勢礦產鐵礦規模巨大,蘊藏量豐富,保有資源儲量88.9億噸;菱鎂礦規模宏大、質量優良,以晶質菱鎂礦為主,保有資源儲量23.1億噸,居全國首位,具世界優勢;滑石多為高檔滑石礦,質量上乘,馳名中外,資源潛力大,保有儲量7646萬噸,居全國首位;玉石主要產於岫岩地區,以質地細膩濕潤、色澤艷麗、晶瑩剔透而聞名遐邇,保有資源儲量59.8萬噸;方解石礦保有儲量4246.5萬噸。

工業基礎雄厚。2018年鋼鐵、菱鎂、裝備製造分別占規上工業比重的54.5%、16.1%和4.5%。鋼鐵產業,現有規模以上鋼鐵及深加工企業66戶,主導產品涵蓋板材深加工、線材深加工、型材深加工、管材深加工、鋼結構等門類。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作為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是唯一一個總部在鞍山的央企,已成為鞍山最為鮮明的城市符號。菱鎂產業,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38家,產品以鎂質耐火材料、鎂建材、鎂化工等為主。裝備製造產業,現有規上企業140家,擁有夢網榮信、聚龍股份、森遠股份、鞍重股份、福鞍股份、七彩化學、亞世光電等上市公司7戶。在冶金礦山裝備、柔性輸變電裝備、大型高端鑄鍛件、電磁閥等領域已經躋身國內先進行列,涌現出鞍鋼重機、聚龍集團、鞍山電磁閥等一批行業隱形冠軍企業。3D列印、永磁傳動、燃氣輪機、新能源汽車「小三電」、全鋁高鐵車體、動力鋰電池等項目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科教基礎較強。鞍山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在校生39872人。有中等職業學校17所,在校生14111人。鞍山職教城是全國最大的職業教育園區之一,集技能人才培養、大學生實訓、農轉工培訓和社會化繼續教育培訓於一體,規劃佔地3平方公里,可同時容納11萬學生就讀。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擁有世界第一玉佛、亞洲著名溫泉、國家名勝千山、中華寶玉之都和祖國鋼鐵之都五大旅遊品牌。千山,素有「遼東第一山」之美譽,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佛教與道教共居一山,形成了特有的宗教文化。玉佛寺,是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有一尊以重達260.76噸「玉石王」整體浮雕而成的玉佛,榮膺吉尼斯世界之最。湯崗子溫泉療養院是全國四大康復中心之一,湯崗子天然熱礦泥被譽為「亞洲第一泥」。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主題的鞍鋼工業旅遊,是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中華寶玉之都岫岩,是中國最大的玉石產地和玉雕工藝品集散地,被中國礦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玉都」。

文化底蘊深厚。鞍山最早的文明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從考古發現的海城小孤山古人類遺址證明,在距今約2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里生息繁衍。有確切文獻記載始於戰國時期的燕國,隸屬於遼東郡。漢代開始土法冶鐵,遼金進入極盛時期,冶鐵文化歷史久遠。鞍山英雄輩出,千古功臣張學良、老英雄孟泰、「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當代雷鋒」郭明義、「時代楷模」李超等可歌可泣的英雄模範人物,成為鞍山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鞍山敢為人先、開拓創新,《鞍鋼憲法》在我國企業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80年代以西柳服裝市場和南台箱包市場為代表的大市場,讓海城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市場經濟的先鋒。以海城高蹺秧歌、岫岩剪紙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燦爛多彩,鞍山擁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居全省首位。鞍山是「評書之鄉」,劉蘭芳、單田芳等曲藝大師家喻戶曉。鞍山是「國球之鄉」,馬龍、李曉霞、郭躍等組成的「鞍山軍團」蜚聲海內外。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51.1億元,增長5.2%,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發展活力不斷釋放,發展動能不斷集聚,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全市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三次產業保持增長。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3.8%。對外經貿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實現285.5億元,增長4.5%。其中,出口156.1億元,增長16.3%。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企業利潤保持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額完成年度預算目標,實現151.4億元,增長8%。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19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7元,分別增長6.9%和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44.3%。金融物價運行平穩。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增長9.1%,存款余額增長4.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8.2%。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全市新增就業數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全市完成9301人脫貧、26個貧困村銷號,至此全市81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摘帽。

⑷ 民歌 、民謠、民俗、歇後語、

張家界民歌
美麗的張家界

有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令人神往
她宛如天堂又灑落人間
奇峰三千
守望著千年的神秘
秀水八百
閃耀著童話的光芒
火火也火火也
美麗的張家界哎
有我的夢想
神奇的張家界哎
有我的渴望
風兒那個告訴我
鳥兒那個告訴我
這里是山的王國
雲的故鄉
雲的呦故鄉
www.99Lrc.com =>速配歌詞 配詞
有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令人神往
她飄進夢里又融在心上
滿山的鴿子花
張開那可愛的翅膀
不老的歌謠
化作那瀑布在歌唱
火火也火火也
美麗的張家界哎
有我的夢想
神奇的張家界哎
有我的渴望
風兒那個告訴我
鳥兒那個告訴我
這里是山的王國
雲的故鄉
雲的呦故鄉

四季花開——陳淑樺
馬湘衡編輯
春季里呀到了水仙花兒開
水仙花兒開
綉呀閣里的女兒呀
踏呀踏青來呀
小呀啊哥哥
小呀啊哥哥呀
攙上我一把來
春季里呀到了薔薇花兒開
薔薇花兒開
五月里龍舟鼓響呀
看呀龍舟來呀
跟上我一起來
秋季里呀到了丹桂花兒開
丹桂花兒開
丹桂花開在月宮里
賞呀賞月來呀
陪上我一同來
冬季里呀到了臘梅花兒開
臘梅花兒開
臘梅飄香又逢年呀
過呀過年來呀
小呀阿哥哥呀
陪上我把年拜

四季花魁
春季里花兒美 花鼓衣兒喲 花鼓衣兒喲 思想奴的可得兒衣得兒 妹衣得兒喲 妹妹兒呀 哪個是花魁喲 花朵花兒愧喲 花朵花兒愧喲 喜鵲鬧梅喜事多啊 梅花是花魁喲
夏季里花兒美 花鼓衣兒喲 花鼓衣兒喲 思想奴的可得兒衣得兒 妹衣得兒喲 妹妹兒呀 哪個是花魁喲 花朵花兒愧喲 花朵花兒愧喲 鯉魚繞蓮年年余啊 蓮花是花魁喲
秋季里花兒美 花鼓衣兒喲 花鼓衣兒喲 思想奴的可得兒衣得兒 妹衣得兒喲 妹妹兒呀 哪個是花魁喲 花朵花兒愧喲 花朵花兒愧喲 桂花飄香谷滿倉啊 桂花是花魁喲
冬季里花兒美 花鼓衣兒喲 花鼓衣兒喲 思想奴的可得兒衣得兒 妹衣得兒喲 妹妹兒呀 哪個是花魁喲 花朵花兒愧喲 花朵花兒愧喲 瑞雪紛飛兆豐年啊 雪花是花魁喲
一年四季花兒美 花鼓衣兒喲 花鼓衣兒喲 思想奴的可得兒衣得兒 妹衣得兒喲 哥哥兒呀 哪個是花魁喲 花朵花兒愧喲 花朵花兒愧喲 情人眼裡出西施啊 情妹兒是花魁喲 七不龍冬衣兒喲 八不龍冬衣兒喲 衣得兒衣得兒衣得兒 呀呀衣喲

茅岩河號子
咳……咳咳哎喲嗬嗬,喲嗬嗬嗬,喲嗬嗬,嗬,飄過那個天下喲,九十九道難喲,就剩下那個茅岩河這一關喲。逮住驚濤當馬騎,號子一吼飄上天,號子一吼喲,咳嗚咳嗚咳嗚咳,飄上天,飄上天喲嗬嗬,嗚的嗬得哎,哎咳呀,逮住驚浪嗚,當馬騎呀,得哎,號子一吼喲,咳嗚咳嗚咳嗚咳,哇啦啦啦,嗚的嗬,號子一吼喲,喲嗬嗬,飄上天喲。
咳……咳咳哎喲嗬嗬,喲嗬嗬嗬,喲嗬嗬,嗬,飄過那個茅岩河,九十九道難喲,挽起那個瀑布掛在彩雲間喲。帶著美景闖世界,從此心中無難關,從此心中喲,咳嗚咳嗚咳嗚咳,天難關,無難關喲嗬嗬,嗚的嗬得哎,哎咳呀,帶著美景嗚,闖世界呀,得哎,從此心中喲,咳嗚咳嗚咳嗚咳,哇啦啦啦,嗚的嗬,從此心中喲,喲嗬咳,無難關喲。

馬桑樹兒搭燈台
馬桑樹兒搭燈台喲
寫封的書信
與耶姐帶喲
郎去當兵
姐耶在家喲
我三五兩年
不得來喲
你個兒移花耶
別處栽喲

馬桑樹兒搭燈台喲
寫封的書信
與耶郎帶喲
你一年不來
我一年年等喲
你兩年不來
我兩年挨喲
鑰匙不到
鎖耶不開喲

高山高嶺哪逗風涼
高山高嶺哪逗風涼噢,苦瓜(的個)絲瓜……絲瓜摘兩筐,郎吃苦瓜苦想姐喲,栽起(的個)絲瓜……絲瓜思想郎;
高山高嶺哪逗風涼噢,芹菜(的個)韭菜……韭菜栽兩行,栽起芹菜情義重喲,栽起(的個)韭菜……韭菜夫妻長。
衣兒衣喲,栽起(的個)韭菜……韭菜夫妻長。

太陽出來曬山坡

(男)太陽出來伙計兒
(女)哎
(男)曬呀山坡哇 俺兩個兒的話
(女)你說嘛
(合唱)金花是銀花呀子兒喂,開呀得多啊 呀喂子兒喲

(男)金花銀花伙計兒
(女)哎
(男)哥呀不愛呀 俺兩個兒的話
(女)你說嘛
(男)專愛上妹妹 呀子兒喂
(合唱)花呀一朵呀 呀子兒喂

(女)莫愛妹妹兒 伙計兒
(男)哎
(女)花呀一朵呀 俺兩個兒的話
(男)你說嘛
(女)青春是已過 呀子兒喂
(合唱)花呀就落啊 呀喂子兒喲

(女)怎比山上伙計兒
(男)哎
(女)金呀銀花呀 俺兩個兒的話
(男)你說嘛
(女)千年是萬年 呀子兒喂
(合唱)香呀滿坡啊 呀喂子兒喲

(男)金花銀花伙計兒
(女)哎
(男)香呀滿坡啊,俺兩個的話
(女)你說嘛
(男)妹妹是香在 呀子兒喂
(合唱)哥呀心窩呀 呀喂子兒喲

(男)香滿坡的伙計兒
(女)哎
(男)我呀不聞呀 俺兩個的話
(女)你說嘛
(男)香在是心窩 呀子兒喂
(合唱)哥呀戀著啊 呀喂子兒喲
(女)香在是心窩呀子兒喂
(合唱)哥呀戀著啊 呀喂子兒喲

三根絲線三尺長
歌詞大意:
三根絲線(三個妹子三哪) 三哪尺長呀挽個疙瘩疙
丟啊過牆啊 格兒子兒來 想啊哥子兒啊 啷當小姐
喂喂哆哆 喂喂哆哆 喲嗬 喲嗬
你何不早些來呀冤家啥 冤家妹的哥呀 妹妹兒哥的人啦
怎哪怎交情哪 哥兒呀衣喲
千年不忘(三個妹子三哪) 疙呀瘩呀散哪萬年不啊望
姐呀丟郎呀 格兒子兒來 想啊哥子兒啊 啷當小姐
喂喂哆哆 喂喂哆哆 喲嗬 喲嗬
你何不早些來呀冤家啥 冤家妹的哥呀 妹妹兒哥的人啦
怎哪怎交情哪 哥兒呀衣喲

呂宏偉-棒棒捶在岩頭上
詞:秦平武 孟勇 曲:孟勇
選送單位:武警政治部文工團

郎在高山我打一望喲喂
姐在呀河下哎
情郎哥哥哎 依喲
洗衣裳啰喂
唱個山歌我丟個信啰喂
棒棒哎 捶在哎
情郎哥哥哎 依喲
岩頭上啰喂
郎在高山我打一望
姐在呀河下哎 洗呀洗衣裳
唱個山歌我丟個信
姐姐的棒棒兒錘在岩頭上
姐在河下喲洗衣裳
郎在呀高山啰 把呀把姐望
唱個山歌我傳個情
哥哥的山歌喲唱進姐心上
喲~ 喲喂~
嘿~ 喲喂~
唱個山歌喲
丟下河喲
姐在聽喲
哥在唱哎
喲~ ~
喲喂~
唱山歌喲
丟下河哎
姐的棒棒兒喲喂
錘在那岩頭上喲
唱山歌喲
丟下河哎
姐的棒棒兒喲喂
錘在那哥心上哎
錘在那哥心上
錘在那哥心上
喲啰喲啰喲啰 喲啰喂
喲~~ 喂~

嘀咯調
一根(的個嘀格兒)樹乃
打一根(嘀格兒的)床乃
一條(嘀格兒的)船船兒喲
配一把(嘀格兒的)漿乃
(衣兒喲衣喲)
一條(嘀格兒的)船船兒喲
配一把(嘀格兒的)漿乃

一隻(的個嘀格兒)燕乃
繞一柱(嘀格兒的)梁乃
一個(嘀格兒的)姐姐兒喲
配一個(嘀格兒的)郎乃
(衣兒喲衣喲)
一個(嘀格兒的)姐姐兒喲
配一個(嘀格兒的)郎乃

一條(嘀格兒的)船船兒喲
配一把(嘀格兒的)漿乃
一個(嘀格兒的)姐姐兒喲 如果你不了解我編織離開的謊話
配一個(嘀格兒的)郎乃
(衣兒喲衣喲)
一個(嘀格兒的)姐姐兒喲
配一個(嘀格兒的)郎乃

校園民謠

當我轉身離開
只是有點厭倦回家
oh! yeah
帶著我悲傷的愛悄悄離開
oh! yeah!
在下雨的異鄉夜從夢中醒來
music
聽著老去的歌
不要怪我感逝傷懷
如果你能了解
請你面對我的蒼白
oh!yeah!
告訴你我的心還在那個城市
oh!yeah
告訴我的心從未離開
請別在我哭的時候再說傷感的話
我猜他是不是還在等我回家
請別在我哭的時候再說傷感的話
我猜他是不是還在等我回家
我猜他是不是還在等我回家

鞍山民俗文化
鞍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要人口構成的多民族地區,共有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藏等32個民族。多民族造就多元化的文化,而多元化融合後又形成了內質飽滿豐富的綜合文化。鞍山民俗文化眾多而精華不少,其中千山寺廟音樂、岫岩單鼓、海城高蹺、海城皮影戲、岫岩皮影戲、海城喇叭戲、鞍山評書、岫岩剪紙等已被列入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多樣的文化相得益彰,大放異彩,使得鞍山成為一座文化氛圍濃厚的現代旅遊城市。

鞍山民俗文化概覽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以岫岩地區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民間玉石雕刻工藝。岫岩玉雕興於清末民初,更盛於當代,屬中國北方流派。長時期受到北方民族民間文化的滋潤,吸收了地方民間木刻、石雕、泥塑、刺綉、剪紙、影人、彩繪藝術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滲透,以立體圓雕、浮雕為主,輔以線刻、鏤、透雕等技法,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點的藝術風格。其造型簡練古樸,打磨光滑,氣韻生動傳神,素有古遼河紅山文化遺風。如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華夏靈光岫玉塔熏」、「蟈蟈簍」等作品就是岫岩玉雕的代表。
岫岩皮影戲
和純朴的岫岩民風一樣,由清朝時期傳入岫岩的皮影戲,至今仍保持著一種朴實無華的風格。每到逢年過節或是喜慶豐收之時,會有幾班人馬活躍在岫岩各地的山村、集市。他們四五個人一組,一個黑色的皮箱、一把竹竿、幾部書、幾件樂器、一塊白布就是全部行頭。這些藝人每到一處就支起竹竿,掛上白布,拿出箱中各色用驢皮製成的影人表演起來,這就是在岫岩農村備受歡迎的皮影戲。歷史上,岫岩境內皮影戲分為南北中三派,分別以哨子河的趙連信、韭菜溝的方廷棟和石灰窯子的趙德懷為代表班頭,他們風格迥異,極大豐富了岫岩皮影戲的內容。
岫岩單鼓
岫岩單鼓是流傳於岫岩民間的一種古老的祭祀習俗,俗稱「燒香」。滿族稱為「旗香」,漢族叫「民香」。岫岩單鼓自明末進入岫岩以來,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早期的岫岩單鼓,脫胎於滿族先民女真人的「薩滿」祭祀儀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於滿族民眾之間,有著修舊的歷史,後逐漸被漢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滿、漢民「燒香」主要是為了祭神、祭祖、還願,是一種祭祀活動,後慢慢發展為帶有更多的娛樂性質的節目。
岫岩剪紙
提起岫岩剪紙,在整個遼寧地區都是屈指可數的。岫岩剪紙以其嫻熟的工藝、精美的藝術造型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岫岩剪紙是以反映滿族人民群眾生活為特徵的剪紙藝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間剪紙藝術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間最為流行。岫岩剪紙以滿族農家婦女為創作主體,最大的特徵是寫形、寫意、寫神、寫心,表現手法以鏤空、成片為主,造型誇張奇特。岫岩的剪紙參加了十餘次中國滿族民間剪紙等國家、省級大展,所獲的獎項不計其數,後岫岩被省文化廳命名為「遼寧省剪紙藝術之鄉」。
海城皮影戲
海城皮影戲俗稱驢皮影。它是用驢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燈光照射以表現故事情節的戲劇。皮影藝人邊演唱邊操縱,並伴以音樂伴奏。在過去的一定歷史時期內深受海城老百姓喜愛。海城皮影戲屬於河北灤州影調,具體於清嘉慶年間傳入海城牛庄,道光年間吳老秀等皮影藝人的演出活動十分活躍,其弟子等活躍於大石橋、蓋縣、復縣一帶形成了遼南影調戲。民國初年,山西的吳志甸來到海城南台煙台村後,教柳元邦、蘇樂天等六人唱皮影戲,號稱「六大將」。他們把山西羊皮戲同灤州影調戲相借鑒後發展,創立了海城皮影戲曲。演唱的獨特風格,源於板腔體音樂,它的板式較全,有原板、快板、帶板等。
海城高蹺
海城高蹺,又名海城秧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初為兩足落地,叫地秧歌,後在清咸豐年間,變地秧歌為高蹺。經過民間藝人的長期探索,在表演形式上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工作,通過高蹺藝人同專業文藝工作者共同琢磨提高,使海城高蹺走向了新的發展時期。它以既火爆、又嚴謹、細膩,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在遼南、東北乃至全國久負盛名,並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征服了國際藝壇。
海城喇叭戲
海城喇叭戲,以當地民歌為基礎,吸取江西弋陽腔、山東柳腔等外來聲腔,兼收並蓄,形成了諸腔雜陳的民間喇叭戲聲腔體系。音樂曲調歡快優美,清新流暢,跌宕起伏,火爆高亢,節奏性強,適於載歌載舞。海城喇叭戲的角色分生、旦、丑三行,在此三行中又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主。海城喇叭戲的表演由於早期同秧歌,後與高蹺結合,從而溶兩種藝術為一體,其中「蹺功」、「手絹功」、「扇子功」等被巧妙地融合在海城喇叭戲的表演之中,形成了蹺戲結合的獨特藝術表演形式,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及質朴的鄉土氣息。
鞍山評書
鞍山評書藝人眾多,名家輩出,像劉蘭芳、單田芳在全國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鞍山也被譽為「評書之鄉」。鞍山評書是以普通話為基礎,具有豪、緊、動、熱的藝術特色。語言口語化,風格豪放、質朴、熱烈、明快,與本地百姓生活語言緊密結合,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富想像力,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很高的教育、文學、娛樂價值。劉蘭芳、單田芳、張賀芳先後在電台、電視台錄播《岳飛傳》、《明英烈》、《隋唐演義》等多部評述。五十年來,鞍山評書演員在茶社、劇場演出和在電台、電視台錄播100多部評書,出版短篇、中篇、唱片傳統和現代評述80餘部。
千山寺廟音樂
千山為佛、道兩教勝地,而千山寺廟音樂分為佛樂和道樂兩種。千山的佛教音樂是在寺廟舉辦的各種佛事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千山的佛教音樂分誦經和器樂兩個部分。千山道教音樂則是康熙年間,從鐵剎山劉祖傳入無量觀。在"東北新韻"問世之前,東北地區道教中主要流傳的"勞山韻",據說是由山東傳入的,新韻產生之後,很快在東北地區道教中傳開,現在東北道教全真教派宮觀採用的都是"新韻"。2006年5月20日,千山寺廟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燈官舞
在獨具特色的滿族民間文化中,滿族民間舞蹈更有深厚的內涵和它的情趣。燈官舞是滿族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絢麗多彩的奇葩。它是依據滿族傳統節日--花燈節,改編成滿族現代民間舞蹈"鬧燈官"的。
「鬧燈官」舞蹈,由一人裝扮成燈官。身穿官服,頭戴纓帽,另由一人裝扮成燈官娘,身著紅襖,兩耳上掛著紅辣椒,6個滿族少女身著滿族節日服裝,手持豐燈,翩翩起舞,戲耍著燈官。燈官乘坐一台花轎,為便於表現,轎子是用一根扁擔,轎夫抬著,燈官站、坐在轎桿上進行幽默、形象表演,燈官娘娘緊隨轎旁,兩人邊覆邊逗,配合默契,曲調滿族特色強烈,演奏得抒情、流暢,是迄今滿族民間舞蹈中最有風味、活力、美感的舞蹈。

以上是鞍山的民俗文化的簡介,來鞍山值得一游
來鞍山找鞍山旅遊!

歇後語
蜻蜒搖石柱---妄想
睡夢里撿錢---想得好
歇後語—威脅類
皮籮里洗蝦子---一個也走不脫
老虎跟著狐狸走---狐假虎威
燈蕊吊頸---嚇別人
墳頭上耍大刀---嚇鬼
楊六郎赦了楊宗保---被兒媳嚇的
豆腐店裡磨子---不壓不做
坐汔車看風景---走著瞧
紙糊老虎---駭不倒人
抱著書本騎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唱本---走著瞧
騎驢瞧帳本---走著瞧
騎馬逛燈---走著看
道士吹海螺---唬鬼
棺材頭上放爆竹---嚇死人
躺著說話---不腰痛
歇後語—危險類
一根頭發系石磨---千鈞一發
刀口舔糖---危險
小刀哄孩子---不是玩的
切菜刀剃頭---危險
老虎打架---勸不得
呂太後的筵席---這酒不是好酒
懷胎婦女過獨木橋---鋌而走險
雞婆跳進火灶---不死也要脫身毛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獨木橋上跑馬---危險
耗子鑽牛角---不死脫層殼
麻雀進了瞎貓口---不死也要脫身毛
琉璃碗里擂胡椒---險得很
豬八戒進湯鍋---活要命
揪著馬尾巴賽跑---懸

⑸ 我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⑹ 鞍山的"說書場"在哪兒

鐵西繁榮,鞍山就剩下這唯一的一個評書場了

⑺ 鞍山民間文化有什麼

鞍山民俗文化
鞍山是一個以漢族為主要人口構成的多民族地區,共有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藏等32個民族。多民族造就多元化的文化,而多元化融合後又形成了內質飽滿豐富的綜合文化。鞍山民俗文化眾多而精華不少,其中千山寺廟音樂、岫岩單鼓、海城高蹺、海城皮影戲、岫岩皮影戲、海城喇叭戲、鞍山評書、岫岩剪紙等已被列入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多樣的文化相得益彰,大放異彩,使得鞍山成為一座文化氛圍濃厚的現代旅遊城市。

鞍山民俗文化概覽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是以岫岩地區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民間玉石雕刻工藝。岫岩玉雕興於清末民初,更盛於當代,屬中國北方流派。長時期受到北方民族民間文化的滋潤,吸收了地方民間木刻、石雕、泥塑、刺綉、剪紙、影人、彩繪藝術等方面的精髓,融合滲透,以立體圓雕、浮雕為主,輔以線刻、鏤、透雕等技法,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方特點的藝術風格。其造型簡練古樸,打磨光滑,氣韻生動傳神,素有古遼河紅山文化遺風。如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的「華夏靈光岫玉塔熏」、「蟈蟈簍」等作品就是岫岩玉雕的代表。
岫岩皮影戲
和純朴的岫岩民風一樣,由清朝時期傳入岫岩的皮影戲,至今仍保持著一種朴實無華的風格。每到逢年過節或是喜慶豐收之時,會有幾班人馬活躍在岫岩各地的山村、集市。他們四五個人一組,一個黑色的皮箱、一把竹竿、幾部書、幾件樂器、一塊白布就是全部行頭。這些藝人每到一處就支起竹竿,掛上白布,拿出箱中各色用驢皮製成的影人表演起來,這就是在岫岩農村備受歡迎的皮影戲。歷史上,岫岩境內皮影戲分為南北中三派,分別以哨子河的趙連信、韭菜溝的方廷棟和石灰窯子的趙德懷為代表班頭,他們風格迥異,極大豐富了岫岩皮影戲的內容。
岫岩單鼓
岫岩單鼓是流傳於岫岩民間的一種古老的祭祀習俗,俗稱「燒香」。滿族稱為「旗香」,漢族叫「民香」。岫岩單鼓自明末進入岫岩以來,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早期的岫岩單鼓,脫胎於滿族先民女真人的「薩滿」祭祀儀式,其在岫岩的流行,只限於滿族民眾之間,有著修舊的歷史,後逐漸被漢族的文化采借。在以前,岫岩滿、漢民「燒香」主要是為了祭神、祭祖、還願,是一種祭祀活動,後慢慢發展為帶有更多的娛樂性質的節目。
岫岩剪紙
提起岫岩剪紙,在整個遼寧地區都是屈指可數的。岫岩剪紙以其嫻熟的工藝、精美的藝術造型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岫岩剪紙是以反映滿族人民群眾生活為特徵的剪紙藝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真正形成岫岩民間剪紙藝術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間最為流行。岫岩剪紙以滿族農家婦女為創作主體,最大的特徵是寫形、寫意、寫神、寫心,表現手法以鏤空、成片為主,造型誇張奇特。岫岩的剪紙參加了十餘次中國滿族民間剪紙等國家、省級大展,所獲的獎項不計其數,後岫岩被省文化廳命名為「遼寧省剪紙藝術之鄉」。
海城皮影戲
海城皮影戲俗稱驢皮影。它是用驢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燈光照射以表現故事情節的戲劇。皮影藝人邊演唱邊操縱,並伴以音樂伴奏。在過去的一定歷史時期內深受海城老百姓喜愛。海城皮影戲屬於河北灤州影調,具體於清嘉慶年間傳入海城牛庄,道光年間吳老秀等皮影藝人的演出活動十分活躍,其弟子等活躍於大石橋、蓋縣、復縣一帶形成了遼南影調戲。民國初年,山西的吳志甸來到海城南台煙台村後,教柳元邦、蘇樂天等六人唱皮影戲,號稱「六大將」。他們把山西羊皮戲同灤州影調戲相借鑒後發展,創立了海城皮影戲曲。演唱的獨特風格,源於板腔體音樂,它的板式較全,有原板、快板、帶板等。
海城高蹺
海城高蹺,又名海城秧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初為兩足落地,叫地秧歌,後在清咸豐年間,變地秧歌為高蹺。經過民間藝人的長期探索,在表演形式上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和改革工作,通過高蹺藝人同專業文藝工作者共同琢磨提高,使海城高蹺走向了新的發展時期。它以既火爆、又嚴謹、細膩,充滿濃郁的地方特色,在遼南、東北乃至全國久負盛名,並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征服了國際藝壇。
海城喇叭戲
海城喇叭戲,以當地民歌為基礎,吸取江西弋陽腔、山東柳腔等外來聲腔,兼收並蓄,形成了諸腔雜陳的民間喇叭戲聲腔體系。音樂曲調歡快優美,清新流暢,跌宕起伏,火爆高亢,節奏性強,適於載歌載舞。海城喇叭戲的角色分生、旦、丑三行,在此三行中又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主。海城喇叭戲的表演由於早期同秧歌,後與高蹺結合,從而溶兩種藝術為一體,其中「蹺功」、「手絹功」、「扇子功」等被巧妙地融合在海城喇叭戲的表演之中,形成了蹺戲結合的獨特藝術表演形式,富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及質朴的鄉土氣息。
鞍山評書
鞍山評書藝人眾多,名家輩出,像劉蘭芳、單田芳在全國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鞍山也被譽為「評書之鄉」。鞍山評書是以普通話為基礎,具有豪、緊、動、熱的藝術特色。語言口語化,風格豪放、質朴、熱烈、明快,與本地百姓生活語言緊密結合,娓娓動聽,引人入勝,富想像力,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醒木、一方帕,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很高的教育、文學、娛樂價值。劉蘭芳、單田芳、張賀芳先後在電台、電視台錄播《岳飛傳》、《明英烈》、《隋唐演義》等多部評述。五十年來,鞍山評書演員在茶社、劇場演出和在電台、電視台錄播100多部評書,出版短篇、中篇、唱片傳統和現代評述80餘部。
千山寺廟音樂
千山為佛、道兩教勝地,而千山寺廟音樂分為佛樂和道樂兩種。千山的佛教音樂是在寺廟舉辦的各種佛事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千山的佛教音樂分誦經和器樂兩個部分。千山道教音樂則是康熙年間,從鐵剎山劉祖傳入無量觀。在"東北新韻"問世之前,東北地區道教中主要流傳的"勞山韻",據說是由山東傳入的,新韻產生之後,很快在東北地區道教中傳開,現在東北道教全真教派宮觀採用的都是"新韻"。2006年5月20日,千山寺廟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燈官舞
在獨具特色的滿族民間文化中,滿族民間舞蹈更有深厚的內涵和它的情趣。燈官舞是滿族民間藝術百花園中,絢麗多彩的奇葩。它是依據滿族傳統節日--花燈節,改編成滿族現代民間舞蹈"鬧燈官"的。
「鬧燈官」舞蹈,由一人裝扮成燈官。身穿官服,頭戴纓帽,另由一人裝扮成燈官娘,身著紅襖,兩耳上掛著紅辣椒,6個滿族少女身著滿族節日服裝,手持豐燈,翩翩起舞,戲耍著燈官。燈官乘坐一台花轎,為便於表現,轎子是用一根扁擔,轎夫抬著,燈官站、坐在轎桿上進行幽默、形象表演,燈官娘娘緊隨轎旁,兩人邊覆邊逗,配合默契,曲調滿族特色強烈,演奏得抒情、流暢,是迄今滿族民間舞蹈中最有風味、活力、美感的舞蹈。

轉自http://..com/link?url=_z--P0KZH9ZR4-WxTAXYTIoPcEXXotWG8itZCP_K

⑻ 上世紀70年代末由於大氣污染嚴重什麼被煙霧籠蓋在衛星拍攝中失去了蹤跡

本溪。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大氣污染嚴重,本溪被煙塵遮蓋了城市上空,在衛星拍攝中失去了蹤跡。

本溪市,遼寧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遼寧省東部的中心城市,是以鋼鐵、化學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位於遼寧省東南部,全境總面積8411.3平方千米,北靠沈陽、撫順,南接丹東,西鄰遼陽、鞍山,東傍吉林。享有「太子城」、「東北山城」、「盛京後花園」的美譽。

該地文化

本溪評書歷史久遠,評書藝人田希貴為第一代傳人,民國初年開始在河北、天津等地說書;第二代傳人田慶瑞民國中期學藝並開始在吉林、遼寧說書;第三代傳人田連元早年隨父學書,後師承評書藝人王起勝,自成一派,以《楊家將》《劉秀傳》等享譽書壇。

田連元的評書在內蘊和外延上融匯了其他藝術形式。主要有以下特點:拓寬了評書藝術表演的新領域;強烈的愛國主義主線;獨樹一幟、獨具風范;說書、教學相得益彰。該項目於2006年入選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⑼ 中國國家級的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著急,謝謝!!

只知道國家在2006年公布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物質文化遺產還沒聽說過。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518項)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閱讀全文

與鞍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