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個城市如何在全球化進程中保持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身份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幾千年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文化之間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過程,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證我們的城市文化與歷史身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認為,這需要一個很好的規劃,每個城市每年都應該由發改委,人大,規劃局,文化局以及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開一次城市發展規劃的會議,以確定一年的城市發展目標,不要都由發改委一個單位說了算。市民也要積極參與進去,現代的網路技術這么發達應該不是個問題。
有些文化與歷史只要寫到縣志之類的文獻中就行了,尤其像溫州以前的造假文化,不要傳承了,要引以為戒。有些文化要保留並傳承下去,像北京的四合院與胡同,不要說與經濟發展沖突,可以專門劃出一個四合院區域。有些文化要加以引導,像鋪張浪費,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我說這個並沒有針對那裡的意思,甚至我說的可能不是真的)像北京,我聽說有專門領救濟金生活的人,他們也不工作,自己有房子專門靠救濟金生活。
我能想到的就這些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㈡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國家與民族為什麼要捍衛自己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於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文學、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於精神文化的內容。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如歷史、文學(包括口頭文學)、歷法、醫葯、科學技術等,都是用一定的語言表現出來的。
宗教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對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著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階級社會中,宗教對文化的影響很大,波及人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響逐漸減弱。
民族文化作為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在階級社會里,每一種民族文化中都有剝削階級的與被剝削階級的兩種文化,反映著兩個對立階級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觀。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首先,民族文化中蘊涵的優秀精神品質可以在經過動態解讀之後,與現代思想相結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過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不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哲學、政治、道德觀念,還是它所創造的音樂、繪畫、書法、舞蹈等藝術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築藝術、園林藝術、風俗習慣中所凝結的審美意識等等,都可以匯聚成人們自身的素養逐漸積淀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們的民族獲得持續不斷的精神力量,而不至於因為精神力量的疲軟或坍塌失去生存與發展的動力。
其次,民族文化中作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於藝術特徵的部分,如古典繪畫、古典音樂、古代書法、古典建築等等,不僅包涵了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念、審美表現意識,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許多有益的啟迪。這些啟迪在現代化程度比較發達的今天,不僅沒有失去意義,反而彰顯出它的不朽價值。
最後,更為重要的是,在以民族文化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讀,積極思辨,這本身也是開啟心智的過程。愛國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質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為人們所接受,也最容易發揮作用的,是這些以審美的藝術教育為特徵的文化教育,它可以把人們帶入民族文化的藝術宮殿,在那裡閱讀民族的藝術史、審美史、心靈史,在那裡發現真,發現善,發現美,逐漸形成優秀的精神品質。
㈢ 我們國家和民族應如何立足歷史、放眼未來,從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汲取營養,確立自身獨特的文化身份
語文作業吧~~~213
㈣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與傳承
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1、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3、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主要傳承:
1、有一定的文化積累。
2、明確方向。即與社會發展趨勢相一致,與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的價值觀相一致。
3、要有寬松環境。要允許磨擦事物存在、發展,不能視新事物為洪水猛獸,要鼓勵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鋒。
4、勇氣和意志。需要整個民族的勇氣和意志。
(4)如何維護自身的文化身份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大學生應該如何加強自身的文化素養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也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主要內容就是要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發展服務於現代化建設和服務人名大眾事業,不斷繁榮民族性和開放性、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
大學生嘛,聽黨話,熱愛祖國、熱愛民族、堅決反對分裂祖國統一的行為和言論。以身作則,從身邊小事做起。
㈥ 什麼是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又可譯作文化認同, 主要訴諸文學和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質特徵和帶有民族印記的文化本質特徵。在比較兩種不具有任何事實上影響的文學文本時,學者們完全可以側重於比較這兩種文化語境下的文學的根本差異,並透過這種本質的差異而尋找某種具有共性和本質特徵的相同點,當然這種認同主要是審美上的認同。而對於兩種有著直接的關系,例如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滲透的跨文化語境下的文學,探討具有某個民族的文化背景的人在另一民族的土壤中是如何維系自己的文化身份,也是文化研究語境下的比較文學研究的不可忽視的理論課之雙重含義。
㈦ 民族文化變得不那麼鮮明,保護文化傳承我們如何行動
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社會正面臨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傳統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未來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許多社會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中轉站,用來承載民族身份,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生活和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在代代相傳的節日里,總會有一些多情的東西,它們軟化我們的心,讓世界充滿溫暖和溫暖。傳統節日表現出復雜的儀式、優雅的優雅、禮貌的舉止,並把教養視為文化生活。高度審美化的國家標志背後是高度的傳統文化認同。
㈧ 如何維護我國文化安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種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獨特性、獨立性、完整性並不斷傳承和發展的狀態。國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流文化體系沒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蝕和破壞,能夠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特性,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擴大本國文化影響力。
具體而言,國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國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文化的價值得到尊重,文化資源與遺產得到保護,文化傳統得到傳承等諸多內容。國家文化安全也可分為價值觀念安全、語言文字安全、文化資源安全、風俗習慣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方面。國家文化安全是一種非傳統安全要素,與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民安全、國土安全等傳統安全要素共同構成國家安全體系。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文化傳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深入。一些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科技優勢、營銷手段以及政治推動,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滲透,嚴重影響這些國家的文化安全。從實際情況看,中國是一些國家進行文化滲透的重要目標,我國文化的發展正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和挑戰,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任務非常艱巨。
比如,在意識形態領域,一些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動作頻繁;在文化交流領域,西方的文化產品(特別是影視產品和動漫遊戲)、語言文字、學術理論、節慶習俗等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主流價值觀、社會科學和生活方式等形成沖擊,文化霸權凸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強調「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要切實維護我國國家文化安全,關鍵是要靠文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們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此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在實踐中需要著力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文化創新能力建設。
文化的先進性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強大的文化創新能力則是保持文化先進性的基礎。一個國家的文化創新能力越強,文化越先進,其文化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就越小,反之就越大。應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大力推動文化創新。
2、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實力較弱,這是我國文化話語權不強、文化貿易逆差大、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重要原因。應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鼓勵不同社會主體的資本向文化產業流動,迅速壯大文化產業,實現我國由文化資源大國向文化產業強國的轉變,讓我國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上檔次,逐步提高國際競爭力。
3、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對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應著眼於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感召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誤讀、誤解和誤判,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㈨ 文化自覺,現代青年人該如何做起
中國文化具備很強的融合力。中國文化是一種擅於揚長避短,具備十分強的多元性的文化。大家的同胞們不管生活在哪兒,身上都是有獨特的中華民族文化印記。不忘本來,消化吸收外界,走向未來,這類對外開放寬容的文化觀念是中國有堅定不移的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勁的民族通常具備明顯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大義,進而提高民族凝聚力,使這一民族容光煥發出明顯的想像力.使當今社會,中國綜合國力的市場競爭主要表現在政冶、國防、高新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
文化創新能力的提高,能夠青年人相反推動硬實力的提高,維護保養國家安全性和社會穩定,提升青年人國家品牌形象,推動人得全面的發展,文化意味著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人學,大家理應進一步提高使命感責任感,把握住難能可貴機會,責無旁貸地挑動奮發圖強的重任。提高在我國文化創新能力,我們要做到:
1、搭建社會主義社會關鍵價值取向,其基本上內容包含以馬列主義指導方針為靈魂、以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社會共同理想為主題風格、以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為精粹,以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為基本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社會領先文化的精粹;
青年人最先了解了自身的身份和職責,了解中國自身的文化,掌握現如今的國際局勢和領先的高新科技,並對歷史時間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了解,懂的分辨好與壞,不但是實際的好,也是涉及到長久的計劃,務必以發展的目光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