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漳州有什麼有趣的文化現象

漳州有什麼有趣的文化現象

發布時間:2023-06-01 03:57:37

㈠ 漳州特有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漳州有下列的節日習俗:

1、春節:

這天早餐閩南人一般不煮新飯,而吃除夕的「余飯」,討個吉利,祈望來年「有餘」。漳州人則吃「甜面線」,俗叫「長壽面」,以喻長壽。初一起床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要賞給晚輩「紅包」,即「壓歲錢」。

漳州文化:

漳州既擁有「海濱鄒魯」的美譽,又被稱為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漳州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它擁有福建最大的平原,早在一萬年前的時瞎灶候就有先迅燃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錦歌、竹馬戲、大車鼓舞蹈和精緻的剪紙藝術等是漳州文化中民間工藝的精髓,更被被譽為中國女排獲取世界冠軍的搖籃。

㈡ 福建漳州特有的民風民俗

福建漳州特有的民風民俗有布袋木偶戲、薌劇、潮劇、錦歌、竹馬戲、大車鼓舞蹈和精緻的剪紙藝術。

一、布袋木偶戲

布袋戲(閩南語讀音:boo dei hi)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台灣等地區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

二、薌劇

薌劇原名歌仔戲,是流行於福建漳州薌江一帶的漢族戲曲劇種。薌江是福建九龍江流經漳州時的簡稱。其足跡遍及於龍溪、晉江、廈門、台灣省及東南亞華僑居住地區。

三、潮劇

潮劇又名潮調、潮州戲、潮音戲、白字戲等,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福建漳州以及香港、台灣地區和東南亞的華人聚居地區。

四、錦歌

錦歌,原名歌仔或什錦歌,又稱乞食調。1953年定名為錦歌。這是一種有器樂伴奏的歌唱形式,是福建省閩南地區傳統民間曲藝之一,流行於以漳州為中心,包括廈門、晉江、龍溪在內的閩南平原地帶及台灣省和南洋諸島華人聚居地等。

五、竹馬戲

竹馬戲,是從民間歌舞「跑竹馬」表演發展而來的地方劇種。它發源於閩南漳浦、華安等縣,流行於長泰、南靖、龍海、漳州、廈門、同安、金門等縣(市)以及台灣。

㈢ 漳州有什麼習俗

漳州年年都舉辦「娛春園」里擺有各種商品,同時演出薌劇、木偶戲等文娛節目,游園者雲集,匯成人山人海。
清明時,閩南一帶要吃春餅,做清明果、辦酒茶或買糕餅祭掃祖幕。掃墓時要在墓地撒下長條紙箔,在墳地鋤草、植樹,並給墳堆培土,以表達對過世的親人的懷念。
鬧龍舟。漳州一帶參加競賽的龍舟船 身長而窄、首尾高高翹起,船頭有巨大的龍頭雕飾,船身彩繪鱗甲。
農歷六月十五日,閩南農村都要吃「半年圓」。這種圓丸只有「冬至圓」的一半大,不帶湯,搜穗多染成朱紅色。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添上豐盛菜餚,合家進行半年「小圍爐」。

㈣ 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

世界文化遺產分為: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做叢空間。那麼漳州文化給世界留下了什麼?

漳州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始於宋代,盛於明清。繁多的民間民俗活動是漳州木版年畫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年畫內容主要也是喜慶迎新和避邪兩大類。

漳州薌劇(歌仔戲):薌劇是用閩南語演唱的地方劇種,又名歌仔戲,為福建省五大劇種之一。曲調優美,長於抒情,音樂極具特色,民歌色彩濃郁,說唱特點明顯。

漳州布袋木偶戲:又稱「景戲」、「指花戲」、「掌中戲」,傀儡戲劇種之一。

漳州木偶雕刻:漳州木偶頭雕刻是木偶戲道具製作中的一門特殊技藝,屬於民間工藝美術,整體造型包括頭、四肢、服裝、冠盔等,木偶頭雕刻僅指頭部造型。

漳州錦歌是我省五大麴種之一,也是我市民族民間文化之瑰寶,與泉州南音並稱為閩南民間姐妹藝術之花。

東山歌冊:是一種民間文學的通俗唱本。

漳浦剪紙:漳浦剪紙最初只是作為刺綉的底樣,隨著民間民俗活動的盛行和受北方貼「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響,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佔有一定位置。

白礁慈濟宮吳真人誕辰祭典儀式:白礁慈濟宮吳真人誕辰祭典儀式(民俗)2006年被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雲霄紀念開漳聖王巡安民俗活動:「聖王巡安」起源於閩南「開漳聖地」雲霄威惠廟,流傳於福建、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是祭祀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傳統節日風俗。

東山關帝文化:每年農歷五月十三關帝聖誕期間,東山縣皆舉辦關帝文化節,研究關帝文化的專家學者,皆組團到東山參加盛典。

詔安鐵枝戲:鐵枝戲起源於唐、興於宋,由紙影戲發展而成。藝人雙手操縱三根鐵枝上的木偶進行表演,其音樂以潮州調、外江調為主,內容與流行的四平腔、傳奇相融合

華安玉雕:華安玉雕是中國民間雕塑工藝中一種新興而普及的優秀特種造型藝術,集雕、刻、塑技藝於一爐,具有實用性、裝飾性和藝術性。

土樓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浦南古儺:漳搜晌州浦南古儺,是一項具有濃厚鄉土風情的民俗舞蹈,流傳於薌城區浦南鎮。

南靖四平鑼鼓樂:四平鑼鼓是閩南山區民間音樂文化的遺存,俗稱粗鑼鼓,起源於古代的四平戲,是早期的南戲弋陽諸腔之一。

漳浦竹馬戲:竹馬戲是一種古樸而稀少的民間歌舞小戲,享有「戲曲活化石」之譽。

林前村伽藍王巡社:慶典起世胡鋒源於「開漳聖王」陳元光。

漳州南詞:南詞即曲調之意,與宋、元南曲相比,已是名同實異;曲體為西安鼓樂所獨有,分前後兩部分。

㈤ 漳州有什麼習俗

  1. 春節俗稱「新正」。正月初一,黎明即起,穿新衣裳,禮神祭祀祖先,開門放鞭炮,叫做「開正」,1994年底市區禁止放鞭炮,此俗廢,但鄉村依舊。主婦煮甜線面湯、敬祀神祗後,每人必食, 祈求全家幸福長壽。再以3碗飯,插上紅紙花,俗稱「飯春枝」祭祀先人,祝禱家庭糧食充足有剩餘。隨後拜年;

  2. 少年聚會僧寺賽機炮,煙花流星錯落,觀者如潮,十五、十六夜尤盛。清,除做花燈,扎鰲山、放火炮外,子弟還扮仙獅、竹馬、龍燈諸戲。《竹枝詞》詠元宵:「滿城燈火巧安排,兢看鰲山景物佳。北管南腔聽不斷,幾番簫鼓過前街。」新娶媳婦站於元宵燈下任人觀看;

  3. 做福,農歷二月十五日,明、清,諸鄉籌錢物、備牲禮,祭土神,祭畢,群飲於廟分胙而歸。稱為「做福」,現在已鮮有做福。但二月初二為灶王公生日,家家戶戶用糕餅飴糖供奉灶君,祈求合家平安,家畜興旺( 有的人家同時供土地公)。清《竹枝詞》曰:「祈農報土事無關, 打鼓吹簫賽社還,近日民風多演戲,鄉村亦唱外江班」。

閱讀全文

與漳州有什麼有趣的文化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