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群眾文化有哪些特徵

群眾文化有哪些特徵

發布時間:2023-06-01 08:24:50

❶ 群眾文藝的特點

群眾文藝哪清特點,顧名思義就是群眾性的文藝創作和表演,一切創作從群眾出發,一切創作為了群眾。鮮活、真實、接地氣,這是群眾文藝較之專業性、職業化及個人味的文藝創演最為獨特的品格喚迅。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群眾的文化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群眾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李鏈前

❷ 如何區分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多層次,顧名思義,就是層次的高低深淺,就是既要有普通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文化,也要有知識分子能夠接受的文化。多樣化,就是指樣式、態式,就是經典或流行的樣式、傳統或時尚的樣式、嚴肅或娛樂的樣式。多方面,就是指要在娛樂、運動、生活、知識等方面全面開花,一個方面都不能落下,文化的每個方面都要涉及到。

❸ 社會文化

文化是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習俗、行為規范、價值觀等的體現。群眾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來自於人民群眾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其中包含著人們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也蘊含著深刻的和諧精神。顧名思義,群眾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而社會的和諧是需要全民的配合和支持的。群眾是社會的一份子,他們的覺悟、認識、以及思想等的提高和改變,直接影響這社會的和諧發展,兩者是息息相關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針對群眾文化的特徵,和社會和諧的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群眾文化的發展的前提和意義,進行簡單的分析討論,更深一步了解群眾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意義。

一、群眾文化的特徵之一是和諧

群眾文化的主要特徵就是和諧,和諧就是以人為基礎。人類活動的和諧就是社會的和諧。人們常說的“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天時地利人和”等無不昭示著“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會上起到的作用。和諧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代代相傳的美好傳統。諸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勞動節、國慶節等中國傳統的節日,那種喜慶和諧的氣氛,全民同賀的快樂,無不體現著和諧的氛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群眾文化的基本特徵,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進程中,人民群眾共同攜手建設的結果。群眾具有強大的力量,是宣傳和繼承文化的基礎。它能夠促進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相處之道。和諧不僅是中國群眾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新時代群眾文化的時代精神。因此,群眾文化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

二、群眾文化的提高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進步是相輔相成的

群眾文化和社會和諧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文化涵養及素質,社會才能和諧進步,才能看到和諧快樂的場面。試想曾經的遠古時期為什麼人都是野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搏禪是因為人們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沒有文化的教育和規范,更沒有一定的制約,一切都是混亂的,也就沒有和諧之說。所以群眾的文化,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所提煉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種生活的規范准則。群眾的文化越高,認識越高,社會的整體素質就會越高。社會是由一個又一個的群眾組合起來的。群眾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群眾文化發展了,那社會和諧也就會進步了。社會的和諧進步更加快帶動了群眾文化的發展。兩者是相互關聯,相互進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會和諧發展,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要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進步,就必須要以群眾文化的發展作為指導的方向,找好群眾整理文化發展的重點、採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達察清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發動政府重視起群眾文化,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努力積極的倡導群眾學習的熱情,讓廣大的人民群眾也認識其重要性,認識到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和責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以促進社會的進步。建基沒塵設公共的文化學習體系,尤其在農村或偏遠的地區,發展和健全這種體系措施,組織群眾積極學習,讓整個社會能夠平衡穩定的前進,不能讓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化認識落在最後,否則也不能達到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

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會和諧的進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長的路程,是長期的工作。群眾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長的過程。群眾文化在促進社會和諧的進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逐步的加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的進步。群眾文化的教育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是社會和諧的精神支撐。群眾有很強的傳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眾之間的傳播速度是驚人的。所以我們要廣泛的建立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成立文化中心、休閑驛站、文化館等等,讓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播和發揚,讓社會和諧的進步的精神能夠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認可和支持。通過文化活動的傳播和發揚,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豐富了人民大眾的生活精神內涵,塑造了他們美好的靈魂,提升了他們的精神境界,社會風貌就會因為群眾文化風貌的改變而改變,社會和諧就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

四、提高群眾文化,創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和諧功能,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為社會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隨著社會的高速迅猛的發展,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逐漸明顯、人們的心理變化,矛盾的擴大和激化,社會現象越來越復雜,人與人之間變得不信任,相互猜忌指責,

抨擊,所以人們在長期生活工作上的壓力日益加大,心態開始變得浮躁。在社會體制的影響下,金融危機、住房危機、事業危機等等都可能激化矛盾。群眾都存在不安的情緒和心理的不平衡。面對社會的現象,需要宣洩一種不滿的壓力,導致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的時有發生。所以要改善這種社會矛盾的計劃,提高群眾的認識,正常、公平、客觀的看待面臨的問題,妥善的處理所面對的困難,社會才能和諧的發展,才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可見群眾文化提高,創建和諧社會意義遠大,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奮斗。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提高意義遠大。群眾文化以其獨有的和諧的特徵,影響著社會和諧的發展;社會和諧的發展直接制約人民群眾生活的質量。群眾文化的提高和社會和諧的發展是無法分割的整體,兩者的進步和發展是相互的。社會和諧是一切事業發展之基本,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和諧是前提,群眾是基礎。沒有社會的和諧穩定,就沒有群眾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安居樂業。社會由群眾組成,群眾來自社會的大家庭。加強群眾文化的教育,社會和諧也必然就隨之進步和發展。

❹ 群眾文化活動有哪些活動類型

群眾文化活動有以下類型:

一、廣場文化,大秧歌、健美操、京劇團體等等主要是自發的;

在廣場上開展的文藝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文化。比如在廣場上進行的專業或業余的各種藝術性表演或展示;廣場中群眾性比較強的各種娛樂、體育等休閑活動等。

廣場文化的特性:

1、群眾的自發性。在廣場文化活動中,人是主體,但參加廣場活動的人們絕不是靠行政推動,在廣場上,人們可以來,也可以不來;可以參加廣場文化活動,也可以不參加任何活動;可以是活動的參與者,也可以是活動的欣賞者或是旁觀者。

總之是人們根據不同的愛好和需求,自願而來,高興而去。除了有組織的演出外,更多的是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式的各種文化活動,集歌舞劇各類節目為一體,融吹拉彈唱多種形式於一爐,人們以自己最喜愛的方式自得其樂,娛悅身心。

2、廣泛的參與性。廣場文化的參與面之廣、觀眾面之大,是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動難以比擬,人們在這里既可以是欣賞者,也可以是表演者,在這里沒有年齡、身份、地位的差別,

大家可以輕松自在,無拘無束,自由流動,在廣場上感受文化裂薯的熏陶,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快樂,在表演中尋找著自己的才能,在文藝中展現自我的天地。

3、形式的靈活性。廣場文化活動形式靈活,既可以有業余、通俗、普及藝術,又可以有專業、高雅、精品藝術;

既可以有傳統和現代的舞台演出,也可以有鄉風民俗、民間藝術的廣場群眾表演;既可以是音樂、舞蹈、戲劇,又可以是武術、體操、演講等,總之,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百花爭艷。

4、內容的多樣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文化需求不斷提高,廣場文化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既有謳歌黨和國家的,又有贊賣輪美勞動人民創業、創新、創造的;

既有反映中小學生的,又有表現軍旅生活的;既有體育健身,又有藝術表演;既有高雅藝術,又有大眾文化,廣場文化已成為當今社會文化的縮影。

5、政府的主導性。廣場文化雖然是開放式的,但絕不是無原則、無組肆配者織、無紀律、無導向的。

廣場作為政府的一塊有效的文化陣地,政府必須要發揮其的主導作用,保證廣場文化的內容和質量,確保了廣場文化健康、有序發展。以其昂揚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調,體現著群眾文化的品位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二、團體文化,腰鼓隊社團,演唱團體;主要是民間的團體;

這類團體都是以非營利為目的,集結擁有共同愛好的人群,進行公益性的文化活動。成立社會團體除需要一定數目的人員組成以外,還要制定章程、到有關機關登記,有的還須依法申請許可等等。

三、館類文化,比如群眾藝術館,主要是政府組織的。

這類文化活動主要依靠政府組織建造,圖書館講座活動、英語角學習活動、群眾性的知識講座等都屬於這個類別。在這類活動里,群眾扮演的角色更傾向於參與者,享受參與的樂趣。

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

第一、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

第二、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

第三、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4)群眾文化有哪些特徵擴展閱讀:

群眾文化活動的本質特徵: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

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向性是內在特徵。

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要求:要求社會的群眾文化供給、服務對象是全體人民,要求社會努力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求社會的一切群眾文化活動必須符合群眾的意願,要求不斷的提高群眾的文化實踐力和佔有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功能: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

❺ 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體現在哪些方面

群眾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自本期起,《文藝評論》專刊將陸續刊發一組共三篇「群眾文化論」系列文章,深入探討群眾文化的屬性、特徵以及與專業文化的關系等,旨在為推進群眾文化事業的健康蓬勃發展提供理論的啟發和支持。

敬請讀者朋友留意。

人民群眾是締造歷史的英雄。

他們創造豐饒的物質精神財富,以卓絕的首創精神與堅實的主體地位,當之無愧地成為文化的主人。

我們文化的中心問題,是為群眾和如何為群眾的問題。

然而,長期以來,群眾文化在文化的創作生產上並沒有真正占據主體地位。

精英文化、貴族文化被認為是主流文化。

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與創造因為其原始和粗糙總的被稱之為「下里巴人」,被文化精英們拋之於文化視野之外。

這與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傳播與應用人民群眾文化素質和創造熱情不斷高漲的現實,形成了巨大反差。

切實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在文化中的主體地位,把文化工作的重心和著力點轉到群眾文化上來,已成當務之急。

(一)確證和尊重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從根本上釐清群眾文化的定位與內涵,使之回歸到主流文化上來,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在理論與實踐上的一次新飛躍。

大力發展繁榮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是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關鍵,是確保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壯大的堅實根基,是順應時代潮流、響應群眾呼喚的科學抉擇。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通過非功利性、非職業性的文化表達,實現自我參與、自我怡情、自我開發的文化現象,人民群眾在其中抒 *** 感、愉悅身心、陶冶性靈、展示自我,蘊藉著追求自我完善、按照美的規律認識和掌握世界的文化訴求。

它以人民群眾為文化實踐的主體,以自娛自教為價值取向,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包含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等元素,是最大多數人廣泛參與的社會文化實踐。

流光溢彩的文化發展史證明,群眾文化承載和弘揚著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在群眾文化中得到全面解放和充分展現。

在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群眾文化從原始社會的蒙昧自發中走來,歷經階級社會的自在階段,到今天,在社會主義社會這個更高的社會形態中,進入自覺自為的自由狀態,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確證和加強。

「群眾化」是群眾文化的基本原則,即使在社會分工出現職業化的專業文化之後,群眾文化依然鮮活不衰、豐富多姿,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並以其群眾基礎的廣泛性、文化創造的原生性、文化享有的民主性、文化傳遞的普遍性及文化傳承的自覺性,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衷與青睞,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豐富和滿足日常精神生活的文化支點。

我們黨歷來重視群眾文化。

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群眾文化業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流。

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深入研究文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提高推動文化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其根本特徵是,由過去被動地欣賞文化,轉變為主動地參與和創造文化,各種形式的群眾文化蓬勃興起,群眾文化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巨大動力。

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地把握文化發展的時代趨勢,深刻挖掘和總結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內涵、特徵、形式、趨勢等等,把文化發展的立足點轉到群眾文化建設上來,加大投入,加強引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發展的新期待,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文化方針,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然而,客觀地看,當下的群眾文化發展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由於一些文化管理部門認識上存在偏差,一些專業文化工作者思想上存在偏見,沒有賦予群眾文化作為本體文化應有的地位與禮遇,把群眾文化視為精英文化、高雅藝術之下的草根狂歡,是不入流的粗鄙庸俗文化。

每每提及群眾文化,很多人就簡單地理解為是婦孺老者在茶餘飯後於街頭巷尾唱唱歌跳跳舞,即便是琴棋書畫、吟詩作賦也大都是水平低、格調俗的民間活動,市井之樂、「泥腿子」的快意、「下里巴人」的歡愉,與那些專業文化相比微不足道,難登大雅之堂。

這種「重專輕群」的錯誤認識必須端正。

群眾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體,是眾多文化模式的根基與源頭活水。

「創造在基層,希望在民間」是被文化發展證明了的一個基本規律。

專業文化是根植於群眾文化的大地之花,來源於群眾,服務於群眾,擔當著普及提高的文化使命。

脫離了群眾文化,專業文化勢必曲高和寡、乾涸枯竭,沒有前途。

群眾文化通俗而絕不低俗,蘊藉著專業文化的精髓。

不應該把專業文化與群眾文化對立起來,而是要正本清源、源流共進,從而實現大俗與大雅的交融轉換。

還有一個問題是,隨意地將群眾文化等同於群眾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主流文化模式,是包括群眾文化工作(含方針、政策、管理)、群眾文化事業(含機構、設施)、群眾文化活動和群眾文化隊伍等在內的一個巨大的文化譜系,有其自身物質基礎、價值規范和運行機理,今天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方式,成為與國民文化藝術素養的提高密切相關的重要文化形態,擁有相對獨立的文化價值。

而群眾文化活動只是其一種具體的載體與呈現方式,是整個群眾文化系統的一個子要素。

把群眾文化簡單地等同於群眾文化活動,認為發展繁榮群眾文化就是多組織開展一些群眾文化活動,讓老百姓自娛自樂就可以,這是從根本上偷換了概念,本末倒置,把涵養萬千、滋生文化的根本——群眾文化降低到淺表層面,無視群眾文化的母體意義,成為影響和制約文化發展的觀念屏障。

至於將群眾文化等同於大眾文化更是混淆視聽。

群眾文化與大眾文化一字之差,卻大相徑庭。

群眾文化是我們的主體文化,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在文化上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具有鮮明的公共性和公益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自我創造、自我享有,主體地位突出。

而大眾文化又稱市場文化,抑或可稱之為消費文化,是以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為手段,以市場為依託,向人們提供文化消費產品、場所、服務等的文化現象。

它是工業化時代的特殊產物,有極強的商業目的和系統的內部調控機制,文化產品可以大量復制並進入人們的消費生活。

在這個層面上講,人民群眾只能是文化的消費主體與被動接受者,創造文化、掌握文化的主體地位被削弱。

(三)發展繁榮群眾文化,必須始終認清並牢固樹立人民群眾在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並發揚他們的首創精神,維護和堅守我們的文化之根。

人民群眾是文化的創造主體。

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巨大力量,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

他們通過物質生產實踐為文化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反過來又在文化滿足中催生創造物質財富的內驅動力。

文化發展史上的第一枚文字、第一曲旋律、第一首詩、第一個舞蹈都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情動於中、形之於外的精神物化所得,亦為後來的專業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他們直接或通過他們的文化代言人——文學藝術家們間接地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文化,並與時俱進地破舊立新,構建著人類文明有史以來的一座又一座文化高峰。

專業文化必須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到民間采風,對群眾文化進行再創造,才會贏得群眾的喜愛,進而實現普及與提高的文化擔當。

人民群眾是文化的享有主體。

人民群眾創造文化,理所當然地享有文化的所有權與裁決權,誰都沒有資格和能力剝奪,文化理所當然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人民群眾有權力對各種文化現象及文化發展的質量好壞、是非良莠、有無價值作出裁決,標准就是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

人民群眾的文化期待必須予以滿足,文化權益必須予以保障。

我們黨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是對人民群眾文化主體地位的確證與尊重,是黨領導文化建設理念的精髓與靈魂,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特徵,反映了人類文藝發展規律和方向,是文化實踐永無止境的不懈追求。

今日的文化體制改革,就是黨審時度勢、順應民意,破解落後的文化生產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矛盾的必然抉擇。

人民群眾是文化的表現主體。

我國的先進文化,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文化主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和表現主體,熱情謳歌億萬民眾正在進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表現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光輝成就,反映他們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精神風貌,關心群眾疾苦,體察人民願望,把握群眾需求,通過形式多樣的文藝創造,為人民放歌,為人民抒情,為人民呼籲,這是文化為人民服務,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的重要標志。

我們的文化殿堂上,應當多一些下功夫表現當前現實生活、普通百姓、復興大業的文化產品,少渲染那些帝王將相、暴力殺戮、 *** 艷俗的落後腐朽文化,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文化表達的主角。

唯此,我們的文化作品才能夠讓人民群眾在其中反觀自身,做到好聽、好看、好學、好參與,博得掌聲、笑聲與呼聲,經民心向背和市場檢驗,獲得真正的生命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進而達到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高遠目的。

❻ 群眾文化的本質特徵有哪些應如何認識其本質特徵

群塌敗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豎伍向性是本質特徵團纖顫。

❼ 群眾文化的本質特徵有哪些應如何認識其本質特徵

群眾文化
本質特徵在於人民性
需要保存其優點

閱讀全文

與群眾文化有哪些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