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寧夏打造什麼文化

寧夏打造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8 10:30:19

❶ 寧夏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寧夏精神的核心是「不到長城非好漢」

  1. 2016年7月27日,中國共產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要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

  2. "不到長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的「清平樂 六盤山」一詞,寫於1935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六盤山之後。

  3. 「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彰顯了寧夏人民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發憤圖強、追求卓越精神面貌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壯志豪情。

  4. 一代又一代寧夏人始終與自然作斗爭,這樣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培育了寧夏人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個性品格。

  5. 寧夏精神,把長城和長征、六盤山聯系起來,使寧夏的歷史厚重感進一步增強,也賦予寧夏新的文化內涵。

  6. 培育和發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必將成為我們加快建設「開放寧夏、富裕寧夏、和諧寧夏、美麗寧夏」的不竭動力。

❷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民族文化特色

1. 臊子面

臊子面是彭陽民間傳統食品,以面白、韌細、湯紅、色鮮、味香而聞名。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湯香","巧婦"們十分注重面條製作和熗湯。

面好,是指面白凈、擀得薄、切得細、有筋骨、不斷線。做面條要用優質小麥麵粉。調面、擀麵、切面是決定面條質量的三關。調面講究柔韌有筋;擀麵要求薄厚均勻,以薄為佳;切面講究刀法手功,要求細長勻稱,兩邊不連,中間不斷。「撈時舉其臂而不能終其端,盤於碗而無斷」。諺語雲:「擀的就像紙,節的就像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攫不斷,客人吃了三大碗,過了七個州,跨了八個縣,贊的就是咱的面。」

湯香,是彭陽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雲"吃飯吃湯",意即指此。臊子湯主要用肉、辣椒油、時鮮蔬菜、豆腐及各種調料做成。一般選用好裡脊肉,肉要切得細碎均勻,熱鍋炒煉(熗),隨後依次加入辣面、蔥、姜、調料以及米醋等。熗湯講究油溫火候,注重調料。熗好的臊子紅湯,色濃而味淡,油重而不膩,加上黃花、木耳、蒜苗、豆腐、雞蛋等,紅、黃、綠、白相間,酸、辣、香、甜皆備,看上去色澤鮮艷,聞一聞香氣襲人。潔白柔韌的細絲長面配上這樣的臊子紅湯,看一眼,登時讓人食慾大增,吃起來酸辣可口,油而不膩。湯香味美,很受人們的青睞。

臊子面湯香味美,經濟實惠,是山區人民的傳統風味食品,至今仍是人們待客的佳餚之一。

2. 回族蒸艾葉

製法:

(1)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

(2)鋪入籠屜蒸煮,約30-40分鍾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葯味。

(3)盛在碗里,調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制的腌水即成。

(4)艾葉配以蔥、豆芽、豆腐可做艾葉餃子,配以青菜可制菜團。

特點:清香無毒,營養豐富,能「通氣血,還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3. 粉湯水餃

水餃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過去常見於街頭攤點,現在也多用於筵席,作為筵席小吃上桌。

原料:羊肉餡水餃、涼粉、菠菜、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香菜蔥、姜、蒜、精鹽、味精、醋、植物油。

製法:炒勺內放少量植物油,用蔥、姜、蒜熗鍋後,依次放進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鍋開後,將湯帶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餡水餃的湯碗里即成。

特點:湯鮮味香,民間風味。-

4. 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吳忠、靈武、銀川等地。「糊餑」系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

原料:麵粉、鹼、羊肉、豆腐、干辣椒、蔥、蒜、蒜苗、精鹽、味精、蔥姜水、花椒水、醋、醬油、植物油。

製法:麵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面團,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燜炒時,炒勺里放適量植物油,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再依次放進豆腐條、干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燒開後,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蓋上蓋子。燜至餅條熟透,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

特點:肉嫩餅爽,微咸稍辣。

5. 回民筵席十大碗

在寧夏農村回民聚居村點,每到結婚喜慶的日子,回民們都要做十大碗,來招待賓客。這十大碗筵席以償為主,有燴九子、燴夾板、燴肚絲、燴羊肉、燴假蓮子、燴蘋果、燴狗牙豆腐、紅燉牛肉、燴酥肉、釀飯。

這桌農村回民筵席,主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蘋果、豆腐、糯米、雞蛋,配以菠菜、黃花、木耳、桃仁、圓肉、葡萄乾、青梅、紅棗、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調味品製成。雖是大眾菜餚,但各有各的味道。燴九子:丸子酥爛,湯濃味香;燴夾板;夾板軟韌可口,外酥里嫩;燴肚絲:肚絲筋軟,香辣適口。燴羊肉:湯鮮、肉爛;燴假蓮子:用土豆炸成的假蓮子,色黃軟嫩,滑潤香甜;燴蘋果;白湯,金黃的蘋果,散見的青紅絲,軟爛甜香;燴狗牙豆腐:軟嫩,湯濃,味鮮,別有滋味;紅燉牛肉:肉爛,色紅亮,味醇香;燴酥肉;酥脆鮮香;最後一道釀飯,是軟糯甜香,果味鮮。吃了農村回民十大碗,你也就領略到寧夏農村回民的飲食特點。-

6. 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尤以平羅的製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條、紅辣椒、蔥、精鹽、味精、植物油。

製法: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7. 老毛手抓

被國家認定為「中華名小吃」的寧夏綠色清真食品—老毛手抓沿襲了幾十年的祖傳秘方,羊肉具有鮮、嫩、香三特色和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常吃不厭三特點,羯羊肉、羯羊脖子、羯羊湯還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三大補品(能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強身健體),因此深受顧客青睞。

要做到這幾點,除了有祖傳秘方外,在選羊、煮肉、切肉上還有四個講究。

首先,是選羊,選羊要選八、九個月以上,一歲以下的「羯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體重大約在二十八斤到三十斤之間,這樣的從質才好。羊必須是寧夏本地的。因為本地的灘羊吃的是甘草、山麻黃等,這些草都是中草葯,吃了這種草和其他的羊從肉質到羊肉的纖維都有質的區別,這樣的羊沒有膻味。

其次,是煮肉。煮要經過溫火、慢燉、大火爆煅幾個工藝過程,在不同的過程使用不同的調料,然後出鍋,這樣的肉才香。

再次,是切肉。要用回族特有的刀功切,做到肥瘦相間,不能過肥過瘦,這樣切出的肉才好看,吃起來才有味,上盤後,才能色、香、味俱全,趁熱食用,才能達到香味撲鼻的效果。

最後,是輔料,吃手抓肉有一句格言:「吃肉不吃蒜,味道減一半。」因此蘸上毛家肉館特製的佐料吃起來會更有滋味。吃完肉再喝毛家特製的八寶茶,則能達到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壯陽、強身的作用。

8. 燴羊雜碎

製法:

(1)將完好的羊肺從喉管灌滿水,反復多次洗灌,直至肺色潔白為止。

(2)灌入麵糊,使羊肺漲大掛起控干水份,下鍋煮熟取出。

(3)羊頭、心、肚、腸等均燙洗干凈煮熟,切成絲下入原湯中,加蔥、姜、蒜末、辣椒油、味精、香菜即成。

特點:鮮香微咸,下酒最佳,尤其是羊肝,有清肝明目效果。-

9. 燕面揉揉

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冷盤上桌。

原料: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

製法:莜麥用開水漿過後,再放在鍋里炒至六七成熟,然後磨成細粉。製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面面團,揉勻後分成劑子,放在床子里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然後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絲等配料。

特點: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配料講究。

10. 回族碾饌兒

製法:

(1)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裝入毛線口袋裡反復甩拌,去掉耙麥芒、皮殼。

(2)放入大鍋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兒」,再放到筐籮里,揉搓篩簸,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放入石磨上推碾,磨兩遍,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這就是寧夏回民的「碾饌兒」。

(3)食用時,加鹽、醋、油、辣湯等調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

特點:

翠綠松軟,清香好吃。有的回族群眾磨下的碾饌兒吃不完,曬干冬天吃。用開水浸泡,稍帶酸味、味道很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和其它維生素。寧夏回民還用干「碾饌兒」醫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11. 回族麥芽糖

麥芽糖是寧夏川區回族群眾喜食的一種傳統風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後,回族群眾便曬好大麥,整理好傢具,開始碾米,做糖。這種習慣已有200年的歷史。寧夏川區是寧夏大麥的主要產區,為回族群眾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他們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國年間,寧夏已有幾十家製作麥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羅縣惠北鄉回族群眾毛義山、毛義川的最有名氣,為「毛家糖坊」。

製法:

(1)大米子碾好,曬幾小時後與凈大麥同放大鍋內煮熟,直至水干。然後加適量水煮3-5分鍾,立刻倒入大缸中。缸底漏眼要塞嚴。缸底下挖一大坑,墳內放一空而凈的缸,兩缸底口對齊,缸口蓋嚴,約30分鍾左右後,缸內發出「卜咚卜咚」聲響後,急抽開缸底漏眼,上缸內不停地流下乳白色的糊湯入坑內缸。

(2)取出糊湯倒入熬鍋中,加旺火,不停地反復攪動。待湯糊稠時,用木推子推攪,以防糊鍋底。直至糊湯變成乳白色狀的糖稀。

(3)將豆面(1千克)炒熟,和紅糖或白糖用開水沖開,和糖稀和在一起,呈大面團狀。切成小塊,擀成薄張,然後用刀切成各種形狀,放涼屋席上冷卻。待糖皮稍硬時,即可食用。

特點:這種農家糖吃起來干硬、甜脆、耐嚼,有豆味。它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常食可消渴除熱,補虛化食,止泄寬胸。

12. 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因為夾板(夾沙)和丸子是小吃的兩種主料,故又稱燴夾板丸子。

製法:羊肉洗凈剁成肉泥,拌入雞蛋、澱粉、蔥未、薑末等料,製成肉餡將制好的一半肉餡平抹在雞蛋皮上,上面再蓋一張雞蛋皮,壓實後用刀切成菱形塊,下入油鍋內炸呈金黃色撈出(俗稱夾板或夾沙)另一半肉餡則用手擠成丸子,也下油鍋炸熟。燴制時,炒勺內依次放入羊肉湯和夾板、丸子、菠菜等料,燒開後用澱粉勾薄芡即成。

特點:質地軟嫩,滋味鮮香。

13. 正宗涮羊肉

涮羊肉,始於我國東北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煮羊肉」,是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制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寧夏灘羊不與其他羊類雜交,生活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吃鹽鹼地里的草長大,因而肉質好馳名於世。特別是灘羊中的羯羊(即小山羊出生一月內閹割,使其長大後食用)。羯羊肉是上乘的佳品,營養豐富,並有滋補功效,吃起來細嫩可口,火燥腥味,我們全部選用的是灘羊中的羯羊為原料,所以保持了特有的風味和品牌。寧夏的涮羊肉吃起來鮮、嫩、滿口生香,沒有半點腥臊味。火鍋中的湯是中葯,羯羊脖子等十幾種原料配製而成,味道更加豐美特別。食用方法獨特,涮著吃味道十分鮮美。

1.精選原料:鹽池等地的綿羯羊,這種羊沒有膻味。一隻羊以出肉20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夠涮食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是用羊的「上腦」、「小三岔」、「大三岔」、「蘑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

2.傳統凍肉方法:冰池內埋肉,一層肉一層冰,中隔油布,層層埋好。冰凍兩天左右,使肉內外凍實,其目的,清除膻味,改善肉質。

3.調料不少於七八種,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芝麻醬、鹵蝦油、醬豆腐、腌韭菜花和醬油等。輔料還可加酸菜、凍豆腐、熱芝麻餅等。

4.食用時一次夾的肉片不宜過多,一般來2至3片,過多就會靠民生熟不均的現象,影響口味。

來源:http://www.108sp.com/info/show.asp?info_ID=842

❸ 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是什麼

1、枸杞

建立完善的質量標准,依法維護市場信譽並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不愧對於中國枸杞之鄉品牌的稱號。

2、葡萄酒

增強產區優勢,提升品牌價值,打造領軍企業,並把賀蘭山東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

3、奶產業

強化良種繁育、品牌經營、利益聯結以及精深加工的能力,壯大主體,在保障奶品質的同時提升效益,打造高端奶之鄉。

4、肉牛和灘羊

延長產業鏈,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根據環境載畜力合理安排牛羊的分布數量以及繁殖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高端肉牛生產基地以及中國灘羊之鄉。

5、電子信息科技

釋放本地區的優勢,打牢基礎,增加電子設備的產出量,將寧夏打造成在西部具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的聚集地。

6、新型材料

大力發展具有高純度、高強度、高精度、高性能特點的新材料,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7、綠色食品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同時建立標准體系,擴大經營規模,加強市場監管,打造在全國都具有一定地位的綠色食品加工優勢區。

8、清潔能源

重點開發光伏、風電、水電、氫能等領域,加快開發速度,高效利用能源,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

9、文化旅遊

挖掘品牌的價值,擴大開放合作的力度,同時改善服務條件,把寧夏打造成西部國際旅遊的目的地。

地方特色產業

1、在具有一定特色的小鎮中,主動推進開展土地、資金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的進程,在條件較好的地區,將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資本化。

2、開發銀行的各分行要利用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擔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協會貸款模式,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使用批發融資的方式,支持龍頭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創業者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並帶動周邊農戶的積極性,共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❹ 寧夏的民俗特色有哪些

1. 每年十月一日(伊斯蘭教歷)為寧夏回族的開齋節:男女老幼喜氣洋洋、沐浴盛裝,
上寺禮拜,走親戚,拜鄰里,互相問候。家家戶戶置辦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
2. 伊斯蘭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為回族的古爾邦節: 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然後將
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給自己吃,一份饋贈待客,一份濟貧施捨。典禮之後,開始訪親問友。
3. 寧夏國際沙漠旅遊文化節, 每年5月中旬在寧夏沙湖生態觀光旅遊區舉辦:以感受沙漠、關注環
境為主題,打造寧夏特色旅遊文化品牌。
另外,也有一年一度明間組織的社火、元宵節花燈展、和漢族參加的於蘭盆節(在銀川的北塔寺舉辦祭祀活動)

❺ 寧夏怎樣打造黃河文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性文化。「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文化匯寧夏」,因此黃河文化建設不僅是寧夏的事,也是全國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全國黃河文化的亮點在寧夏,我們應把黃河文化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青銅峽黃河樓將與黃鶴樓、鸛雀樓、滕王閣等建築一樣,成為歷史名樓。名稱不要直呼其名,應含蓄一點、有詩情畫意,與名詩有聯系,提高文化品位。比如「黃鶴樓」若稱「長江樓」就比不上「黃鶴樓」。唐朝詩人崔顥「黃鶴樓」千古傳誦,使黃鶴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樓。與黃河有關的名詩首推唐朝詩人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這首詩與崔顥「黃鶴樓」有共同的意境,都有昔人上天的情節。黃河樓稱為「九曲樓」更賦詩意。歷史以來人們總是把黃河與九曲聯系起來,稱為「九曲黃河」;黃河樓設有九層,與九曲有關;黃河流經九省區,也與九曲有關。「九曲樓」不僅是寧夏的,也是全國的。內部設計應考慮設九個廳:寧夏廳、青海廳、四川廳、甘肅廳、內蒙古廳、陝西廳、山西廳、河南廳、山東廳。 根據自治區領導關於青銅峽黃河樓打「黃河文化牌」的精神,青銅峽黃河公園可以整體稱為「寧夏黃河文化城」。黃河文化城進門後第一個建築應是劉禹錫「九曲黃河」詩碑。筆者模仿劉禹錫《浪淘沙》、崔顥《黃鶴樓》兩首詩,也寫了四句:昔人已上銀河去,此地空餘九曲樓。牛郎織女不復返,白雲千載黃河流。傳說中的仙人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九曲樓」。尋訪牛郎織女的仙人和牛郎織女一樣,再也不能復返了,唯有悠悠白雲千載依舊、九曲黃河日夜奔流,人們在「九曲樓」下呤誦著千古名詩《浪淘沙》。 廣東有「廣交會」、陝西有「西洽會」,浙江、新疆等省區也有各具特色的常設會議組織,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今建議由吳忠市發起組建 「黃河流域經濟文化合作洽談會」,簡稱「黃洽會」。地址設在青銅峽「寧夏黃河文化城」。設立「黃洽會」組委會,作為常設機構,由政府、專家、企業家三方組成。「寧夏國際黃河文化節」今後可由「黃洽會」主辦,兩塊牌子,合署辦公。每年召開一次「黃洽會」,開展黃河流域九省區經濟文化合作項目洽談,並邀請中外有關組織和團體、企業家參加。設立「寧夏黃河文化研究會」,舉辦「黃河文化論壇」。設立「黃河文化旅行社」,組織西部風情旅遊、黃河文化旅遊、黃土地文化旅遊、西夏文化旅遊、寧夏三山(賀蘭山、六盤山、羅山)文化旅遊等。 寧夏黃河文化建設布局,既要有共同特點,又要各具特色。銀川市興慶區橫城「黃河古渡城」側重渡口黃河游,再現舊時繁榮、展示黃河文化。靈武「黃河書院」集文化傳播、學術交流、學習靜修於一體。黃河書院側重展示整體寧夏文化: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黃河文化、黃土地文化、邊塞文化、影視文化等。平羅「塞上江南博物館」側重展示引黃灌區,展示中國新天府風彩。吳忠市紅寺堡區「移民博物館」側重展示移民文化、黃河文化、黃土地文化。還有吳忠黃河人家文化園、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中衛黃河公園等系列黃河文化品牌建設正在籌建。我們要像傳播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那樣,打造「寧夏黃河文化」品牌,真正實現王正偉主席提出的「黃河文化看寧夏」的目標。

❻ 寧夏地區自古以來就為中華名族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及生活資源,試分析寧夏地

寧夏文化旅遊資源涵蓋了人文旅遊資源景系的幾乎所有景型,按照所反映文化的差異性可分為西夏文化、回族文化、黃河文化、邊塞文化、絲路文化、長城文化、六盤山文化、建築文化、考古文化、岩窟文化、影視文化等。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已經逐漸成為寧夏獨特的品位極高的多元文化旅遊資源。
西夏文化
西夏是公元11至13世紀,以黨項民族為主體,聯合我國西部漢、吐蕃、回鶻等多民族共同創建的一個比較強大而有影響的封建割據政權。從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到1227年被蒙古汗國所滅,共在位10位君主,疆域廣時包括今寧夏、甘肅,以及內蒙古、陝西、青海部分地區,方圓達2萬余里。先後與北宋、遼、南宋、金鼎足而立,稱雄一方。盡管西夏文化散落於西北地區大部分省區,但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現卻在寧夏。由於實物缺乏、史料缺載,一度曾使西夏蒙上層層神秘的面紗,但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給人們帶來一次又一次驚喜,揭示了西夏那令人心馳神往的面目,西夏文明正被人們重新理解和認識。在黨項族建國的190年時間里,黨項族一方面充分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世代因襲、獨特的民族習俗,構築了民族文化的基礎,一方面又積極吸收先進的中原文化,開創了不朽的西夏文明,為西夏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發展現代旅遊產業提供了高品位的旅遊資源。
回族文化
寧夏是中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被譽為中國的「穆斯林省」,有著豐富的回族文化旅遊資源,這種獨有的民族魅力和風情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回族在民族大融合中,始終以伊斯蘭教為紐帶,其風俗習慣深受伊斯蘭思想影響。同時,其他民族的某些風俗也不斷融入回民的社會文化中。從而使回族在宗教建築、飲食禮儀、服飾、文娛以及婚喪習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徵。寧夏回族人民的獨特風俗、多彩生活、肅穆的清真寺、虔誠的穆斯林、傳統節日為「塞上回鄉」增添了特色獨具的塞上風情。也為寧夏開展民俗風情旅遊,開拓國際、國內穆斯林旅遊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河文化
黃河在寧夏的流程達397公里,歷史上的黃河在中國其他地區均造成災害,唯獨「天下黃河富寧夏」,形成了人與黃河融洽相處的「塞上江南」的文化現象與奇異景觀。秦漢時代中央王朝就開始在此設置郡縣,並移民屯墾,開創了舉世聞名的引黃灌溉事業。在寧夏黃河與長城、大漠、絲路、綠洲等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形成組合景觀,其磅礴的氣勢是其他任何省份無以相比的。
邊塞文化
寧夏南接關隴,北接朔漠,西通西域,北、東、南三個方向與游牧民族活動局域接壤,成為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經之路。同時,富饒的寧夏平原是西北為數不多的糧食生產基地,物產豐富,具有鹽池這一重要的戰略物資出產,就成為西北少數民族獵取和控制的首選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拓境斥地、鞏固政權的用兵前沿。因此,邊塞文化也是寧夏文化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絲路文化
絲綢之路東段分為南、中、北三道,寧夏的南部正處於東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絲綢之路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戰國至唐宋,這條道路上的文化傳播與交匯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址。
長城文化
寧夏自古就是祖國西北的邊防戰略要地,境內修有1500多公里長的各朝各代和各種類型的長城,這些長城是經過幾百年至兩千多年大自然洗禮的古長城,因此寧夏素有「天然長城博物館」之稱。長城文化是寧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夏長城文化是北方農耕與畜牧兩種文化沖突、傳播、交流、變遷與融合的歷史。長城,也是多元文化的載體,從審美的角度,體現了長城雄偉、宏大而粗獷的壯美,也體現了長城的崇高美,涌動著生命的節奏。
六盤山文化
六盤山是西北名山,具有文化與生態旅遊價值。它地勢高聳,松柏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夏季涼爽宜人,是生態旅遊的天然蘊藏。同時它與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忽必烈、林則徐、毛澤東、王洛賓等歷史巨人和文化名人,有著不解之緣,又是文化旅遊的好地方。
建築文化
建築形式有反映民族風情的,如回族民居、拱北。有歷朝歷代的建築遺址,如西夏離宮、西夏寺塔。有體現不同宗教風格的,如清真寺、佛教寺廟。以各類塔、閣、廟、寺為代表的古建築,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的久遠和先民們的聰明才智。
考古文化
寧夏境內的古人類遺跡、歷史文化遺存古生物化石為考古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眾多的場地,考古學與考古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考古水平的提高。因此開展考古文化旅遊的前景十分廣闊,將吸引更多考古愛好者的眼球。
岩窟文化
寧夏是中國岩畫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研究北方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宗教、生活習俗等的重要圖畫材料,現已發現上萬幅岩畫,為古代活動在賀蘭山東麓的游牧民族所做。1991年10月在銀川召開的國際岩畫研討會更使賀蘭山岩畫名震海外。
寧夏石窟分布是以自然地理及其所形成的交通路線而相輔相成的,全區石窟遺址20處,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是我國石窟藝術的重要匯聚地。
影視文化
一部《紅高粱》讓中國電影走上了世界,文化名流張賢亮先生精心打造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是運用現代思維改造古軍駐址,充分體現了現代思想理解的古樸、原始、荒涼、粗獷,是中國西北最大最著名的影視基地。在此設置的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眾、獲得國際和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鎮北堡影視城保留和復制了在此拍攝電影電視劇的場景,擁有電影資料陳列館,並有錄像廳、餐廳、導游、攝影、馬隊、駱駝隊等娛樂設施,現已成為自治區著名的人文景觀。一部《賀蘭雪》讓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和了解了曾經燦爛輝煌過的西夏王朝,也使西夏皇城成為寧夏又一處影視文化基地。2005年中國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在銀川召開,將寧夏影視文化旅遊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除此之外,首府銀川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和全區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現代城市的時尚元素不斷富集,都市文化特色也日益鮮明。融歷史、傳統、民俗、工業、科技、會展、文藝等文化形態於一體,成為一座現代氣息濃厚的歷史文化名城。

❼ 寧夏傳統文化有哪些

寧夏的傳統節日開齋節,聖紀節。寧夏人民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

❽ 寧夏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寧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花兒

2006年5月20日,花兒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用漢語演唱,在音樂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花兒」產生於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後)。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塗上底粉,再施彩繪。

❾ 寧夏有怎樣的歷史文化

寧夏境內約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就有了人類的蹤跡。春秋戰國時期,羌、戎 和匈奴等少數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漢代,大 批移民來此,帶來了中原的科技、文化等知識,與少數民族一起大規模開發引黃灌區, 使這里成為谷稼充實、民眾富裕的綠洲。11 世紀初,黨項族李元昊在此建立大夏國(史 稱西夏),創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1227年 當西夏被蒙古滅後,西夏豐富的文化內涵 從此逐漸融入了中華民族豐富、龐大的文 化之中。19世紀出土了西夏文字與大量西 夏文物。

❿ 寧夏的歷史文化

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後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佔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設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寧夏設府,後改衛。曾增設寧夏左屯衛,中屯衛和前衛、中衛、後衛。後改設寧夏鎮和固原鎮,長城沿線設九個防區,稱九鎮,為明代邊重鎮之二。

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寧夏設巡撫,屬陝西布政司,下制衛所,寧夏為准省級。後撤,改寧夏府,下設州縣,歸屬甘肅,但又升寧夏總兵為提督,繼增置滿營將軍府於寧夏,仍不失省級格局。

寧夏最有名的地方特產,首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二毛皮等種,因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白,所以又稱「四寶」。寧夏美食以西北麵食為主,清真特色居多。因為農業發達,蔬菜水果較甘肅地區豐富,而黃河等河流分布於區內各地。

牛羊肉是主要的食用肉類,各個縣城都有大型的市場內現殺活羊,所以各色羊肉菜餚不能不嘗。回族傳統不近煙酒,所以較為傳統的清真餐館不供應酒類飲品。但西北人飲酒者居多,該地盛產的低度白酒、果酒口感純正。

(10)寧夏打造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截至2018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共有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閱讀全文

與寧夏打造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