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

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6-02 09:43:31

㈠ 什麼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的文化。有專家主張,地域文化專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的人民在特定歷史階段創造的具有鮮明特徵的考古學文化。

在我國,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

(1)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中華文明一體多元的發展格局中,首先發展起來的是同中有異、異中見同、多姿多彩、爭奇斗艷的地域文化。如從夏商周三代到戰國,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形成了燕趙文化、三晉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甘隴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嶺南文化、吳越文化等。

在這些地域文化中,只有齊魯文化在秦漢時期完成了由地域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轉化,其他地域文化只是作為文化的因子融入了主流文化。

齊魯文化是以儒學為核心的。孔子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上將傳統的政治與道德思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因而給齊魯文化注入了新的靈魂。有了儒家學說,齊魯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夠擔負起領導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

到了漢代,經過董仲舒改造的儒學,對穩固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統治起了重要作用,對於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它既獲得了統治者的青睞,又得到被統治者的認可,是中國宗法農業社會最適宜的意識形態。

㈡ 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哪

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中原。

中原的別稱有中土、中州和華夏,主要指的是現在的洛陽到開封一代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可以理解為今天的河南省,但是在與外族對抗的時候,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同時也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看做是中國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發揚光大,慢慢的向外延伸,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以及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2)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歷史有一句俗話,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大省。

河南在古代又稱中原,他溝通南北,占據了中國的腹地,歷朝歷代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電視劇也好,史書也好,會經常一些詞,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這些詞足以表達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兵家必爭之地之外,歷史上的河南還曾經是多個國家的都城,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句話是一點都沒有誇張。

兩千多年來,身為六朝古都的河南,見證的中原大地上無數的興衰榮辱和朝代更替,這是中國其它省份所沒有文化底蘊。

就拿九朝古都洛陽來說,這里的九不是具體的數字九,而是形容多,洛陽曾經是十三朝的古都,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這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作為都城,洛陽也曾經見證了一百多位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開創盛世。

㈢ 中國文化大省當中,歷史文化底蘊最深厚的是哪個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歷史文化遺存,都對華夏文明的進步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來看下中國的這幾個歷史文化大省。

㈣ 合肥的,大湖名城,創新高地,什麼意思

  1. 「大湖」指的是生態之湖、人文之湖、融合之湖。

  2. 「名城」指的是「六個城」;分別是經濟繁榮的實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全民參與的創業之城、文化濃郁的魅力之城、和諧美好的幸福之城。

  3. 「創新」指的合肥創新精神、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和創新資源,全面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不斷激發創新活力。

  4. 「高地」指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地」,就是能夠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吸引更多戰略資源、營造更優發展環境、擁有更新體制機制、贏得更好發展先機的「集聚地」。

合肥,安徽省省會,居皖之中,地處江淮之間,因東淝河與南淝河發源於此而得名,是正在建設中的「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是皖江示範區、合肥經濟圈、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

現轄肥東、肥西、長豐、廬江4個縣和縣級巢湖市(代管),瑤海、廬陽、蜀山、包河4個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4大開發區。全市1.1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萬;城市建成區面積416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人口409萬。

(4)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合肥歷史文化悠久:

  1. 巢湖流域是古人類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4000多年。合肥這座城市已有2200多年歷史,素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2. 「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

  3. 人文底蘊深厚,楚漢相爭時期政治家范增、三國名將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鴻章、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愛國將領馮玉祥、「和平將軍」張治中、人民解放軍上將李克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都是合肥人。

合肥區位條件優越:

  1. 承東啟西、連南接北,靠山抱湖、臨江近海。以合肥為圓心、500公里為半徑,基本涵蓋中國東、中部7省1市、近5億人口,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消費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2. 交通便捷,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國際機場、內河航運等多式運輸於一體,是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3. 合肥高鐵南站與上海虹橋站、南京南站和杭州東站組成「華東四大鐵路樞紐站」,隨著該站的開通,合肥逐步形成「一橫兩縱四射」「米」字形的高鐵路網布局,3小時內可通達國內諸多重要城市。

  4. 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合肥邁入地鐵時代。4E級新橋國際機場設計年吞吐能力1200萬人次,1500噸級貨輪可從合肥新港通江達海,開通了新亞歐大陸橋國際貨運班列。

合肥科教資源豐富:

  1. 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2. 中國第一台窗式空調、微型電子計算機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機、變容式冰箱等均誕生於合肥。

  3. 現有中科大等高校60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38所等中央駐肥科研機構13家,各類研發機構959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試驗室150個、國家大科學工程5個,進入「千人計劃」的海歸人才225人,在肥工作的兩院院士86名,各類科技人員70多萬。英國《自然》雜志報告評價,合肥基礎科研實力位居中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

  4. 2017年1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現在,合肥正在大力推進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大國際金融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術創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製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經濟研究院、中國農科院食品創新研究院、安大綠色發展研究院、北航合肥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熱物理所合肥先進能源裝備研究院、哈工大機器人中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朝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邁進。

  5. 近年來,先後獲批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應用工程試點城市、國家股權激勵和分紅激勵試點、國家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全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城市等。

合肥產業特色鮮明:

  1. 現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擁有家電、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等一大批重點產業,是全國最大的家電城,全國最大的挖掘機、叉車、輪胎生產基地之一,全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全系列汽車生產基地,擁有江淮、安凱、長安等知名自主汽車品牌。

  2. 近年來,新型平板顯示、智能語音、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呈爆發式增長,確立在全國先發優勢,集成電路、燃氣輪機、生物醫葯、高端醫療與裝備、智能機器人與智能製造等產業加快推進,正在形成新的突破。

  3. 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685億元、增長13.5%;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300億元、增長12%,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186家,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十強」。

合肥充滿開放活力:

  1. 大力弘揚「開明開放、求是創新」的城市精神,先後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與美國哥倫布等國外多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2. 目前,已有來自5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企業在肥投資發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強企業40家。已建或正在建設「四港」(水運港、國際內陸港、航空港、跨境電子商務港)、「三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一中心」(對外勞務合作服務中心)等八大對外開放平台,推動合新歐國際貨運班列西延入歐、國際貨運航班直達歐美。

  3. 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積極參加長三角大通關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發展,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不斷提升產業承接、市場融合、體制接軌以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努力打造對內對外開放新高地。

合肥環境宜居宜業:

  1. 合肥坐擁八百里煙波浩渺的巢湖,城湖共生、產城一體、生態宜居,是國家首批命名的3個全國園林城市之一和「國家森林城市」,多次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人均公共綠地1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6.8%,是全國唯一城區擁有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城市。

  2. 2014年7月,巢湖流域獲批首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近年來,持續開展「效能革命」,被評為「全國投資環境50優城市」「全國十大經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是國務院表彰的「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獲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次捧得「長安杯」。

  3. 「十二五」以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合肥市加快「創新、轉型、升級」發展,在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征途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創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譽度不斷提升。

  4. 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合肥主要經濟指標總量大多從「十五」末的第17位、18位,提升至前10位,或接近前10位。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74.3億元,增長9.8%;完成財政收入1114.11億元,增長11.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14.85億元,增長7.6%;規上工業增加值2269.13億元,增長9.9%;固定資產投資6501.17億元,增長1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5.70億元,增長12%。

  5.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合肥市將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樹立新標桿、謀求新跨越,努力在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落實五大發展行動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努力在全國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參考資料:南方網-合肥

㈤ 什麼是文化大省

文化大省建設高歌猛進

即將過去的2004年,是廣東實施和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開局年。一年來,文化大省建設呈現出快馬加鞭之勢:多項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陸續「上馬」;打響城市文化品牌的大型文化會展、比賽,高潮迭起,碩果累累;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並取得重要突破;伴隨著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步伐,區域文化合作也迅速啟動,成果初顯。
回顧全年的廣東文化發展態勢,呈現出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文化事業持續繁榮,群眾文化生活豐富,文化消費旺盛的可喜局面,可謂旗開得勝,成果顯著。

亮點

【亮點一】
大會展大賽事擦亮品牌

音像博覽會:3萬貨單金額近10億
9月26日至29日,由國家文化部和廣東省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國際音像博覽會在廣州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國家級音像博覽會,也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音像會展活動。本屆音博會共吸引國內外參展商220餘家,接待客商和專業觀眾過萬人,達成合作和交易意向3萬多單,總金額近10億元。音博會在廣東的創立和落戶,不僅成為我省新的文化品牌,也為強勢的音像產業和產品走向世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搭建起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深圳國際文博會:「文化產業的廣交會」
就在音博會舉辦不到兩個月後,一台更大規模、更高檔次的文化展會——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再掀高潮。13場大型行業和主題展覽、10餘場文化項目招商、拍賣和展銷會、7場高規格文化論壇次第舉行,國內外文化名流、投資者,精品文化產品和項目薈萃深圳,展銷兩旺,文化、經濟雙豐收,一個「文化產業的廣交會」破殼而出,為廣東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國際文化品牌。
國際紀錄片大會將落戶羊城
12月7日至9日,由國家廣電總局外事司、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等聯合主辦的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首次在國內引進了「紀錄片市場」的概念,大會將致力於發行渠道的開拓,首次在國內構築紀錄片的國際交易平台,首次在國內創造國際購片機構和中國製片人直接對話的機會,讓中國紀錄片以各種方式走出國門。據了解,該活動可能升級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並設立金羊獎,永久落戶廣州。
金獅獎金鍾獎次第開花
今年國慶黃金周,第6屆全國雜技比賽「金獅獎」在廣州舉辦,40個團體的67個雜技節目在廣州爭奪桂冠。此外,已永久落戶廣州的金鍾獎,社會影響逐漸擴大,共吸引了15萬人參與了比賽和系列活動,每場觀摩比賽的上座率都達到了80%以上。

【亮點二】
大工程搭起文化大省框架

9億元「珍寶容器」破土
本月12日,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在廣州市珠江新城南端破土動工。這座投資達9億元的「珍寶容器」,將於2007年建成開放,成為廣州市乃至廣東省新的標志性文化建築。廣州歌劇院建設工程的籌備工作也於今年完成,開工在即。
除了省博新館和廣州歌劇院外,珠江新城內還將建廣州圖書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超高雙塔(東塔和西塔)和廣州電視觀光塔。系列標志性建築也都將於2004年內陸續啟動,將在2010年前建設完成。屆時,一個廣州的「中央文化區」將在珠江新城南部橫空出世。
廣東科學中心奠基
今年3月,總投資19億元,計劃建築面積11萬余平方米的廣東科學中心奠基,工程首期為投資3億元的華南科技交易市場,建成後將成為集技術成果與產權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信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技轉化基地。
26層省檔案新館落成
4月,投資2.4億元的檔案新館落成開放,新館大樓高26層,建築面積34598平方米,是目前國內建築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檔案館建築之一,成為廣東又一標志性建築。
中圖「升級」方案出爐
12月,中山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公開招投標競爭結果揭曉,在未來6年中,政府將投資5億元進行大規模改造與擴建,到2010年前將中山圖書館建成為全省圖書文化交流中心、對外接待、參觀訪問、學術文化的窗口和全方位宣傳的文化名片,成為一座注重人文和生態環境、具有嶺南特色,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圖書館。

【亮點三】
體制改革催生「聯合艦隊」

廣電「聯合艦隊」誕生
2004年1月18日,國內首個全省性廣電「聯合艦隊」——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掛牌成立。該集團以股份制等形式,對全省各市、縣廣電網路資源進行整合,各市縣又對鄉鎮網路進行統一整合,實現全省「地下一張網」。
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是目前國內第一個全省性廣電集團。它的組建,將對廣東乃至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省出版集團整體轉制
2004年2月26日,廣東出版集團完成重組,原由省新聞出版局直接管辦的廣東科技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新周刊》等2家報刊社和廣東新華印刷廠等6家企業將劃歸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將進一步明晰理順關系,促進全省出版與發行實現以產權和業務為紐帶加強合作。全集團擁有27個成員單位,總資產34億元,凈資產21億元,構建出以出版為主業、兼營多種媒體,編印發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的大型出版集團。
9月6日,省政府正式批復省出版集團整體轉制為企業並授權經營國有資產,同意省出版集團整體轉制為國有獨資的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並授予該公司對省出版集團內所屬成員單位佔用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和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股行使出資人權利,實施經營、管理和監督,承擔保值增值責任。國資授權經營,明確保值增值責任主體,表明廣東出版改革已深入到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層面。
「星海」啟動文藝院團改革
2004年12月3日,由廣州交響樂團、廣東省星海音樂廳、廣東實驗現代舞團合並重組的廣東星海演藝集團掛牌成立,實行「一個集團,多種體制」,經營范圍包括演出經紀、票務營銷、廣告宣傳、藝術培訓等多個文化經營項目。該集團的成立,標志著我省藝術院團體制改革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亮點四】
泛珠合作打開廣闊腹地

7月底,首屆泛珠三角區域文化合作會議在廣州召開,來自泛珠三角區域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的文化主管部門負責人,就區域文化合作的相關議題展開廣泛探討,並在八個方面達成了共識。
泛珠三角首個文化合作項目「珠聯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華展」隨之啟動,於國慶節前在廣東省博物館亮相。本次展覽展出的180餘件(套)展品,都是各省、區館藏檔次最高、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物精品,更不乏世所罕見的國寶級文物,讓廣東觀眾大開眼界、驚嘆不已。
12月9日至10日,首屆「泛珠三角出版論壇」分別在廣州、珠海召開。內地9省區新聞出版局還共同簽署了《泛珠三角出版合作框架協議》,一致同意將通過協商,在內容生產、印刷復制、出版物市場、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行政執法、信用體系建設、合作融資、宣傳推廣等9大領域展開全面合作。論壇的召開,讓泛珠三角文化產業合作也進入了正式軌道。

【亮點五】
本報「歷史文化行」掀起文化資源開發熱

今年3月,在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由本報特別策劃的《廣東歷史文化行》大型系列專題報道活動正式啟動。報道歷時9個月,共刊出整版以上規模的專題報道近40期,涉及全省所有地級以上市,對全省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人、文物遺址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發掘與梳理,大大激發了各地保護開發歷史文化遺產的熱情,在全省掀起了一股強大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熱。
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高度關注的「包公文化」,今年成為肇慶市文化建設、旅遊開發的重點。該市除組織出版包公題材圖書、創作拍攝影視、戲劇作品,,還加快籌建以宋城牆、包公府衙為主體的宋城文化景區,發展民俗文化風情旅遊業。本月18日,該市還舉辦了首屆「端硯文化節」,計劃在3年內,打造四大端硯基地,奠定「中國硯都」的地位。
在南越王趙佗「發跡地」龍川縣,年內對趙佗文化資源進行系統保護、開發。計劃9年內投資1.5億元,分階段開發趙佗歷史文化資源。在六祖故里雲浮新興,今年成功舉辦首屆「六祖文化節」,一次招商引資過10億元。在「碉樓之鄉」開平,不僅成功沖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而且開發出了眾多以碉樓為主題的精品旅遊景點……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進文化經濟融合,成為全省文化建設的新潮流和新亮點。

前瞻
2005,誰是廣東文化新熱點?

展望即將到來的2005年,將是廣東文化大省建設的關鍵年,各項工作都將持續推動並有更實質性進展。其中,國有文化單位體制改革可能成為全年工作重點,而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則可能成為新亮點。

文化體制改革將廣泛鋪開
2005年,將可能成為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年,文化體制改革將在更廣泛的領域、更深入地進行。顯然,廣東省出版集團在重組後整體轉制企業並授權經營國有資產,將成為我省國有大型文化產業集團體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除了進一步實施資源整合、資產重組外,還將觸及產權制度層面,進一步明確保值增值責任主體,政企分開、管辦分離,推進建立現代產權制度。
星海演藝集團的成立,也開啟了文藝院團改革的步伐。按照省里有關精神,大部分意識形態屬性不是很強、非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將在3至5年內實現與政府脫鉤,轉制為企業。顯然,現有大部分文藝院團都在此列。雖然3-5年過渡期尚有時日,但相信大多數單位都會未雨綢繆、爭取主動。2005年將是文藝院團的改革年。星海演藝集團所開創的資源互補、公益性與經營性單位相結合的組合模式,將是文藝院團改革的借鑒。

社會資本湧入文化產業
本月15日,由省發改委編制的《廣東省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指導目錄》由本報權威發布,《目錄》對我省文化產業投資領域政策進行了全面梳理,除新聞業、電台、電視台等少數幾個行業被列為禁止社會資本進入外,其他大部分文化產業行業都鼓勵、允許或設限進入。而據透露,此次公布投資目錄只是廣東大力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第一步,有關部門將在我省允許制定的政策范圍內,進一步簡化、優化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審批手續,並考慮實施一定的財稅優惠,刺激社會資本的投資。
預計在2005年前後,省內將出現新一輪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熱,社會資本將大量湧入准入的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在國有文化單位體制改革過程中,很多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走向市場,很多純國有文化企業調整所有制結構,向股份制轉變,這都將給社會資本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也將成為社會資本投資的一個新的熱點。

閱讀全文

與文化大省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