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擴展資料: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復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豎畝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御瞎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徵與內涵。
「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余拆森舒的儒學思想。
② 什麼是主流文化
文化是一個大概念,現在專門有一門學科叫文化學。文化的內容包含了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及現象。由於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不同民族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不同認識以及受不同的歷史發展原因的影響都形成了自己具備不同風格與特點的文化。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過:「文化似乎不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但卻直接關繫到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識,思想,語言和氣質。抽出文化這根神經,一個民族將成為植物人。」這里說的文化我認為應該稱之為主流文化,而且我認為一個地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能有一個主流文化,其餘都屬於支流文化,就象一條大河幹流只有一個支流卻有許多,主流文化應該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一脈相承而延綿不斷!
那麼什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呢?縱觀五千年中華歷史文明,研究過中國學術文化發展史的人就會找到答案。其源頭可追溯到上古的三皇五帝,由對鬼神的崇拜到諸神歸天,接下來就是周文王作的<<周易>>(很可惜<<夏易>>,<<商易>>都已經失傳)。在這本看似占卜實是哲著的經書中就最早提出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它直接開啟並影響了春秋時期的老子與孔子。前者寂寞著述五千言講出了「道」與「德」,後者言傳身教說出了「仁」與「義」,這四個字涵蓋的「大同和諧」的無私利他思想與文化經過了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篩選並經過先哲們不懈的傳承與發展潛移默化之下使之融進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與精髓之中。
研究主流文化內涵你會發現它幾乎和人生哲學的內容相吻合,也就是說一個地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什麼樣的主流人生哲學就有什麼樣的主流文化。這樣我們再看諸如:飲食文化,戲劇文化,書法文化,繪畫文化,建築文化,雕刻文化,服裝文化,旅遊文化,體育文化等等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在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並汲取主流文化的營養發展起來的外延文化。在這里我們不能說它們是支流文化,但可以認為主流文化是文化的內涵而它們是文化的外延。或者用中國的哲學說法主流文化是「體」外延文化為「用」。外延文化在內涵上都能找到主流文化的身影。雖然他們具有豐富多採的形式但其基調無不與主流文化相吻合,正是因為這樣這些外延文化也具有國家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因此,我們在談文化傳承的有關問題的時候就應該抓住主流文化既文化的內涵去評述;在談文化的交流的的問題時候就應該抓住外延文化既文化的具體形式去評述,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因為主流文化相對「固態化」,如果你被一個地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主流文化所同化那麼從文化意義上講你也就算是脫胎換骨了另做他人了。因此主流文化的發展只能是包容並蓄歷史進程中出現的新的主流文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只能選擇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作為我們的選擇,因為它和我們主流文化的核心是一致的!相對主流文化而言外延文化相對「液態化」可交融性非常大,你就算被其他的外延文化徹底同化和改變,也僅僅是象一個人換了一身行頭而已,你還是你!
基於以上論述,我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真正能傲立於世界不能只依靠物質的富裕和軍事的強盛,因為那隻是外在的和暫時的,最終要看其主流文化的價值趨同力。歷史證明外族的侵略與擴張如果沒有從主流文化上同化對方的主流文化最終也只能以失敗收場。從中國的歷史進程來看漢民族雖然受到過多次其他民族的侵略與統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民族最終被漢民族所同化。因此隨著人類和平進程的發展物質文明的進步真正抹去國家和民族界限的一定是主流文化的較量!引用一句偉人的話吧,「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讓我們為我們的國學的傳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別真到若干年以後我們的後人只識「洋文與麵包」了!
③ 什麼是中國當今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又稱官方文化)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受到倡導的、起著主要影響的文化。每個時期都有當時的主流文化,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直到清末,歷代帝王都是崇尚儒學。在西方,中世紀以來一直是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我國現階段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之中,國家提倡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種文化無疑是主流文化。但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個概念太大,馬克思主義文化才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由於具有歷史性民眾認同,經常憑借認同優勢,採取固守陣地手法,思想觀念僵化、內容虛化、表現形式居高臨下,傳播手段粗暴單一,發展方式上呈現出權利化、內卷化的自殘走勢。面對文化傳播渠道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文化消費趨勢,主流意識形態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應付,大有陣地喪失之感。大眾文化強大的、快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正是在廣大消費者感到熱鬧、好看、刺激、過癮的文化享受過程中實現了。大眾文化的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和運營機制是沒有意識形態性的,而它所承載的文化傳播功能卻擔負著凝聚人心、感召民眾和傳承文明的重載。我們不能因為其傳播與主流文化相左的思想觀念而阻斷其傳播通道,更不能因對主流文化形成沖擊遏制其發展,主流文化只有深深地紮根於大眾文化鮮活的土壤之中,汲取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營養,才能成為文化融合、文明傳承的中堅力量。
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由三部分組成:
1、黨的十八大的三個倡導,國家: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當代中國的文化形象是「改革開放,誠信友善、品牌創新、公正和諧」。
3、當代中國的公民信仰:「為天地立雄心,為民生立使命,為發展求創新,為世界促和平」。
三個倡導、中國的文化形象與中國的公民信仰就是我們當代文化建設發展的旗幟與方向,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主流文化。公民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公民的素質代表著社會的素質,公民樹立崇高理想與信仰,為當代社會公民個人主流文化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出一個生態文明、自由民主、公正廉明、富民和諧的美好社會。
④ 什麼是中國當今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這個范疇很廣,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從狹義上說,目前中國的主流文化是發家致富、創業投機之努力互爭財富的文化;廣義上說是特色社會主義和諧共處的文化。
⑤ 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定義是什麼中國現今的主流文化是什麼
主流文化指的是在特定社會中代表和反映統治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的文學、藝術、宗教、哲學、美學等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上層建築。中國現今的主流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即以馬克思主義並與之一脈相承的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為指導的先進文化。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促進社會和諧。
⑥ 中國現行的主流文化是什麼
「宮斗劇』雖然霸屏流行,但流行的未必就是文化。流行文化要有正能量,要有引領作用。「影視作品作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要有正確價值導向的引導,弘揚真善美,批評假丑惡。」李達說。近年來,中國的科幻小說出現了郝景芳、劉慈欣等一批優秀的科幻小說作者,誕生了《北京折疊》《三體》等受人關注的作品,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通過中國的科幻小說來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
⑦ 什麼是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中國的傳統主流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基督文化 要分階段來分析:
(1)鴉片戰爭時期,以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盡管如此,但此時的主流思想仍是中國傳統文化,頑固勢力強大。
(2)太平天國時期,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先進人物,企圖用拜上帝教和絕對平均主義來改造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後期,洪仁軒在《資政新篇》中提出仿效西方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但西方文化還不能深入人心,太平軍的勢力也未能影響全國。
(3)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為了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先後創辦了三十多所新式學校,培養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又選送了幾批留學生、進修生,出國深造,西方文化大量進入中國,影響也隨之壯大。
(4)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時期:開辦京師大學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兼習中西學科;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准許設立報館、學會;派人出國留學、游歷;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統治,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學習和傳播西方文化;他們發動變法運動,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西方文化得以廣播神州。
(5)辛亥革命時期:學校不拜孔子,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民國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頒行的教科書;提倡「自由、平等、友愛"的公民道德;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義」綱領,後來,孫中山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這是西方文化「革命」中國文化的發展時期。
(6)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這是西方文化在中國占據主流思想的鼎盛時期。
(7)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受馬克思主義和蘇聯文化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都處於低潮。
(8)20世紀80年代後,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回潮。主流文化由於具有歷史性民眾認同,經常憑借認同優勢,採取固守陣地手法,思想觀念僵化、內容虛化、表現形式居高臨下,傳播手段粗暴單一,發展方式上呈現出權利化、內卷化的自殘走勢。面對文化傳播渠道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文化消費趨勢,主流意識形態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應付,大有陣地喪失之感。
非主流當然就不是跟隨大眾潮流的東西,另類些,張揚些,或者更確切點說是符合我們個人心理的行為。或者超前,或者滯後。 但,非主流是有轉變成為主流的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