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泉城文化是什麼
泉城,為中國山東省濟南市的別稱,濟南素以泉水眾多、風景秀麗而聞名天下,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舉世無雙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被常被稱為「泉都」。
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呈噴涌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贊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濟南市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濟南的城市發展、歷史沿革、民風民俗也與泉水密切相關,形成了獨特的泉水文化。 「泉城」——濟南,像一顆無比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黃河之濱,偎依在泰山之陰。歷史悠久,景色優美,「家家泉水,戶戶垂柳」,自古就有「小江南」的美稱。濟南的名勝古跡眾多,最有名的要數「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了,它們合稱為濟南的「三大名勝」。
我先帶你去千佛山看看。千佛山位於濟南南部,古時稱「歷山」,據說曾經是舜生活的地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它東西橫列如屏,風景秀麗,北側有登山盤路三條,蜿蜒回環,松柏夾道,濃蔭蔽日。興國禪寺、舜詞、萬佛洞等掩藏於其中,是個度假遊玩的好去處。近年來,千佛山又添加了許多遊玩的設施,驚險刺激的滑道,身高數丈的大佛,還開發了「九九重陽山會」等等,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游完了千佛山,再說一說「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據說乾隆皇帝南巡時,一路上都喝自己從北京帶來的玉泉水,等他到了濟南,品嘗了我們的趵突泉水,感覺味道甘美,十分好喝,便倒掉了玉泉水,換上了趵突泉水,還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連古代皇帝都說好,那是肯定錯不了。站在趵突泉邊,看到池中三股水柱躍出水面,噴涌不息,激起水霧,那真是:「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池中泉水清池見底,魚兒悠然自得,清晰可見。水邊的垂柳倒映在水中,為它平添了幾分嫵媚。文人墨客吟詩作畫,池邊牆壁上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趵 突泉周圍還分布著柳絮泉、金線泉、漱玉泉……各個美不勝收。萬竹園、清照詞也給趵突泉增添了不少神韻。
看完了趵突泉,我帶你再來大明湖。大明湖名聞遐邇,它是繁華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實屬難得。濟南七十二名泉中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眾泉匯流」,形成了大明湖,水質清澈,天光雲影,游魚可見。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來到大明湖,租一條小劃船,或者在碧波盪漾的湖面上自由的劃行,或者到湖心小島上的歷下亭坐一坐,或者去蓮藕池中采幾朵荷葉,心情是非常的舒暢。
除此以外,濟南的美景還有:五峰山、靈岩寺、黃河森林公園等等,濟南的許多小吃也很有名,鍋貼、草包包子、油旋,還有那令人百吃不厭的糖酥煎餅和烤地瓜。令人一聽就直流口水。
㈡ 濟南市的泉文化
華泉是古時濟南的一個名泉。據《酉陽雜俎》記載,其面積「為方圓百餘步」。 華泉之名始見於《左傳》。據《左傳·成公二年》記載,公元前592年,齊、晉兩國大戰於濟南,史稱「齊晉鞍之戰」。在這場大決戰中,齊國大敗,齊頃公率軍退至華不注山,被晉軍追得「三周華不注」。面對晉軍的追趕,齊頃公極有被俘虜的危險。此時,齊大夫逢丑父急中生智,自己假扮成齊頃公,而佯使頃公借去華泉取水之機得以逃走。自此,華泉便以「齊頃公取水處」載入史冊,成為最早見於文獻的濟南古代名泉之一。 但是,華泉卻早己湮沒。華泉究竟何時湮沒,遍檢文獻,不得而知。我們只能從古代文人墨客登臨華山詠唱的詩文中尋找它的蹤跡。 北宋曾鞏《登華感賦》詩雲:「高標特起青雲近,壯士三周戰氣酣。丑父遺忠無處問,空餘一掬野泉甘。」該詩證明北宋時期,華泉尚在,泉勢甚旺。
元人於欽在《齊乘》一書中收列了金人的《名泉碑》,碑文將濟南七十二名泉一一列出,唯獨遺漏了華泉。此時華泉是否己經湮沒?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此泉在金代就己消失,於欽就不會將金人《名泉碑》未收華泉而「譏為俗筆」了。
清康熙年間,益都詩人趙執信《華不注行》詩曰:「欲尋丑父移位處,華泉之水今猶清。」說明此時華泉仍然清澈如故。
清代學者全祖望在《游華不注記》一文中,記述了他於清雍正九年(公元1713年)七月游覽華山時,「沙門(出家人)汲華泉,至拾亂薪烹之。」但「今則華泉一線,漸淤為小溝,遊人亦鮮見者。」可見,此時的華泉己漸漸淤塞。
到了清乾隆之時,平原詩人在《廣齊音·華泉》詩的注文寫道:「華泉,其涸已久。余嘗讀書華陽宮,訪之土人竟莫能知其處。」從以上詩文中的記述推測,華泉的湮沒當在清朝雍乾之間。近日從報上得知,濟南欲闢建華山公園,我們期望華泉得以重見天日。
身為泉城人 問泉三不知
濟南泉文化有待張揚
本報訊 作為泉城的導游,竟不了解泉的文化掌故。這讓一位外地旅行社負責人頗感蹊蹺。
「濟南的泉暫時噴不出來,但泉文化不能沒落」,外地某市級旅行社周經理說,到濟南前就知道市區內的四大泉群已很久不噴了,但他還是想了解濟南歷史上「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盛景以及泉水的掌故。在濟南,他就此請教導游小姐,誰知一問三不知。
據濟南市名泉保護辦公室介紹,該市不少名泉和無名泉都有動人的傳說或與之相關的人情世故,例如「孝感泉」講的是「劉琮孝母」的故事,「飲馬泉」傳說是曹操飲馬的地方,而華泉更有2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名泉辦主任李世欣說,這些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旅遊資料。但是,現在不僅是導游,包括許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對濟南的泉文化也是知之甚少,令人遺憾。
㈢ 濟南的泉的歷史
濟南泉水歷史文化悠久
濟南泉水,悠悠千古。據歷史 考古專家考證,早在公元前1542年,迄今已有3540多年的歷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至今也有2600多年的歷史。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元代地理學家於欽、明代詩人晏璧等古人曾對濟南名泉一一加以吟詠。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幾次來濟南,對濟南的泉水頗有鍾情,題詩刻碑,稱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其他記述泉水的詩詞文賦更是數不勝數。
濟南人傑地靈,名士輩出。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唐代詞人員半干、崔融,宋代詞人李清照、辛棄疾,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明朝後七子領袖李攀龍,還有李開先、於慎行等都是濟南籍人,可謂「我濟富山水,人稱名士多」。濟南還以其獨有的泉水神韻吸引著天下八方遊子,文人墨客雲集,爭睹「瀟灑似江南」的泉城風采。唐朝大詩人李白、杜甫,宋朝散文大家蘇軾、蘇轍,金代傑出詩人元好問等都游歷過濟南,創作出許多著名的篇章。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趙孟頫在趵突泉邊留下了諸多墨跡。著名小說家劉鶚,近代文豪老舍都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遺存。
濟南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中國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龍山文化即發源於此;濟南南部的齊長城比秦長城的歷史還早400多年;孝堂山郭氏墓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面建築;柳埠四門塔是中國最古老的單層石塔;靈岩寺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像,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塑」。濟南洛庄漢墓,規模之大,隨葬品位之高,文物保存之完好,國內罕見。
縱觀泉城濟南的歷史,有多少古人、名人、文人和普通平民百姓為之魂牽夢繞,割捨不斷。歷代皇帝、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寫下了數以萬計的名泉詩詞、文賦,留下了無數精妙的歷史傳說和諸多的名勝古跡,形成積淀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文化。泉文化是流傳最廣泛、內涵最豐富的文化。泉文化應是濟南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和財富,泉水和文化是濟南的主旋律,做好泉文化的文章,唱響主旋律,就是抓住了名泉品牌這個根本。泉水和文化是濟南的象徵,是濟南的根,是濟南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