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文化古街千千萬,如何活出自己的模樣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保護城市文化就是在為城市保留特色與發展的根基。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一書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專門用來儲存並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儲存文化、流傳文化和創新文化,這大約就是城市的三個基本使命。」
歷史建築、歷史街區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其進行有效保護越來越受到城市規劃管理者的重視。在以土地換取經濟發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當下,對歷史街區、歷史文化環境的保護越來越成為歷史文化保護的重點,各地此類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也因此逐步得到維護與修繕。
歷史文化街區的興盛來源於旅遊業與商業的跨界融合。將繁榮向上並具有體驗感的旅遊業和帶有生命力的商業跨界融合,歷史文化街區才能受本地市民擁躉、受業界頂禮朝拜。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街區,但成功打造歷史文化街區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成功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需要什麼樣的基礎條件和操作模式?
1、歷史文化街區存在著問題與不足
隨著城市更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歷史文化古街的保護與開發成為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一個城市來說,特別是擁有很多文化歷史建築的城市,大拆大建不僅不能代表城市建設的現代化,相反這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無視和粗暴破壞。
當前我國歷史文化街區還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拆真建假和大拆大建的問題。拆舊建新,復古造假問題屢禁不止。這些現象的出現,有的是認識問題,有的是方法問題。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過程中,應遵循保護街區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續性的原則,切忌大拆大建。
2、如何成為有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還原完整街區肌理,豐富場所空間體驗
不同的空間是能夠形成不同的行為模式,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說白了,我們之所以想要延續城市肌理,不單單是因為它美麗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從人的角度出發,仍然能夠保證使用的合理貼心舒服。歷史文化街區的古老肌理我們為什麼要延續,因為他是自然生長的,是伴隨著使用者的個體在歲月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人的尺度上,它是合理的,是貼近人的行為模式的。歷史街區中無論新建築、新格局的產生,還是傳統建築、群落的更新,都應被視為是有生命的生長繁殖的結果。每個地區有其自身的生態和文化結構,生長與繁殖都源自這個有機生命體自身的結構特徵,而這種特徵應該是可識別的。
活化歷史文化遺存,展示真實文化內涵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工作並不僅僅是保護,更重要的工作部分是活化。很多情況下,歷史文化街區的文物是點狀布局,而非整條街都是文物,此時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縫合,即通過新建、活化的手段,把原有的文物資源進行一種縫合、織補,使其院落、肌理與新建庭院、民宿、酒店形成很好的融合。對於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修舊如舊,通過修復和更新讓城市提檔升級,延續提升文化品位和旅遊文化價值。讓老街區既有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沉澱,又能煥發現代城市魅力,成為吸引創新型人才回歸的磁場。
合理布局,保障多元產業
歷史文化街區要精選商業業態,積極引進知名品牌和本土特色品牌,努力創新運營模式,不斷提高街區品位。要統籌規劃布局,合理嵌入現代時尚元素,吸引年輕群體,更好地集聚人氣。根據業態布局,有序推進歷史建築保護修復、景觀提升,不斷提高街區建設管理水平,開發經營業態的復活經營,構建具有獨特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業態組合。如新加坡的克拉碼頭目前已經開發出最適合的經營業態組合,即餐飲45%、娛樂20%、酒吧20%、零售4%。
平衡開發力度,實現街區可持續發展
傳統街區發展一定要變,但在活化更新的過程中,政府如何處理與群眾的關系?傳統街區的管理一定要創新業態,讓這個地方的年輕人就地就業,在這塊土地的發展中得到有尊嚴的生活,讓這里有人文底氣又有未來。傳統街區不能靠老人守,年輕人能傳承,傳統街區就有希望。
❷ 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提升自身修養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中華傳統文化還應包括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古文、古詩、詞賦、中醫、周易、道教、武術、曲藝、民樂、戲劇、棋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節日、民俗等。
中國古代的典籍浩如煙海,國學也是博大精深。弘揚國學就是要以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滋養自己,去蕪存菁,用古代明人賢士的心得來反思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溫文爾雅、卓爾不群的賢人。要能夠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
要做到「修生養性」,最有效的是學習國學中儒家文化,不僅是在知識層面上要掌握,還要在言行上做到「仁、義、禮、智、信」。
中國儒家思想,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根本宗旨和目標,「仁義禮智信」作為貫穿儒家學派發展的核心因素,被稱為「五常」,是由孔子、孟子和董仲舒提出、延伸和擴充的。
「仁」:仁慈、善良,愛人即為仁,能與他人平等和諧相處,多為他人著想考慮,就是仁的表現。
「義」:正義、正直,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出手相幫則為義。
「禮」:禮儀、禮節,表現為能尊重別人,謙恭禮讓。
「智」:智慧、才智,不僅指大智慧還包括小常識。
「信」:誠信、信用,古語雲「一諾千金」,指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❸ 大學生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擁有文化底蘊,並積極投身實踐中,進行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利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2)培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要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要糾正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在各種外國文化不斷進入中國後,很多大學生盲目地崇尚外國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近年來韓劇、美劇、泰劇、日劇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將外來文化作為自己最愛的文化。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看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外來文化,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區發揚光大,而不是以外來文化為榮。
(4) 對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古為今用,符合時代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大學生要主動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❹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1、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2、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3、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發揚光大。
4、創作出具有鮮明民族特點和個性的優秀作品,要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
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4)傳統文化怎麼活出自我擴展閱讀
古往今來,世界各民族無一例外受到其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產生的文藝精品和文藝巨匠的深刻影響。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財富。
我們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國民教育、文化創造、生產生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加強對傳統文學藝術的扶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
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中華文化綻放時代風采。
❺ 我們應該怎樣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呢
❻ 當代大學生如何利用傳統思想文化塑造並完善自己的人格800字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為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為八目。三綱八目合而為之則為大學之道。這是古人對於大學的理解,而做到三綱八目才算成就大學之道,也就成了聖人。 而今對於大學生的理解則是: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正在或已經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大學生是一個國家崛起中的後備力量,大學生學古通今,對於如何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則顯得尤為重要。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融匯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正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傳統,就要發揮「主心骨」作用。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是新時代的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具有「主心骨」的作用。作為當代大學生,第一,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的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教育自己,不斷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第二,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之一,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積極學習黨的大政方針,貫徹執行黨的思想精神,積極進取,努力完成學業,成為一個優秀的接班人。第三,要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第四,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時代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當代大學生應該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當代大學生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就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當代國際社會競爭中,文化的競爭越來越重要。美國好萊塢影片中植入中國的文化元素,如《功夫之王》,《功夫熊貓》等,他們把中國文化收為己用,用中國的文化掙取中國人民的錢。而我國的文化產業則很薄弱。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我國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