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特色人文風俗
1、山西鑼鼓。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2、剪紙。「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著稱。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制出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
3、麵塑。山西民間麵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
5、炕圍畫。炕圍畫的形式構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兩組邊道,按照一定的規格布置而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以各種畫空。既具完整對稱的裝飾形式,又具簡繁對比的表現內涵。炕上部分是其主體,鍋台畫、灶頭畫、看牆畫是其外延部分。
(1)山西陽泉有什麼習俗文化擴展閱讀:
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❷ 山西省陽泉市的習俗有哪些
在二月初二龍抬頭的祭祀節日,唐代人認為「二月二是迎富貴」的日子,這天要吃「迎富貴果子」。《析津志》中說:「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明清時代,這一天盛行吃麵食,面所做的食品,都與「龍」有著不解之緣。吃面條稱之謂「龍須面」;吃烙餅稱為「揭龍鱗」;吃餃子叫做「鑲龍牙」等。古平定州在這一天還有「禁龍孵」、「填五穀」之俗。《平定州志》載:「二月二日前夕,以石灰圍垣屋,以為禁龍孵。又用灰作窖,中填五穀,覆以石,晨起開窖取粟,以兆豐年。」在平定州轄之盂縣,古時有俗稱之為「辟蟄龍」。晨起,家戶輪擔飲水,稱之謂「引錢龍」。早餐則吃「面人」俗稱為吃「糕人子」。
在我國北方地區,還有在二月二消除各種害蟲之俗,有些地方,要在庭院中生火攤煎餅取「熏蟲」之意。有的地方則用黃豆浸鹽水後放在鍋中爆炒,因鍋中的豆子「噼叭」作響,故得「春雷鳴動,萬蟄皆起」,據說吃盡其豆,可免蟲害。
二月初一祭日、二月二龍抬頭等習俗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歷史。但是那金黃酥粘的太陽糕,細如發絲的龍須面,薄薄的煎餅以及炒黃豆,仍不失為節令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