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擬把西安建成歷史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西安本來就是世界 歷史 文化名城,大唐首都西京長安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建成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是 歷史 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時代的召喚和體現文明的進步,只要中央批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干就是了!
國家明確把西安定位為具有 歷史 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那麼西安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我認為應該把這一目標分成兩個部分,一是 歷史 文化特色,二是國際化大都市。下面,我將從這兩方面來談談個人看法。
西安是中國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歷史 文化底蘊豐厚。那麼,該如何讓其具有國際影響力呢?第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產業做支撐;第二,要體現出 歷史 文化的「特色」來。具體該怎麼實現呢?對此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皇城復興計劃。
首先,要早日實現三區合並,實現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其次,要疏散城內的人口、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緩解城內的擁堵問題。
然後要將一些格格不入的現代建築進行拆除改為仿古建築,目前西安城內總是一些現代建築、仿古建築、半仿古建築魚龍混雜,與千年古都身份格格不入,因此建議將城內的現代和半仿古建築建築全部改為仿古建築。最好把省政府搬到灃東新城去,既可以促進西咸一體化進程帶動西咸新區發展又能緩解城內壓力給城內發展留下更多空間。
對於城內的一些與皇城復興計劃發展不匹配的企業和機構也應該搬到城外去,搬出去一批也要搬進來一批,那麼要搬進來哪些呢?可以將一些博物館搬進來,建設一些如唐文化體驗館、文化藝術中心、唐工藝作坊、唐裝系列攝影屋、仿古特色小吃街……等等具有 歷史 文化特色的東西。改造完的城內,使人如同穿越一般,再現古都繁華景象。
2、建議對漢長安城保護區進行合理的開發。現在的漢長安城保護區內基本上還是一片荒蕪景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到處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和村莊、耕地等等。
而對於那些早已不見古跡蹤影的荒地、耕地、農田都應該按照古代漢長安城原有的風貌進行規劃,按照其原來的功能建設遺址公園,完全按漢長安城原貌建設民居區、商業區等,優質綠化,對建築進行復原,對原有村莊逐一拆遷重建,按照規劃換成仿漢式居民區建設,城內還配套大量漢文化主題博物館、體驗館、 美食 街、仿漢酒店民俗等,整個區域內不建設一座現代建築,使人身入其中彷彿穿越到漢代的感覺。
如此一來,將極大提高 旅遊 業發展,外界對漢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進一步提高漢長安城的影響力,而當地的居民可以從事民宿、仿漢商業街及其它漢文化場所工作,工作時可身著漢服以漢人方式招呼客人逼真的再現漢代繁華景象。
3、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西安近年來霧霾等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只有把環境治理好了服務提上去了才有更多的人願意來。
陝西是秦的發源地,「商鞅變法」使秦變得強大,而「商鞅變法」對於現代也並非完全不適用。法不嚴,威懾力就不足。對於那些涉黑涉惡、搶劫、偷竊、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分子,如果處罰的不更嚴格,就無法遏止他們鋌而走險的違法犯罪行為。
對於那些不文明不道德不遵守規則的人來說,當他們知道闖紅燈、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等「小事」的後果只是一句警告或還不夠自己一頓飯錢的處罰的時候有誰還會遵守規則?
當某部門接到投訴或請求後立馬推給另一個部門,而另一個部門同樣又推給其它部本門,這事兒就這樣推著推著就沒了的時候,還有誰會主動負責、為人民服務?
4、經濟文化建設。
西安目前離國際化大都市的距離還很遠,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西安目前處於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多重 歷史 機遇疊加期。尤其從2016年開始,經濟發展、城市面貌、人才引進等方面更是突飛猛進。
追趕超越之路仍將進行,西安需要學習更需要創新,西安目前處處對標成都杭州,但總是跟在別人後面跑是不行的。對於這些城市,西安也有其獨特優勢,比如人才優勢、 科技 創新優勢、 歷史 文化優勢、 旅遊 資源優勢等等。
沿海地區為什麼發達?因為沿海更利於貿易進行。但未來一定是屬於高 科技 的時代,隨著 科技 的發展,未來的貿易定會更加高效便捷,海上貿易定會被高速高效的航空貿易所取代,西安應該先發制人,利用其航空航天優勢,加大航空航天的投入力度,配合一帶一路 歷史 機遇,打造「中國孟菲斯」、「中國西雅圖」、「中國矽谷」。
再說說 旅遊 業,2017年江蘇省 旅遊 總收入達到1.16萬億,廣東省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993億,而 旅遊 資源豐富的陝西 旅遊 收入只有4813億。經濟發展差距只是一方面,但與到處服務差、欺客宰客、部分區域臟亂差等問題不無關系。對此,政府還要再加大 旅遊 市場的監管力度、處罰力度,建立高效的投訴系統,提高服務意識。
西安目前的追趕超越之路還很遠,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希望政府能再發力;希望某些人能放下私心以大局為重,早日實現西咸一體化(咸陽不會被除名,咸陽區也是咸陽,並不見得是市級別才算有這個地方,名氣全憑實力說話),整合資源,集中發展;也希望每一個陝西人都能夠發憤圖強、有擔當,為家鄉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個人觀點,如有不當,請指正。大家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評論交流。
大家好!這是我非常樂意回答問題,西安對中國人意義特別,是我最喜歡的城市。
不清楚「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這個提法是否來自官方,如果是。建議官言改為:世界 歷史 文化名城。字少易記,多顯累贅,不適合國際化。
作為曾在西安生活過,又去過幾趟西安的江南人,我想送給西安四個字:得天獨厚。現在,西安基本上沒有被「現代化」污染,城市規劃、建設非常好,特別是主城區保護非常完整,如此規模的古城區在世界范圍也是少見。城裡有:大、小雁塔,碑林,鍾、鼓樓,明城牆……,周邊有:秦嶺、終南山、驪山、華山、秦皇陵、翠華山、美陂湖等等,稍遠還是黃帝陵、昭陵、茂陵、乾陵等眾多帝王陵遺址等等。 歷史 悠久,文化璀璨,個個都是貨真價實擺在那裡。
西安在國內被弱化主要是經濟相對滯後。從長遠看,經濟對於西安不是問題,國家已經意識到不能唯GDP論英雄,西安最大的資源優勢不是工業,而是文化。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把西安把文化發展起來,新業態可能會產生巨大經濟效應。就西安而言,對標的應該是雅典、開羅、巴黎、羅馬、倫敦這類文化城市,而不是東京、紐約、悉尼、新加坡這類經濟城市。我們並不關心羅馬、巴黎、雅典的GDP,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這些城市喜愛。
西安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在國際上已經具有較高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和美譽度,西安除了要認真規劃、發展 旅遊 業,還應該積極創辦、承辦有影響的國際節會。譬如上合組織年會、絲綢之路什麼會,也要爭取承辦國際大型 體育 比賽,既符合國家西部發展戰略,也符合西安國際化要求。同時,西安可以藉助文學、藝術的力量,有目的地攝制一些可以達到國際傳播效果的影視作品,把西安 歷史 文化名片亮出去,讓世界看獨具東方色彩 歷史 文化。
最後,奉勸西安千萬要沉住氣,別為GDP搞國內流行的千篇一律的所謂現代化建設。
西安是一座有著悠久 歷史 文化的古都,曾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但是,自唐末亂世之後,由於經濟中心難移,加上氣候變化,這座千年古都開始沒落。近代史上,西安也未遭受大的戰亂損毀,遺跡保存相對完整。如今,西安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如何讓這座千年古都重新綻放光彩,不能僅僅看現代的城市建設,而要想辦法挖掘 歷史 文化資源,在城市文化下功夫,做出西安自己的特色。
1、加快城牆內的資源整合,遷出相關的政府職能單位,完善皇城復興計劃
自西安市委市政府從城牆內遷出後,南院門、北院門這兩個過去具有標志意義的地方就可以重新開發。但是城牆內還有相當多的職能部門存在,建議盡快遷出,整合資源。
2、對西安市城牆內的交通道路進行科學規劃,建議提高城牆內的區間公共交通運營效率,鼓勵城牆內低碳出行方式,逐步實現城牆內交通運營公共化。
城內交通擁堵、混亂,背街小巷環境衛生差已經嚴重製約西安 歷史 文化名城的建設步伐,建議政府能夠下大力氣整治。在交通運行方面,城牆內能夠開通區間運營車輛,鼓勵城牆內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機動車輛的穿行。
3、挖掘西安街巷的 歷史 文化淵源,對有名的街巷進行立碑註明,樹立起文化自信。
西安有很多街道都具有漢唐遺跡,但今人都逐漸忘卻,如果能夠將這一塊資源整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城市地理文化,對西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冰窖巷、下馬陵、甜水井等等,因為沒有從文化上去挖掘保護,就算住在跟前的居民也不知其前世今生,使得文化資源荒廢。
如果能下大力氣整治,並立碑註解,外地人來 旅遊 也能增廣見聞,而本地人更能傳承文化特色。
4、 歷史 文化的建設要著眼大局,西安最輝煌的時期應該屬秦漢隋唐四個朝代,因戰亂其其宮殿群只留下遺跡。保護遺跡不能只是圈起來,或者以文化為名實則搞房地產開發,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是對文化的褻瀆。
建議從秦漢隋唐的特色出發,在開發保護和傳承方面,能夠加大 旅遊 體驗,本來就光禿禿沒啥可看,再加上遊客缺乏體驗,而周圍又大搞地產開發,最後落個不倫不類, 歷史 文化名城的建設也就落不到實處。
中國擬把西安建成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說說我的感受
我是河北人,23歲那年才第一次來西安,此後遷居陝西西安,至今已經又是二十多年了。我用自己在河北、西安生活的感受說說西安的文化。
我小的時候沒走出過河北那個小村子,是聽著奶奶講的故事長大的,至今記憶深刻的故事有幾個:王寶釧在寒窯等薛平貴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商紂王和妲己的故事;褒姒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唐僧取經的故事。那時候聽故事就是故事,假的,哄小孩的,從來沒有把這些故事跟生活聯繫到一起。
直到後來我來到了西安,第一次聽說西安南郊的寒窯時,簡直一驚:原來真的有寒窯,真的有王寶釧!在陝西的這些年這樣的震驚不斷發生。經常就在陝西哪個地方就有人告訴你:這個遺址曾經發生過什麼什麼什麼,一下子就掀開小時候的故事,一下子就帶回了上學時的 歷史 課堂上。那些故事就實實在在發生在陝西。這就是陝西!
我是理科生,上學的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 歷史 ,對 歷史 基本屬於應付完考試趕緊把知識還給老師的那種。在陝西的這些年,因工作之顧,對全省各市縣都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對西安這座生活所在的城市。我從來沒有像在陝西這樣讓我感覺 歷史 就在眼前,就在身邊,就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周秦漢唐十三朝古都的厚重,真不是「厚重」兩字能形容出來的,西安這座城就是一個立體的 歷史 書,每一條街巷,每一塊老磚瓦,每一塊黃土崗,都藏著 歷史 ,這里太寶貴了!我特別認可那句話:不了解陝西就不了解中國!
中國把西安作為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這不只是對西安的定位,是對中國文化的定位,是通過西安 歷史 文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來弘揚中國文化,是彰顯中國燦爛文明。不僅外國人要從了解陝西開始了解中國,國人更需要從了解陝西開始了解我們的國家 歷史 。
陝西的發展並不快,相比北上廣要落實很多。國家對西安的文化定位一定會推動西安更快發展。期待西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那一天!
西安的房地產開發商最喜歡這樣的題目,我明年准備給孫子在西安買房,又得多掏錢了![捂臉][捂臉][捂臉]
按 歷史 朝代特色分別建成相應街道社區人文聚集地:夏都、商街、周社、秦道、漢城、晉區、唐苑…
西安 健康 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規范稱謂!
一段時間以來,"大西安「稱謂不絕於耳。慎用或不用"大西安"稱謂,才能真正以正視聽。
什麼都"大"?好大喜功!
堅決反對西安眾媒頻頻出現"大西安"這個詞彙,故建議,期待規范用語,好好說話!反對一切只注重表面口號形式而不強調結果效果的形式主義,才能使西安真正追趕超越。
"大西安",「嗨西安","悅西安","環西安","新西安」、「最西安"、「炫西安「、「賞西安"、"悅西安「、"更西安"等等胡亂稱謂也是新型城市泡沫,前幾天竟然還有「大臨潼"的說法,東施效顰,低劣!而以所謂的"大西安"尤甚!"大西安"實屬惡俗稱謂!企業公司!可以在自家門口這樣亂講,但在眾媒或自媒體上不知深淺的經常使用」大西安"三字,就不是在說人話了!俗話講:飯可以胡吃,但話不能胡說!某天,所有媒體上再無"大西安"等等胡亂稱謂,才是西安的真正進步!相比而言,"大美西安"都比"大西安"貼切一些,雖然不太規范。有關部門及各類媒體還有各級領導有責任有義務規范使用城市規范稱謂,也是對文化的尊重與自信!
你見過聽過大北京大天津大廣州大深圳大成都大重慶大杭州的稱謂嗎?
聯想當年小日本狂妄竟稱"大日本帝國",心裡真不是滋味!
泡沫稱謂除了"大西安",還有什麼"大檢查"、「大調研、"大走訪「、「大會戰"、"大練兵"、「大調整"、"大什麼什麼…",多了……"大躍進「好不?顯然不好。全國范圍內可稱大,市縣區鄉說大肯定不合適。
「大"與"小"是相對的,"大"與"小"無法具體量化標准。涉及具體工作,慎用形容詞"大「,嚴謹才行。你給我解釋一下"大調研「是個什麼樣子和規摸?「小調研"該做何描述?"實地調研"或」專題調研"可能相對准確一些。一個班練兵與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練兵稱"小練兵"或"大練兵"?這不扯嗎?
難道昨天什麼都"小"?今天才「大"!?明天更"大"?
規范稱謂,是眼下西安發展第一要務。
白紙黑字,慎用為好。輕言稱"大「,凸現其蠢!
我是不請自來的。
西安的 歷史 資源太豐富,周秦漢唐是中國最輝煌的 歷史 ,都離不開西安。以至於現在被 旅遊 搞得非驢非馬了。
首先要有兩個清楚定位:一,建設 歷史 文化名城的目的,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還是深化 歷史 底蘊提高民眾素養。如果是搞經濟,現在流行的是在史書上查個傳說之類的東西,鋼筋混凝土造出景點,以賺錢為目的。提高民眾文化素養是提高民眾凝聚力的方法,但是短期內難見成效,方式方法還得對路。二,城市主題文化,周秦漢唐總得有個主線。 歷史 遺產太多,哪個都捨不得,但是各朝有各朝的風格和特點。走過唐曲江,進了明城牆,直奔漢未央。總感覺是不對路的。
沒寫完,算了,忙去了。
作為70後老西安人,希望大西安發展越來越好!有幾點建議。一是打造經濟人口體量基礎。西安和咸陽本為一個城市長安!!!所以,合並西安咸陽市!二是打造國際化大都市,重新規劃合並後的大西安城市!!加快西咸新區進程!!按照唐朝規模輻射建設!!三是打造文化 歷史 國際化大都市!全力布局高校,將國內一些著名大學在西安市開分校。做好文化 歷史 品牌。同時,打造 歷史 文化 旅遊 項目,讓西安成為 歷史 旅遊 文化城市。四是合理布局工業園,布局 科技 創新園區,讓西安增強發展潛力!!增強經濟競爭力!!五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大西安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只有成為國際化金融中心之一,古城西安將煥發 歷史 奇跡,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才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