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人類怎麼拓展文化

人類怎麼拓展文化

發布時間:2023-06-04 05:28:51

『壹』 如何促進人類共同發展 實現文化藝術共同繁榮作文

中國,一個形象的代名詞,一個嶄新的中國形象,讓我們倍感自豪;中國,一個有著無數人口的國家,一個有著遼闊土地的國家,讓我們異常興奮。中國的時代在變遷,在發展,走向未來,走向繁榮,走向幸福,走向昌盛。無論是在閉關鎖國的時候,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這都是我們中國的形象,不論好壞,不論昌盛。過去的恥辱我們不能忘記,但同樣也要有新的改善,所以,築建中國的夢想,是我們邁向成功、幸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我國人民的政治理想是提升社會主義性質;同樣,在文化理想方面,我國人民的生活素質還不夠高,我們的夢想是希望人人都能去學習知識並在當中提高自己的生活素質;在科技方面,我國的各方面科學技術水平還不是首位,所以我們也要加快科技的發展,在此之前還需有個夢想。中國的景色也在時代中跟著改變,中國的環境現在是越來越差了,不僅空氣污染多,而且人們常常隨地扔垃圾,有的人甚至亂砍亂伐,著實可惡,我也希望這些人能得到制裁,免得在外面逍遙法外,禍害動物,禍害大家的身心健康。在這一方面,在我的生活中,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扔垃圾,雖然有時還是會亂扔垃圾,後來我就有點後悔了,想回去撿起垃圾,可是終究沒有戰勝自我,認為掃垃圾的環衛工會去打掃,這不,後來有那麼一次,我第一天不小心扔下去的,第二天我居然發現依舊存在,我想我不能因為環衛工人會打掃而不去撿起它,我心中真的很是慚愧,作為一名社會成員,就應該保護環境。經此一事,我變得更加謹慎了。即使附近沒有垃圾桶,我也要將垃圾放在口袋中,帶回家,再扔掉。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少扔一些垃圾,少用一些塑料袋,這樣我們的環境就能變得美好起來。我相信中國會因為擁有中國夢而變得美麗起來,幸福已經離我們不遠了。讓我們一起共築中國夢,揚帆起航,共創和諧、美好社會。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中國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具有獨特的延續性、包容性、開放性。在長期對外交往中,中華民族努力學習借鑒其他民族的長處,自強不息,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用炮艦打開中國封閉的門戶,內憂外患導致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積貧積弱、戰亂不已,民不聊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苦苦追尋變革救亡之路。1911年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激勵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和國家富強而斗爭。然而,這些探索和斗爭都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肩負民族的期望,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於1949年建立了中國,實現了民族、人民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探索符合本國國情和時代要求的現代化道路。雖然歷經曲折,中國人民卻孜孜以求、與時俱進,不斷總結汲取本國及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推動自我完善和發展。通過艱苦努力,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從更寬廣的世界歷史視野看,和平發展道路歸結起來就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在強調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實現發展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別國長處;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尋求與各國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這條道路最鮮明的特徵是科學發展、自主發展、開放發展、和平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就是尊重並遵循經濟社會和自然發展規律,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中國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始終尊重人權和人的價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自主發展。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歸根結底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把國家發展的基點和重心放在國內,注重從本國國情出發,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把問題和矛盾轉嫁給別國。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只有堅持自主發展,才能更有效地參與國際分工,才能更好地同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開放發展。中國從自身發展經驗中深刻認識到,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中國把改革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同學習借鑒人類社會一切文明成果結合起來,把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結合起來,以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強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絕不會關上,開放水平只會越來越高。——和平發展。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從近代以後遭受戰亂和貧窮的慘痛經歷中,深感和平之珍貴、發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實現人民安居樂業,只有發展才能實現人民豐衣足食,把為國家發展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作為對外工作的中心任務。同時,中國積極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絕不搞侵略擴張,永遠不爭霸、不稱霸,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力量。——合作發展。國際社會始終會存在競爭和矛盾。各國應該在良性競爭中取長補短,不斷尋找合作機會,擴大合作領域,拓展共同利益。中國堅持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化爭端,同其他國家建立和發展不同形式的合作關系,致力於通過同各國不斷擴大互利合作,有效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戰,協力解決關乎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生存進步的重大問題。——共同發展。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發展,讓人分享發展成果,世界和平穩定才有堅實基礎和有效保障,世界各國發展才可以持續。因此,中國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自身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與他國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中國真誠期待同世界各國並肩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貳』 人類文明是如何傳承的

人類成熟文明的傳承,主要是靠文字。

文字的選擇和匯集,就成了書籍。如果沒有書籍,那麼,祖先再傑出的智慧、再動聽的聲音,也早已隨風飄散,杳無蹤影。大而言之,沒有書籍,歷史就失去了前後貫通的纜索,人群就失去了遠近會聚的理由。

禮貌重要性

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使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規則,是文明的體現。 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禮貌是交往的名片。

禮貌是謙虛恭敬的態度和言行,是尊重別人的美德的外觀;禮貌表現出一個人的文化內涵和良好修養;禮貌能夠增添一個人的風采和魅力;禮貌是文明社會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叄』 中國文化如何實現自身繁榮並走向世界

首先,作為中國人我們自己要了解們自己的文化;另外,我們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辨別;再則,希望多一些像於丹一樣的人。
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價值要求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時代,正在成為現實,正在成為發展中華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而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
要有自己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不是往古的迴音,不是異國的投影,而是立足當代而又批判繼承歷史傳統、紮根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所衷心認同並自覺實踐的充滿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價值系統。在當代中國,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要求。自覺堅持這些價值准則,以這些價值准則引領社會思潮,是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根本標志,也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會失去精神支撐,就會迷失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如何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共同理想的有機構成,則是我們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應當認真研究並努力完善的重大課題。
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在價值內涵和發展視野中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向世界彰顯本民族的獨特的優秀文化傳統。人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認真發掘民族文化的優秀成分,給以批判性的總結,創造性的轉化,使其活潑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成為我們當代文化的有機構成,成為世界文明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文化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覺,昭示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我們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不斷自強。一個沒有深厚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支撐的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文化;而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是缺少底氣的文化。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以民為本的傳統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協調精神,彰往察來的歷史精神,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應當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下,得到創造性地生發,成為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典型而又生動的表現,進而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價值底蘊。
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便於創建外國人了解、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應當具備良好的形象。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從而也影響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以便創建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長辮子、抽大煙、娶小妾,這些「傳統」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形象,應當逐漸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讓外國人真切地看到當代中國人生氣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當代中國改革創新精神的價值所在。同時,還要讓外國人看到當代中國人是奮發有為、遵紀守法、和平友好、真誠互助、舉止優雅的現代文明人士,而不是相反。要達到這些目標,當務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在國外,中國公民更應嚴於律己,尊重他國的法律道德風俗民情,謙虛豁達,行為優雅,避免出現語言粗俗、行為卑污的現象,避免給人暴發戶的惡俗感覺。在國內,不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體現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網路上表達意見的時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紀,既堅持愛國主義的立場,又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反對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自大。
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以來屈辱的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已經實現了徹底的民族獨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強的信念和能力,空前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跨越式發展使得中國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從而為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融進世界文明體系奠定了基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國際文化事務,為中國樹立新的世界形象創造了條件。國際上過去在被誤導的情況下形成的不正確的中國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漸得到矯正。中國在全球范圍開辦孔子學院,為外國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開辟了便捷而又正當的途徑。但是,孔子學院往往只是給外國人講漢語,從語言文字到建築藝術,從四合院到黃包車,停留於表象描述的層面。質言之,就是只講術,不講道,缺乏精神氣質的闡釋,缺少中華文化先進價值理念的引領。而中華文化中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的思想,是已經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這類中華優秀文化,值得我們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給以創造性的闡釋,並與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相結合,用中華智慧與外國文化進行對話,化解「文明沖突」的偏執。我們要通過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提升我們的宣傳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夠這樣,則我們就能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學習外國特別是學習西方的同時,挺立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的價值自我,在文化領域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批判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
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推進文化創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因為,正如全會所指出的:「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而文化的創新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路徑就是「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
文化作為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就其本源來說,來之於社會存在特別是社會經濟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的根本路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然而,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它不僅能夠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實踐,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經濟基礎,而且它還有自己相對獨立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的批判繼承基礎上創新發展。因而,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發展,不僅要批判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還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這種特殊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它是「真理」,我們積極吸收借鑒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助於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有助於我們進行文化創新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二,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仍然是「現代化」,而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先發國家,在其先行過程中產生和積累了一系列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優秀文化成果,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積極吸收借鑒西方優秀文化成果,不僅可以走「跨越型」的後發之路,更快更好地建設現代化,而且可以站在西方優秀文化成果的肩膀上,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三,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不僅包括其內容上的優秀,而且還包括其形式上的優秀。我們對這些優秀形式的積極吸收借鑒,也有助於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
要做好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這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必須注意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是真理,是先進文化,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因為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理性的結晶,反映了宇宙運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而且也是價值理性的結晶,反映了人類解放、文明進步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從而反映了世界發展的根本潮流。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正確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不僅有正確的價值立場,還有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而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決定了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守「二為」方向。然而,在「淡化意識形態」、「去意識形態化」等口號下,一些文化單位和文化人,公然或偷偷地拋棄「二為」方向,使文化為一己私利服務,為金錢服務,為富豪服務,為官員服務,從而使相當一批精神文化產品庸俗化、下流化、空殼化、粗陋化、無聊化,造成了思想道德的混亂和下滑,對道德滑坡與社會風氣的不良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雙百方針」反映了文化發展的規律,只有順應這一客觀規律,才能推進文化創新發展,才能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發展。「雙百方針」與「二為」方向必須相結合,只有在堅持「二為」方向下的「雙百方針」,才能真正做到百花滿園,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已是不爭之事實,然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必定有其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它反映著該社會制度的本質要求,反映著該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它對於整合與引領整個社會力量的有序健康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堅持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唯此,才能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文化創新發展,才能真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順利健康科學發展。
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使廣東引領現代中國的精神氣質,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必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弘揚嶺南文化激發中華文化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先導和旗幟。沒有文化的引領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激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今天,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起點,更加應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挖掘、弘揚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潛力,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活力。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並以其獨有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在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佔有無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為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歷程,塑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深刻地、長遠地影響了廣東人乃至國人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
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廣東人最早睜眼看世界,廣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提供了一方大舞台。無論是太平天國、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大革命均在此醞釀或啟動。廣東迅速實現了與近代西方的接軌,肩負起中華民族啟蒙的歷史重任。中國近代化大劇也在嶺南大地拉開了序幕,並由此蹣跚起步走向遠方。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不斷的歷史巨變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嶺南人在不盲目排外的理性的愛國精神支配下,既不甘落後挨打,又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基礎上,植入了西方現代人文的成分,培育了挑戰傳統、敢為人先、率先創新的現代氣質。
近代廣東人「放眼向洋」和融合中西的氣質不僅給危難重重的近代中國增加了鮮活的血液與強勁的動力,而且也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改革開放初期,以嶺南文化為底蘊,不僅吹響了廣東起步的號角,而且吹響了民族騰飛的號角。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經使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引領了現代中國的發展狀態與精神氣質。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嶺南文化敢為人先的特質再次被激發。在改革開放中,廣東「先行一步」啟動了中國人的現代思維,引領了整個民族的現代走向;通過廣東這個窗口,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再次發揮作用:嶺南人通過吸收外來的觀念和技術,結合我們的母體文化,使廣東較快實現了與世界現代文化的接軌,迅速躋身於中國經濟發展排頭兵行列。正是以這種融海洋性與開放性於一體的引領時代的先導文化為底蘊,使廣東形成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並引領全國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偉業。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繼承、維護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促進各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已成人類進步的題中之義。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的要求。在「繼續解放思想,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實踐中,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創新性特點之於廣東進一步改革開放,繼續勇立潮頭,激發廣東人乃至全國人民放眼世界的胸懷與氣度,繼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有效的經驗,意義深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就必須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充分發揮廣東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弘揚嶺南文化包容性、世界性的特點。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在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廣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文化發展成果及經驗,促進引領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的形成,不斷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大力弘揚嶺南文化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創新性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束縛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舊思想、舊框框,以觀念更新推動文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加強民族文化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同時要善於和外來文化搶占文化市場,尤其是要在青少年中加強民族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發揮獨特的更大的作用。
文化強省離不開道德誠信建構
如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和道德責任感,克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手段化、片面化、角色化、抽象化、冷漠化,這是中國現代化以至幸福廣東建設和文化強省建設中的重大難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道德責任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精神空虛、價值觀念混亂的表現。但是,道德誠信和責任感問題只有放到一個更為長久、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從整個民族經歷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中去思考,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找到治療病症的根本途徑。
反思五四以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人們在「打倒孔家店」這一觀念的支配下,對中國傳統文化採取了一種全盤否定的態度,以致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人傳統道德的文化基礎,其結果導致民族虛無主義泛濫,成為當今人與人關系冷漠的重要因由。《決定》指出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形成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和諧關系,這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儒家要求人們返省內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目的在於強調互相為對方承擔責任和義務。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愛人若己」,「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法家主張通過法律抑制人們的私心。道家反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作為統治者一定要「少私寡慾」,為百姓著想,「以百姓心為心」。就是因為這些思想,中國成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文明古國,為世界各國所欽慕。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對於增進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情感,建設幸福溫暖的家庭,形成和諧和睦的社會風尚,必然是有益的。
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然而,長期以來,受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及蘇聯模式的影響,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簡單化理解,將馬克思主義詮釋為「斗爭哲學」,社會形態演進中的單線論和直線論,革命實踐中你死我活的專政策略。受這種理解方式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直處於斗爭狀態,其結果導致政治極權主義泛濫,見風使舵、陽奉陰違、得過且過、明哲保身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哲學,「老實人吃虧」成為人們深刻的思想觀念,嚴重損害了馬克思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理論界正本清源,提出了「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的口號,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原生態馬克思主義與次生態、再生態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了認真清理,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就。《決定》強調,要引導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對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疑具有主導性的意義。
反思改革開放以來關於市場經濟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市場經濟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建國以後的很長時間里,我們對市場經濟一直採取了抵制的態度,以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重新認識並確立了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於狹隘的認識視野,一些人簡單地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一切向錢看」的經濟,以致極端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盛行。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我們,成熟的市場經濟不但強調經濟效率,更強調社會公平和正義,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幫助和愛護,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惟利是圖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的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同時把道德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輿論監督,為社會普遍的「誠實」和「信任」提供一個廣闊的環境。

『肆』 如何拓展文化旅遊資源

26日上午,首屆中國新疆觀賞石博覽會暨阿勒泰額河奇石彩玉節開幕式在阿勒泰舉行,阿勒泰市委書記王仕斌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詞。他首先表達了對到場的領導、來賓和觀賞石專家、愛好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阿勒泰自然風光獨特,礦產資源豐富,哈薩克草原文化底蘊深厚,冰雪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滑雪之都""人類最早滑雪起源地""中國休閑避暑之都""哈薩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現地"等品牌響譽國內外。王仕斌介紹說,近年來,阿勒泰市委、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加快市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圍繞精品高端戰略,在全面推進完善現有旅遊景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開發新的旅遊文化景點,實現了阿勒泰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阿勒泰觀賞石作為額河特有產物,渾然天成、品質獨特,是文藝苑裡的奇葩,蘊含著無限的商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首屆中國新疆觀賞石博覽會暨阿勒泰額河奇石彩玉節是對阿勒泰特有奇石的一次集中展示。阿勒泰今後將以石博會為契機,以繁榮民間藝術、促進文化產業、提升旅遊檔次為主題,深入挖掘觀賞石資源,延伸觀賞石採集、加工、銷售鏈,拓展旅遊文化資源。最後,王仕斌說:"我們將以積極的姿態和務實的作風,熱忱歡迎各位朋友、各位奇石收藏家到阿勒泰來旅遊賞石,到阿勒泰來投資奇石、開發奇石,共同推進阿勒泰奇石彩玉等旅遊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

『伍』 人類是如何創造文化的

有了社會,文化自然就產生了。最初以部落的形式,抵抗自然災害,那時候起,就是一種原始文化了

『陸』 人類為什麼要創造文化,舉例說明文化有什麼作用

人類沒有創造文化,不過是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做了特定的事情,有了特定的結果。

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並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

文化有進步與落後、先進和腐朽之分。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危害人的進步。

(6)人類怎麼拓展文化擴展閱讀: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為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柒』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有被他國利用,傳統文化也可以體現綜合國力,現在國際形勢緊張,更加要弘揚好、保護好我們的文化,下面讓我帶你如何弘揚、保護好我們的文化吧!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1】

首先,要讓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藉以認識民族的根,認識文化的意義,自覺地關心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古,不是排外,而是認真對待古代的、外國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善於利用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

很多人似乎只是學一些皮毛,甚至是學了糟粕。

要經過比較和鑒別,抓住精髓,把對傳統文化的愛與自身的行動統一起來。

第二,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識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

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於速食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遠傳統文化。

第三,國家和民間力量要齊心協力鼓勵、贊助傳統文化事業,把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歐美文化太強大了?它們有那麼優秀嗎?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過去一百年裡急劇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業文化,

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沒有保持住自己的固有文化,應該反省。

與韓國、越南、印度相比,中國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借鑒鄰國的寶貴經驗,我們的工作會更有成效。

怎樣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2】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

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

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

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

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

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

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

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

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

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

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

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

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

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

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

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

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

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

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

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

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

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

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

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會議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

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

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

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

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

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

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

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

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

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

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

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

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

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

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

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

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

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

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

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

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

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

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

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

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

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

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

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

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

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

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

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

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

對於政府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

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s("download_bottom");

『捌』 如何增強文化自信

如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主要是指我們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以及對文化的地位作用、發展規律和建設使命的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文化意義、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認同。文化是人類基於自覺意識的靈感迸發、情感表達、觀念創新,人類生存的世界處處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文化也成為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文化始終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深刻地影響著有形的存在,它滋養人類、涵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其意義和作用都是永恆的。

第二,要牢固樹立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文化進步的責任擔當。文化自覺不只是內在意識上的自覺醒悟,還應當是實際行動上的責任擔當。因為,文化是在長期的延綿不斷的建設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無論是整個人類的文化,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一個點滴積累、長期積淀的過程。所以,我們對文化的責任擔當理所當然要包括對文化建設的參與,對文化發展的推動,對文化進步的引領。

文化自信是我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發展的堅定信心。

第一,要有對歷史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當代中國文化的理性審視。我們所講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有應有的禮敬和自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發展前景有堅定執著的信念。

第二,要有對世界歷史文化、異域民族文化、各國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鑒。對外來文化採取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是對自身文化充滿自信的另層表達。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衰,固然是其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一個重要方面在於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並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氣度。

要形成對中華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對人類文明成果的自覺和自信;保持高度開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於養成和保護文化多樣性;堅持以文化創新為動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形成人們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閱讀全文

與人類怎麼拓展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