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東西代表道家文化

什麼東西代表道家文化

發布時間:2023-06-04 20:25:32

❶ 什麼是道家文化

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廣義地來說,它是古代中國社會思想文化體系中以道為其核心觀念,強調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應天道的一個流派。歷史上凡是崇尚老莊黃老之學說的人都可以稱為道家。

按照《漢書•藝文志》的說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所謂史官實際上也就是王室內負責記載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的人。古代學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事為王室所壟斷,一般的人是無緣於此的。可以說史官在當時是最有學問的人中的七類。被稱為是道家奠基人的老子在周王室中當過柱下史,也就是負責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就道家作為一個思想文化流派來說,它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春秋初年,周王朝開始衰落,社會動盪不安,隨之而來的是以前由官府所壟斷的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的人流落到民間,出現了學下私人的現象,從而形成了諸子百家,由老子及其思想上的追隨者所形成的道家即是其中之一。他們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現實社會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奠定了道家這一學派的思想基礎。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這一思想文化體系的最高范疇,為所有的道家學者所推崇。可以說不管道家內部各個學者之間的思想文化的差距有多大,他們都是圍繞「'道」這一核心范疇來展開的,而且合於道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終極目標。那麼「道」到底是指什麼呢?從文字學的意義上來說,道即是我們所說的道路。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其名著《說文解字》中說:「道,所行道也。」即是指人走的路。而道家作為一個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疇「道」,顯然不是這種文字學上的意義所能解釋的。一般說來,道家的「道」具有下列幾方面的意義:①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②道自然而無為。③道無形而實存。④具有普遍性,無所不在,無時不在。

以道為核心,把合於道作為終極追求目標的道家學派,實際上在其內部是存在著很大的思想差異的。道家是一個從各個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展開的動態的思想流派,但各個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展開的動態的思想流派之所以總名之道家,顯然在他們之間體現出了某些基本的待征,即是說,他們始終沒有離開之所以稱之為道家的最基本的東西。道家作為一個思想文化流派,基本特徵為:①崇尚老莊黃老之學說。②以道作為該學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疇。③在天道自然無為、人道順其自然的天人關系的架構中展開自身的思想體系。④以幽深微妙的言語,以高蹈隱逸之士的心態關懷世情。與其他各家相比,他們對社會的觀察和體認更冷靜、更清醒,也更為深刻。⑤具有獨任清虛、超邁脫俗、絕禮去仁、追求返樸歸真這樣一種獨特的精神氣質。道家在歷史上不同時期表現出了豐富的多樣性,凸現其各自的個性差異,但只要是到家中的一員,他就不能不具備以上的一些基本特徵。道家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頗具特色的思想文化流派。
道教的教理和教義
道教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道教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主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而「德」則是「道」的體現。三清尊神則是「道」最初的人格化顯現,也代表了宇宙創生的三個重要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諸神,這些稱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與道體合一,而道法無遠弗屆充斥無邊宇宙,故道教徒祝頌語常曰「無量天尊」,人類通過某些方式可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這些人稱為後天神仙,最高修為者也可以達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歷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經中還有其他說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最後,演變成三位一體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學理論。
道教重生惡死,追求長生不老,認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聽命於天。認為人只要善於修道養生,就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產生了許多修煉方法:煉丹、服食、吐納、胎息、按摩、導引、房中、辟穀、存想、服符和誦經。
道教神學可以說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後的宗教學說,未必完全切合,其間異同,頗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稱老、庄,尊崇《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等眾多道家經典,畢竟吸收繼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內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陰陽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響。

道教的人生觀

我們知道,所謂人生觀,即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宇宙觀)決定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道教徒的人生觀是由道教的信仰內容(包括宇宙觀)所決定的。道教徒的人生觀是怎樣的呢?

對於人類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即人生價值,其含義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生命價值;第二是人類價值;第三是人格價值;第四是理想價值。這四方面就是人生價值觀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方面。

一道教對於生命價值的看法

關於人的生命價值,必須回答兩個問題,即:人的生命是實有的,還是空無的?人的生命有無實際意義?

道教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生萬物。神仙和人是由各自不同的「氣」所化生。陰陽五行、精氣神組成而有形體和生命。人的質性是實在的,不是空幻的。認為能生活在現世界是一件樂事—人生難得;認為死亡才是最可怕最痛苦的。所以,道教在理論上強調「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在思想上,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生命的存亡,壽命的長短,決定於自我,不是取決於天命。鼓勵人們不屈服於天命,要循道修煉性命,爭取長生成仙、與道合一。為此,道教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功和道術,如服食、行氣、吐納、導引、守一、外丹、內丹以及齋醮、符篆、守庚申,等等。因批,道教以樂生、貴生,追求長生成仙為根本教義。這也是道教最根本的人生觀。這一人生觀,反映了道教悅生惡死和對生命價值的高度重視。由此可知,道教是一個非常重視生命價值的宗教。

二道教對於人類價值的看法

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有無價值?對於人在宇宙中地位的看法,太上老子強調,人有卓越的地位。他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認為人是宇宙中四大之一,且育於萬物之上。道教還通過神、人、鬼的宇宙生命系統來顯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道教認為,宇宙空間是由天庭、仙境、人間、地府構成的。神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人間之上。鬼在人間之下的地府。人是神仙與鬼之間的中介,處於上可升為神仙,下可塑入鬼魂的叫聞地位。因此,道教勸人行善,提倡「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勸誡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同時,也主張修長生之道,行善積德,認為功圓果滿,則神仙可冀。道教還明確強調「萬物之中,人最為貴。」認為人為萬物之靈,通過修道,便可長生成仙。總之,人在宇宙中有一定地位,人生很有價值。

三道教對於人格價值的看法

在人格價值的間題上,道教從群體出發,崇尚大同、人類平等、和平共處。道教所理想的杜會是一個和平、無爭、平等、自由,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有難共濟,有福同享,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竟其天年的極大公平極大和平的大同社會。在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講得很清楚。該經之所以以「太平」命名,其目的在於實現理想的「太平」世界。對於道教所崇尚的人類平等、和平共處,施之於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沒有血統種族之分與地位卑賤之別,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道教的這一人生觀,無疑是偉大的。

道教所理想的人際關系是「齊同慈愛,異骨成親」。「齊同慈愛」即對於物我和彼我同等慈愛,「物我兼容」。道教認為,宇宙、天地、人及萬物皆由道所化生。是故,道教主張不殺生。「異骨成親」,即對於並無血緣關系的人視同血親。為做到「異骨成親」,道教要求人們咸行善心,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 ,言無華綺,口無惡聲。如此,則可「國安民豐」、「欣樂太平」。因此,道教把太上(老子)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中的「慈」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

總而言之,對於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道教崇尚眾生平等,提倡慈愛和善。

四道教對於理想價值的看法

理想即奮斗的目標。理想價值是指奮斗目標的最高價值。道教與其他宗教一樣,亦有自己的理想境地與追求。道教所主張和追求的理想境地是雙重的。第一是在世俗的、現實的世界上,按照道教教義建立一個和平、無爭、平等、自由的太平杜會。道教早期經典《木平經》中多處描寫了這種理想的社會面貌。後世道教徒在實踐這項「大平」教義時,即在人世作為方面,表現為濟世度人。因此,「濟世度人」便成為道教徒入世方面的奮斗目標。道教所追求的另一種理想境地是「仙境」。那裡「不竟不爭」、「不驕不忌」、「不媒不聘」、「不耕不嫁」、「不織不衣」、「不病不死」,整天相攜歌唱,自由自在,非常快樂。人通過修煉,得道成仙便可以到仙境中去過仙人的生活。因此,「得道成仙」便成為道教徒入世方面的奮斗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修煉道功道術,性命雙修,安神固形。道教所行的道術很多,如存思、胎息、外丹、內丹、吐納、服氣、辟穀、齋醮等等,其中,內丹學就是所行道術中最理想的修揀方法。

古往今來,人們無不渴望和追求健康長壽和得道成仙,從這個意義上講,道教無論其形態發生何種改變,而她的精華—養生—將伴隨人類永遠存在,並永遠造福於人類。

道教的宇宙觀

我們知道,道教的宗教義理是道家思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換言之,老莊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理論淵源。因此,道教不僅是一種宗教,而且它的教義還是一種哲學。

道教與其他宗教一樣,作為一種神學的思想體系,必須對宇宙的本原、人生的真諦、彼岸世界的存在和達到彼岸世界的途徑等一系列問題,作出明確地回答。

道教認為,宇宙是由「道」演化而形成的。道教《常清靜經》中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論的最簡明的概括。

道教所言的「道」:為陰陽未判之前的混沌無極,道家用無極圖表示「道」。它無形無象,無色無聲,無所不在,無所不備,充塞宇宙,遍滿十方,不增不減,永恆常存。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是眾生之父母,是萬物之根蒂。它本無形而不可名,但卻真實存在。因此,按道教的說法:勉強把它叫做「道」。概言之,「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與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演化者。

道教對「道」的解釋,除是「生育天地」的本原外,還解釋「道」是「散則為氣,聚則成形」的太上老君。「道」,先天之元氣;元氣即存於自然運化中,元氣中有精,精極而靈,靈極而神。「道」為「靈而有性」的「神異之物」,就是神靈。認為「大道玄寂」無所不在,無時不存,無所不包,為「虛無之體,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與主宰者。這就告訴我們,道教的「道」就是「太上老君」,就是神靈,就是造物主。道教所信仰的最高尊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皆為「道氣」所化,其本皆「道」。而「道」即「太上老君」,因此道教有「太上老君一氣化三清」之說。
道教的處世原則

⑴自然無為

l、自然。《老子》提出「自然」的觀念來解釋「道」和「德」。道性自然,人應法「道」而行,並把「自然」作為對待社會人生的處世態度和基本原則。《老子》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即道生萬物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所謂「自然」,自己如此,自然而然。《老子》五十一章又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宇宙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人應當順其本來的自然,不可有意作為。

我們常聽到「順乎自然」或「順其自然」,「順應自然」就是源於《老子》的思想。道教徒遵循道祖老子順乎自然的教誨而行,並以此作為處世的准則。

2、無為。《道德經》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不為。」認為「道」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本體,從產生的過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外在強加的力量,所以說「道」是「無為」;但從其產生萬物的結果看,一切都占「道」所生,因此又可說「道」是「無不為」。

道教把「無為」作為對待杜會人生的處世態度和基本原則。認為天道自然無為,人的行事也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講求清靜寡慾,與世無爭,慎行遠禍。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

聖人是老子所著力刻劃的理想人格形態,其人格要索之一便是聖人無為,此外還有聖人不爭,聖人慈善待人,聖人主重靜而棄輕躁。《道德經》中反復闡述了這一聖人人格最基本的特點:「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有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正靜,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人自朴。」「聖人為人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這些話都表明了「道法自法」、「道常無為」的特性鮮明地體現在聖人人格中。

值得指出的是,聖人「無為」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仍在於「有為」。二者的統一表現在「無為而無不為」。如果聖人只有「無為」,也就失去了意義。

總之,「無為」是要求個人以「道」為法,順應自然,不隨意妄為。

⑵柔弱不爭

1、「柔弱」是太上老子主張的人生態度。在《道德經》中,有位細心的人曾作過統計:除了「柔弱」二字在三個篇章中有五處連用外,「柔」字還在六個章節中出現了六次,「弱」字還在五個章節中共出現五次。因此,有「老聃貴柔」之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還認為老子的人生觀是「清虛以自守, 卑弱以自持。」

老子認為,在自然界,新生之物總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之物又是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則。老子教人守柔處弱,保持一種虛靜的狀態。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其實不然。因為,老子主張守柔處弱並不是為守柔而守柔,為處弱而處弱,而是為了以「柔弱」勝「剛強」。太上老子以水為例來證實「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說「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七十八章)。人若明此理,則不會去做「雞蛋碰石頭」的蠢事,當會 「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道教十分崇尚「柔弱」。《老君二十七戒》中以「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為最上三行;《道教五戒十善》中以「忍性容非」為十善之一;《老君崇百葯》中以「體弱性柔」為一葯。相反地,道教以「剛強」為戒。《化胡經十二戒》中說,「戒之勿剛強,當可自屈折,強者必先摧,剛者去先屈。」《老君說百病》中認為,「以力勝人」,「語欲勝力」都是病。

總之,「柔弱」是道教立身處世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可貴的人生觀。

2、「不爭」與「無為」一樣,也是老子所刻劃的聖人人格的一個要素。《老子》中有多處提到「不爭」。第七章中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二十章中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第六十六章中說:「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第七十二章中說:「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正是因為聖人具有這樣的不爭之德,反而能夠獲得「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效果。聖人不爭也包括不爭物質享受,故《老子》中說:「聖人去甚、去奢、去泰」,「聖人慾不欲,不責難得之貨」,「聖人不積」。

自道教誕生開始,道教就把「不爭」作為戒律的內容之一。《老子想爾注》中說:「聖人不與俗人爭,有爭,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與之共爭乎!」後來,道教還把不爭與修道聯系起來,強調「不與俗爭」才能得道長生。

值得指出的是,道教所講求的,「不爭」並不是束手徒置,萬事無所作為,而是不與世人爭俗世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等,對於合乎天道自然運行法則的事,則要盡力而行,以彰顯「天理」。例如:道教相信通過修煉(修道),不僅精神可以升華,生理生命亦可長生久視,所以它打破定律,改變法則,戰勝困難,與無情的命運相抗爭,為此,並提出了「我命由我,不屬天地」的口號。這就是道教的「爭」,也是道教最大的「爭」。 除此,便是去「爭」做功德。

總而言之,老子教人「不爭」是要求人們為人處世要順乎天理而不強求。「不爭」是道教的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崇高的人生觀。

此外,還有虛懷若谷、至公無私、為而不有,等等。

道教的人生觀,涉及面廣,博大精深,這里僅就主要內容作一介紹。通過道教的人生觀,我們可以看出,道教是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熱愛眾生的宗教。
法自然求和諧的思想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在這句名言里,既提出「人」、「地」、「天」、「道」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重要問題,又給予了精闢的解答。這答案就是人必須「法地」,地又必須「法天」,天又必須「法道」,道還必須「法自然」。「道法自然」,才是最後的答案。

這「道」是什麼?「道」相對於「天」、「地」、「人」以及其它萬物而言,老子認為它具有「先天地生」、「為天下母」、「萬物之奧」、「似萬物之宗」的諸多形而上的本體特徵。何以作為萬物之本源的「道」還要去「法自然」呢?

所謂「自然」,即本然,自然而然,而非「大自然」。正像古人所解釋的:「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道生萬物,並「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讓萬物「自然而然」、順其自然地生成、發展。由此可見,「自然」,乃是「道」的本性或者本質自身,並非是外於 「道」的另外一種實體。正由於「道」「夫唯弗居」,所以道之於萬物,始終「是以不去」。這就是說,「天」、「地」、「人」,以及其它萬物,在其成毀的全過程中,是須臾都不能偏離「道」的「自然而然」的本性或者本質的。

「和諧」是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與哲學的重要特點之一。西周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著名哲學思想論斷。所謂「和」,是指不同的東西的和合與統一;所謂「同」,是指相同的東西的重復的相加或者簡單的同一。只有不相同的東西相「和諧」,相作用,才能產生新的東西,萬物都是這么形成的。與此相反,相同的東西加在一起,則是不能產生出任何新的東西,更談不上形成萬物了。「和諧」實是萬物生成、存在與演化的基礎與契機。這個「和異裨同」的理念是十分精湛的、辯證的,所以在我國的思想、文化與哲學以及科技的發展史上,影響極其深廣。

道家完全認同了我國古代關於「和諧」的傳統觀念,並且又極富自己的特色。老子在論述宇宙萬物生成的過程時就充分肯定了「和」、「和諧」的關鍵作用。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意思是說,「道」是獨一無偶的,它本身包含著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不斷交沖、互相激盪而形成新的和諧的統一體。

人生存於天地之間,因此人的活動應效法於天地。這是關於「天、地、人三才」的觀念,或者「天人合一」的觀念,這是一個早於老子就已經有過的一個傳統觀念。《易經》就明確地提出了「人道」應效法「天道」與「地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家繼承了《易經》 的這一思想,並把這一思想加以發展,引進了「道」與「道法自然」;即「人」、「地」、「天」都應效法「道」,而「道」還應效法「自然」。這一論斷既強調了「人」、「地」、「天」、「道」之間的區別,又在區別中注重了彼此的聯系。進而在這種聯系中,也闡述了一種「和諧」的理念;特別是在今天,當人類面臨著人與自然界的失衡,人與社會、他人的不和,人自己的身與心的不平的極其嚴重的問題時,更顯得這種和諧關系的重要。

因為,在老子那裡,「人」除了代表人自己外,還包含了「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自己的「身」與「心」;「天」與「地」則代表了自然界。「人」、「地」、「天」以及「人」與「人」、人的「身」與「心」,再加上作為它們以及其它萬物的本原與起源的「道」,本來都是各不相同的東西。而各自獨立存在的東西之間,是存在著差異、對立、甚至矛盾的。但是,萬物的生存與發展,又都是離不開彼此之間所應具有的「和諧」、「統一」的狀態。老子明確地告訴大家:「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也就是說誰真正認識到了「和諧」,誰就能經常保持「明白」、清醒、理智,而不再糊塗。

所謂「法自然」,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求人們的思想、言論與行動都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依「本然」 而行,按照規律去辦,一定要防止主觀主義的盲目妄動。應該說,當今世界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就是人類破壞了這種人、地、天、道的「和諧」,沒有依照自然規則辦事,為了人自身的發展而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進行過分掠奪而沒有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造成的。要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這種矛盾狀態,維護生態平衡,解決人類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我們當然要依靠今天的先進手段,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有其獨特的價值。道家文化關於「法自然」、「求和諧」的思想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方法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也遵循著道的規律。道的規律就是前面所說的「道法自然。」既然道以自然為本,那麼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讓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發展,使其處於符合道的自然狀態,不對它橫加干涉,不以主觀意志去影響事物的自然進程,也就是「無為而治」。只有這樣,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發展。所以在道家看來,為人處事,修心煉性,都應避免有為妄作。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根據道家的觀點,在自然無為的狀態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規律順利發展,人身、社會亦是如此。如果人為干涉過多,按照某種主觀願望來干擾和改變人和社會的自然狀態,其結果只會是拔苗助長,適得其反。所以只有在無為的自然狀況下,人才能健康地生活,社會才能正常地發展。所謂「無為而無不為」也。

對現代人來說,生活的最大問題就是各種利益誘惑和慾望激發所帶來的煩惱和痛苦。在現代發達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每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受到金錢、權力、美色的誘惑,也無時無刻不受到感官享受刺激,這就必然導致人對它們的嚮往和追求,並由此使心神不寧,妄作妄為,試圖通過有為之法,來達到其所希望的人生幸福和快樂。但很顯然,這樣做除了傷精耗氣、費神勞心之外,不會有其他的結果。這正如老子所指出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而且你愈是努力去實現這樣的奮斗目標,你就愈是會感到這一目標的遙遠,其努力給你帶來的痛苦就愈大,以致在痛苦和煩惱中不能自拔。防止這種局面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從這種有為的追求中超越出來,清其心,靜其神,固其本,擺脫各種物質需求和慾望的誘惑,以無為來面對生活,對各種問題泰然處之,一切順其自然,最後則可以無為而無不為,從而保持身心的健康,達到與道合真的狀態,使人生進入虛靈的至高境界。

❷ 道教文化主要包括什麼

道教文化紛繁絢燦,包羅萬象,其內容龐雜多端,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規、戒律當中。道教的倫理道德觀念,既吸收了道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吸收了儒、釋二家的,故其內容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復雜。其中對道教倫理觀念影響十分顯著的是儒家以忠孝為主軸的三綱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倫理道德,主要是靠神靈的威力來貫徹的。道教一方面以長生成仙的美好幻想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遵守倫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賞善罰惡的神靈威力來迫使人們遵守倫理道德。正面引導與反面恐嚇相結合,使它的道德倫理准則,在社會上發生更大的影響。此外道教的勸善書,使道教的倫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統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學

以往道教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通俗的民間宗教,只有一些近於巫術的符水、齋教、科儀,談不上哲學思辯。但如今大部分的學者皆認為道教有其哲學性的內容。道教哲學是為其教義服務的,是其教理教義的思想理論基礎,換言之,對道教教義的哲學論證就是道教哲學。道教哲學的思想素材一開始就來自中國哲學,主要是道家哲學。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學的理性論證,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觀、認識論、倫理學、人生論等豐富的哲學內容,這些內容是道教哲學的基本范圍和構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學的中心范疇,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題,論證人有無成仙的內在根據、人成仙取何途徑是其思想體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文學藝術就是以宣傳道教教義、神仙長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為題材的內容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可以擴大道教的社會影響,進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質。反過來,道教
的神仙信仰也給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巨大的影響。在道經中,不僅有些道經本身就是文學作品,而道教中的音樂、宮觀建築、神仙圖像等,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為內容的作品更是不可勝計,從中也可以看出道教與文學藝術的密切關系。
當然,道教文化的內容還不止上述六個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來,必將會發現道教文化的豐富及多彩。

閱讀全文

與什麼東西代表道家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