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對待傳統孝道文化

怎麼對待傳統孝道文化

發布時間:2023-06-06 14:31:59

『壹』 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呢

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是一種「善事父母」的日常倫理意識、規范和實踐,實際上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整個中國文化的首要精神,其影響之大、涵蓋之廣,既深且遠。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集道德觀、人生觀、宇宙觀為一體的核心和首要觀念。孝是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起點與諸道德之首。對當代中國影響深遠且發展至今又具有新的時代特點。 傳統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之上的社會,因而孝道乃是使中華文明區別於古希臘羅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孝不僅在中國文明中有其廣泛的文化綜合意義,它不僅是一種親子間的倫理價值觀念與規范,而且包含著宗教的、哲學的、政治的、法律的、教育的、民俗的、藝術的等諸多文化意蘊,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核心觀念與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顯著特色之一。 孝的一般意義是孝敬父母,其具體內容在儒家經典—《孝經》中有明確說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又謂:「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孝子如何事親呢「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誠然,對於封建統治階級所提倡的殘害人性、盲從盲信、極不平等為特徵的「愚忠」、「愚孝」,我們應該批判、剔除之;但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者的基本思想,則是中華民族數千年調整、和諧家庭關系所積累起來的倫理規范,是歷代人們所認同的傳統文化精神,在我們今天仍須繼承和發揚。這是因為,孝敬父母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它不但可以促進家庭的和睦、團結,也能幫助社會與國家的穩定,使社會正氣上升。 對於孝親敬長的合理的孝, 我們應大力弘揚; 而對於殘害人性、盲從盲信、極不平等為特徵的「愚忠」、「愚孝」,我們則應批判、剔除之。 孝是中華文化的中華倫理的鮮明特點。 中國文化雖然是由儒釋道等多種要素組成的,但其中心則是儒學,而仁學又為儒學之主要精神, 但仁學之精神卻是完全由孝道出發的。 所以孝道也可以說即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孝是貫穿天、地、人、祖、父、己、子、孫之縱向鏈條,孝是中國文化邏輯之網的紐帶和核心。又由於在孝中已經全部包含了儒家親親、尊尊、長長的宗旨,因而成為儒家文化甚或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孝是中國文化中出現最早的倫理觀念與德目之一。在周代,孝是尊祖敬宗的宗教與人文合一的意識,再發展,才產生了「善事父母」的人文倫理意識。從孝義的產生、發展本身來看,它就是合天道與人道為一的觀念,把天、祖、親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從孝本身的內涵看,也是把自然親情的天道與親子倫理的人道很好地結合起來了。孝在中國文化中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向鏈條。因此,孝意識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孝是傳統倫理的元德。「百事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倫理體系的起點與諸德之首。正如《孝經》所說:「曾子曰: 『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是中國古代政治的倫理精神基礎。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孝,不僅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而且也是古代政治倫理精神基礎。 這不僅體現在思想家的著述與文化觀念中, 而且也貫徹實施在古代社會的政治中。孝之所以成為仁之根本,關鍵在於孝是維護封建社會政治、社會穩定的倫理精神基礎。 孝道在中國傳統社會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它不僅是傳統倫理文化的基石,而且是整個文化和社會、政治生活的基石。簡而言之,泛孝主義是孝在傳統社會的地位,但在當代社會,孝不可能再繼續享有這樣的地位了。它只適用於家族主義盛行的傳統農業社會,而不適合於宏揚個性獨立的現代工商社會。於是,在范圍上,孝道只能局限於家庭之內;在性質上,孝道只能局限於親子之間。 在建設當代社會的孝文化的過程中,實現由傳統孝道向現代新孝道的創造性轉化是至為重要的。那麼較之於傳統孝道,現代新孝道有哪些特點呢?主要可以概括為:1.人格平等性。2.義務並行互利性。3.注重感情性。4.強調自律性。到了現代社會,它律性的孝道失去其原有的作用與功能,現代社會中,個人獨立自主的傾向很強,他律的孝道訓練不易為子女接受,也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比較明智的辦法,只有代之以自律的孝道教育。在這種教育過程中,父母應該放棄以權威的方式訓練子女盲目的服從與外表的恭敬,改以理喻的方式教導子女理解善待父母及其他人的重要與意義,從而學得設身處地的孝道原則。這樣的孝道原則則屬於個人自己的,不必靠外在的權威或規范來監督,即能自動自發的做出自己認為適當的孝行,所以,這種孝道是自律性的而不是他律性的。 總之,我們既要繼續發揚我國孝親尊老的優良傳統,同時也要吸取重視代際親子平等的合理因素,在新時代建立和享受我們的「新孝道」 。

『貳』 關於如何繼承傳統「孝」文化,字數四百字左右

繼承傳統「孝」文化只有通過社會的規范、倡導、鼓勵,學校具體地實施,再加上家庭的配合,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1、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2、樹立典型,抓住生活中奉行孝道的典型事例,進行青少年孝道教育,樹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範,政府、社會應該給他們以崇高的榮譽。

3、把孝道文化建設融於家庭教育之中,充分發揮家庭在孝道教育中的作用。讓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到熏陶,充分發揮家長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家庭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 質及生活細節都會給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極大的示範表率作用。

4、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應高度重視孝道教育。要抓好孝道教育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孝道教育作用,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有關孝道的專題講座。此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孝道教育實踐活動。



孝文化的內涵:

孝敬是孝道文化新理念的基礎,也是傳統孝道文化的根本。離開對老年人的孝敬,就談不上孝道。具體來說,孝敬老年人就是在家庭、在社會各種場合對待老年人的精神狀態,也就是孔子說的要以愉悅的精神對待自己的父母和社會老年人,換句話說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從某種意義上說,孝敬是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真諦,也是東方文化的鮮明特徵。因此,在新時期弘揚孝道文化,首先要樹立公民的孝敬意識。

『叄』 當前中國人傳統的「愛」和「孝」怎樣看待呢

“孝”是一個挺傳統的一個字,它其實也是歸屬於“愛”的范疇里的。所謂的“父慈子孝”,意思就是指在親代的盡心盡責的愛護和教育下,孩子們對自己父母的愛的一個反哺,也就是說子女長大了要奉養父母,這就是所謂的“孝”。“孝”不要是愚孝,要正確的對待父母和對待長輩。然而“孝順”中的“順”字指的就是在可以包容父母的事上,要盡量的包容父母,可以滿足他們的事上要盡量的滿足父母的需求。但是如果當父母做錯了事情,這件錯事要是違背了你的底線或者說是違背了道德甚至是法律,在這時你指出父母的錯誤,那麼“孝”和你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沖突的,這不代表你不“孝”,所以對待“孝”,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對待方法。有的人就認為每個月能夠給父母點工資那就是“孝”;有的人認為幫父母洗腳就算孝,這些可以說都算很客套很基本的了,儒學上是這樣認為的,孝是你的本分,就像天性一樣。

『肆』 你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孝』文化的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這4章內容相關,故一並解釋。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孟懿子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要違背。之後,樊遲為孔子駕車時,孔子告訴他這件事說: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不要違背。樊遲問: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來侍奉他們;當他們去世之後,又要依禮來安葬及祭祀他們)。 此章的「無違」由孔子自己後面的說明看來,應是不違背禮的意思。 至於為何孔子在此要分兩段解釋無違呢?有學者以為孟懿子的父親孟僖子賢而好禮,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違其父之志向行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親言行未必一定合禮,此時子女就不應以不違背父親為孝,而應該以不違背禮為孝了。
採納哦

『伍』 你是如何看待傳統孝道的

「孝」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一個「子」字,意思就是兒女把父母頂戴在頭上,這二個字結合起來就是「孝」。孝是一體,不但父子是一體,上一代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孝字的構成,上有老、下有子,說明孝反映了老與少,大與小,父與子的家庭倫理道德關系。老在上慈愛子,這是人的本能,這是父母的責任,父母陪伴我們一天天長大;子在下支撐老,這是人的覺悟,這是兒女的孝親,兒女陪護父母一天天變老。一個「孝」字是父母本能與兒女覺悟的無縫對接、有機統一、完美融合。如果僅僅有父母本能的仁慈,沒有兒女覺悟的孝敬,就會出現不和諧的畫面:父母的心就像溫暖的太陽照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就像冰冷的石頭壓在父母心上。

『陸』 我們如何看待孝文化

一、孝觀念淡化的原因分析
孝觀念日趨淡化並非僅僅是從道德層面譴責就能解決問題的,背後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如今,中國社會「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年輕人所佔比重越來越少而年長者越來越多,「4-2-1」家庭結構日趨普遍,同時,社會的養老保障體制的遠未健全,年輕人養老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於是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逃避責任,在山東曲阜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人認為孝與不孝與經濟有關。另一方面,具體的階層也存在具體的困難。在城市中拼搏的年輕人正面臨越來越多生存壓力,在生存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的情況下,孝心等道德層面的問題自然被排在了後面。在農村,城鄉二元分化對立的社會體制,也增加了農村人養老困難。農村家庭的割裂,一家人分處幾地的現象非常普遍,一家人都難以團聚、朝夕相處,「孝文化」和「孝心」培養自然無從談起。
二、弘揚孝文化的意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始終閃耀著不滅的光芒。孝文化奠定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礎,包含了許多寶貴的精華內容,對於和睦鄉里,促進家庭的和諧,維護社會的穩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孝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成為維系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文化紐帶,成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顯著特徵。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倫理道德正處於重構之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揚傳統孝文化,對於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良好的倫理道德規范,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在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並身體力行,站在已有的文化高度上繼續向前行走,才更能感悟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的地位和使命。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和理想,而社會的和諧首先就在於家庭的和諧。

『柒』 你如何評價傳統孝道在現代社會里如何繼承「孝」這一傳統美德提倡孝道的現實意

百善孝為先嘛

生者父母也,是父母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撫養我們承認,教育我們要做有用的人,盡管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些都是他們的期望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孝道文化。

閱讀全文

與怎麼對待傳統孝道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