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一、教學重、難點的含義 1. 教學重點的含義、類型與特點 教學重點(簡稱重點)是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課堂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的重心所在。教學重點是針對教材中的學科知識系統、文化教育功能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點知識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學科內容。重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從學科知識系統而言,重點是指那些與前面知識聯系緊密,對後續學習具有重大影響的知識、技能,即重點是指在學科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學科知識、技能。從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點是指那些對學生有深遠教育意義和功能的內容,主要是指對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科思想、精神和方法;從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重點是指學生學習遇到困難需要及時得到幫助解決的疑難問題。 相對於形成重點的三個方面,重點可分為知識重點、育人重點和問題重點。而按重點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點分為全書重點、章節重點(或單元重點),還有課時重點。全書重點一般是貫穿於整個學科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知識與技能,它是重點的最高層次。章節重點或單元重點是貫穿於全章節或單元的主幹知識、技能與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書重點大,屬於中等層次;課時重點是指課堂教學時的重點。課時重點可以是章節重點或單元重點,也可以不是。如,對於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教學時就會專門拿一節補救課(或稱為糾錯課)來解決。這時如何消除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就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即課時重點,但問題解決後,若它在後面的學習中又不起支撐和奠基作用,則它就不再是重點了。對這類只限於該節課的重點,我們稱其為「暫時重點」。 2. 教學難點的意義與形成原因 教學難點(簡稱為難點)是指那些太抽象、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的、過程太復雜的、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技能與方法。 難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該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知識;二是該知識較為抽象,學生難於理解;三是該知識包含多個知識點,知識點過於集中;四是該知識與舊知識聯系不大或舊知識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數學生對與之聯系的舊知識遺忘所致。 在教學中,難點如果屬於第一種,教學中則應通過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充實感性知識得以突破;若屬於第二種教學中則利用直觀手段,盡量使用知識直觀化、形象化,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如果難點屬於第三種,則應分散知識點,各個擊破;如果難點屬於第四種,則應查漏補缺,加強舊知識的復習。因此,突破難點,關鍵在於對造成難點的原因進行分析,原因找准了,對症下葯就不難了。 3.教學重、難點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重點和難點具有不同的性質。難點具有暫時性和相對性。難點內容一旦經過教學被學生理解和解決了,難點就不復存在了,這就是難點的暫時性。同一知識與方法對一些學生(一般學校)可能是難點,而對另一些學生(重點學校)就可能不是難點,這就是難點的相對性。而重點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只有少數的課時重點具有暫時性,如暫時重點)。它並不因為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它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這是由於重點內容大多都是在知識系統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 教學重點與難點又有一定的聯系。有些內容是重點而不是難點,有些是難點而不是重點,而有些則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二、 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方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據重點的含義,教材知識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識、技能與方法是教學的重點。所以,可以從分析學習內容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來確定是否為教學重點。 2、課題分析法 很多情況下學習內容的標題(課題)就明確了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由此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標題(課題)來確定教學的重點。 3、例習題分析法 重點內容的學習要求學生要達到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數量的例習題供學生練習、鞏固並形成技能與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習題的安排和配製可以確定教學的重點。 4、理論分析法 這是指根據數學學習理論的分析確定教學重點。根據數學學習理論,學習的關鍵在於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識意義,才能真正感悟和體會到的精髓和實質,也才能體會到知識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才能真正發揮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本身和靈活運用其解決問題。 5、學情分析法(經驗分析法) 學情分析法又叫經驗分析法,是指教師根據往屆學生學習理解本節內容的困難程度或者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確定教學難點。具體可根據難點形成的幾個方面來分析確定。 確定教學重難點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還要求教師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否則即使掌握了以上方法也不一定能准確準定教學重點。
『貳』 如何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面對和進行的工作,
而能否正確的確定教學的重、
難點是高效率數學教學的前提,
是提高
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和關鍵。
但我們發現,
在日常教學設計
時往往有許多教師不能正確地確定教學的重、
難點,
究其原因主要是
對教學重難點的意義和特徵把握不準,
缺乏一些確定重難點的方法所
致。為此,本文就教學重難點的含義、特徵以及確定方法作些討論。
一、教學重、難點的含義
1.
教學重點的含義、類型與特點
教學重點(簡稱重點)是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課堂教學中需
要解決的主要矛盾,
是教學的重心所在。
教學重點是針對教材中的學
科知識系統、文化教育功能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
重點知識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學科內容。
重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個
方面:從學科知識系統而言,重點是指那些與前面知識聯系緊密,對
後續學習具有重大影響的知識、
技能,
即重點是指在學科知識體系中
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學科知識、技能。從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點
是指那些對學生有深遠教育意義和功能的內容,
主要是指對學生終身
受益的學科思想、精神和方法;從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言,重點是指學
生學習遇到困難需要及時得到幫助解決的疑難問題。
相對於形成重點的三個方面,
重點可分為知識重點、
育人重點和
問題重點。
而按重點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點分為全書重點、
章節重
點(或單元重點),還有課時重點。全書重點一般是貫穿於整個中學
數學重要的數學思想、
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它是重
點的最高層次,如
「
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
和
「
函數
」
就是初中數學的重
點,這是由於
「
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
和
「
函數
」
貫穿於整個初中數學學習
之中,
是初中數學的重要數學思想和支撐初中數學的主幹知識;
章節
重點或單元重點是貫穿於全章節或單元的主幹知識、
技能與方法,
它
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書重點大,
屬於中等層次;
課時重點是指課堂教
學時的重點。
課時重點可以是章節重點或單元重點,
也可以不是。
如,
對於學生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疑難問題,
教師教學時就會專門拿一節補
救課(或稱為糾錯課)來解決。這時如何消除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就
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即課時重點,但問題解決後,若它在後面的學習
中又不起支撐和奠基作用,
則它就不再是重點了。
對這類只限於該節
課的重點(一旦該節課學習結束後它就不再是重點了),我們稱其為
「
暫時重點
」
。
數學教學重點(簡稱為
「
數學重點
」
)是由其在數學知識體系和
數學育人系統
(又可稱為數學德育系統或數學文化教育系統)
在學生
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的疑難問題決定的。
它是數學教材中最
重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數學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學生
數學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
數學重點
」
對學生進一步學習其它內容和數學素養的形成起著
主導和關鍵作用,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後繼學習的基礎性和育人性
『叄』 我急需文化生活的導學案,請幫忙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導學案)
班級:
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識記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的影響;理解導致文化市場不良現象產生的
原因。
2
、能力:能夠正確評價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的影響。
3
、情感:堅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對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2
、難點: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三、學習方法指導
1
、自研自探,准確理解「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是指什麼文化?
2
、運用辯證思維:
分析把握文化生活的兩面性——「喜」與「憂」
3
、標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是什麼?
四、自主學習
知識一:當代文化生活素描
1
、
當代文化生活日益呈現出的新的特點是什麼?
2
、
文化生活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二: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1
、
文化生活出現可喜的變化
原因:
表現:
2
、
文化生活中令人憂慮的現象
原因:
表現:
3
、
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知識三: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1
、
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呈現的特點及原因
特點:
原因:
2
、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五、當堂訓練
(日日清內容)
第一部分:基礎過關
1
、
網路、
影視、
報紙、
期刊是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
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資訊,
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戶照樣享受文化產品。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根本原因是(
)
A
.現代傳媒使文化傳播的渠道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
B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
.當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斕
D
.市場調節的結果
2
、每年除夕,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是華夏兒女的文化大餐。
「春晚」結束後,不同
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對「春晚」的評價有所不同。這說明(
)
①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
多樣化的特點
②要博採眾長,
生產適合所有人文化需
求的產品
③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④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方
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在當代中國,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
)
A.
是一種都市化、商業性、娛樂性的民間文化。
B.
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C.
主要指通過現代工業手段大量復制的、以娛樂性為主要特徵的大眾文化或「流行文化」
D.
主要指興於當代都市、
與當代的大工業密切相關、
以全球化的現代媒介為介質大批量生產
的當代文化形態。
4
、下列關於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產生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一些落後文化、
腐朽文化藉助大眾傳媒肆意擴散
②人們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之餘,
看看
電視,唱唱歌,讀讀報紙、書籍,玩玩電腦游戲,滿足了精神上的需求
③它可以通過靈活
而有吸引力的表現形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④
它便於採取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
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第二部分:誤區警示
1
、
誤區:
文化的多樣性就是文化生活的多樣性。
悟區:
文化的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表現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
論、
文學藝術、
民居建築、
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
而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側重指文化消費、
文化傳播與文化選擇。前者主要就文化本身而言,後者則強調人的選擇,體現出人與文
化的關系。
2
、
誤區:
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悟區:
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是由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引發的,但不能認
為文化生活中令人擔憂的現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在於
是否發展市場經濟,而在於市場的行為規范、法律意識和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監管調控
的力度。
第三部分:拓展深化
1
、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媒體為了迎合大眾,使格調不高,內容庸俗、低俗、媚
俗的文化產品和信息傳播開來。
「三俗」
文化造成的文化污染,
將比環境污染更可怕。
「三俗」
文化泛濫(
)
①是市場機制自發性的體現
②是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必然結果
③需要國家加強對文化
消費引導
④急需文化行政部門的直接管理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拓展:如何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
①
國家應該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使文化產品和文化生活朝著健康
的方向發展。
②
大眾傳媒要增強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切實履行其傳承文化的義務,發展人民大眾
喜聞樂見的文化。
③
公民個人應提高自身素質,學會選擇正確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文化產品,杜絕不良文化
的侵蝕。
2
、有人認為,電視、網路傳播的文化都屬於大眾文化,我們都應倡導。這種認識(
)
A.
錯誤,因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是教育。
B.
正確,因為大眾所需要的文化都屬於先進文化。
C.
正確,因為大眾文化都應得到倡導。
D.
錯誤,因為大眾文化傳媒傳播的文化既有先進文化,又有腐朽、落後的文化。
3
、電視等傳媒的普及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農民的文化生活,但是,現在流行的一些所謂「大
眾文化」
所追求的只是單純娛樂、
消費和經濟效益,
難以滿足農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同時,
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許多農民難以消化那些「高雅」和「貴族化」的作品。為此必須(
)
A.
發展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B.
向廣大人民提供各種通俗的、流行的文化產品。
C.
讓農民接受大眾傳媒,享受各種文化快餐。
D.
讓農民在文化生活中面對多種選擇。
拓展:如何區分經典文化與流行文化?
①流行文化不等於經典文化。
經典文化是經過歷時考驗的,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
是
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闡釋。經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並不一定是經典的。
②流行文化與經典文化並不是完全對立的,
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時尚,
而經典文化也並非曲高
和寡,經典代表著高層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著容易被人接受的特點,它快速、直接、有激
情,極易導致人們感官的刺激,形成興奮點,主要由年輕人倡導、推動和消費。有些流行文
化也會成為經典文化。
六、本節自我總結
1
、輔導期望
你今天需要單獨輔導嗎?
要(
)
不要(
)
你需要輔導的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主反思
知識盤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體會
我的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評得分:
__________
小組互評得分:
__________
教師評價得分:
_____________
『肆』 政治《文化生活》的答題技巧
我高二,找的資料還不錯,給你共享~一 材料分析法
提供一定的材料作為背景,在具體的背景下設置問題,這是文化生活試題命制的一種常用策略。試題給出的背景材料中,往往蘊含著回答試題所需要的豐富信息。此類試題,分析材料是正確快速解題的一個重要切入口。我們在答題過程中有必要對材料高度重視,進行仔細閱讀、甚至逐句分析,充分提取出材料中每一個有效信息點,再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加以分析、歸納、提煉,便不難組織起完整的答案了。
例題:浙江省某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場一園」(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室外活動場和村落小公園)為內容的「村落文化宮」建設目標和標准,並且每年從市財政中撥出專項基金加以扶持。經過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宮」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不僅帶來了農村文化的繁榮,改變了農民的落後觀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裡的社會風氣、公共衛生和人際關系。
該市「村落文化宮」建設以及所產生的變化蘊涵《文化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思路解析:此題要求從村落文化宮的「建設」和所產生的「變化」兩個方面分析。從「建設」的角度看,材料表明其主要內容是「四室一場一園」(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室外活動場和村落小公園)。那麼為什麼要建設這些東西呢?用文化生活的知識進行分析,我們就能得出,因為文化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因為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需要我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從「變化」的角度看,材料表明主要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農民的觀念轉變,二是農村文化的繁榮、社會風氣和公共衛生的改善,三是人際關系的改善。第一點變化體現了文化能夠塑造人生;第二點變化說明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的力量,能夠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三點變化則體現了文化能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此題的答案就不難組織了。
參考答案:文化作為人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技法點撥:材料分析法的運用,關鍵有兩步:首先是材料分析,做到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遺漏;再次是學科解讀,通過學科解讀把材料信息轉換成學科道理、學科觀點、學科方法等。通過材料分析,要實現材料與知識的有機結合,避免只簡單「復制」材料,或單純「照搬」書本知識的現象。
二 設問解剖法
解題的第一步是審題,而審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審清設問,明確題目在問我們什麼,要求我們答什麼。文化生活的很多試題,在題目的設問作中就蘊藏著很多機巧,如果我們在解題過程中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審題能力,對設問進行細細的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們找到解題的思維路徑,收到化難為易、化大為小的效果,從而順利作答。
例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一幅氣勢恢弘的文化畫卷,向世人展現了從傳統向現代發展的中國。「禮之用,和為貴」,穿越歷史的缶聲、剛柔相濟的太極、燦爛綻放的笑臉在變幻流動的光影中,向世界展現了中華「和」文化的魅力。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我們應如何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思路解析:如何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也即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進行傳播、交流。此題材料簡約,問題的發散性大,作答難度大,需要我們對設問本身作出全面細致的剖析:一是中華文化「憑什麼傳播」,也即一種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大小取決於什麼?這牽涉到經濟和文化的關系,經濟決定文化,經濟是文化的基礎,要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需要我們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二是「傳播什麼」?這里牽涉到文化創新的內容,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須立足實踐,推陳出新,博彩眾長。三是「如何傳播」?這牽涉到文化傳播的手段和途徑問題,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需要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創設合適的對外傳播的活動和載體。四是「誰來傳播」?這主要考慮人人爭做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的問題。此題經過解剖,分成了憑什麼傳播、傳播什麼、如何傳播、誰來傳播四個問題,然後對各個問題進行分析,答案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三 意圖揣摩法
我們在平常的練習和考試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題目:看了又看,但總有點霧里看花的感覺,叫人無從下手。碰到這樣的題目時,我們不必緊張。因為命題的人在編制試題時,總是有一定的意圖的,他總是想通過這個題目考查我們相應的知識點。如果我們此時靜下心來揣摩一下命題者的命題意圖——這個題目想考我們哪個(或哪些)知識點?如果我們明確了命題人的命題意圖,事情就會柳暗花明,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題:自2007年12月1日起,我國開始在山東、河南、四川、青島三省一市進行家電下鄉的試點工作,凡按規定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家電下鄉產品,每戶農民均可從政府獲得產品銷售價格13%的財政補貼。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家電下鄉范圍逐步擴大,於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國實施。同時,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等產品也列入家電下鄉補貼范圍。據測算,該政策的實施,平均每年可帶動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約2.5個百分點,連續4年累計實現銷售家電6億台(件),拉動國內消費約16000億元。
彩電、手機、電腦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我國的農村文化建設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思路解析:相信很多同學面對此題也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此時我們就可揣摩命題意圖:它想考我們什麼呢?「大眾傳媒……影響」……,這不就是考我們大眾傳媒發展的影響嗎?這樣我們就對知識進行了定位。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回憶,關於大眾傳媒有哪些知識(具體在《文化生活》第三課),此處主要是考慮大眾傳媒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所以其普及會對農村文化建設帶來重大影響。關於大眾傳媒的發展影響又有哪些(在《文化生活》第八課),影響具體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如: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正確的價值觀念;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等。另一方面,大眾傳媒的發展,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如果我們通過揣摩命題意圖,明確了以上這些內容,再把這些內容與「農村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相結合,答案大概就能做到八九不離十了。
技法點撥:意圖揣摩法解題,應把握三大關鍵步驟:一是知識定位,即揣摩出命題者想考我們哪一個(或哪幾個)知識;二是知識呈現,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把自己所定位的知識全面的回憶一篇,看看相關的知識到底有哪些;三是知識選用,即在所呈現(回憶)出來的所有知識中進行選擇,把選擇出來的知識根據題目要求組織成答案。
四 主體定位法
政治學科中存在的主體是很多的,主要有黨、國家(或政府、國家機構)、社會、企業、個人(政治常識中則為公民,經濟常識中則有勞動者、消費者、企業經營者、哲學常識中為人民群眾)等,這些主體都可能成為文化生活試題中的主人公。因此,文化生活的試題往往會牽涉到不同的主體。主體定位法就成了我們解答文化生活試題的一個常見技法:從不同主體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全面分析。
例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盡管文化消費總量平穩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的滿足程度不足1/4;尤其是適合農村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得不到滿足;農村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普遍匱乏,某些農民農閑和不打工時都以麻將打發時間,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乘虛而入……。
結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識回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應如何更好地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思路解析:本題材料揭示了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為三個方面:一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居民文化需求滿足程度低,農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匱乏;二是適合農村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得不到滿足;三是某些農民以麻將打發時間,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乘虛而入。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牽涉到三個主體,一是國家,國家一方面應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為農村文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應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載體和社會氛圍;二是企業,文化企業應在提供適合農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問題上有所貢獻,這也牽涉到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三是農民,農民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因為農民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這樣,抓住國家、企業、農民三個主體,再結合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本題的答案也可以出來了。
技法點撥:主體定位法解文化生活主觀題的前提是定位主體,即明確此題主要涉及到哪些主體;但要正確答題,關鍵還在於以一定的主體為原點,向周圍輻射,把文化生活中的相關知識串聯和整合起來。否則,主體定位法解題時,極易把文化生活的試題答成其他模塊特別是政治生活和經濟生活的試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五 角度挖掘法
「橫看成嶺側成峰」,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往往能找到不同的思路,想出不同的辦法。特別是對那些開放性比較大,綜合性比較強的主觀性試題,更加需要學生能在解答過程中注意挖掘角度,並從不同的來角度來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從這個角度看,可找到哪些答案?從那個角度看,又能找到哪些答案?角度找得越准、越全面,答題的全面性和准確性也就越高。
例題: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當年英法聯軍在侵略中從圓明園搶劫的珍貴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國被拍賣,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損失,也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也給二國的文化關系蒙上更多的陰影……;
材料二:拍賣前,以劉洋為首的中國律師團曾上訴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賣行動,但遭駁回,劉洋表示敗訴結果是意料之中,這樣做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在履行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同時也是讓老百姓知道了強盜的歷史,「雖敗猶榮」。許多法國華人在巴黎市政府門前表示抗議……。許多中國民眾極為憤怒。
結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識回答,從整個拍賣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思路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在於挖掘角度。首先,從被拍賣的對象「鼠首和兔首」的角度看:法國拍賣鼠首和兔首為什麼會引起國人和法國華人的如此反對呢?這是因為鼠首和兔首作為珍貴文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因素,承載著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進行保護。其次,從我國律師的上訴和法國華人的抗議看:他們的做法高揚了有國主義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生動的體現。再次,從法國的角度看:他們允許拍賣當年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的中國文物,是不尊重我國文化遺產也不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嚴重損害了我國人民的文化權益和民族情感。這樣,本題從鼠首和兔首、中國律師和法國華人、法國三個角度進行挖掘,其答案也就出來了。
技法點撥:學生在答題文化生活試題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只抓住某一點或幾點開展分析,造成漏答,究其原因往往就在於沒有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角度挖掘法解文化生活試題,關鍵在於角度一定要找全。否則就會出現學生自以為答得很好很有道理,但仍然失分行嚴重的情況,令人可惜。
六 層次遞進法
高考政治主觀題當中,有這樣一類題目:給出材料,要求考生就材料中的現象、事件、觀點談自己的看法、認識等。這類試題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設問的指向范圍大,沒有告訴我們明確的答題方向和范圍,不少同學對這類題目往往有無從下手之感。針對這類問題,我們在解題過程中應運用層次分析法——聯系材料,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影響、作用、意義等)、怎麼辦(對策、措施等)四個不同的層次展開分析,層層挖掘,最終把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看法談清楚、談深刻。
例題: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災情發生後,人民子弟兵來了,用沒日沒夜的救援撐起生命的希望;志願者來了,用充滿愛心的雙手傳遞對生命的關愛;街頭市民來了,捐錢、捐物、獻血……人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公民的涵義。當那位在廢墟中打著手電筒看書的小女孩被救出來的時候,她的從容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更使人們堅定了重建家園的信念。越是巨大的挑戰我們越要堅強!加油,中國,挺起不屈的脊樑!
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你對「挺起不屈的脊樑」的認識。
思路解析:解答此類試題時,要把問題分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四個層次的小問題來逐一進行分析。就本題而言,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即「挺起不屈的脊樑」是指什麼——弘揚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挺起不屈的脊樑」,即為什麼弘揚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第三個問題是「怎麼辦」,即如何來弘揚民族精神——要堅持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主心骨」作用;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借鑒世界各國先進文明成果;弘揚時代精神。這樣分析之後,本題的答案也就不難組織了。
技法點撥:層次遞進法解題關鍵在於把問題分成四個小問題來逐一進行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是什麼」?即要解決材料中的現象、事件、觀點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主要分析材料中的現象、事件、觀點等產生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是「怎麼樣」?主要是對材料中的現象、事件、觀點等作出評價,如結果怎樣、有何意義、作用如何、有何影響等。第四個問題是怎麼辦?主要是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當然,在解題過程中,並不一定所有的題目都需要分成這樣四個問題,我們在答題過程中需要靈活處理。
『伍』 如何把握教育教學中的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它是教學內容的綱領性要點,是教學活動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學結果的評價性標准。是整個課堂教學行為的導向。1、依據課標生物課程標准(P4)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能力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前有很多學科的課標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改以來通常說的三維目標也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我們很多學校也要求老師在寫教學目標時要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寫,《大連市初中生學業質量評價標准》也是按照這三個維度確定的教學目標,但是生物課標中卻沒有明確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有的生物專家認為生物課標的能力目標就是過程與方法目標,我個人不能苟同。在編寫《課堂教學案例》一書時,朱正威老師當時是說按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寫,但不必明確列出,以免有的節沒有能力或情感目標,空著也不好看。我覺得今天我們仍然暫時按照朱正威老師的意見來寫。2、教學目標確定的要求要全面。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節課中,可以適當地增刪,有所側重。要明確。是指不要過於隨意拓展。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培養和提高哪方面的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一要能表明教師可觀察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二要能體現四要素。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要難度適中。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要便於檢測。編寫具體目標時,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它們將被用於編制檢測題目,如果不能根據這些目標測出預期行為,則表明目標太籠統、含糊、不符合要求。所以應盡可能地用可觀測到的外顯行為來描述,或用可測量的(筆試、口試、動作測驗、心理測試)語句來陳述目標。要有一定的層次。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3、教學目標表述(表述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要素)教學目標規定了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後能表現出什麼樣的學習行為,並限定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知識、技能的獲得和情感態度發展的層次、范圍、方式以及變化效果的量度,它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指向、評價和激勵的作用。表述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要素:行為主體: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一般不用來描述教師的教學程序或活動安排。如「使學生……」、「讓學生……」、以及「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描述。「能認出……」、「能描述……」、以及「能……設計」表明達成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行為動詞:教學目標應採用可觀察、可操作、可檢測的行為動詞來描述。而「了解」、「掌握」、「知道」、「熟悉」幾個籠統含糊的、難以觀察到的、僅表示內部心理過程的動詞,往往難以測量,無法檢驗。「能認出」、「探究」、「能描述」、「栽培」、「寫出」,則是意義明確,易於觀察、便於檢驗的行為動詞。參考課標最後一頁(具體、清晰、可操作、可監控)行為條件:明確限定。有時需要表明學生在什麼情況下或什麼范圍里完成的指定的學習活動。如「用所給的材料探究」、「通過自行設計、完成小實驗,體驗)行為標准: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表現水準,用以測量學生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如「能准確無誤的……」,便是對「認出植物種子的結構」的要求程度;「詳細的……」便是對「寫出觀察記錄」的要求程度,是對目標水平的限定,便於檢測。目標表述的四要素體現了:誰?(學習者)做什麼?(可觀察到的學習行為)在什麼條件下?(支持學習的環境)做到什麼程度?(行為的標准)二、教學重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是針對教材而言的,是構成每個教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我們可以根據教材本身和作者的編寫意圖來確定教學重點。 在一節課中,教學的重點是指最主要、最本質、帶有主導作用的關鍵性知識和順利進行學習的方法。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由教學目標確定。根據課標具體內容標準的水平層次。由具體內容在整體課時(單元)內容中的地位確定。由知識內容的時代性,現實性和教育意義來確定是否可以作為教學重點。三、教學難點的確定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主體而言的,是教材中比較抽象、比較隱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認識、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根據我們以往的教學經歷以及我們學習英語的經歷來確定教學難點,但是更多的難點要靠我們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去發現。其實對不同的學生,情況是不一樣的,教參上的東西只能作為參考,而很多時候在講課的時候,我們會受到學生存在的問題的啟發,臨時發揮的東西效果往往很好,所以在課後最好能補充到教案中去,為我們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和參考資教學難點是根據學生對知識心裡理解的便利與否以及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確定的,所以確定難點應從知識的深度、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活動能力三方面考慮。一般有這樣幾種情況:由於知識抽象而學生缺乏感性認識造成的難點;由於知識深奧而學生又缺乏階梯性知識;由於知識過於陌生而學生又缺乏知識儲備造成的;由於探究活動中經驗的缺乏、方法的不足、資源的欠缺、思路的狹窄、意志的軟弱等造成的。四、課程資源的選擇1、手段服從目標,形式服從內容。無論什麼課程資源,它都只是形成課程的要素和實施課程的條件,是屬於工具性、手段性、外在形式性的東西。在選擇課程資源時,應該主要考慮利用什麼樣的資源最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主題目標,而不能首先追求資源形式的新奇。2、從教材出發走出教材。雖然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能圄於教材,不能「教」教科書;雖然品德與社會課程要求教師應當廣泛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自己設計教學活動,但是首要的教學資源還是課程標准、教科書和教師指導用書。教科書提供的主題活動圖,教師指導用書提出的學期目標、內容重點、結構、思路、活動建議、指導和評價的要點、活動案例和其他文字資料、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對策等等,是應當首先利用的資源。這也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據和起點3、從班級、學校和社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全國范圍來看,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發達地區和貧窮地區,在物質條件,教育、文化和社會發展水平,自然狀況等方面差距較大,即使各地的課程資源狀況不可能相同。如何注重地區間的差別、城鄉間的差別,生活環境的差別、文化背景的差別等問題。4、注重利用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許多教師首先想到的是有形資源和物質條件,而忽視了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因而會覺得「資源短缺」,會覺得活動難以開展,甚至會出現「講教科書」的情形。在品德與生活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好地利用無形資源,尤其是要「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這是增強活動的實效性、針對性,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藉助其他學科、其他班級或學校開展的活動,利用社區活動或節假日活動,也可以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不必重復開展活動。利用好與工廠、農村、社區、部隊、展覽館等單位的「關系」,這種無形資源,開展活動時可以省去許多事情。5、兒童參與選擇課程資源。正如為了確保兒童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利實效性,應當讓兒童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一樣,在活動資源的選擇上,也應當讓兒童參與進來。一方面是因為兒童知道的許多事物、玩具、游戲,教師不一定知道,兒童參與資源的選取可以豐富活動資源;另一方面,兒童參與選取,會更適合兒童的特點和需求,會增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教學的傳統做法。
『陸』 待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落實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依據不同的年段,在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幾方面也有所不同。語文教學有十個總目標,教師要根據每節課的特點,把教學目標貫穿其中。教學目標確定得是否合理,落實得是否到位是衡量一節課成敗的重要標准。那麼,應如何確定和落實課堂教學目標呢?
一、確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語文教學總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要緊密結合,同時要注意對學生不間斷地練習,注重他們的點滴進步。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二、如何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
衡量一堂好課的標准之一就是看課堂教學目標是不是完成了。如果沒有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那就算不上一堂好課。要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准確地掌握教學重點
在課文教學中能找到重點,注重教學的年級學生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制定教學手段,採用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在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理解課文,最終達到靈活運用學過知識的教學目的。
(二)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
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有限,如果教學難度太大或者過於集中,就會給學生造成學習語文的恐懼心理,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語言的品味、積累和運用上。教師要仔細分析課文中的教學重點,根據教學重點設計好教學過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中設計有趣的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教學目標的完成效果。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公平的師生關系,要能傾聽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引領者。教師還要注意搞好課堂評價,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和諧、寬容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達到落實教學目標的目的。教師還要做好講練結合,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突出課堂重點,同時還要靈活,設計的練習題要從多個角度復習鞏固課堂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
總之,教師只有在授課之前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才會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安排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抓住教師講的主要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和諧、互助、師生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真正落實教學目標。
『柒』 文化生活應該怎樣才能上的好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運用靈活。要想上的好說容易也不容易。網上摘錄一篇文章分析一下,僅供參考:
文化生活作為高中政治學科的必修模塊之一,跟隨我國教育改革幾年來一直在探索中,無論從課程開設的必要還是教學的內容以及高考的考核方案,都處在三年一個周期的不斷變化中,作為授課一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現提出來供大家商榷。
1、文化生活課程的開設的目標設置具有重復性
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文化生活作為其中之一,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形式多樣,涉及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開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事實上,能否真正達到這一目的呢?文化生活教學內容泛泛而談,蜻蜓點水似,課程目標設置的諸多方面完全可以通過其他學科的教學來完成,例如一:「遵循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了解當前的各種文化現象,全面認識文化的作用」等目標就可以通過哲學的教學完成的。例如二:「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文化競爭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等是通過政治生活相關教學來實現的目標。例如三:「了解當前文化現象,提高文化賞析、文化修養水平」的教學目標是貫穿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作這一門學科的開設,不是要把所有的東西教給學生,面面俱到,事實上天下之大也是教不盡的,而是要讓學生有獲取知識的興趣與技能,課程開設越多越繁瑣,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越差,時間和精力只能用在被動接受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因此,注重學科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避免知識的重復教育,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一條途徑。
2、文化生活課程開設的內容考試的可操作性不強
文化生活作為高考的內容之一,在考試方面的操作性並不強。基於文化生活學科「四不像」的特點,學生平時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綜合知識積累多,而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開設並沒有顯示該學科的特殊性,專業性,是是非非,課本的內容涉及面廣,趣味性強,但考試的內容生硬死板,學與考脫節,應付考試就只能死記書本原文,才能准確備選答案。中國的語言文字的內涵豐富,對各類文史知識的解釋復雜,甚至歧義叢生,有些選擇題的備選答案,往往給學生造成困惑:不學文化,光憑平時的知識積累也能做出七、八成,既使學了,有些偏題、怪題還是做不出來,因此學與不學一個樣。而對待主觀題的作答,要求基本觀點、基本原理按課本內容的文字表述必得高分,課本的文字的表達本身區分度不大,學生記憶那麼多知識的確有難度,學生應對考試得出「背死書得高分」、「多寫字多得分」,「管它對與錯,評卷老師任你挑」。因此,加強對學生作答語言的規范性訓練是必要的,但加強對文化生活的考查、考試的研究也是當務之急。
3、文化生活課程開設對提升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效果不佳
當今經濟出現全球化了,政治、文化相互激盪,文化競爭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著力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提升國民素質,非常重要。新一代人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一個人文化修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是與其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積極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密不可分的。唯今之道,給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空間,創造學習的環境和條件。文化素養不是教出來的,而是主體在學習知識與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自覺形成的。另一方面,強化學校的課程開設,改革對學校評估考核的方案,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是高中文化教育面臨的新任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基礎教育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必須在教育實踐中反反復復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怎麼利用好教育這塊陣地,充分挖掘學習的潛能,著實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推進我國文明發展的進程,是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為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為培養更優秀的接班人建言獻策。
『捌』 怎樣上好《文化生活》復習課
復習課不能上成習題課。怎樣上好復習課,提高復習效果,是每位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上好復習課關鍵在於教師的設計是否有新意,能否激發起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使之能讓學生像對學習新知識一樣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復習中去。這就需要教師有創造性地引導和指導復習,體現一定的設計藝術,以此吸引學生,使學生能抓住重點,全面、系統地掌握已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獲取真正意義上的溫故而知新。
『玖』 如何學好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其實文化生活不需要死記硬背,聯系生活,理解為什麼是這樣是最好的方法,選擇題大多都很簡單,根據自己的嘗試就可以知道,解答題一般會有材料給你,你只需要記得書中的要點就好,第一步寫要點,即原理,然後聯系生活談談就可以解決了,一定要聯系實際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