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文化霸權

什麼是文化霸權

發布時間:2022-04-28 19:58:45

① 什麼是意識形態霸權

意識形態霸權就是文化霸權、文化入侵,將本國的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等通過強制貨非強制的手段輸入他國,削弱他國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例如日本的動漫、西方的情人節、聖誕節、復活節、西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等西方進行文化侵略和意識形態入侵的表現,都屬於文化霸權主義。再例如當年日本佔領台灣,在台灣消滅漢語,教受日本文化,目的就在於磨滅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這也是意識形態霸權的早期表現

② 霸權論和霸權主義有什麼區別

霸權與霸權主義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是從屬階級、集團或國家自願接受和贊同的意識形態領導權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自我約束機制和行為准則,它的確立和行使以被他人或他國接受和同意為條件;而後者是違反其他國家意願而強制推行的一種對外政策,是違反國際民主原則和國際法准則的一種不受任何制約的肆意妄為。
霸權,也稱領導權,是統治階級或領導階級的思想、理念、價值觀、信仰和理想被處於從屬地位的集團和階級接受和贊同,從而形成合法的領導權。
霸權理論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義大利共產黨的創始人安東尼奧.葛蘭西創立的理論,這種理論批判了經濟決定論的錯誤,強調了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法。霸權也稱為文化霸權,也就是在一種共享的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權力的合法性。因此,霸權只有在統治階級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得到從屬階級的接受和同意並在實踐中成為其行為准則時才能形成。霸權本身沒有任何貶義,任何社會集團和階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建立自己的霸權,使自己成為統治階級,而霸權確立的基本條件是這種世界觀和意識形態能夠被從屬的階級和集團接受和贊同。

霸權主義,就是在國際關系中,一個國家憑借政治、軍事和經濟優勢,超越國際法、國際政治格局現狀而擴張自身勢力范圍,操縱國際事務,干涉他國內政,侵犯和控制他國主權,謀求統治地位,甚至進行武裝侵略和佔領,稱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強權政治、強權政策。霸權主義往往通過自己的優勢地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從損人利己的立場出發,以強凌弱,以勢壓人,以富壓貧,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達到統治別國的政治目的和掠奪別國財富的經濟目的。霸權主義明顯地以使用暴力或威脅使用暴力作為手段,強迫從屬的國家接受霸權主義的統治。這是處於統治地位的國家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遭到從屬國家的懷疑或反對時,處於霸權地位的國家為維護自己的統治而常常採取的手法。

③ 什麼是文化霸權主義

文化霸權,由葛蘭西提出的。是指除了以暴力來維護社會的政治經濟秩序之外,還必須具有意識形態上的領導權,由此導致被統治者在心裡觀念上的順從和滿足於現狀,而這種領導職能建立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統一的意識形態上。

(3)什麼是文化霸權擴展閱讀:

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對文化研究,尤其是大眾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大眾文化提供了一個整合框架,開拓了大眾文化領域,以雙重視點去看待大眾文化,即既不把大眾文化看作是麻醉劑,是腐蝕愚弄大眾的工具,也不是對大眾文化一味地歡呼歡迎(文化民粹主義的觀點)。

而是把它看作一個沖突的場所,是國家意識形態與大眾相互斗爭、相互協商和談判的場所,這樣就能更為豐富和深入地幫助我們去理解大眾文化,為我們理解大眾文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對於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後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拉克勞(Laclau)和墨菲(Mouffe)以話語理論做了重新思考,批評了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中所殘存的兩個「本質主義」方面,一是堅持領導權的階級主體性,而忽視了非階級的社會力量之間所展開的斗爭。

在拉克勞和墨菲看來,領導權並不以階級、階級斗爭為核心,它是一個差異體系,是不同社會力量在對抗中所展開的斗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霸權

④ 霸權主義是什麼

霸權主義一詞源於古希臘,本意指個別大城邦對其它城邦的支配和控制,後來演變成為指稱某些國家憑借實力,蹂躪、干涉別國的主權和獨立,以謀取主宰世界(或地區)事務的權利的主張、政策和行動。

判別某個國家是否為霸權主義,不能以其領土面積大小、人口的多少、兵力的強弱而論,主要看其對外政策。大國不一定都搞霸權主義,小國也不一定不搞霸權主義。今日之霸權主義是一個全球性的跨洋跨國家系統。

近代霸權主義始於「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葡萄牙是歐洲第一個向海外擴張的國家,它最先獨佔了對非洲的殖民掠奪。16世紀中葉,西班牙幾乎囊括了中南美洲。繼之,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開始了對亞洲、非洲、美洲的掠奪。在近現代史上,有霸權主義劣跡的國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沙皇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美國是當代世界霸權主義國家的領頭狼。

「要成為一個大國(大國就是一個能保衛自己並可對付任何國家的強國),必須有可使國家欣欣向榮的經濟基礎」(註:〔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沖突》,求實出版社1988年版,第652~653、235、285、438、331~332、408、 405、399、245~246頁。)。「對於一個一流強國來說, 要進行戰爭或非常可能進行戰爭,就必須使自己成為一個工業生產大國」(註:〔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沖突》,求實出版社1988年版,第652~653、235、285、438、331~332 、408、405、399、245~246頁。)。西方國家在將近500年的歷史里,成為世界的支配力量,歐洲成為「世界中心」達400年之久(唯1945 年—1991年,有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與之抗衡,但經濟力量遠不如前者),其基礎就是依賴其用各種手段獲得的強大的經濟力量。世界原本是平衡的,只是由於各種因素,如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社會制度等關系,使有的民族、國家開發得早些、快些,而有的民族、國家則開發得遲些、慢些,從而形成了政治上、經濟上先進與落後、富裕與貧窮差別。歐洲大國倚仗其先行一步的社會變革所創造的財富力量,向後進國家和地區擴張自己的勢力,傾銷自己過剩的商品,掠奪貧弱國家和地區的資源。所謂霸權主義就是這樣(在世界不平衡狀態下)形成的。霸權主義本身就是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產物。

⑤ 什麼是霸權主義,強權主義,新干涉主義

1、霸權主義(hegemonism)是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迫、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霸權主義包括世界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

2、強權主義是指一種以強權關系維持國際秩序的資產階級國際政治。20世紀初以來盛行於歐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主要代表有美國的沃爾特、英國的丘吉爾等。

3、新干涉主義,指的是: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出現的一種以人道主義和捍衛西方共同的價值觀為借口,以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為手段,以推行霸權主義和構築有利於西方的國際關系新秩序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5)什麼是文化霸權擴展閱讀: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由來已久,它發軔於近代西方國家的對外擴張,是國際舊秩序的主要特徵。工業革命以後,西方國家憑借其先進的生產工具和交通技術,在世界各地到處擴張和掠奪,進行血腥的殖民掠奪。

在推動世界由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同時,也迅速改變了原來世界的「多中心」狀態,「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當世界邁入20世紀時,文化的慣性使德國、日本等國家在面對世界權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時,一再舉起「暴力」大棒,直至引發兩次世界大戰。

美國總統布坎南一語道破,「我們國家的生存法則就是擴張,即使我們要違背它,也不可能。」冷戰期間,美蘇爭霸取代了列強爭霸,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世界霸權,在亞非拉廣大地區實行擴張政策,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籠罩全球,讓人窒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霸權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干涉主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強權政治

⑥ 具體什麼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1、霸權主義(hegemonism)是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迫、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霸權主義包括世界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近代以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都企圖奪取世界霸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由於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為搶占殖民地,霸佔世界資源和商品市場以及爭奪世界霸權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妄圖稱霸世界,杜魯門主義就是美國全球戰略的表現。60年代以後,蘇聯軍事力量膨脹,展開了與美國的爭奪。70年代後期,越南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妄圖在印度亞太地區稱霸,是地區霸權主義的體現。霸權主義既是行為目的,又是行為手段。只有反對霸權主義,才能維護世界和平。

2、強權政治是指一種以強權關系維持國際秩序的資產階級國際政治。20世紀初以來盛行於歐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主要代表有美國的沃爾特、英國的丘吉爾等。它認為許多民族或許多獨立國家並存的世界是一個狼群組成的世界,個個都蓄意損害其他以取得好處;除了相互懼怕彼此的武器之外,沒有別的約束,更沒有控制它們的法律,支配國際社會的唯一法則就是弱肉強食;國際社會秩序的真正基礎是在特定時間內存在的強權關系。

(6)什麼是文化霸權擴展閱讀:

霸權主義在近代

近代霸權主義始於「地理大發現」,新航路的開辟,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為歐洲新興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葡萄牙是歐洲第一個向海外擴張的國家,它最先獨佔了對非洲的殖民掠奪。16世紀中葉,西班牙幾乎囊括了中南美洲。繼之,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開始了對亞洲、非洲、美洲的掠奪。在近現代史上,有霸權主義劣跡的國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沙皇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

⑦ 有關文化霸權的例子有什麼

例子如下: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就是美國文化。好萊塢幾乎占據了全球電影業80-90%的市場份額。變形金剛、漫威英雄是全球所有人心中的偶像。搖滾樂、爵士樂等現代音樂基本上也來源於美國。NBA球星是全世界籃球迷的偶像。


文化霸權簡介

文化霸權,或稱「文化領導權」、「領導權」,其希臘文和拉丁文分別是egemon和egemonia。雷蒙德·威廉斯在《關鍵詞》(Keywords)中,從詞源學角度考察了「文化霸權」這一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威廉斯指出,文化霸權這個詞最初來自希臘文,指來自於別的國家的統治者,到了十九世紀之後,它才被廣泛用來指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而到了葛蘭西手裡,這個詞又有了新的含義,被用來描述社會各個階級之間的支配關系。

⑧ 霸權主義是什麼意思

霸權主義(hegemonism)是指指大國、強國、富國欺侮、壓迫、支配、干涉和顛覆小國、弱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霸權主義包括世界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近代以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德國、俄國、日本都企圖奪取世界霸權。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由於幾個帝國主義為搶占殖民地,霸佔世界資源和商品市場以及爭奪世界霸權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妄圖稱霸世界,杜魯門主義就是美國全球戰略的表現。60年代以後,蘇聯軍事力量膨脹,展開了與美國的爭奪。70年代後期,越南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妄圖在印度支那地區稱霸,是地區霸權主義的體現。霸權主義既是行為目的,又是行為手段。只有反對霸權主義,才能維護世界和平。

⑨ 文化霸權主義有什麼影響和危害

一、文化霸權主義的概念文化霸權主義,是指除了以暴力來維護社會的政治經濟秩序之外,還必須具有意識形態

⑩ 文化霸權主義名詞解釋

文化霸權是指採用各種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論、文化產品、文化資源、文化人才等對社會思想意識進行支配以期達到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方面佔主導地位的效果。
文化霸權的表現形式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權的表現形式南理論轉向行動,由秘密轉為公開,由單向變成多向。具有侵略性、欺騙性、規模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

文化霸權主義提出者是葛蘭西,表現是對外傳播文化、拒絕其他文化流入。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文化霸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