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開展家文化
「家」對於中國人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家庭、家族到家國天下,中國人以「家」為紐帶安身立命,治理天下。「家」是一個實體,是足行千里之外的港灣;「家」是一種感覺,是情寄萬里之濱的牽掛。「家文化」由「家」衍生而來,又賦予其新的內涵,並以其獨特性和感召力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筆者立足實際,結合高速公路行業的特殊性,在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的指導下,就如何建設高速公路「家文化」進行了一系列思考。
一、「家文化」建設的背景
第一、特殊的工作性質是「家文化」建設產生的基本原因。高速公路管轄范圍點多、線長,工作地點大多遠離市區,屬野外作業。在這種相對「鬆散」、較為單調的工作環境下,很多職工對工作存在倦怠情緒,存在諸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消極心理。如何更加積極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司乘提供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家文化」建設正是在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特殊的工作心情下產生的。它就是要通過建設家園環境、培養家園意識等方面的工作,增強職工的歸屬感、榮譽感,將愛「家」的意識轉化為建「家」的熱情。
第二、先進的管理方式是「家文化」建設產生的主要原因。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邁進,強調最多的就是「以人為本」。這種管理方式的轉變要求高速公路管理者將關注對象由以道路、經濟為主轉向以職工、公眾為主。「家文化」建設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建設思路,對內從職工需求出發,將以人為本、尊重個體發展作為帶好隊伍的關鍵;對外以滿足公眾更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出發,將親情服務、延伸服務作為展示形象的關鍵。
第三,共同的價值體系是「家文化」建設產生的根本原因。在《解放企業的心靈》一書中,作者結合人的需求理論將對待工作的態度分為三個等級:作為工作、作為事業及作為使命。作為工作目的是換取金錢,作為事業目的是提高地位,作為使命目的是實現價值。「家文化」建設就是一種價值體現,是工作激情的迸發,是深層自我的奉獻,是人生意義的體現,是「播種陽光 人和路暢」石黃使命的具體詮釋。
二、「家文化」建設的內涵
「家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以自身「小家」建設為模板,突出反映和諧、奉獻、團結的精神內涵,對內提高職工幸福指數和發展能力,對外提升行業整體形象,是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個人、單位、社會的共贏。
建設「家文化」是一種和諧與制約的關系。和諧是「家文化」建設的前提,制約是「家文化」建設的保障。和諧的「家文化」建設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環境(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工作環境等)的統一。同時,和諧也包含著不統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和而不同」,在相同的使命、願景指引下,充分尊重職工的個性發展,發揮每位職工的特長,並將其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和諧的意義更飽滿。「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和諧也不是一味的統一,一味的尊重,要有制度作為約束。任何組織都需要制度,制度是價值觀的體現,嚴謹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是事業科學發展的保障。家文化「和諧」不是無序的,而是在制約下的「和諧」。
建設「家文化」是一種奉獻與成長的關系。「家文化」建設中要求職工在「建家」、「愛家」、「興家」的過程中,不斷付出自己的勞動、汗水和感情,這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成長和歷練。聯想公司的企業文化從「聯想是我家」到「聯想不是家」的轉變和陣痛,再次證明了帶領職工成長是「家文化」建設對於職工奉獻的最大回報。「家文化」建設就是要使職工在奉獻的同時汲取經驗,不斷成長,使「家」成為群賢畢至、精英輩出之所。幫助職工成長,誠心誠意的留住人才,賦予職工更強的能力,這亦是筆者提倡學校型單位建設的初衷之一。
三、「家文化」建設的推進
第一、著力營造「家文化」建設的物質環境。加強硬體基礎建設,統一外部整體形象,開展走廊文化建設,增設各類文體設施,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於「家文化」的認識。提升縱深發展空間,建立陽光服務驛站,增設硬體服務設施,規范便民服務措施,使公眾在驛路的行走中感受「家文化」的溫暖。
第二、著力塑造「家文化」建設的人文環境。加強組織文化體系的宣貫,注重開展崗前誓詞活動,細化日常文化建設考核力度,培養職工的齊心意識。實行工作目標責任制,形成人人頭上有責任,件件工作有落實的良好氛圍,培養職工的責任意識。樹立親情服務意識,認真開展陽光服務品牌創建力度,注重心理疏導,培養職工陽光心態。發揮職代會的積極作用,加強政務公開的透明度,積極徵求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培養職工參與意識。
第三、著力打造「家文化」建設的發展環境。一方面,積極開展「學校型」單位建設。開展業務知識培訓和業務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職工的工作能力。制定有利於幹部職工再學習、再進修的制度,調動自學的積極性。組織書法繪畫、禮儀禮節等興趣類培訓,不斷陶冶職工的情操。另一方面,積極組織各類文娛活動。利用重大節日、留營日舉辦才藝表演、體育競賽、趣味拓展等文體活動,活躍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幹部職工的凝聚力。
第四、著力建造「家文化」建設的組織環境。組織環境反映的是影響力、領導力和組織協調力。加強對「家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定期開展中層幹部培訓班,培養具有「亮劍」精神的領導團隊。建立「家文化」建設信息反饋制度,及時發現工作中的經驗和不足,對好的經驗加以總結和交流,對不好的地方及時找出原因,予以改正。建立動態考核機制,將「家文化」建設作為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季度考核,為「家文化」建設的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家文化」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家文化」建設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通過實施「家文化」建設,將進一步鞏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關懷親近人,以優秀文化塑造人核心價值體系,推動運營管理的動態發展。
Ⅱ 父母都是文化很低的人,該怎麼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
父母那一代,確實是特別的艱難,尤其是作為一個農村父母,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意識去讀書,所以普遍的農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並不高。但我在這里插上一句,有人總是說農村人的素質差,文化水平低,沒有素養。可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文化素質和素養是兩回事。
通過這兩個方式,可以讓父母提高一下他們的文化水平,而且這兩個方式也是比較簡單的,父母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Ⅲ 怎樣培養良好的家風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會。
這不是口號,是行動指南。雖然說每個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傳統文化,家風也應該有獨特的個性。但每個家庭都是跟社會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們長大後都要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建立家風,必須要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對未來成員的要求,使家風既有家庭的個性特徵,也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時代特徵的家風,才能使孩子將來能立足於社會。
第二是父母要加強自身修養。
家風是家庭全體成員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為規范。但家風的決定者,或者說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父母。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家風。家長的自身修養事關重要。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這不僅是以身作則的問題,而是父母的人格決定家風的方向,自然也決定孩子發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體教育和影響孩子。
所有家庭成員要統一思想、行動一致,哪個家長都不能放任自己,誰也不能遷就孩子。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個人,而是一個教育的整體,而這個教育的整體,實際上就是家風。
第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理解是教子
的先決條件。在家庭生活空間里,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溫暖、民主平
等的關系、文明禮儀的風氣、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對孩子的成長
都是一種積極的動力和催化因素。
Ⅳ 怎樣建設家庭文化
一 講故事:把家族以往出現的事選取有意義有影響的變成故事講給家人聽以及後代,就是編制家族的傳奇或者教訓,讓家人有榮譽感或參考價值。
二 儀式:文化的外化表現之一就是儀式。舉個例子,比如吃飯前的儀式先感恩,每逢節日供奉先祖,晚輩碰到前輩問好等等等等。
三 固化的傳承:把對家族有紀念意義的東西當傳家寶傳承下去,如一副字畫,一塊懷表,一本書等等。
四 制定家規以及獎懲措施 這個你可以參考山西祁縣喬家的家規,這個很有名。
五 制定家訓,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校訓,因此每個學校出來的學生氣質都不一樣,家庭也是這樣。
六 建立家族集體榮譽感,一榮俱榮 一損俱損。
Ⅳ 父母如何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誠然,提高文化素養並不是讓家長們再刻意地回到學校去獲取一張文憑,那不現實,也無意義。但家長能做到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時時關注當前教育動態,學習教育和心理知識,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經驗理念,從而為孩子提供均衡的培育,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為孩子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家教環境,實現孩子成材、家長素質提高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我認為家長應盡可能地提高以下方面的素養。文化科學知識面的素養。孩子的智力正在發展成長中,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他們對父母會提出許許多多的「是什麼」和「為什麼」。在這些「是什麼」和「為什麼」中,包含著求知慾,孕育著智慧。愛因斯坦說:「我的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家長在孩子提問後,能否給予正確的口答,因勢利導地給孩子以啟發,促進其智力的發展,這全取決於孩子的父母們的知識水平。因此,家長應多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這不僅是為了回答孩子們的「為什麼」,也是以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熱情,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激勵孩子姿森的學習熱情,家長與孩子互相切磋,還可促進良好的家庭風氣。音樂,美術、體育方面的素養。我們要求孩子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也得要求自己是個全面發展的「人才」。當然,許多家長由於各種原因,在青少年時代沒有機會、條件接受各類知識跡埋畝和技能訓練,這已是無法彌補的損失了,可是在今天,為了孩子,您也應該初步具有這方面的知識。至少,應該培養這方面的興趣。其實「留心處處皆學問」。不少家長跟著孩子在培訓班學拉手風琴,學繪畫,孩子在從頭學,他們也在從頭學。孩子們從頭練,當爸爸媽媽的,也不恥下問,虛心求教。至於體育鍛煉方面的知識,對體育運動的愛好,比音樂、美術更易普及,如果家長能和孩子一起聽聽音樂,欣賞一些美術作品,開展一些家庭體育活動,這對增進孩子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是很有益處的。總之,豐富的教育知識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具備了豐富的教育知識,家長才能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遇到的問題,才能滿足孩子不斷增長過程中不斷遇到的問液沒題,才能滿足孩子不斷增長的求知慾,才能促進家庭教育的質量,家長要在一定的文化水平上學習和積累一定的教育知識,即能為孩子提供科學教育方法、教學內容的教育知識,能了解孩子個性的心理學知識,能了解孩子身體成長發育狀況的生理知識,和了解當代人的人才知識等各種知識。
Ⅵ 父母很忙碌,怎麼建立家文化
1、倡導良好的家庭理念,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的家庭理念是家庭倫理道德的體現者,是家庭文化的核心,是家庭成員的行為准則。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因而需要培養孩子的「孝心、節儉、誠實」等品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以一種民主、平等的方式,採用「滴滲式」的教育模式,讓孩子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學習處事原則。
避免出現逆反的對抗心理,從而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創造出快樂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理念對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使孩子的內心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時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2、勤奮敬業,轉變觀念。
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維持生存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都要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父母的勤奮敬業的狀態也會影響孩子們對於社會的看法,要給孩子營造一種有付出才會有收獲的觀念,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量力而行,這種從小觀念的樹立會影響今後孩子對於事情的看法和做法。
養成一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附其他人,所有的回報都是努力來的結果。孩子的性格中映射著父母身上的影子,所以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
3、讓家中充滿書香。
俗話說「行百里路讀萬卷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為父母的我們,工作之餘可以去圖書館借一些書目,作為日常的讀物。
孩子在家庭這個大環境里會受到家庭氣氛的熏陶,如果父母都以身作則,在日常多讀書多看文章,孩子也會被父母的行為所影響,找到在讀書中的樂趣。積極的家庭文化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父母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有義務引導孩子朝著更加正確方向努力和前進。
4、大人要身教,保持家裡整潔美觀。
除了生活節奏,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人要身教,並保持家裡的整潔與美觀。
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小到青少年階段,都在模仿大人,從我們身上學習。如果我們對待孩子動不動就打或罵,孩子只要受委曲、有情緒或是生病了,情緒反應就是哭鬧。他不懂得用溝通方式說出個人需求,甚至拳頭一下就揮出去。
有些父母愛用威脅的口吻警告孩子:「如果這件事沒做好,或是你再哭鬧,等下回到家你就知道!」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受教,而是受威脅,這樣沒能真正教好孩子。
大人要成為典範。我們希望孩子以後成為什麼人,我們要很有自覺,自己就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如果希望孩子整潔有美感,那也要成為典範。
不能說回到家,以累為借口,把皮包外套和雨傘隨便一丟。不管是在家中或學校,東西都要各就各位,雨傘、鞋子、外套、睡衣、玩具等,全都要有它的位子。
孩子回到家,家中每樣東西都各就各位,孩子清楚那是個安定的家,情緒就不會被帶起來。在混亂的家,孩子會失去安定感,一旦如此,便容易吵吵鬧鬧。一旦孩子吵鬧,父母的情緒便被勾引出來。最後,沒有人會相信,不打不罵是可以帶孩子的。
5、大人典範,最好品格教育。
孩子的玩具隨地亂丟,是很讓家長頭痛的問題。父母可讓孩子清楚每樣玩具的位置,每個櫃子放不同的玩具。孩子清楚知道玩具玩好要「回家」,也知道每樣玩具的家在哪裡,那麼自然能減少很多混亂。
但是,太多的家庭,大人並沒有以身作則做到這個部分,客廳有廚房的東西、廚房有浴室的東西、溶室有寢室的東西,東西到處都是。
現代雙薪家庭多,好些家長很忙碌,也顧不上這些,心想亂就亂吧。但是,這樣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孩子會活在很多「混淆的價值觀」里。
不打不罵,是一念之間可以做到的,而整個家庭文化會跟著翻轉,家庭文化會重建起來,你會發現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不打不罵不代表放任孩子,要原則堅定,態度溫和。過規律的生活,節奏建立起來,將家及生活的環境照顧好,美學就自然而然的進入。而大人的典範,就是最好的品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