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菜有文化情結

什麼菜有文化情結

發布時間:2023-06-08 07:23:58

⑴ 湘菜有什麼文化

湖南省,位於中南地區,長江中游南岸。這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自然條件優厚,利於家、牧、副、漁的發展,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史記》中曾記載,楚地「地勢饒食,無飢饉之患」。長期以來,「湖廣熟,天下足」諺語,更是廣為流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農牧副漁都很發達。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珍野味。豐富的物產為飲食及湘西山區的筍、蕈和山珍野味。在長期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實踐中,湖南人民創制了多種多樣的菜餚。據考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長沙地區就能用獸、禽、魚等多種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調方法,製作各種款式的佳餚。隨著歷史的前進,及烹飪技術的不斷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的湖南菜系。具有以下特點:一、刀工精妙,形味兼美。湘菜的基本刀法有十六種之多,具體運用,演化參合,使菜餚千姿百態變化無窮。諸如「發絲百頁」細如銀發,「梳子百頁」形似梳齒,「溜牛裡脊」片同薄紙,更有創新菜「菊花魷魚」、「金魚戲蓮」,刀法奇異形態逼真,巧奪天工。湘菜刀工之妙,不僅著眼於造形的美觀,還處處顧及到烹調的需要,故能依味造形,形味兼備。如「紅煨八寶雞」,整雞剝皮,盛水不漏,制出的成品,不但造型完整俊美,令人嘆為觀止,而且肉質鮮軟酥潤,吃時滿口生香。 二、長於調味,酸辣著稱。湘菜特別講究原料的入味,注重主味的突出和內涵的精當。調味工藝隨原料質地而異如急火起味的「溜」,慢火浸味的「煨」,選調味後製作的「烤」,邊入味邊烹制的「蒸」,等等。味感的調攝精細入微。而所使用的調味品種類繁多,可烹制出酸、甜、咸、辣、苦等多種單純和復合口味的菜餚,湖南還有一些特殊調料,如「瀏陽豆豉」、「湘潭龍牌醬油」,質優味濃,為湘菜增色不少。湘菜調味,特色是「酸辣」,以痘為主,酸寓其中。「酸」是酸泡菜之酸,比醋更為醇厚柔和。辣則與地理位置有關。湖南大部分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濕,古稱「卑濕之地」。而辣椒有提熱、開胃、去濕、驅風之效,故深為湖南人民所喜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地區性的、具有鮮明味感的飲食習俗。 三、技法多樣,尤重煨。湘菜技法早在西漢初期就有羹、炙、膾、濯、熬、臘、濡、脯、菹等多種技藝,經過長期的繁衍變化,到現代,技藝更精湛的則是煨。煨在色澤變化上又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上則分為「清湯煨」、「濃湯煨」、「奶湯煨」等,都講究小火慢,原汁原味。諸如「組庵魚翅」晶瀅醇厚,「洞庭金龜」汁純滋養等,均為湘菜中的佼佼者。 </SPAN></SPAN>湘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風味菜。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飢饉之患"。 據史書記載,湘菜的兩漢以前就有。到西漢時代,長沙已經是封建王朝政治,經濟和文化較集中的一個主要城市,特產豐富,經濟發達,烹飪技術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1974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古墓中,發現了許多同烹飪技術相關的資料。其中有迄今最早的一批竹簡菜單,它記錄了103種名貴菜品和燉、燜、煨、燒、炒、熘、煎、熏、臘等九類的烹調方法。唐穴時期長沙又是文人薈萃之地。到明清時期,湘菜又有了新的發展,並列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組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它的特點:用料廣泛、製作精細、品種繁多;口味上注重香鮮、酸辣、軟嫩,在製作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同庭湖區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多用燉、燒、臘的製作方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軟。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口味側重於咸、香、酸、辣。由於湖南地處亞熱帶,氣候多變、春季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因此湘菜特別講究調味,尤重酸辣、咸香、清香、濃鮮。夏天炎熱,其味重清淡、香鮮。冬天濕冷,味重熱辣、濃鮮。湖南菜具有獨特的風味,其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組庵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麻辣子雞"、"龜羊湯"、"吉首酸肉"、"五元神仙雞"、"冰糖湘蓮"等數百種。 湘菜又稱湖南菜,因湖南簡稱「湘」,故名。湘菜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品味風格聞名於世,與京菜、津菜、蘇菜、遼菜、粵菜、川菜、魯菜齊名,並列為中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特色的形成,是與其獨特的歷史、地理、文化背景分不開的。

一、湘菜的地理物產文化底蘊

湖南位於長江中游,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屬於中亞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境域內地貌特徵為東、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環繞,有雪峰—武陵和幕阜—羅霄山脈;中部崗丘起伏,層巒迭翠,南嶽七十二峰逶迤其間;北部為平原湖泊,有濱湖平原和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稱的全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大小五千餘條河川,大都匯經湘、資、沅、澧四水而注入洞庭湖。湖南在夏、商時期地屬天下九州之荊州;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自秦王朝建立,便出現獨立的長沙郡和黔中郡(戰國時期楚國置,秦代獨立,治所在今常德一帶,時為臨沅縣,漢代改為武陵郡);後屢有改置,但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地理行政區劃。境內民族構成復雜,除後來形成的漢民族外,還有古稱「苗蠻」、「五陵蠻」的諸多少數民族。這一獨特的地理、歷史、民族、風俗等文化因子,共同構成了湘菜形成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先看氣候、地理、物產條件與湖湘飲饌文化的關系。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使湖南物產極為豐富,山區盛產竹筍、蕈、蕨等山珍和動物野味,江河湖泊盛產魚、蝦、龜、鱉、螺、蚌等水產和野鴨等水禽(這里只談物產及傳統飲食文化,與現今對野鴨等禽類的野生動物保護無關),平原盛產稻梁菜蔬等豐富的食用植物,星羅棋布的大小塘壩大都種有湖南的特產湘蓮湖藕,等等,真可謂「物華天寶」、無所不有。

1993年和1995年經兩次考古發掘,在湖南永州道縣玉蟾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了至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經北京大學14C實驗室及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先後用質譜加速器測定,確定這些稻穀距今約有一萬二千年至一萬四千年;同時,在洞庭湖平原的其他地區如彭頭山、城頭山等處,也陸續發現了距今八千年和六千年以前的大量稻穀。這些古稻穀遺存分布廣泛,性狀特徵不同,顯示出並非直線性的起源——發展,而是多源頭的產生,展現了湖南地區物產資源的廣泛性、多樣性與豐富性構成,也證明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在發現古栽培稻的玉蟾岩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同時還出土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大致可以分為哺乳類、鳥禽類、魚類、龜鱉類、螺蚌類、昆蟲類等。經鑒定,其中哺乳動物有熊、貉、靈貓、鹿(鹿類動物有水鹿、梅花鹿、赤鹿、小麂、麝、豬、牛、羊、竹鼠、青鼬、豪豬、水獺、豬獾、狗獾、食蟹獴、斑靈狸、花面狸、椰子狸、野貓、大靈貓、小靈貓、獼猴、兔、鼠等28個種屬;鳥禽類動物有雁、鴨、天鵝、鷺、鶴、鴛鴦等27個種屬,其中水棲禽類有18種;魚類有鯉魚、草魚、青魚、鱤魚等,今天四大家魚中的三種已經位列其中;龜鱉類有鱉、隱頸龜等;螺蚌的種類為數眾多,蚌類有7種,螺類有26種以上,其中肯定作為人類食物的有5種。由此可見湖南食用物產資源之豐富,並表明湖湘的先民已經在充分地利用這些物產資源。

湖南的畜牧養殖業也歷史悠久、十分發達,著名的傳統畜牧養殖禽畜有武陵馬頭羊、武雪山羊、瀏陽黑山羊、漣源黑山羊、湘潭沙子嶺豬、宜章豬、桃源黑豬、浦源坪豬、黔邵花豬、長沙大圍子豬、寧鄉流沙河花豬(兩頭烏豬)、漵浦龍潭豬、東安豬、新晃涼傘豬、綏寧東山豬、瀘溪浦市豬、湘西黃牛、濱湖水牛、雪峰烏骨雞、湘黃雞、桃源雞、新邵小塘駝鴨、攸縣麻鴨、臨武鴨、鼎城湖鴨、寧鄉灰湯鴨、道州灰鵝、武岡銅鵝、漵浦鵝、酃縣白鵝等,無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

遠在周代,湖南就以「其畜宜鳥獸,其谷宜稻」(《周禮·職方氏》)著稱於世。漢代以降,這一物產特徵更為史家所普遍認同。如《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楚地飯稻羹魚,果陏蠃蛤,不待賈而足。」《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谷宜稻,楚地民食魚稻,果蓏蠃蛤,食物常足。」後來更以「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聞名遐邇。湖南稻穀不止是產量高,而且品質佳,自古就是貢米的出產地,江永「三香」之一的香稻有煮之「香聞十里」的傳聞,可見一斑。由於湖南出產的農產品質優味美,許多自古就成為貢品,例如著名的「長沙鱉」(廣義的長沙,盛產於湘中、湘北的湖區,歷史上的貢品名還有「洞庭鱉」、「九肋鱉」等,如《湖南通志》稱:「鱉甲以岳州沅江所參考資料: http://www.canyin168.com/glyy/cywh/xcwh/200702/4827.html

⑵ 中國的美食里蘊含著哪些傳統文化

一、藝術

中國菜很早就講究色、香、味俱佳,《後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中國菜的取名多彩多姿,以寫意手法命名的有「龍虎會」、「鳳爪龍衣」、「獅子頭」、「佛跳牆」,以人物命名的如「東坡肉」、「宋嫂魚羹」、「宮保雞丁」。

唐朝皇帝唐懿宗命皇宮內准備各種美味給同昌公主食用,其中「靈消炙」這道菜,是用喜鵲舌、羊心尖等材料調制而成。

二、文學

中國菜在文學作品中記錄了許多不同歷史時期中的著名菜餚,例如《紅樓夢》、《金瓶梅》等,現代美食家經常從這些作品中可以找到創新和恢復古代菜餚的方法。《紅樓夢》第六十回【牛奶茯苓霜】:「……只有昨兒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

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單取了這茯苓的精液和了葯,不知怎麼弄出這怪俊的白霜兒來。說第一用人乳和著,每日早起吃一鍾,最補人的;第二用牛奶子;萬不得,滾白水也好。我們想著,正宜外甥女兒吃。……」。

三、哲學

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古代的哲學家經常用烹飪方式來進行比喻,如《呂氏春秋·察今》載:「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治大國,若烹小鮮」。孔子曾提到:「食不厭精,燴不厭細」和「肉不正不食」以比喻身正和嚴格要求自己。班固在《漢書》中也寫道:「王者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天」,將飲食看成是治理國家首要的問題。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講的是順其自然的養生之道。「君子遠庖廚」,來源於《禮記》。意為心胸廣大的人應該仁慈,不應進入廚房宰殺動物以備食用。中醫學家認為,飲食是健康之本。葯王孫思邈說過:「救急之道在於葯,安身之本在於食。」 而《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也有「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2)什麼菜有文化情結擴展閱讀:

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上萬年(湖南陶器和水稻種的發現),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5000多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⑶ 中國菜中蘊含著哪些文化

蘭州的拉麵、北京的烤鴨、上海的糯米團、重慶的酸辣粉、武漢的熱乾麵、寧波的湯圓、廣西桂林的米粉、寧夏的手抓羊肉、西安的羊肉泡饃、河南的胡辣湯。他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文明與全國,有的文明與世界。在世界上很受人們歡迎的有酸甜爽滑,外表光滑靚麗,色澤誘人糖醋裡脊、餐桌上必點的經典菜餚宮保雞丁、廣東的有名小吃春卷、把辣椒用到極致的麻辣豆腐、還有傳統美食的代表「餃子」,都在世界上很受歡迎。

閱讀全文

與什麼菜有文化情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