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待文化與人生

如何看待文化與人生

發布時間:2022-04-28 21:35:44

Ⅰ 現代年輕人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的中國,由於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使得大量西方文化湧入中國,飽受文革之苦的中國人(尤其以年輕人居多)突然接觸到了許多國外的新鮮事物,並能在感覺到新奇的同時很快的以一種新的思想去理解,而原有的所謂傳統的概念,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淡化了。變得好似中國文明不是五千年而是改革開放的近三十年一般。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西方文化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存在了幾百上千年前的市井胡同如今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已經成為了西方品牌的天下,港台和西方流行音樂由於緊跟時尚潮流,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一個個西方油畫展讓更多的人熟識了拉斐爾達芬奇梵谷達利,英超意甲NBA逐漸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閑聊話題,更多的孩子們熱衷於歐美日韓的電子游戲......
經濟在飛速發展,GDP已然躍居世界第二位,伴隨著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相繼成功舉辦,中國在世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更多的「made in china」的產品走入世界,有越來越多的老外來到中國,來了解這個古老而現代的國家,了解她的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然而,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老外越來越多,但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卻越來越少,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得人們適應了各種快餐文化,幾乎沒有人再願意去接觸那些費時費力且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文化受到了從沒有過的冷漠。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很多傳統的文化習俗將會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消失,曾經讓所有中國人引以自豪的琴、棋、書、畫,現在知之者甚少!還有多少人會寫毛筆字?還有多少人會畫水墨畫?還有多少人會撫琴?又有多少人會下棋?

Ⅱ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中

大學生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5000年發展過程中,由於特殊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積累,它不僅以程式化的經典文獻、制度等客體形式存在著,而且廣泛地以在長期歷史過程中積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倫理規范、行為方式、審美情趣、風尚習俗等主體形式存在著。中國傳統文化將制約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確引導大學生主動接觸、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其有價值的部分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都能產生積極影響,也有利於消解市場經濟某些經濟原則帶來的負面效應。在人生態度上,司馬遷那種逆境奮發的精神,蘇東坡豪放達觀的胸懷,張衡、徐霞客那種對真理的執著熱愛,孟子的「吾善養浩然之氣」,均是一種健康的精神境界。對待自然、命運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勝」,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說,無不包含著人定勝天的思想光輝。在對待個體生命的權利和自由上,《古詩十九首》和阮籍《詠懷詩》對人生意義的關注,《世說新語》中對個人價值的肯定,《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都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中國人崇尚天倫,「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溫暖著我們的人生,支持著我們戰勝各種困難。「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國人熱愛現實,關心現實,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種虛無主義思想對人心靈的浸染,能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設現實生活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中國人並不屈服,而始終保持一種信心、鬥志,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中國人常常講究道德,以友善態度看人、待人,這對於社會秩序的優化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是積極的。在對待個人和民族、國家利益上,「與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義利取向上,「見義忘利,見危授命」、「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對拜金主義、金錢至上,一切向錢看等思想的侵蝕,其抗擊力閃著道德的光輝。在修身方面,《國語》中的「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老子的「自勝者強」,無一不是良言警訓。在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濫讓責任感處處失守的今天,白居易的「百姓多憂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顧亭林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啻於一記警鍾?
德失落的時下,「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千金一諾,令我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漫長的形成過程中,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帶有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對這些消極文化現象,我們慣常的做法是避而不談、違莫如深。其實,躲是躲不開的,還不如正視它、走近它、反觀它,反倒可使之作為反面教材,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們應在引領學生了解、認識這些消極文化現象的同時,促其克服消極效應、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認知價值取向、因循保守的心理、「守一」、「忌諱」的慣性會阻礙學生創新意識、進取精神的形成。崇尚中庸的信條又會直接影響學生競爭觀念的形成。「別尊卑,明貴賤」的等級觀念、忠孝文化及封建綱常等倫理道德會阻礙學生民主意識、民主作風的形成。傳統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為整個社會的核心階層,這些必然會導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的後果,這當然會影響現在的許多學生影響人們去對體制、制度作根本的改革,從而很容易使改革流於空話……新的時代,我們需要建設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體系,以使人們更趨於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進而推動我們民族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但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正如人們常說,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繼承是必要的,這主要是傳統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事物本質和規律,或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繼承的。當然我們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詞,都是錯誤的。在如何繼承上面,也即如何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體系的對接上,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其實早有精闢之論,首先,「我們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先有繼承,然後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後的創新。中國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使中國傳統文化同樣具有鮮明的雙重性格。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精華與糟粕、積極因素同消極因素並存的兩面體。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消極因素並不是涇渭分明的。它們往往渾然一體、相互交織,而且往往從一個方面看是精華,從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這種復雜情況就要求我們必須審慎地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要盡可能地通過系統學習、了解和研究傳統文化的方式進行有意識的滲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傾向性,增強其積極影響的效應。在高校點亮傳統文化教育之燈,高

揚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必可一改高校大學

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現實,也必將有利於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興!

一、如何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二、如何認識中國傳統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是指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已定型的教育遺產,是已經成為實際的教育歷史實體,是中華民族文明進化過程的教育淵源。[2]

中國傳統教育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大致包含:(1)中國儒家的傳統教育;(2)中國

道家的傳統教育;(3)中國佛教的傳統教育;(4)近代西方教育科學傳入後形成的傳統教育;(5)本世紀以來,特別是二三十年代中國眾多的教育家和教育流派,通過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創新形成的傳統教育;(6)中國無產階級的傳統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特徵被學界歸結為:天人合一、政教統一、文道結合、師嚴道尊。

[3]這觀點主要是從

哲學整體架構的層面上考慮的。此外,若從中西教育特徵的對

比中進行歸結,則為:重世俗而輕神性、重道德而輕功利、重政務而輕自然、重和諧而輕競爭、重整體而輕個體。

從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思想和現象來看,其基本精神和基本觀念可以歸結為:綜合觀、辯證觀和內在觀。

(1)綜合觀,即大教育觀。中國傳統教育認為教育這一系統是整個社會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許多教育問題實質上是社會問題。《禮記·學記》開篇即道:「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意思是說,執政者發布政令,徵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輔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聲譽,不能夠聳動群眾的聽聞;如果他們接近賢明之士,親近和自己疏遠的人,可以聳動群眾的聽聞,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並形成好的風俗,就一定要重視設學施教!玉石不經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首先要設學施教。同時,《禮記·學記》還引用《尚書·兌命》的話曰:「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旨在重點強調君王治國始終要以設學施教為主。可見,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中,把教育看成是國家大事,並且把教育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認為教育可以培育國家需要的人才,可以形成社會的道德風尚。

(2)辯證觀,即對立統一觀。中國傳統教育強調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但同時也不忽視知識教育的作用,德育和智育形成對立統一的關系;同時,它還強調教與學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對矛盾,但這對矛盾,但同時又指出,教因學而的益,學因教而日進。

(3)內在觀,即強調啟發人的內在道德自覺性,心性的內在道德功能觀。中國傳統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啟發人的內心自覺,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其「治國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強調的是對自身的肯定。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教育的關系

教育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系統論的觀點看,離開了文化系統這個整體,就無從認識教育這一文化系統中的要素。實踐和理論反復證明,教育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決非一種線性的因果關系,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中介因素,而文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中介」。我們只有把教育放在文化的整體框架中,才能充分認識它的涵義,才能把握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教育在其發展歷程中的合理性和悖謬性。

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大體表現在兩個層面:

首先,從歷史的外顯層面來看,一定的教育必然都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決不可能完全擺脫傳統的根基而任意創建。而原有的根基,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在政治、經濟、宗教、禮儀、思想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具體表現。比如唐朝的文化積淀更傾向於一種相對開放、外傾、色調熱烈的類型,因此其教育也更傾向「有容乃大」的氣派,從唐詩的輝煌即可看出;而宋朝的文化更傾向於相對封閉、內傾、色調淡雅的類型,因此其教育也更傾向於精緻細膩的風格,整個教育更多的關注理學建構。

其次,從歷史的因隱層面來看,文化傳統常常以「遺傳基因」的方式滲透於全部的歷史過程,作用於現實的教育,它一般作為一種潛在意識,不自覺地嵌入到教育中去。而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它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則更為深刻。比如「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學習動機影響著世世代代的學子,時至今日,對現代人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Ⅲ 怎樣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Ⅳ 以文化影響人生為話題的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具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在科學已經成為群體和社會的取向的氛圍下,在群體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學也就成為了約束自己行為的道德自律的真實內容。修身養性的自我品格鍛煉可以轉化為樹立、培養和堅守對科學文明的嚮往和信念。在某種意義上,當代中國的科學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倫理在促成和助長這一趨勢過程中的積極的作用。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求變,《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現代價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大張旗鼓地宣揚通過變革以求發展的精神。可以說,變革與發展的互動,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就人生價值來說,傳統文化突出地強調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當魚(生命)和熊掌(道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如此的"正氣"塑造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維系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但傳統文化並非不重視物質生命的價值。以物質生命承傳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載於生命的道德意識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推廣受到重視,不論是為功名、為財富、為名聲,它都鼓勵人的積極努力。盡管這個"為"的有意識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後成為"人慾",但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它實際上支配著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價值追求。正因為如此,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學與現代化無緣的絕對化的觀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首先要認識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的人倫關系的重心已經不同。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社會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小農社會,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基本在家庭、家族的狹小圈子中完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體系便以家庭道德為主體,這種人際關系是相當固定的長期廝守或相處的關系。傳統所說的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中有三倫說的是家庭中的關系。因此在這種倫理體系下的人是家庭人、角色人(同時作為父、子、兄、弟、夫、婦以及多重親屬關系的人)。而現代社會是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知識經濟交錯的社會,每個人都有他的社會位置和工作。工作和事業成為個人生命中的核心部分。而社會生產是在廣泛的協作下完成的,人們的生活也突破了家庭的狹小空間,而在社會大家庭中同呼吸、共命運。在這種社會生活的模式下,人與人的平常交往,更多的是「五倫」之外的「第六倫」———社會公眾。因此,現代人可以說是社會人、職業人。
其次,應認識傳統人倫關系具有等級性和附庸性。傳統社會提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它所表現的是一種絕對服從、隸屬的關系,正因為如此,許多傳統的德治往往打有等級社會的烙印,比如講忠孝,總揮不去愚忠愚孝的歷史夢寐,講仁愛,也帶著貴族君子施捨恩蔭的意味。現代社會人民是主體,是主人,是人格平等的公民主體、責任主體,把傳統的忠孝仁愛思想拿到今天,由於時代變遷,人們往往找不著感覺。

Ⅳ 簡要回答文化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系是怎樣的

文化屬於意識形態的東西,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人的認識有兩種來源一是直接實踐,二是間接經驗,間接經驗可以是他人簡述,也可以是通過定

Ⅵ 文化對人的影響很大,都是如何體現的

文化對人的影響很大,它是通過下面幾種方式體現的:

1.文化影響人類思維方式。通過對人類思維方式的影響,使得文化深入人心,從而達到改變人類行為方式的目的。文化的傳播方式有自發的宣講,也有官方的政策性規定,每一種文化的傳播,都是從少部分人開始,漸漸的擴大范圍!人接受了什麼樣的文化,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思想,從而延伸出不一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古時候的三寸金蓮,就是當時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是人類思想的體現,只是這是陋習惡俗而已!


Ⅶ 文化與人生怎麼樣

《文化與人生》是賀麟(1902—1992)先生的學術代表作,也是其影響最大的一本論文集;1947年初版,1988年新版,至今印行不衰。初版、新版都交由商務印書館,並均經作者本人審閱。本以為將《文化與人生》收入《賀麟全集》,編輯工作會是一樁相當輕松的差事,但實際編校的復雜性可謂出人意料。 先從糾正文字訛誤說起。 此次編輯底本:據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1版第3刷《文化與人生》錄排後的校樣。參校:《民國叢書》選印《文化與人生》1947年初版(繁體豎排);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版讀秀超星電子本(王元化名譽主編,吳格主編。簡稱「文藝版」。本版其實收錄並不完整,只有商務版的一半內容);部分文章參校最初發表的刊物,及其他作者認可的文集。 編輯中發現的文字訛誤大體有兩類:一是錄排後產生的新錯誤。承擔錄排工作的南京理工大學激光照排公司在同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質量與服務均有很好的口碑,上海90%以上的出版社都是其客戶。但即便如此,數十萬字的書稿在沒有電子文檔的情況下,重新錄入排版校對後所產生的文字訛誤仍然相當可觀,此處略過不提。二是原稿本身,即商務新版《文化與人生》的文字訛誤,數量之多超出了原先的預計。例舉如下: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 1.譬如,仁仍儒家思想的中心概念。 「仍」在1947年初版,及《儒家思想新論》(《民國叢書》影印1848年正中書局版)中作「乃」,據改。 2.如關關睢鳩式的愛慕,輾轉反側式的相思,便有詩意了。 「雎」「睢」形近,「關關睢鳩」當作「關關雎鳩」,《儒家思想新論》原本不誤,徑改。 《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3.幾年來,確立了自力更生的國防建設,經濟建設,統一團結的和平建國的政策。有了自立更生、和平建國的准備,有了…… 「自立更生」初版作「自力更生」,據改。 《物質建設與培養工商業人才》 4.我們的職責不僅是片面的鼓吹工業化,而思是何為物質建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而思是何為……」不易理解,查初版,原作「而思如何為……」,據改。 《物質建設與思想道德現代化》 5.不然,未經過思想的計劃、道德的努力而產生的物質文明,就是貴族的奢侈,貧污的贓品,剝奪的利潤,經濟生活的病態。 本文最早發表於1940年《今日評論》第3卷第1期,原題「物質建設現代化與思想道德現代化」,新版誤作發表於1938年。徑改。本句中的「貧污」,《今日評論》、初版、文藝版均作「貪污」,據改。 《五倫觀念的新檢討》 6.所以以我們看來,我們仍不妨礙著注重人倫和道德價值的方向邁進,但不要忽略了宗教價值,科學價值…… 「不妨礙著」初版作「不妨循著」;本文亦收入《近代唯心論簡釋》、《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不妨礙著」均作「不妨循著」。據改。 7.此種普愛,一方面可以扶住善人,鼓舞善人,一方面可以感化惡人與無形。 初版、《近代唯心論簡釋》、《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及文藝版「與」均作「於」,據改。 8.蓋如果你既然報感化惡人的襟懷,你又何必處於與惡相敵對的地位呢? 初版、《近代唯心論簡釋》、《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報」作「抱」,據改。 9.有了老安少懷,己飢己弱,泯除小己恩德的胸襟,就是普愛或至少距普愛的理想不遠了。 初版、《近代唯心論簡釋》、《哲學與哲學史論文集》「己飢己弱」作「己飢己溺」(源出《孟子61離婁下》),據改。 《信仰與生活》 10.單是理想或想像,均無甚大的實行力量,唯有構成信仰的有機成分的理象與想像,方可成為主宰行為、推動行為的決定力量。 初版「理象」作「理想」,據改。 11.譬如就中國現在軍事上的抗戰,政治上的建國而論,謹慎點說,真可說是「成敗利鈍,非所逆賭」。 「逆賭」 初版作「逆覩」, 「覩」為「睹」的繁體字,「逆睹」者,預見也,源出《後出師表》。據改。 12.(三)在法律范圍以內取公開和平行動,組織政黨,喚醒民眾……。若果合法的、公開的、和平的民主政治無法施行,則自然會產生。(四)秘密結黨反叛,以武力陰謀暴動,推翻政府。 「產生。(四)」中的句號,顯然應刪除,初版無此句號,據改。 《理想與現實》 13.理想與現實的合一,並不是垂手可得、不勞而獲的。 「垂手」文藝版改「唾手」,其實「垂手」也可表示容易,《現代漢語詞典》就有「垂手而得」的用法,而查《漢語大詞典》所舉艾蕪例,更可知「垂手可得」,近人並不少用。故不改。 《樂觀與悲觀》 14.我們真可以說樂觀是精神發皇蓬蓬勃勃的「朝氣觀」,悲觀是志氣鎖沉衰老頹喪的「暮氣觀」。 「銷」「鎖」形近,「鎖沉」初版、文藝版均作「消沉」,據改。 15.老色日上面,歡驚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驚」初版作「悰」,「悰」者,歡樂也,據改。 《自然與人生》 16.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成功主客合一。 「成功」文藝版改作「成為」。存疑,不改。 《觀念與行動》 17.人的意識形態往往與他的物質環境相刺謬相違反。 「剌」「刺」形近,「刺謬」當作「剌謬」。徑改。 《基督教與政治》 18. 當聖奧古斯丁時,基督教已成為羅馬帝國教。 「羅馬帝國教」初版,及《思想與時代》(第29期,《基督教與政治》最初發表於此)均作「羅馬帝國國教」,據改。 19.只要基督教與政府分權或爭權,不論各舊教之管轄政府或如新教之為政府所管轄,皆足以失掉基督教的宗旨和力量。 「不論各舊教」《思想與時代》(第29期)作「不論如舊教」,據改。 20. 如天子有祭天、祭宗廟等宗教職務,及寅恭虔誠,畏天命,畏天意的宗教休養(其實昔日中國皇帝之……)。即使大臣亦有「燮理陰陽」的宗教職責。 《思想與時代》(第29期)原文無「,及寅恭虔誠,畏天命,畏天意的宗教休養」等文字,自存復印件初用圓珠筆加上,後則刪除。1947年初版有此處文字。不改。 《基督教和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 21. 羅馬教皇命令耶穌會不得允許中國的基督教徒祭典祖宗和儒教。 「祭典」為名詞,此處當作「祭奠」。徑改。 《納粹毀滅與德國文化》 22. 我們打倒了義大利、德國和日本之後,尚須不時提防變象的潛伏的納粹病菌的復發,才足以確保戰後世界的永久和平。 「變象」為變異的自然現象之意,此處或當用「變相」。 改作「變(象)[相]」,用括弧留示刪改痕跡。 《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 23. 用這種的讀書法,其實也就是一種涵養功夫。 初版「功夫」作「工夫」,此為古人尤其宋以來人常用術語。據改。 《從外國電影談到文化異同》 24. 一如中國傳統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婚姻關系中,包涵有儒家思想的背景一樣。 「妁」「灼」形近,「媒灼」當作「媒妁」,徑改。 《楊墨的新評價》 25. ……但至少不要危害別人的幸福,才可得算得利己。 「可得算得」初版作「可算得」,據改。 《功利主義的新評價》 26. 易言之,他受外界事物不斷的引誘,所以是鶩外的。 「鶩」「騖」形近,「鶩外」當作「騖外」,徑改。 27. 而且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已是追求一種遠大的社會理想,而有利功利主義者的仁愛精神,是否超越其狹義的功利立場,也是問題。 「有利功利主義者的仁愛精神」語意不明,對照初版作「有利他的仁愛精神」可知,新版是將「利他」的「他」解作「功利主義者」了,顯然是妄改。據初版改。 28. 從不計算人生利害得失,在徹底計算人生利害得失,用科學統計方法來計算人生的利害得失。 「在徹底計算」初版作「到徹底計算」,據改。 《宣傳與教育》 29.內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焉馬有餘,厥聞四馳。 「焉」「馬(馬)」形近,初版作「霈馬有餘」,新版改「馬」為「焉」但未將「馬」字刪除。據改為「霈焉有餘」。 30. 政治宣傳不僅不妨害民主政治,而且是發達民主決不少的要素。 「決不少」初版作「決不可少」,據改。 《陸象山與王安石》 31. 市易之法成,則貸賄通流而國用饒矣。 「貸賄」當作「貨賄」,「貨賄」即財貨、財物。徑改。 《人心與風俗》 32. 風俗有無潛流之孤高自賞、凈潔無暇,因為風俗…… 「無暇」初版作「無瑕」,據改。 《學術與政治》 33. 特別避免為奸雄霸主所利用,而陷於楊雄、蔡邕的命運。 「楊雄」初版作「揚雄」,據改。 34. 他不願作二臣…… 「貳臣」的「貳」不當簡化作「二」,徑改。 《王船山的歷史哲學》 35.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遠較與他同時代的顧亭林、黃黎洲為高。 及《人心與風俗》:如明末的顧亭林、王船山、黃黎洲等人…… 「黃黎洲」當作「黃梨洲」;古籍常作「棃洲」,「棃」「黎」形近易誤。徑改。 36. 其能孤挖一心以絀群明而可效其靈乎。 「挖」當作「(提手旁)戹」,徑改。 37. ……君子之學未嘗離行以為知也。《《尚書引命》卷三《說命》》 《尚書引命》當作《尚書引義》,徑改。 二十三、《王安石的哲學思想》 38. 他所謂不視、不聽、不言、不動之時的先明、同聰、先言、先動…… 「同聰」初版作「先聰」,據改。 39. 同上,見《性情論》…… 上文明言「在《性情》一文中」,查核《臨川先生文集》,亦當作《性情》。據改。 綜上可見,新版有相當一部分的文字訛誤是舊版本來沒有的,有些錯得很「低級」,而且新版多次重印也一直未加以更正。除文字訛誤外,新版對異形詞的處理似乎也比較隨意,如「做人」與「作人」,「想像」與「想像」,「需要」與「須要」,「人才」與「人材」,「年輕」與「年青」,「賬」與「帳」,「分」與「份」,「決」與「絕」,等等,舊版大體前後比較一致,新版則有時用這個,有時用那個,相信這是源於編輯時未前後統一,而不是作者行文多變所致。一般來說,異形詞只是同音同義而不同形,雖有「規范」「不規范」之說,但並非正誤之別,因此此次《全集》本也就沿用新版的文字改動了。另外,新版也有個別繁簡轉化不徹底而遺留的繁體字,也屬於編輯上的小失誤。 如果就以上問題來看,新版的編校質量要低於舊版,與文藝版(雖然不是「完璧」)相比,編校質量也要差一些。當然,舊版《文化與人生》字型大小小,字跡比較模糊,還是繁體豎排,新版在此基礎上重新編排為簡體橫排,其難度自然要大於後來諸版基於新版所做的編排。因此,對於新版的這些文字訛誤也應加以同情的理解。再者,新版也有個別的糾正舊版文字訛誤之處。例如:新版《信仰與生活》一文中有「社會心理學家黎朋說……」等文字,「黎朋」在1947年初版中作「黎明」。此處指的是法國學者古斯塔夫61勒龐(G. Le Bon),民國時期對中國學者產生過不小的影響,除譯作黎朋外,也有譯作勒朋、魯滂、賴朋等。此處當以新版「黎朋」為確。《宣傳與教育》中舊版「《聖經》中所謂Evongelist」,外文拼寫也當以新版Evangelist為是。

Ⅷ 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與人生修養有感,應該怎麼寫

  1. 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一個人鼓掌的速度,就是他成長進步的速度。」 你乍一聽好像這鼓掌跟成長進步沒什麼關系,可是你仔細想想,一個人的掌聲,跟他的心態有沒有關系?跟他的狀態有沒有關系?跟他的胸懷有沒有關系?跟他的修養有沒有關系?所有這些,跟他的成長進步有沒有關系?我們今天要講修養,一個人的掌聲,其實正是他修養的一個表現。

  2. 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人生修養。古人把修養分成兩個部分:「修身」和「養性」。

  3. 春秋時期,楚莊王問謀士治國之道,問了三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修身。楚莊王說,「我問治國,何言修身?」謀士答:「不能修身,何能治國?」 其實謀士說的非常有道理,不能修身怎麼能治國呢?那麼,對今天的領導幹部來說,是不是也可以說一句:不能修身,何能為官?

  4. 修身,來源於曾子所著的《大學》。大學里邊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了八個層次,或者是八個步驟,它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共是八個層次,修身是其中的一個層次。

Ⅸ 如何正確看待人生

積極進取沒有錯,不要怕被人超過。

一、正確看待人生,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對人生問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生觀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問題: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為了什麼?是為了自私自利,還是為了奉獻社會。

②人生態度,回答人該怎樣活著?是樂觀積極進取,還是悲觀消極無為。

③人生評價,回答人生價值何在?是看貢獻的大小,還是看索取的多少。

正確的人生觀是客觀地反映人生的本質和人的發展一般規律的人生觀,它能夠幫助人們優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態度、實現人生價值。

二、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人生觀

1、認清人生本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具有自然、社會和意識三種屬性,人生是人的自然生命在意識支配下的社會旅程。

我們和他人比較,要有平和的心態。

2、優化人生目的。

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時把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簡稱為「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3、端正人生態度。

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①人生須認真。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毛澤東

②人生當務實。

臨淵慕魚,不如退而結網。

③人生應樂觀。

樂觀主義是一種通過努力可以掌握的生活技巧(四步程序):積極思考;爭做強者;明確目標;褒獎自己。

要注意「三樂」的有機統一: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④人生要進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實現人生價值。

關於人生評價,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倡導「主要看奉獻」的人生價值標准。

價值是主體認定的客體對主體的積極作用。價值范疇是一個關系范疇,不是實體范疇。

人的價值是客體之人對主體之人的積極作用,包括三種價值:

①社會價值是社會客體(群體)對個人主體(個體)的積極作用;

②個人價值是個人客體(個體)對社會主體(群體)的積極作用;

③自我價值是自我客體對本人主體的積極作用。

其中,個人價值和自我價值的有機統一構成人生價值,用公式簡略表示為:

人生價值=個人價值+自我價值

馬克思主義認為,評價人生價值主要看個人通過創造性勞動為社會作出的貢獻。因為,如果社會絕大多數人

奉獻>索取,則社會發展;

奉獻=索取,則社會停滯;

奉獻<索取,則社會倒退。

請看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文化與人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