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浦三月三的民俗活動是怎麼來的
「石浦三月三」是石浦久負盛名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這一天,來自周邊地區的男女老少紛紛趕至宋皇城沙灘,載歌載舞,聽潮觀濤,盡情歡娛。當地百姓說,踏過三月三的浪,一年裡會手腳輕健,不長瘡癤。只是揮舞灘頭的不再是沙蟹桶、漁簍、沙蛤耙,而是東海龍、漁家燈,還有漁家漢子抬著各式抬閣、吹著與人等長的民間「長號」,敲打出與海一樣豪邁的漁家鼓點,跳出的是一個個崇敬大海的音符。關於「石浦三月三」的由來,人們紛說不一。
有一種說法跟南宋大臣陸秀夫有關。傳說南宋末年,石浦沙灘附近有一美麗善良的漁家姑娘,以拾辣螺為生,人們稱她為「辣螺姑娘」。一次,「辣螺姑娘」在沙灘拾螺時發現一外地受傷男子,遂將他救起,並帶回家中悉心照料,那男子就是南宋大臣陸秀夫。在療傷期間,陸秀夫和「辣螺姑娘」漸漸地互生愛慕之心。傷愈後,由於陸秀夫國事在身,匆匆告別,臨行之前,許諾功成之後娶「辣螺姑娘」為妻。不幸的是,陸秀夫走後,「辣螺姑娘」被當地漁霸看中,欲強迫成親。娶親當日,「辣螺姑娘」以死相拼,投海身亡,這一日恰為農歷三月初三。以身殉情的「辣螺姑娘」冤魂不散,每年此日都會爬上沙灘,翹首北望,等候情人歸來踐約。後來陸秀夫背負南宋小皇帝趙昺跳海,也許是不忘當年與姑娘之約,屍體漂至皇城沙灘。據明嘉靖《象山縣志》載,南宋滅時,有鄉人發現皇城沙灘附近海面有許多浮屍,其中有少年著黃龍袍。人們懷疑是崖山海戰陣亡將士,而黃龍袍少年應為與大臣陸秀夫一起殉國的小皇帝趙昺。「遂葬焉,外圍以牆,因名宋皇城」。於是沙灘以此得名為「宋皇城沙灘」。後來,善良的村民每年三月初三會趕到沙灘,紀念這對忠貞不渝的戀人,最後漸漸衍化成民間傳統活動。
與之不同的另一種說法,稱「三月三•踏沙灘」的由來與生產勞動有關。沙灘的歷史上本無「三月三•踏沙灘」的民間文化活動,有的只是紅紅火火的生產勞動。沿海一帶歷來廣泛流傳著這樣兩句俗語:「三月三,辣螺爬沙灘」,「三月三,螺子螺孫爬上灘」。按農事在三月初三前後,地溫、水溫開始升高,真可謂「淺海辣螺先知暖」,到了這時節,螺們便不顧死活地爬上灘頭,這一爬正合了漁家、農家之意。人們便在這個季節相繼去沙灘拾撮,也就有了「三月三•踏沙灘」的壯觀場景。隨著人口的增長,灘頭資源的逐漸涸竭,老輩們仍習慣於在這個日子裡帶著晚輩往沙灘走,重溫昔日為收獲而走沙灘的興旺場面,於是,便形成了一個全新意義的「三月三•踏沙灘」的民間文化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