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很忙碌,怎麼建立家文化
1、倡導良好的家庭理念,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的家庭理念是家庭倫理道德的體現者,是家庭文化的核心,是家庭成員的行為准則。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因而需要培養孩子的「孝心、節儉、誠實」等品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以一種民主、平等的方式,採用「滴滲式」的教育模式,讓孩子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學習處事原則。
避免出現逆反的對抗心理,從而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情緒,創造出快樂的家庭氣氛。良好的家庭理念對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使孩子的內心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遇到困難時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想辦法解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2、勤奮敬業,轉變觀念。
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維持生存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都要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父母的勤奮敬業的狀態也會影響孩子們對於社會的看法,要給孩子營造一種有付出才會有收獲的觀念,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量力而行,這種從小觀念的樹立會影響今後孩子對於事情的看法和做法。
養成一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附其他人,所有的回報都是努力來的結果。孩子的性格中映射著父母身上的影子,所以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
3、讓家中充滿書香。
俗話說「行百里路讀萬卷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為父母的我們,工作之餘可以去圖書館借一些書目,作為日常的讀物。
孩子在家庭這個大環境里會受到家庭氣氛的熏陶,如果父母都以身作則,在日常多讀書多看文章,孩子也會被父母的行為所影響,找到在讀書中的樂趣。積極的家庭文化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父母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有義務引導孩子朝著更加正確方向努力和前進。
4、大人要身教,保持家裡整潔美觀。
除了生活節奏,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人要身教,並保持家裡的整潔與美觀。
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孩子從小到青少年階段,都在模仿大人,從我們身上學習。如果我們對待孩子動不動就打或罵,孩子只要受委曲、有情緒或是生病了,情緒反應就是哭鬧。他不懂得用溝通方式說出個人需求,甚至拳頭一下就揮出去。
有些父母愛用威脅的口吻警告孩子:「如果這件事沒做好,或是你再哭鬧,等下回到家你就知道!」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受教,而是受威脅,這樣沒能真正教好孩子。
大人要成為典範。我們希望孩子以後成為什麼人,我們要很有自覺,自己就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如果希望孩子整潔有美感,那也要成為典範。
不能說回到家,以累為借口,把皮包外套和雨傘隨便一丟。不管是在家中或學校,東西都要各就各位,雨傘、鞋子、外套、睡衣、玩具等,全都要有它的位子。
孩子回到家,家中每樣東西都各就各位,孩子清楚那是個安定的家,情緒就不會被帶起來。在混亂的家,孩子會失去安定感,一旦如此,便容易吵吵鬧鬧。一旦孩子吵鬧,父母的情緒便被勾引出來。最後,沒有人會相信,不打不罵是可以帶孩子的。
5、大人典範,最好品格教育。
孩子的玩具隨地亂丟,是很讓家長頭痛的問題。父母可讓孩子清楚每樣玩具的位置,每個櫃子放不同的玩具。孩子清楚知道玩具玩好要「回家」,也知道每樣玩具的家在哪裡,那麼自然能減少很多混亂。
但是,太多的家庭,大人並沒有以身作則做到這個部分,客廳有廚房的東西、廚房有浴室的東西、溶室有寢室的東西,東西到處都是。
現代雙薪家庭多,好些家長很忙碌,也顧不上這些,心想亂就亂吧。但是,這樣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孩子會活在很多「混淆的價值觀」里。
不打不罵,是一念之間可以做到的,而整個家庭文化會跟著翻轉,家庭文化會重建起來,你會發現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不打不罵不代表放任孩子,要原則堅定,態度溫和。過規律的生活,節奏建立起來,將家及生活的環境照顧好,美學就自然而然的進入。而大人的典範,就是最好的品格教育。
B. 如何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建立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家庭成員之間應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關心。子女從父母那裡獲取最溫柔、最純潔無私的母愛和既嚴格又起著榜樣示範作用的父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從而產生穩定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獨立、樂觀、自信的個性;子女對父母關愛的體驗促使他們心身健康成長,孩子純潔的心靈中也會逐漸滋生愛的幼苗,從小愛父母、愛家庭,在學校中愛夥伴、愛集體,將來愛人民、愛祖國,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的青年。父母應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使孩子對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校學生有2/3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長應給孩子一個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並非裝潢豪華,設備齊全,如:為他們准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提供孩子必需的文化學慣用品,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布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為創造清新濃郁的文化氣息和高雅優美的藝術氛圍,可設置家庭圖書角,收看內容健康有益的電視節目,傳播准確科學的資料信息等等,給孩子以健康的熏陶和影響。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要避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還要注意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在工余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為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三)尊重、理解、信任孩子:
家長要尊重孩子。沒有對孩子的尊重,家長和孩子之間就談不上建立良好的關系。對於家長來說,要尊重孩子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老是本著「你是孩子就要聽話」這種僵化的思維來考慮問題,甚至任意打罵、體罰孩子,完全把孩子視作家長的附屬品。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充分利用表情和身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尊重,諸如面帶微笑和孩子談話,嘗試著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舉動,都會使孩子感到家長的尊重。當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是尊重,他們就會從心理上拉近與家長的距離,這樣就會使得雙方的關系處於一種良好的互動狀態。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就是家長總是擺出一副「家道尊嚴」的面孔,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說教。有些孩子逆反心理強,對此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從而造成與家長關系緊張的局面。
家長要理解孩子。陶行知說過:「教育兒童,就要揣摩兒童的心理。」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這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了解。家長應該注意了解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做家長的如果對孩子有較深的了解,就能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對症下葯、有的放矢,從容地解決問題,從而避免與孩子之間出現不必要的誤會而導致關系緊張。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了解孩子的情緒起伏、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尤其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正處於思維發展的活躍期,思維還不夠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各種不同類型的問題。因此,家長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針對孩子所出現的問題,對症下葯,而不是老拿「一歲孩子的衣服去給五歲的孩子穿」,這樣做怎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所以,家長應該嘗試以孩子的觀念去看周圍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家長要信任孩子。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長多大都是孩子。」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為他們安排好一切。殊不知這樣一來卻使孩子獨立性差、自理能力差。因此,家長應該敢於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們的能力,相信他們的勇氣,相信他們的智慧。家長可以在適當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諸如打掃衛生、疊被子、洗碗,甚至可以「創設」各種情景「放」孩子去探索,鍛煉他們的能力。比如學校開展的郊遊等集體活動便是家長「放」孩子的一個好時機,也好似考驗家長敢不敢「放」、肯不肯「放」的試金石。只要家長敢於適當的「放」,那麼必將發現孩子可以發展得更好!而這對於雙方建立起良好的關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四)營造言傳身教的氛圍:
家長的人格、品德、學識、情感,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完善自身人格,對子女的教育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父母應做到樂觀進取、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熱愛生活、情趣高尚(如看書、旅遊、幫助他人),營造言傳身教的氛圍。
首先,家長要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要留心國際政治風雲、國家大事,言談舉止與國家的命運、前途同喜同悲,培養孩子愛國情感。如台灣問題成為目前的焦點,可讓孩子和你一起看電視、報紙、雜志上關於台灣的話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孩子明白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有人從中作梗,身為中國人有信心、有能力、更有義務使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每個家長要多學習岳飛母親的鴻鵠之志、博大胸懷……
生活中要自覺按時上下班,積極工作;為人正直、清廉;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給孩子以榜樣進行熏陶。
其次面對文化商品紛沓而來,家長要分情良莠,區別真、善、美、精和假、惡、丑、粗,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多看書看報,知曉一定的政治經濟、天文地理、藝術體育等知識。家長的博學多才會成為孩子上進的動力,會自覺地加強自身鍛煉,提高自己,向家長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面對幾代人寵愛的獨生子女,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也是家長應努力做到的。教育部門一再重申,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層原因的。現實中青少年屢見不鮮的自殺案件不能不為我們敲響警鍾。家長要教育孩子接受批評,正確面對挫折,於失敗面前百折不撓。要幫孩子分析挫折,與他一起笑對挫折,戰勝挫折,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適當的挫折情境,讓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鍛煉挫折容忍力,使他們在逆境中經受意志品質的磨煉。可以讓孩子隔幾天過點「苦日子」,吃幾餐粗糧鹹菜,對孩子買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應,要求他們進行某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在比賽中有意識安排與強手交鋒,利用寒暑假送他們到艱苦的環境中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