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傳承

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傳承

發布時間:2022-04-28 22:39:44

Ⅰ 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 我國做了哪些工作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對於保護、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一直採取積極的態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護、傳承和弘揚,概括起來大體上有四點:
第一,制定法律法規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都有繼承、保護、傳承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條款。201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指出,國家扶持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這對保護、傳承、弘揚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弘揚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建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的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今年民族地區可望達到縣縣有文化館和圖書館的目標。同時,還撥出了大量資金,支持民族地區加強廣播電視建設,凡是通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電視、聽到廣播。2001年至2010年我國開展的「萬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也是民族地區文化保護的基礎建設。

第三,大量培養少數民族文化人才,為保護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提供人才保障。民族院校和民族自治地方,都辦有專門培養少數民族文化人才的基地。在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都有專業的少數民族文藝表演隊伍,像北京就有中央民族歌舞團這樣非常著名的演出團體。民族自治地方每年把一些優秀的、有培養前途的表演方面的人才送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專院校進行專門的培訓,像大家知道的藏族藝術家才旦卓瑪就是上海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像著名的苗族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就是中國民族大學藝術專業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傳承、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骨幹隊伍正在茁壯成長。

第四,組建機構,從組織上保證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國家有關部門都建立了民族文化的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保護,像我們國家民委有文化宣傳司,專門承擔這方面的任務。民族語言的翻譯、民族出版物,這方面我們的機構也比較多,在北京就有民族語言翻譯中心,各民族地區都有民族語文的翻譯機構。在出版方面,我們國家現在有37家民族出版社,用26種少數民族語言來出版各種圖書。此外,我們每隔四五年,還要組織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這也是我們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

Ⅱ 怎樣解決少數民族文化的失傳和失真的問題,從何入手

中國的少數民族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族群,在一些偏遠的山谷里,很多少數民族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苞一樣,亟待於綻放,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且,少數民族的文化流傳多年,直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這些文化反而出現了失傳和失真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意外,因為現在沒有人會在意比如苗族、傣族等等文化的發展,如果想要改善這一問題,必須從包裝、推廣、創新等等這幾方面入手。

少數民族文化需要傳承,並且更加需要年輕人去傳承。中國這么大的國土,有很多文化寶藏需要我們去挖掘,可能也許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直播、一個簡單的拍攝推廣,就能帶動整個文化發展,讓更多人知道中國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

Ⅲ 論文題目:如何發展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

家庭傳承模式面臨現實沖擊

兒童是民族文化血脈的繼承者和文化基因的承載體。兒童獲得文化傳承的知識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比如土家族、畲族等民族,有語言而沒有本民族文字,他們的文化靠口耳相傳,言傳身教,孩子自一出生就開始了文化傳承與習得的過程。

這種家庭與文化傳承的關系是人類最古老、最強韌的關系之一。但是在今天,這種關系出現了松動的跡象。

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將孩子留在了農村,出現了大批「留守兒童」。

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長年在外務工的青壯年人數在10萬左右,其中80%是朝鮮族,留守兒童達到3萬多人,其中個別學校的個別班級有85%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在中西部地區,留守兒童也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其中有不少是少數民族兒童。

這種人口流動的趨勢帶來了文化生態的改變,民族文化的家庭傳承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一些青壯年在經濟發達地區創業、成家而後定居,置身於一個沒有本民族文化底蘊的城市,民族傳統習慣的保持更加困難。文化生態具有不可再生性,傳統紐帶一旦被割斷,要想再重新拾起難上加難。

另外一個沖擊來自集中規模辦寄宿制學校。有些農村地區開始推行低年級寄宿制學校,三年級小學生基本要求到各所屬的鄉鎮完全小學寄宿。這樣,學生的學習條件的確得到了改善,但長年的寄宿生活使少數民族學生與家庭的接觸大大減少,使得那些原本依附於本民族文化之上的兒童的個人行為和經驗日漸淡薄,對本民族的認同也隨之減弱。

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憂慮。

學校教育能否扛起文化傳承的大旗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人們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學校教育。在不少學校,民族文化的教育也已經開始。

雲南省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學通過開設「民族常識」、「民族文化」、「阿語基礎」等課程對學生進行教育,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課程(現行課程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以校為本開發的課程)體系;貴州省貴陽市民族中學將民族知識校本課、民族體育、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藝製作納入各年級教學計劃,全校100%的學生都能得到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寧夏自治區銀川市六中則以學校大型活動和常規活動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活動;江蘇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學把藏語文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開展民族歷史文化教育和民族節慶活動,讓這些與父母相隔千里的藏族學子也能感受到濃濃的民族文化氛圍。

但是記者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學校傳承還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

其一,師資缺乏

民族文化的傳承,關鍵在於教師。在不少民族學校,師資問題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民中學就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沒有專業的民族教師,教民族文化課程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兼職教師,真正懂得回族文化內涵的教師則更少,參加過培訓的教師根本沒有,上課方式還很呆板。」

在青海省西寧市,有的民族學校因為缺少具備相關教學能力的教師,把開設阿語課的任務交給了清真寺承擔,由清真寺阿訇對學生進行普及性的知識教育。

農村地區、偏遠山區的民族學校師資力量本來就很薄弱,要想再解決民族文化課程的師資問題,對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其二,語言危機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蘊藏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智慧,寄託著深厚復雜的民族情感。對於我國許多少數民族來說,民族語言是他們最古老、最輝煌的成就,是他們世世代代創造能力的主要表現。

為了保護民族語言,我國在條件成熟的民族地區實行了雙語教育。如新疆、內蒙古、吉林延邊、西藏等地,都開展了雙語教學,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族出版物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也成績斐然。

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民族語言的傳承情況令人擔憂,很多語言現在正在成為瀕危語言。比如滿語,現在全國能講滿語的人也就100人左右,而精通滿語的人不足50人,而且多數都年齡偏大。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校長高春梅說:「我小時候居住在達斡爾族自然屯,所有達斡爾族的孩子都用母語交流,甚至連漢族等其他民族的孩子也都會用達斡爾語交流。如今在民族地區,40多歲的漢族兄弟還能用達語交流,但是達斡爾族的青少年卻很少會說母語了,人與人交流的主導語言完全變成了漢語。」

達斡爾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語言的傳承面臨更大挑戰。同樣在東北,赫哲語也沒有文字記載,現在能說赫哲語、懂赫哲族歷史的也就20多人。在我國,像達斡爾族、赫哲族這樣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民族一共有29個。

民族語言的危機,部分來自於民族成員對自己的語言、文化缺乏正確的認知,認為本民族的弱勢地位是由文化造成的,產生了對民族恥於認同的心理,導致青少年對自己的「母語」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歡的不正常狀況,對有關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沒有任何了解,甚至表現得極為冷漠。

民族語言的危機還源於社會經濟的壓力。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學習民族語言之後的出口問題是教師、家長關注的焦點。近幾年來,受到中韓貿易的影響,朝鮮族語言成為了香餑餑,有些漢族學生甚至轉到朝鮮族學校讀書學習。但是其他一些民族語言的學習,情況就沒有這么樂觀了。有些少數民族認為自己的語言不實用,沒有保留的價值,拋棄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轉而使用另外一種語言,民族學校的學生也大量流入漢族學校學習。即使在開展雙語教學的民族地區,這樣的現象也不鮮見。

在全球化、現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民族成員的觀念,形成「文化自覺」,讓民族語言得到更好的傳承,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命題。

其三,關注不夠

學校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但在不少地方,民族學校的發展非常艱難,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隨著集中辦學的推進,不少民族學校面臨被兼並的危險。一些民族學校迫於生存壓力,更改了校名。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目前國家的政策傾斜性還不強,資金扶持的力度不夠。民族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師資培訓、民族文化活動的開展等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但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經費來做保障,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民族中小學還處於自發階段,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再加上民族地區相對貧困,發展舉步維艱。在很多地方,民族文化的學校傳承缺乏整體規劃。

其四,傳承困惑

民族文化包含一個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在學校傳承中,如何去梳理這些內容,如何界定傳承的范圍,哪些文化可以注入時代元素使其走得更遠,都是困擾民族學校的難題。

在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如何發揮民族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解決生源問題,如何應對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解決民族文化傳承與提高升學率的矛盾,是這些地區民族學校的校長最頭疼的問題。部分民族學校領導缺乏民族感情,忽略了傳承、弘揚、保護民族文化的職責,還有的認為,民族文化進校園是一種作秀,是一種形式主義,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措施不力。

在傳承的模式上,如何突破現有的模式,使傳承的載體從顯性向隱性滲透,使民族文化的精髓真正融入到少數民族學生的血液中,而不僅僅是表面光鮮亮麗的文藝演出,這又是一個難題。

在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出對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功能之前,民族地區原生態文化氛圍的保護更加緊迫。在一些注重記憶和口傳心授民族傳統技藝瀕臨消失之前,如何培養好接班人,如何實現與學校教育的對接,考驗著政府與學校的決心和智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如果完全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傳統,那麼,這個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許多發展中的國家、民族在經歷經濟發展巨變的過程中,其傳統文化都經歷了從被忽視到重新回歸的過程。我們應該吸取前車之鑒,在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問題上做好充分的准備,及時破解傳承中的難題,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Ⅳ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人口較少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

重視少數民族的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才能傳承保護其文化。

Ⅳ 少數民族的文化怎麼繼承,繼承人是哪些人,需要怎樣的條件繼承。

我覺得少數民族的文化大多都是口訴相傳的,還有服飾,飲食,住宅風格,歌謠。都體現了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繼承人當然是該族的後裔咯,要熟知本族的文化,生活與文化是分不開的。所以是該族的熱愛本族文化並深知本族文化的後輩來繼承。繼承還涉及到革故鼎新,不能一味的繼承,還要摒棄陋習,教育本族人既要愛護自己的文化,也要崇尚科學。少數民族的文化繼承是很艱巨但勢在必行的。

Ⅵ 如何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1,繼承、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是中國今後文化發展必由之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辭,都是錯誤的。

2,以時代的角度,以比較的觀點和方法看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

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3,區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優劣,有利於社會前進的腳步。

優:民本思想,商周時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說法。荀子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杜甫「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有「位卑不肯忘憂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4,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朝鮮族農樂舞成功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5,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對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

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實施整體保護原則,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間兩個層面實施全方位保護。

Ⅶ 我們要如何提升少數民族文化,從那個方面入手

中華民族是一個56個民族的大家庭,然而,因為漢族人口居多以及歷史的源遠流長,以漢族統治為正統王朝,因此,漢民族的文化被很多人知曉,國家以及社會層面的人也格外的重視。而外國對我國文化學習更多的則是漢民族文化。我們要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是志在必得的事情。我覺得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我們應該出眾理解他們的文化,並且促進他們將文化傳承下去。

少數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因為他們自己值得尊敬,讓人學習的民族文化。因為歷史的問題以及人口的稀少,他們的文化在這個世界上並不那麼的強有力,我們要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就得首先從我們自己身上做起,我們來尊重少數民族的的話,再來學習他們的文化,最後我們一起傳承。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集合體,56個民族的都應該齊頭並進,都一起欣欣向榮。

Ⅷ 如何尊重保護弘揚少數民族文化

第一,理性對待歷史問題。
第二,保護少數民族良性習俗文化,並予以宣傳,合法獲利。
第三,加強交流,理解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飲食等習俗。
第四,加強少數民族群眾文化素質建設。

Ⅸ 談談你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認識

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種少數民族文化的丟失,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巨大損失。隨著我國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民族文化(包括漢族本身)也正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很明顯,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我們只看到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卻忽視了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至於端午節被韓國申遺成功等一系列慘痛的民族文化流失現象的產生。因此,我們在加快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必須重視對民族文化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因為相對於漢族文化而言,少數民族文化顯得更脆弱,更需要人們的重視和保護。
1 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
任何一種文化,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傳承,那它面臨的將是從地球上消失的厄運。因此,做好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據了解和分析,目前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情況不容樂觀。
首先,年輕一代的「現代化」觀念嚴重阻礙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年輕一代是民族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肯定了年輕一代在傳承民族文化上的關鍵作用,任何文化只有在不斷地一代一代往後傳承才能保持和發展。目前,我國的民族現狀是,民族的不斷融合,逐漸形成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一方面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穩定,但另一方面也對本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產生一定的沖擊,這主要體現在少數民族年輕一代的「現代化」上。少數民族的孩子越來越多地進入「漢區」接受教育和工作,長期地處於外族文化的影響之中,一些所謂的先進觀念的輸入使得不少少數民族的年輕人逐漸丟棄了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外來服飾的傳入,很多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在家裡也不經常穿本民族服裝了,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民族節日才穿本民族的服飾。年輕一代觀念上與本民族文化傳統越走越遠的狀況必須引起廣大民族工作者的重視,民族的未來不容輕視。
其次,外來「先進文化」的強大沖擊。有一種說法認為落後文化總會被先進文化吞噬。我不太贊同,因為文化本無先進與落後、優秀與卑劣之分,每一種文化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不能用本位的和階段性的價值觀去評判文化的優劣,更無權決定某一種文化的存亡。或許在若干年後,一些所謂的落後的文化也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積極意義。所以,我們首先要在觀念上重視每一種文化,在當今的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外來的觀念和技術擠佔了本民族文化傳統的發展空間,如手機、電腦和一些生產器械等,已經將很多少數民族傳統的東西擠進了歷史的盒子里,人們只有在歷史的記載中才能看到了,這是很不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的。
第三,一些政策性的偏差也阻礙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國家政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也會有消極的,這里我只用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就是普通話的全面推廣。這一舉措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它有助於民族間的交流和團結,有助於各少數民族更好地學習先進知識和掌握先進技術。然而,這也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擠佔了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生存空間,普通話的推廣使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民(主要是年輕人)不再重視本民族語言,甚至一些少數民族同胞已經完全不會說本民族的語言了,民族語言的消亡是民族文化的巨大損失。因此,我們有必要考慮消除一些政策性的不良影響,保證少數民族文化的良好傳承。
目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已經不得不重視了,因為當前威脅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因素太多了,如果我們不能保證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將會缺失幾分色彩而顯得單調和無力,我們更無顏面對千秋萬代的子孫。
2 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
正如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一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很多少數民族文化傳統已經或者正在消亡。我們不應該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對於少數民族文化我們要時刻注意保護好,否則我們將再也找不回它們。
對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最近幾年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措施,民族研究的專家學者們也在不懈地努力著。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個人覺得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2.1 增加資金投入。由於少數民族分布零散,點很多,並且大多數分布在比較偏遠的不發達地區,再加上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這就決定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成本必然會高,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是不行的。
2.2 增加技術和人才投入。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涉及方方面面,再加上各少數民族地區和文化的特殊性,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便無從談起。另外,沒有研究就更談不上保護,研究就是最好的保護。而目前,任何研究都離不開專業人才,因此,可以這么說,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根本。
2.3 我認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一點,就是要不斷地提高全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特別是少數民族同胞本身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因為據我了解,在很多地方不是政府對民族文化保護的投入不夠,而是普通民眾(包括當地人)對當地文化傳統的保護意識不強,任何人為的破壞對文化傳統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從大的來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使中華文化元氣大傷;從小的來說,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件民族珍品,也是民族文化的重大損失。因此,人們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意識將在呵大程度上決定了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的成敗。
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是一件復雜的工作,但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又是一件很簡單的工作,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者,我們每個人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工作做出一點貢獻,就是整個保護工作的一個巨大進步了。
3 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
任何一種文化都不會停滯不前,因為發展是社會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也是不可阻擋的。然而,發展是不能盲目的,發展需要有正確的方向,否則就有可能走向消亡。因此,如何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和把握好發展的方向,也是廣大民族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後,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廣大少數民族同胞也過上了好日子。但是,在看到成就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隱藏著的一些問題。例如一些民族跨越式進步的同時顯得過急了,以至於把一些傳統的文化和習慣留在了跨越前而沒能帶進新時代,這些傳統的文化和習慣的好壞我們先不討論,單從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來看,這就是一種損失,或許當人們想從以前找回一些什麼的時候,卻發現那些東西已經走得很遠很遠了。
我想我們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不應該是「推倒重建」式的,而更應該注重可持續的發展,因為文化終歸是民族的根,丟掉了傳統文化,民族的發展又從何談起?因此,我認為,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應該從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開始。
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是民族文化工作的三大重任,不管我們是不是民族工作者,我認為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這三大重任,這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每一個人自身發展的需要。中華文明失去了各少數民族文明也就無所謂中華文明了。我們要保護和發展中華文化就從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開始。

與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