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拓展法治文化

如何拓展法治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8 23:16:48

Ⅰ 淺談如何建設企業法治文化

(一)在樹立法治文化理念上取得新進展
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牢固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在深入開展普法工作及法治文化建設中,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用它來指導法治文化建設實踐。
二是要強化服務群眾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肯定。法治文化建設實質上就是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導人,以法治實踐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最終達到提高人的法律素質,確立法治精神意識。
(二)在法治文化培育陣地上要有新進展
一是要發揮電視專欄的普及作用。電視等大眾媒體是面向百姓進行宣傳最有效、最節約社會成本的方式,可快捷地傳播法律知識,提供法律服務。群眾接受信息最快的方式和渠道更多的不是在課堂里,而是在網路上、電視里、報紙雜志上。
二是發揮法制書刊的引導作用。法治文化具有先導作用,唯有能夠滿足領導幹部依法決策的需求、公務員依法行政的需求、青少年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需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防範法律風險的需求、農民群眾參與基層自治的需求及流動人口依法維權的需求,才能有效增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
(三)在法治文化建設長效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一是要完善組織領導責任機制。推進法治文化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依託法治建設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要盡早研究制訂關於進一步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相關實施意見,以構建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框架。
二是要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必須有必要的經費保障。在政府加大經費投入的基礎上,還應採用財政支持與社會化、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保障法治文化建設所需費用。要積極鼓勵運用社會化、市場化辦法籌集法治文化活動經費,將法治文化宣傳過程自然生成的各種產業化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起來。

Ⅱ 六五普法中如何進一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在現階段,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文化,重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指針,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內容。要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貫穿於法治建設的實踐,在全體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特別是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把推進法治建設的過程作為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過程。

二是要強化普法宣傳教育,著力培養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質為前提,法制宣傳教育應以切實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為中心目標,將法治"口號"內化為公民自願自覺的行動,培養公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觀念的現代化。普法的功能和目的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而是法治理念的滲透和法治文化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在於法律信仰的建立。強化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堅持做到三個結合:法治文化與機關文化有機結合。加強機關法治文化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前提,要以領導幹部和公務人員為普法教育的龍頭,著力建設以"法治、民本、廉政、陽光"為核心的機關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深化校園普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戰略任務,要深入開展法治文化進校園活動,創新校園普法載體,增強校園普法效果。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市場經濟要求企業依法誠信經營,企業文化需要融入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普法效果一企業效益同步增長,法治理念與法人理念同步增強,從而提升企業誠信守法的形象。

三是推進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著力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質,促進全社會知法、守法、用法、尊法,依靠法制宣傳教育可以實現。但是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文化觀的真正形成,從根本上講要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而逐步培育形成。"一次不公正的判決比多次不公正的舉動禍害尤烈,因為後者不過是弄臟了水流,前者卻破壞了水源。"法律只有在實施中滿足了人們的安全、正義和秩序的需要,使損害得到救濟,利益分配的扭曲得以矯正,其威信才能樹立,其權威性、公正性和神聖性的價值才得以彰顯。司法公正起到了公平正義法治價值體系形成的巨大潛在作用。法治文化的建立不但要以良法存在為前提,更要以良法的公正實施為目的、為保證、為重點。雖然說整個法律的實施,是包括著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執法司法和公民群眾的普遍守法兩個基本的方面,但前者即掌握並行使公共權力的執法和司法者卻始終處在決定和影響法律實施的主導方面。因此,作為一個必須滿足法治要求的和諧社會,就必須要實現執法和司法的公正。因為只有執法和司法公正,才能維護社會公正,而這顯然是整個法治文明的基礎。所以,培育法治文化的實踐中,必須進一步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和抓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促進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價值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是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法治文藝創作,著力營造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理論是實踐的指導。要把握法治建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加強法治文化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對策研究。注重在法治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法治文化理論,更好地指導法制宣傳教育和法治實踐。在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過程中,要注重繼承吸收傳統的法治元素,並大膽借鑒和移植"外來"的先進法治文化,同時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加強法治文化的培育,要鼓勵引導支持法治文藝創作,努力為廣大群眾提供豐富的法治文化產品。重視發揮執法機關和專業文化團體、業余文藝團體、各級文化館站的作用,貼近法治實踐,貼近群眾文化生活,積極開展法制題材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讓法治文化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以豐富生動的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說服人,不斷提升公民的法治文化修養,從而形成全社會普遍關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圍。

Ⅲ 如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新時期法制宣傳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載體
法治文化是一種以弘揚法治精神和傳播法治理念為宗旨的法律實踐活動。一方面,它培養形成了人有關法的理念、心理和習慣;另一方面,它給大家灌輸了對法的崇尚和信仰意識。大量的法律法規是一種法治文化,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文化。以往的普法宣傳重點就是放在了「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宣傳新頒布的法律法規」上,這在客觀上給人們造成普法就是「學法」、「知法」和「懂法」的印象。但普法的實質,應當是傳播先進文化精神和文明理念的過程,僅僅機械、教條地講法條、說法言法語,這不是法制宣傳的根本目的。十七大報告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這一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法」的理解與追求又躍上了一個新的層面,標志著中國特色民主法治建設將走入一個新時代。而法治文化所蘊涵的法治觀念意識、價值取向,正是宣傳法治理念、法治心理和傳播先進文化的有力工具,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制宣傳中「弘揚法治精神」的有效載體,必將促進法治文化氛圍的形成和法治精神的崇尚,提高法治建設的「軟實力」。
二、法治文化是傳播現代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徑
1、法治文化在宣傳的效用上有著巨大潛力。文化是宣傳工具的靈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任何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較之於經濟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滲透其間,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建設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無論是影響力、滲透力,文化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建設法治文化,就是要發揮文化的作用與魅力,通過倡導和組織各種法治文化活動,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法制宣傳活動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治思想、法治習慣的熏陶,享受著法治文明帶來的身心愉悅,在自覺自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2、法治文化在宣傳的形式上體現了以人為本。在以往的普法工作中,我們更多運用的宣傳方法是政治教育的模式,集中大課學習、小課宣講,板報宣傳,條文灌輸,重形式輕效果,重知識輕理念,這種宣傳模式很難激發起自覺自願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法治理念的傳播與滲透了。法治文化則不同,它的形式可以活潑,它的內容可以多樣,可以涉及到道德與法律、情感與法律等方方面面。它能將理性與感性、剛性與柔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更能適應普通人的審美觀念和精神需求。近幾年在全國各大電視傳媒開辟的一些法治欄目,都在進行著這些方面的實踐,力圖用觀眾最易接受的方式傳播著現代社會的法制文明,其實就是法治文化的一種表達。在今天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宣傳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3、法治文化在傳播的功能上有著突出的優勢。首先,從傳播的范圍來看,文化傳播覆蓋面是一般工作所無法比擬的,發展法治文化,就是要通過增強覆蓋面,將法治理念傳播到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社區,讓每個公民都能接觸到、感知到;其次,從傳播的主體來說,法治文化的傳播主體更加廣泛,有法制宣傳工作者、專家學者、學生、甚至是文藝工作者,只要有熱情,就可以參與到法治文化建設的大潮中,充當法治建設的推動者;再次,從傳播內容來看,法治文化內容比較寬泛,只要與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律習慣法律內容等有所關聯,都可以成為文化的內容。同時,法治文化也有助於將法與其它文化的融合,從而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發展與交融的成果。最後,從傳播的方式來看,文化傳播的形式更加豐富,不同的現代媒體,文藝陣地、宣傳陣地都可成為傳播載體,多渠道、多平面、多視角的傳播模式必將幫助大家獲取更多的法律信息與資訊,對法也將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三、法治文化是推動當前法制宣傳工作的重要動力
1、法治文化與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結合。當前法制宣傳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駕護航。法治文化建設有助於將法治思想滲透到文化的傳播中。因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適應和促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是推動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先進文化,是實踐和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先進文化。它將以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為已任,培育和發揚全體社會成員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觀念;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參政議政的水平與能力;以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的理念。
2、法治文化與推進基層的普法宣傳緊密結合。任何文化要富有生命力,必須來源於社會,貼近廣大群眾,才能發揮它的感染力,得到社會的共鳴。法治文化容易紮根基層,增強文化與群眾的互動,擴大群眾的參與渠道,提高群眾的參與深度。如今年鎮江市組織開展了「律師送法進村入戶」活動,就是一項增強群眾與法律互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的有效舉措,各行政村與律師結對,向每家農戶發放便民聯系卡,律師定期到各村、各農戶家中宣講法律,傳播法治理念、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法律難題、幫助村委會解決管理中的法律問題,而農民也可以通過聯系卡,隨時解決身邊的法律問題。這種形式的推廣,得到了基層群眾的普遍歡迎,讓法律知識的傳輸、法律思想的熏陶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身邊,權利始終得到保障,法律也顯得不再那麼神秘、高不可攀。同時,這項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矛盾糾紛隨時得到解決,大家的心情舒暢了,社會文明的風氣與氛圍自然就形成了。
3、法治文化與解決群眾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文化從來都不是懸空和抽象的,它總是積存於人們的觀念內,又反映在人的行為中。因此,法治文化的作用發揮,可以幫助解決人們內心對法、法治的精神需求。如句容市在平時的普法工作中,發現句容的廣大農民在近階段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識是農村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等相關法律法規,因此,運用普法講師團巡迴宣講、司法所幹警業務培訓、村務公開欄、電視欄目、開展法律咨詢、組織法制文藝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面的土地拆遷相關政策、法律等的宣傳,讓大家了解立法的目的、社會的權利義務、個人的權利義務,無論是政府、企業家、群眾個人,通過這些法律文化與內容的熏陶,都學會了更加理性地處理這些問題,有助於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各方利益的維護。
4、法治文化與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緊密結合。宣傳教育注重的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採取什麼樣的形式對實現其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審美觀念以及鑒賞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因此,法治文化可以使人們在參加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形式中,自覺接受法律知識和法治思想的熏陶。如我市普法辦在2003年與市電視台聯合主辦了一檔電視欄目《法治12分》,採用發生在鎮江的案例進行以案說法,節目播出後,收到非常好的普法效果,受到了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市民的認可。前不久,我市舉辦了大型的法治文藝匯報演出活動,全部採用基層選報上的節目,表現了各地、各部門的法治工作情況,節目取得了相當的成功。這些來源於生活的第一素材的表演,正是基層社會在法治建設過程中的真實寫照,而樸素的表現形式讓所有的觀眾受到了感動並產生了共鳴,演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而我市潤州區舉辦的「法治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了十個子活動:舉辦群眾自發演出的法治文藝演出、舉辦了「環保杯」法律知識競賽、「檢察杯」法治論壇、開展了法治文化書畫攝影展、以案釋法巡迴報告會、法治講座、法律知識圖片巡迴展、開辟了法治文化街(社區、廣場、市場)、評選10件法治新人新事、開展學法讀書徵文活動。該系列活動採取了豐富多彩的形式,並讓社會各界與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營造了非常好的傳播法治觀念、法治文明的良好氛圍。
人類文明的方向是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而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是社會發展規律指出的方向。今後的中國是沿著依法治國的道路不斷前行,加強法制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必然離不開法治文化的傳播與推動,因此,立足文化的視角,創新觀念、創新載體、創新形式,從人民需要出發,從人民滿意出發,從宣傳效果出發,增強法治文化在法制宣傳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法制宣傳工作一定會大有作為,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譜寫出新的篇章。

Ⅳ 如何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如何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大學是培養先進人才的重要的場所,在學校里,學生們逐漸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維形態、行為模式,對今後的人生產生絕對性的影響,因此,高校校園法制文化對國家事業的接班人,以及對國家的未來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什麼是法制文化?「法制文化」由「法制」與「文化」兩個片語合而成,從其語言邏輯結構不難看出,「法制」是內容、主題,而「文化」是載體。因此,法制文化簡單說,就是用文化的形式體現法制的內容,共創文明、和諧、平安的良好的校園環境。

我認為可以通過,大學生的社會法律生活實踐,法律社團,學生法律信息網站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營造良好法治宣傳氛圍,等幾方面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大學生的社會法律生活實踐,可以促使大學生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盧梭曾經說過:「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 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因此,一國法律能否被嚴格地執行和積極地遵守,根本上取決於人們的法律意識。加強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課外培養,比如組織大學生參觀監獄、旁聽審判或者組織大學生利用寒暑假就社會治安問題、物業糾紛、家庭糾紛、新法在當地實施情況等與法律相關的問題進行社會調研。讓大學生通過參加校外法律實踐活動,樹立起法律至上等法律觀念,促使大學生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

社團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學校可以建設法律社團,通過給予法律社團特殊的社團地位,來充分發揮法律社團能起到的「擴散」作用。可以要求各班設立法律宣傳委員,法律宣傳

第2 / 3頁

委員受法律社團的統一管理。通過法律社團努力發展起一批具有正確法律觀念的法律宣傳委員,再通過他們不斷擴散開去,

在信息資源共享的時代,大學生對信息擁有強大的選擇權,應積極利用大學生熱衷的新媒體,潛移默化地將最新法律信息傳遞給他們。學校應積極配合學生創建「學生法律信息網站」。由學生負責更新具體內容和互動,學校指派專業老師指導並把關即可。

讓法治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讓法治成為師生自覺的選擇和共同踐行的生活方式。應強化環境熏陶,注重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營造良好法治宣傳氛圍。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既包括學校建築、文化設施及校園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標志性文化載體如校園網路、廣播等媒體建設。將校園法治宣傳與環境悄然融合,使校園環境達到實用、審美、教育功能的有機統一。

Ⅳ 如何加大法制宣傳,營適法治文化氛圍 調研

一是大力實施法治文化「四大工程」,奮力助推「文化繁榮」。將法治文化融入崇州機關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旅遊文化、社區文化等活動中,把弘揚法治文化與實施「文化強市」結合起來,把培育提高公民法律素養與建設結合起來,為崇州「十二五」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為提升西蜀文化繁榮發展增添創新力。
二是全面實施普法規劃,著力增強普法對象法治理念。結合「法律七進」活動,崇州將通過實施普法教育「個十百千萬」工程,努力實現公民法律素質、公務員依法辦事能力、黨委政府和其他組織依法管理服務水平的顯著提升,在崇州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的濃厚氛圍。
三是深入開展依法治理,著力創新社會管理。督促責任單位打造一批社會規范體系建設和法治崇州建設的示範點,把深化普法依法治理與創新社會管理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更加註重運用法律手段回應群眾訴求、引導群眾行為,在法治框架內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在目標考核、日常督促方面下大力氣,推進法治建設工作扎實有效的開展。
四是加強法制教育陣地建設,實現普法教育全覆蓋。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完善城鄉公共活動場所法制宣傳教育設施,在農民集中居住區和產業功能區建立法制學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在崇州「法的傳播」宣講隊的基礎上,成立普法講師團,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使法治文化隨時隨地融入群眾生產生活;在傳統宣傳模式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網路媒體的使用,進行有效的法治傳播,擴大法治文化的受眾面,強化法制宣傳,使創建法治城市工作做到家喻戶曉,為崇州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Ⅵ 如何讓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近日,中央宣傳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用公開促公正建設核心價值」主題教育活動。通知強調,要依託人民法院以審判執行為中心的司法實踐,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堅持正面引導,注重活動牽引,進行法治教育,開展輿論監督,統籌促進司法公正與自身公正司法的關系,提升司法公信力,用法律法規和公正司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8月3日,《新華社》)

對於法律的期盼下,寄託著我們千年以來,內心對於公平公正的渴望。法律在有自己的名字之前,是契約精神的一種延續。當有人違背了社會上約定俗稱的契約精神,等級開始逐步取代一種散漫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就變為了人們對於幸福的渴望。陶淵明的桃花源、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孫中山的大同社會,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我們逐步明晰了法治社會,對於建設和諧、幸福、強盛的國家和文明的重要性。

法治文化,本身就形成於我們對於公平公正的期盼和探索中。在千年的探索中,法律已經由為少數統治者服務的國家治理的工具,變為了今日,維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一種明面上的契約規則。當法律成為世界上通用的具有權威性的社會約束,法治文化,也就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健全並快速發展。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伴隨著我們對於社會主義的不斷探索,已經悄然成形。可以說,從當年大部分人都是法盲、不知法不守法並犯法到今日大家都已經明晰法治的重要性,懂法守法用法,「法治文化」的潛意識里的教化之功,功不可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拋開法治文化已經取得的成就,在未來的征途中,我們依舊任重而道遠。建設法治社會,少不得法治文化的佐益;而要讓公平、公正這些法治精髓深入人心,我們需要全方位的弘揚並充實「法治文化」。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更多法律人的前赴後繼。在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法律人充當著先行者的角色。以律師、志願者為代表的法律人,是民意的表達者,他們代表民眾用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以執法者為代表的法律人,則是法律意志的表達者,他們用裁判來闡述法律的應有之義。弘揚法律文化,需要這二者堅定法律的公平公正信仰,進而讓公平公正,率先得到體現。

弘揚法治文化,需要營造全民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法律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弘揚法律文化,少不得全民對於法律的認知和踐行。全民懂法,具有法律意識,法律才會得以推行並且顯現效果;全民用法,具有法律實踐,法律才會被賦予了更多的現實意義。法治社會,民眾當有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心中的公平信仰。

文化滋潤人心,言行則影響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法治社會,公平公正是主格調。建設法治社會,我們需要弘揚」法治文化」,以法律人的堅守和民眾的信仰,讓公平公正,深入人心。(

Ⅶ 大學生如何加強法治觀念

【摘要】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育對於大學生成長、法治國家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一些大學生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不強、法律運用能力不足,鑒於此,大學生法治觀念的提高可從「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和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培養三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大學生 法治觀念 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法治觀念是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核心。實現依法治國的關鍵要素是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全體公民法治素養的普遍提高,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關系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建設法治國家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加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的培育,能夠為我國未來法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前,一些在校大學生的法治觀念薄弱,法治觀念教育亟待加強。

大學生法治觀念現狀和成因

大學生法治觀念缺乏主要表現為:一是法律知識欠缺。二是法律意識不強。大學生對於身邊發生的相關法律事件敏感度低,反映出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三是法律運用能力不足。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法律的能力也較為缺乏,不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大學生法治觀念淡薄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正如勒內·達維德所言:「立法者可以大筆一揮,取消某種制度,但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和看法。」傳統的「德主法輔」的仁治觀、「以言代法」的等級觀、「以訟為恥」的避訟觀、「重義輕利」的義務本位觀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個別學生甚至認為人情凌駕於法律之上。

二是高校缺乏相應的教育。首先,法治觀念教育理念陳舊,一些高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集中在專業課程教育,在觀念上並未給予法治教育足夠的重視,法治教育觀念的落後也導致了相關教育課程欠缺合理性,課程設置少;其次,知識產權法律教育實踐性不強,大學生不能將所學的法律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法律現象聯系起來,很難使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有所提升。

三是大學生功利心愈發顯著。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一些大學生的價值目標也變得有些急功近利。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學習法律相關課程在獎評優、保送研究生、就業等方面無用武之地,所以大學生不願深入學習法律知識,更遑論在實踐中運用。

國外法治教育經驗借鑒

美國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向學生傳授美國法治社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並要求他們積極參加社區的服務和實踐,盡到一個公民的責任。美國學校實施法治教育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課程教育。美國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學習美國法律並能夠熟練運用,且美國大部分州已經把法治教育納入小學課程,大多數的州用法律明確規定學校必須對學生進行美國憲法教育。不僅如此,各個學校同時開設多門與法律相關的課程,形成了法治教育體系。二是社會參與,主要是邀請知名人士舉辦講座,對著名案例進行講解模擬,並且鼓勵學生走入社區,面對真實情景,接觸相關的法律人員。

日本的公民教育由於受到傳統文化和西方民主教育的雙重影響,成為融傳統道德教化和現代公民教育於一體的混合體。這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和日本君主立憲制國體教育的混合。在日本,一個人從出生進入幼兒園,就已經開始了法治精神的初淺啟蒙,受儒家精神影響,日本法的精神保留了濃厚的「集體」「團結」與等差秩序的色彩。二是個性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主義相結合。日本中小學的道德課和社會課中集中體現了其法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且日本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開設社會課,還在小學和初中開設道德課,且經過了多次修訂。

新加坡是世界范圍內法治國家的典型代表,十分看重法治環境的建設,要求學校、社會和家庭必須做好公民規則意識的培養。在建國早期,新加坡就開設了公民與道德教育課程,培養公民的愛國、效忠等意識。從小學開始,新加坡就有各種法治教育課程,同時除了課程教學外,也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訓練和紀律訓練。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路徑

筆者調查發現,國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展開比較早,也比較嚴格,對我國的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法治教育在法治觀念養成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於教育角度,建議通過以下路徑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

一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首先,加強大學生對法治運行基本理論與實務的理解。一方面增加大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法治教育應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運行理論與實務於一體,幫助大學生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其次,加強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方式的訓練。大學生法治思維教育注重以下三個維度的培養:以規則意識為核心、以合法性意識為基礎的思維;以權利意識為中心、以責任意識為條件的思維;以程序意識為重點、以證據意識為依託的思維。最後,改革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評估方式。針對現實問題,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評估方式應作出合理的調整,鞏固「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目標和理念。

二是「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首先,創新靈活性、多樣化並重的法治教育模式。多樣化的法治教育模式需要拓展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時事熱點,運用多媒體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幫助大學生更快理解法治理論知識。其次,遵循科學性、層次性並重的法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取決於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大學生這一主體的接納性,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設置上要探討這兩者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法治教育是從簡單的普法教育逐漸向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行為養成過渡的,具有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僅要在大學的各個階段根據大學生不同的特徵和需求適時調整法治教育目標和內容,而且還應加強大、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聯動與配合。最後,建構互動性、參與性並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習慣,高校理應從「教師中心論」的舊模式轉變為堅持「大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新模式。

三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起「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行為准則;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做好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的良好風尚;高校對於大學生的規范效果將會起到最為明顯的作用,高校應當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制度規范,通過社團活動、科創活動、教學活動鼓勵大學生守法用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制和引導,讓大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目標。

(作者為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講師)

【註: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項目編號:CJSFZ16-06,主持人:余小英)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盧濤:《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三論》,《經濟研究參考》, 2016年第22期。

責編/陳楠 姜成(見習)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Ⅷ 高中政治。我國如何推進法治文化建設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國家政府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教育活動,營造法治文化環境。
2.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也是社會實踐的主體。要積極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建設活動。
3.科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依託信息技術大眾傳媒傳遞法治文化。
4.文化繼承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5。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基礎。要吸收外國優秀的文化促進我國法治文化建設。

Ⅸ 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一、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整體法制觀念。推進法治建設,首先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學法用法,使公民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堅定法治信仰,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合法權利。經過多年的普法、宣傳等法治文化建設,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法治理念的具體精神還沒有深入骨髓、深入民心。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處於文化層次低、公民法治理念舊的傳統模式,固有觀念限制了公民只注重「守法」,而忽略了「維權」,加上一些法律法規和執法部門工作的嚴重滯後,導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使人們對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產生了片面消極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在做好普法宣傳的前提下,兼顧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既要抓公務員隊伍,又要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范圍,通過法律講堂、模擬鄉村法庭等宣傳教育載體,搭建法律直通車、法律宣傳周等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公務員和人民群眾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學會法律,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根據不同對象、人群的需求,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建立「城市法治顧問團」、「農村法律援助站」等機制,進一步拓展法律知識普及的覆蓋面,提高整體法制觀念。
二、改進形式方法,完善執法法治意識。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社會治安」的關鍵所在。然而當前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一是要加強執法隊伍,培養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能力。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廣大公務員執法隊伍學法制度。通過集中學習、法制講座、區別指導等形式組織學習行政法規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知識,定期開設執法培訓班、執法知識競賽、執法專題討論會,並將學習成績作為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切實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法治素養。二是要做到以法治法,完善領導幹部執法法治意識。通過強化法治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切實使群眾「信法不信權」、「信法不信訪」、「信法不信關系」,杜絕社會上輕視、無視法治和 「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無理情況的滋長,真正做到政府懂法、公平執法,百姓知法、自覺守法,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圍。
三、推動管理創新,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法規和機制是政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前提,我們必須推動管理創新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機制。一是強化行政監督與問責,促進行政公開透明。推行政務公開,把政府的決策、立法、行政和執法過程向公眾開放,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路、廣大人民群眾和紀委進行監督和制約,建立與民聯系溝通的公共事務平台,尤其是社會轉型期人民群眾所關心環保、醫療、養老、拆遷等熱點問題,積極推動公民參與,使他們的合理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法訴求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規范工作機制與流程,深化執法行政問責。通過實踐,完善政府決策運行的法規體系,及時修正與實際不符的政策法規,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越權行政引起的不合理現象」和「粗暴執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對違法行政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的,從嚴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Ⅹ 如何加強基層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增強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中央、省委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若乾重大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和部署。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緊密結合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實現法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互動,有利於夯實龍江法治建設的文化支撐,有利於創造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良好的法治環境,有利於創造具有地域特色、體現當代法治建設方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確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意識,養成崇尚法治權威、依法辦事的習慣,使法治文化建設逐步成為全省廣大公民的主動意識和自覺行動。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動人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組織及其辦事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做好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這項工作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理念、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注重特色,開拓創新,有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法治文化活動,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提供內在動力和精神支撐。主要目標:通過不斷拓展法治文化的覆蓋面,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逐步建設成與社會主義法律法規體系相適應,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協調,與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建設相呼應,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相傳承,集法律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體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設中的教育、熏陶、引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推進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寓於法治建設各個環節,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植入各種文化表現形式,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發展。堅持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深化法治實踐,豐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覺接受法治的熏陶。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重點普法對象的學法用法,積極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堅持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提高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滲透力。堅持探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規律和特點,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升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有效途徑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活動。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論壇、法治文化成果展,開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聞」評選,以及法律知識競賽、學法用法演講、法制故事宣講、法制文藝匯演、法制電影巡映、法制書畫展覽等法治文化活動,扶持和鼓勵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體、電影公司等文化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成果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活動,開展優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傳、展示工作,擴大法治文化的引導力和影響面。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按照主題鮮明、格調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建設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場館、法治畫廊、法治公園、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街區等。力爭在3年之內,使法治文化陣地覆蓋每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和村(居)。依託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層法治文化公共設施體系,發揮其功效。
推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產品創作與傳播。把法治題材納入文學藝術創作,舞台藝術表演,電影、電視劇和動畫製作,以及報刊、圖書、音像電子與網路出版計劃,著力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導文化企事業單位開發推廣優秀法治影視戲曲作品,組織創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法制文藝、法制故事、法制漫畫等作品,並適時組織作品徵集等主題活動。每兩年開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評獎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傳播平台,運用優秀文藝作品和優質文化服務感染人、熏陶人、影響人,促進公民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理論研究。積極拓展法治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新途徑,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把握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內在規律,優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傳播藝術,力求把社會主義法治的內涵要求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打牢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強化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各市(地)、縣(市、區)以及各系統要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領導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單位,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工作指標,強化考核措施,充分調動各有關單位參與法治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整合資源,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群藝館,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創作、文藝演出專(兼)職隊伍。以有文藝文學創作、書畫愛好專長的公民為骨幹,建立基層業余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演出隊伍,扶持民間藝人參與和開展適合基層的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活動,鼓勵群眾自我組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活躍基層法治文化活動。
強化保障,確保工作推進。健全法治文化建設的目標管理、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業單位自籌、社會各方面贊助的經費保障機制,結合城鄉環境改造、市政建設、新農村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加大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培育和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組織法治文化建設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積極推動法治文化建設深入開展。

閱讀全文

與如何拓展法治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