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研究歷史上的文化

如何研究歷史上的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8 23:51:12

『壹』 怎樣對待歷史文化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中國來說,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源遠流長,是國人智慧的結晶,弘揚傳承歷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歷史文化有著其傳承的必要性,亦有一些傳統文化顯得落後於當今時代的發展,改造落後歷史文化亦成了對待歷史文化的一種手段。當然亦有一些歷史文化已經失去了傳承的意義,甚至於與當下的發展規律相違背,這些文化已然沒有了改造的必要,只能予以摒棄。

『貳』 應該研究文化的哪些方面,如何研

前回已經把文化的概念和內容說過。文化史是敘述文化的,懂得文化是什麼,自然
也懂得文化史是什麼,似乎不用再詞費。但我覺得前人對於歷史的觀念有許多錯誤,對
於文化史的范圍尤其不正確,所以還要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一番。
第一史學應用歸納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現代所謂科學,人人都知道是從歸納研究
法產生出來。我們要建設新史學,自然也離不了走這條路,所以我舊著《中國歷史研究
法》極力提倡這一點,最近所講演《歷史統計學》等篇,也是這一路精神。但我們須知
道,這種研究法的效率是有限制的。簡單說,整理史料要用歸納法,自然毫無疑義。若
說用歸納法就能知道「歷史其物」,這卻太不成問題了。歸納法最大的工作是求「共
相」,把許多事物相異的屬性剔去,相同的屬性抽出,各歸各類,以規定該事物之內容
及行歷何如。這種方法應用到史學,卻是絕對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現象只是
「一躺過」,自古及今,從沒有同鑄一型的史跡。這又為什麼呢?因為史跡是人類自由
意志的反影,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內容,絕對不會從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學家
正相反,專務求「不共相」。倘若把許多史跡相異的屬性剔去,專抽出那相同的屬性,
結果便將史的精魂剝奪凈盡了。因此,我想歸納研究法之在史學界,其效率只到整理史
料而止,不能更進一步。然則把許多「不共相」堆疊起來,怎麼能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學
問?我們常說歷史是整個的,又作何解呢?你根問到這一點嗎?依我看,什有九要從直
覺得來,不是什麼歸納演繹的問題。這是歷史哲學里頭的最大關鍵,我現在還沒有研究
成熟,等將來再發表意見罷。
第二歷史里頭是否有因果律這條和前條,只是一個問題,應該一貫的解決。原來因
果律是自然科學的命脈,從前只有自然科學得稱為科學,所以治科學離不開因果律,幾
成為天經地義。談學問者,往往以「能否從該門學問中求出所含因果公例」為「該門學
問能否成為科學」之標准。史學向來並沒有被認為科學,於是治史學的人因為想令自己
所愛的學問取得科學資格,便努力要發明史中因果。我就是這里頭的一個人。我去年著
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內中所下歷史定義,便有「求得其因果關系」一語。我近來細讀
立卡兒特著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復研究,已經發覺這句話完全錯了。我前回說過:「宇
宙事物,可中分為自然、文化兩系,自然系是因果律的領土,文化系是自由意志的領
土。」(看《什麼是文化》)兩系現象,各有所依,正如鱗潛羽藏,不能相易,亦不必
相羨。歷史為文化現象復寫品,何必把自然科學所用的工具扯來裝自己門面?非惟不必,
抑且不可,因為如此便是自亂法相,必至進退失據。當我著《歷史研究法》時,為這個
問題,著實惱亂我的頭腦。我對於史的因果很懷疑,我又不敢撥棄他,所以那書里頭有
一段說道:
「若欲以因果律絕對的適用於歷史,或竟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則?
歷史為人類心力所造成,而人類心力之動,乃極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數
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則其所產生之歷史,自亦與之同一性質。今必強懸此律以馭
歷史,其道將有時而窮,故曰不可能。
不可能而強應用之,將反失歷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然則吾儕竟不談因果可乎?
曰,斷斷不可。……(原著一七六葉。)
我現在回看這篇舊著,覺得有點可笑。既說「以因果律馭歷史,不可能而且有害」,
何以又說「不談因果斷斷不可」?
我那時候的病根,因為認定因果律是科學萬不容缺的屬性,不敢碰他,所以有這種
矛盾不徹底的見解。當時又因為調和這種見解,所以另外舉出歷史因果律與自然科學因
果律不同的三點(原著一七七至一七九葉)。其實照那三點說來,是否還可以名之為因
果律,已成疑問了。我現在要把前說修正,發表目前所見如下:
因果是什麼?「有甲必有乙,必有甲才能有乙,於是命甲為乙之因,命乙為甲之
果」。所以因果律也叫做「必然的法則」。(科學上還有所謂「蓋然的法則」,不過
「必然性」稍弱耳,本質仍相同。)
「必然」與「自由」,是兩極端,既必然便沒有自由,既自由便沒有必然。我們既
承認歷史為人類自由意志的創造品,當然不能又認他受因果必然法則的支配,其理甚明。
再檢查一檢查事實,更易證明。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我們人類里頭產出一位最偉大
的人物,名曰佛陀。為什麼那個時候會產生佛陀?試拿這問題考試一切史家,限他說出
那「必然」的原因,恐怕無論什麼人都要交白卷!這還罷了,佛陀本是一位太子,物質
上快樂盡夠享用,原可以不出家,為什麼他要出家?出家成道後,本來可以立刻「般涅
槃」,享他的精神快樂,為什麼他不肯如彼,偏要說四十九年的法?須知,倘使佛陀不
出家,或者成道後不肯說法,那麼,世界上便沒有佛教,我們文化史上便缺短了這一件
大遺產。試問:有什麼必然的因果法則支配佛陀,令其必出家、必說法?一點兒也沒有,
只是赤裸裸的憑佛陀本人的意志自由創造!須知,不但佛陀和佛教如此,世界上大大小
小的文化現象,沒有一件不是如此。欲應用自然科學上因果律求出他「必然的因」,可
是白費心了。
「果」的方面,也是如此。該撒之北征雅里亞(今法蘭西一帶地),本來為對付內
部綳標一派的陰謀,結果倒成了羅馬統一歐洲之大業的發軔。明成祖派鄭和入海。,他
正目的不過想訪拿建文,最多也不過為好大喜功之一念所沖動,然而結果會生出閩粵人
殖民南洋的事業。歷史上無論大大小小都是如此,從沒有一件可以預先算準那「必然之
果」。為什麼呢?因為人類自由意志最是不可捉摸的,他正從這方向創造,說不定一會
又移到那方向創造去;而且一個創造又常常引起(或不引起)
第二、第三……個創造。你想拿玻璃管里加減原素那種頑意來測量歷史上必然之果,
豈不是痴人說夢嗎!
所以歷史現象,最多隻能說是「互緣」,不能說是因果。
互緣怎麼解呢?謂互相為緣。佛典上常說的譬喻,「相待如交蘆」,這件事和那件
事有不斷的聯帶關系,你靠我、我靠你才能成立。就在這種關系狀態之下,前波後波,
銜接動盪,便成一個廣大淵深的文化史海。我們做史學的人,只要專從這方面看出歷史
的「動相」和「不共相」。倘若拿「靜」的「共」的因果律來鑿四方眼,那可糟了。
然則全部歷史里頭,竟自連一點因果律都不能存在嗎?是又不然。我前回說過,文
化總量中,含有文化種、文化果兩大部門。文化種是創造活力,純屬自由意志的領域,
當然一點也不受因果律束縛;文化果是創造力的結晶,換句話說,是過去的「心能」,
現在變為「環境化」。成了環境化之後,便和自然系事物同類,入到因果律的領域了。
這部分史料,我們盡可以拿因果律駕馭他。
第三歷史現象是否為進化的我對於這個問題,本來毫無疑義,一直都認為是進化的。
現在也並不曾肯拋棄這種主張,但覺得要把內容重新規定一回。
孟子說:「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這句話可以說是代表舊史家之共同的觀念。
我向來最不喜歡聽這句話,(記得二十年前在《新民叢報》里頭有幾篇文章很駁他。)
因為和我所信的進化主義不相容。但近來我也不敢十分堅持了。我們平心一看,幾千年
中國歷史,是不是一治一亂的在那裡循環?何止中國,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
能說現在比「三十王朝」的時候進化嗎?印度呢,能說現在比優波尼沙曇成書、釋迦牟
尼出世的時候進化嗎?說孟子、荀卿一定比孔子進化,董仲舒、鄭康成一定比孟、荀進
化,朱熹、陸九淵一定比董、鄭進化,顧炎武、戴震一定比朱、陸進化,無論如何,恐
說不去。說陶潛比屈原進化,杜甫比陶潛進化;但丁比荷馬進化,索士比亞比但丁進化,
擺倫比索士比亞進化;說黑格兒比康德進化,倭鏗、柏格森、羅素比黑格兒進化;這些
話都從那裡說起?又如漢、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較,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
亞歷山大、該撒、拿破崙等輩人物比較,又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所以從這方面找
進化的論據,我敢說一定全然失敗完結。
從物質文明方面說嗎,從漁獵到游牧,從游牧到耕稼,從耕稼到工商,乃至如現代
所有之幾十層高的洋樓,幾萬里長的鐵道,還有什麼無線電、飛行機、潛水艇……等等。
都是前人所未曾夢見。許多人得意極了,說是我們人類大大進化。
雖然,細按下去,對嗎?第一,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於我們有什麼好處?依我看,
現在點電燈、坐火船的人類,所過的日子,比起從前點油燈、坐帆船的人類,實在看不
出有什麼特別舒服處來。第二,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是否得著了過後再不會失掉?中國
「千門萬戶」的未央宮,三個月燒不盡的咸陽城,推想起來,雖然不必象現代的紐約、
巴黎,恐怕也有他的特別體面處,如今那裡去了呢?羅馬帝國的繁華,雖然我們不能看
見,看發掘出來的建築遺址,只有令現代人嚇死羞死,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遠的且
不必說,維也納、聖彼得堡戰前的勢派,不過隔五六年,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
可見物質文明這樣東西,根柢脆薄得很,霎時間電光石火一般發達,在歷史上原值
不了幾文錢。所以拿這些作進化的證據,我用佛典上一句話批評他:「說為可憐愍者。」
現在講學社請來的杜里舒,前個月在杭州講演,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大概說:
「凡物的文明,都是堆積的非進化的;
只有心的文明,是創造的進化的。」又說:「夠得上說進化的只有一條『知識
線』。」他的話把文化內容說得太狹了,我不能完全贊成。雖然,我很認他含有幾分真
理。我現在並不肯撤消我多年來歷史的進化的主張,但我要參酌杜氏之說,重新修正進
化的范圍。我以為歷史現象可以確認為進化者有二:
一、人類平等及人類一體的觀念,的確一天比一天認得真切,而且事實上確也著著
向上進行。
二、世界各部分人類心能所開拓出來的「文化共業」,永遠不會失掉,所以我們積
儲的遺產,的確一天比一天擴大。
只有從這兩點觀察,我們說歷史是進化,其餘只好編在「一治一亂」的循環圈內了。
但只須這兩點站得住,那麼,歷史進化說也盡夠成立哩。
以上三件事,本來同條共貫,可以通用一把鑰匙來解決他。總結一句,歷史為人類
活動所造成,而人類活動有兩種:
一種是屬於自然系者,一種是屬於文化系者。分配到這三個問題,得表如下:
(自然系的活動)(文化系的活動)
第一題歸納法研究得出歸納法研究不出
第二題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因果律支配
第三題非進化的性質進化的性質

『叄』 應該研究文化的哪些方面,如何研究

前回已經把文化的概念和內容說過。文化史是敘述文化的,懂得文化是什麼,自然
也懂得文化史是什麼,似乎不用再詞費。但我覺得前人對於歷史的觀念有許多錯誤,對
於文化史的范圍尤其不正確,所以還要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一番。
第一史學應用歸納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現代所謂科學,人人都知道是從歸納研究
法產生出來。我們要建設新史學,自然也離不了走這條路,所以我舊著《中國歷史研究
法》極力提倡這一點,最近所講演《歷史統計學》等篇,也是這一路精神。但我們須知
道,這種研究法的效率是有限制的。簡單說,整理史料要用歸納法,自然毫無疑義。若
說用歸納法就能知道「歷史其物」,這卻太不成問題了。歸納法最大的工作是求「共
相」,把許多事物相異的屬性剔去,相同的屬性抽出,各歸各類,以規定該事物之內容
及行歷何如。這種方法應用到史學,卻是絕對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現象只是
「一躺過」,自古及今,從沒有同鑄一型的史跡。這又為什麼呢?因為史跡是人類自由
意志的反影,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內容,絕對不會從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學家
正相反,專務求「不共相」。倘若把許多史跡相異的屬性剔去,專抽出那相同的屬性,
結果便將史的精魂剝奪凈盡了。因此,我想歸納研究法之在史學界,其效率只到整理史
料而止,不能更進一步。然則把許多「不共相」堆疊起來,怎麼能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學
問?我們常說歷史是整個的,又作何解呢?你根問到這一點嗎?依我看,什有九要從直
覺得來,不是什麼歸納演繹的問題。這是歷史哲學里頭的最大關鍵,我現在還沒有研究
成熟,等將來再發表意見罷。
第二歷史里頭是否有因果律這條和前條,只是一個問題,應該一貫的解決。原來因
果律是自然科學的命脈,從前只有自然科學得稱為科學,所以治科學離不開因果律,幾
成為天經地義。談學問者,往往以「能否從該門學問中求出所含因果公例」為「該門學
問能否成為科學」之標准。史學向來並沒有被認為科學,於是治史學的人因為想令自己
所愛的學問取得科學資格,便努力要發明史中因果。我就是這里頭的一個人。我去年著
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內中所下歷史定義,便有「求得其因果關系」一語。我近來細讀
立卡兒特著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復研究,已經發覺這句話完全錯了。我前回說過:「宇
宙事物,可中分為自然、文化兩系,自然系是因果律的領土,文化系是自由意志的領
土。」(看《什麼是文化》)兩系現象,各有所依,正如鱗潛羽藏,不能相易,亦不必
相羨。歷史為文化現象復寫品,何必把自然科學所用的工具扯來裝自己門面?非惟不必,
抑且不可,因為如此便是自亂法相,必至進退失據。當我著《歷史研究法》時,為這個
問題,著實惱亂我的頭腦。我對於史的因果很懷疑,我又不敢撥棄他,所以那書里頭有
一段說道:
「若欲以因果律絕對的適用於歷史,或竟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則?
歷史為人類心力所造成,而人類心力之動,乃極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數
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則其所產生之歷史,自亦與之同一性質。今必強懸此律以馭
歷史,其道將有時而窮,故曰不可能。
不可能而強應用之,將反失歷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然則吾儕竟不談因果可乎?
曰,斷斷不可。……(原著一七六葉。)
我現在回看這篇舊著,覺得有點可笑。既說「以因果律馭歷史,不可能而且有害」,
何以又說「不談因果斷斷不可」?
我那時候的病根,因為認定因果律是科學萬不容缺的屬性,不敢碰他,所以有這種
矛盾不徹底的見解。當時又因為調和這種見解,所以另外舉出歷史因果律與自然科學因
果律不同的三點(原著一七七至一七九葉)。其實照那三點說來,是否還可以名之為因
果律,已成疑問了。我現在要把前說修正,發表目前所見如下:
因果是什麼?「有甲必有乙,必有甲才能有乙,於是命甲為乙之因,命乙為甲之
果」。所以因果律也叫做「必然的法則」。(科學上還有所謂「蓋然的法則」,不過
「必然性」稍弱耳,本質仍相同。)
「必然」與「自由」,是兩極端,既必然便沒有自由,既自由便沒有必然。我們既
承認歷史為人類自由意志的創造品,當然不能又認他受因果必然法則的支配,其理甚明。
再檢查一檢查事實,更易證明。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我們人類里頭產出一位最偉大
的人物,名曰佛陀。為什麼那個時候會產生佛陀?試拿這問題考試一切史家,限他說出
那「必然」的原因,恐怕無論什麼人都要交白卷!這還罷了,佛陀本是一位太子,物質
上快樂盡夠享用,原可以不出家,為什麼他要出家?出家成道後,本來可以立刻「般涅
槃」,享他的精神快樂,為什麼他不肯如彼,偏要說四十九年的法?須知,倘使佛陀不
出家,或者成道後不肯說法,那麼,世界上便沒有佛教,我們文化史上便缺短了這一件
大遺產。試問:有什麼必然的因果法則支配佛陀,令其必出家、必說法?一點兒也沒有,
只是赤裸裸的憑佛陀本人的意志自由創造!須知,不但佛陀和佛教如此,世界上大大小
小的文化現象,沒有一件不是如此。欲應用自然科學上因果律求出他「必然的因」,可
是白費心了。
「果」的方面,也是如此。該撒之北征雅里亞(今法蘭西一帶地),本來為對付內
部綳標一派的陰謀,結果倒成了羅馬統一歐洲之大業的發軔。明成祖派鄭和入海。,他
正目的不過想訪拿建文,最多也不過為好大喜功之一念所沖動,然而結果會生出閩粵人
殖民南洋的事業。歷史上無論大大小小都是如此,從沒有一件可以預先算準那「必然之
果」。為什麼呢?因為人類自由意志最是不可捉摸的,他正從這方向創造,說不定一會
又移到那方向創造去;而且一個創造又常常引起(或不引起)
第二、第三……個創造。你想拿玻璃管里加減原素那種頑意來測量歷史上必然之果,
豈不是痴人說夢嗎!
所以歷史現象,最多隻能說是「互緣」,不能說是因果。
互緣怎麼解呢?謂互相為緣。佛典上常說的譬喻,「相待如交蘆」,這件事和那件
事有不斷的聯帶關系,你靠我、我靠你才能成立。就在這種關系狀態之下,前波後波,
銜接動盪,便成一個廣大淵深的文化史海。我們做史學的人,只要專從這方面看出歷史
的「動相」和「不共相」。倘若拿「靜」的「共」的因果律來鑿四方眼,那可糟了。
然則全部歷史里頭,竟自連一點因果律都不能存在嗎?是又不然。我前回說過,文
化總量中,含有文化種、文化果兩大部門。文化種是創造活力,純屬自由意志的領域,
當然一點也不受因果律束縛;文化果是創造力的結晶,換句話說,是過去的「心能」,
現在變為「環境化」。成了環境化之後,便和自然系事物同類,入到因果律的領域了。
這部分史料,我們盡可以拿因果律駕馭他。
第三歷史現象是否為進化的我對於這個問題,本來毫無疑義,一直都認為是進化的。
現在也並不曾肯拋棄這種主張,但覺得要把內容重新規定一回。
孟子說:「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這句話可以說是代表舊史家之共同的觀念。
我向來最不喜歡聽這句話,(記得二十年前在《新民叢報》里頭有幾篇文章很駁他。)
因為和我所信的進化主義不相容。但近來我也不敢十分堅持了。我們平心一看,幾千年
中國歷史,是不是一治一亂的在那裡循環?何止中國,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
能說現在比「三十王朝」的時候進化嗎?印度呢,能說現在比優波尼沙曇成書、釋迦牟
尼出世的時候進化嗎?說孟子、荀卿一定比孔子進化,董仲舒、鄭康成一定比孟、荀進
化,朱熹、陸九淵一定比董、鄭進化,顧炎武、戴震一定比朱、陸進化,無論如何,恐
說不去。說陶潛比屈原進化,杜甫比陶潛進化;但丁比荷馬進化,索士比亞比但丁進化,
擺倫比索士比亞進化;說黑格兒比康德進化,倭鏗、柏格森、羅素比黑格兒進化;這些
話都從那裡說起?又如漢、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較,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
亞歷山大、該撒、拿破崙等輩人物比較,又是否有進化不進化之可言?所以從這方面找
進化的論據,我敢說一定全然失敗完結。
從物質文明方面說嗎,從漁獵到游牧,從游牧到耕稼,從耕稼到工商,乃至如現代
所有之幾十層高的洋樓,幾萬里長的鐵道,還有什麼無線電、飛行機、潛水艇……等等。
都是前人所未曾夢見。許多人得意極了,說是我們人類大大進化。
雖然,細按下去,對嗎?第一,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於我們有什麼好處?依我看,
現在點電燈、坐火船的人類,所過的日子,比起從前點油燈、坐帆船的人類,實在看不
出有什麼特別舒服處來。第二,要問這些物質文明,是否得著了過後再不會失掉?中國
「千門萬戶」的未央宮,三個月燒不盡的咸陽城,推想起來,雖然不必象現代的紐約、
巴黎,恐怕也有他的特別體面處,如今那裡去了呢?羅馬帝國的繁華,雖然我們不能看
見,看發掘出來的建築遺址,只有令現代人嚇死羞死,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遠的且
不必說,維也納、聖彼得堡戰前的勢派,不過隔五六年,如今又都往那裡去了呢?
可見物質文明這樣東西,根柢脆薄得很,霎時間電光石火一般發達,在歷史上原值
不了幾文錢。所以拿這些作進化的證據,我用佛典上一句話批評他:「說為可憐愍者。」
現在講學社請來的杜里舒,前個月在杭州講演,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他大概說:
「凡物的文明,都是堆積的非進化的;
只有心的文明,是創造的進化的。」又說:「夠得上說進化的只有一條『知識
線』。」他的話把文化內容說得太狹了,我不能完全贊成。雖然,我很認他含有幾分真
理。我現在並不肯撤消我多年來歷史的進化的主張,但我要參酌杜氏之說,重新修正進
化的范圍。我以為歷史現象可以確認為進化者有二:
一、人類平等及人類一體的觀念,的確一天比一天認得真切,而且事實上確也著著
向上進行。
二、世界各部分人類心能所開拓出來的「文化共業」,永遠不會失掉,所以我們積
儲的遺產,的確一天比一天擴大。
只有從這兩點觀察,我們說歷史是進化,其餘只好編在「一治一亂」的循環圈內了。
但只須這兩點站得住,那麼,歷史進化說也盡夠成立哩。
以上三件事,本來同條共貫,可以通用一把鑰匙來解決他。總結一句,歷史為人類
活動所造成,而人類活動有兩種:
一種是屬於自然系者,一種是屬於文化系者。分配到這三個問題,得表如下:
(自然系的活動)(文化系的活動)
第一題歸納法研究得出歸納法研究不出
第二題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因果律支配
第三題非進化的性質進化的性質

『肆』 我們應當如何研究中國古代戲曲史

王國維先生在《宋元戲劇序》開宗明義一段話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經典論述:「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在其後的百年間.戲曲史的研究思路仍然長期受到局限,也不能歸咎於對王國維的路徑依賴,而要歸因於學界自身生存狀態的瓶限。可以說....
我們常說,學習歷史是為了了解現在,但是如果沒有現實經驗的對照我們往往也認不出歷史曾經的面貌。(摘編自王藝《當我們在談論戲曲史的時候,我們在淡論什麼?》)
(1)文章認為,不能把戲曲作品與經典文學作品相提並論,其理由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 2 )我們應當如何研究中國古代戲曲史,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折。
[答案要點]
(1)不能把戲曲作品與經典文學相提並論的原因是:戲曲作品是通俗文化,經典文學是精英文化,從線性的進化論文學史觀的角度無法進行比較。例如元曲,經歷幾百年的自然存毀和文人汰選而被經典化。戲曲創作是娛樂市場上的生產活動,為商業演出提供素材。
(2)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戲曲史的方法應該是:突破純文學研究的狹窄視野,綜合衡量,拓寬研究領域,多考慮戲曲本身的特點和時代歷史背景。
第一,要綜合衡量,不要從線性的進化論文學史觀的角度進行比較。
第二,要考慮戲曲本身的特點。戲曲經歷幾百年的自然存毀和文人汰選而被經典化。戲曲創作是娛樂市場上的生產活動,為商業演出提供素材。要考慮和戲曲相關的全部活動,如戲班的組織、演員的培養和演出實踐等。
第三,拓寬研究領域。呈現出具體的生活體驗和廣泛的社會現實。不能只側重於文學曲詞,關注經典作家作品而要關注更多的因素如舞台結構、班社組織、演出排場、服裝道具等。
第四,多考慮時代歷史背景。要突破原來學界自身生存狀態的局限,文化產業市場化,對都市生活、市民社會娛樂產業進行切身的認識和體會,觀察相應的歷史現象。

『伍』 如何研究人類文明歷史

研究人類文明歷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一、人類來源
人們對人類來源的真正答案,只是100多年的事。因為化石提供了事實根據,化石是古代生物遺留下來的部分遺體或活動的痕跡。找到人類骨骼化石和石器,可以了解古代人類的體質、智力和用具的發展水平。由化石發現的地點,可以知道古人類的地理分布及其所處的地質時代和生活環境。
二、文明來源
最新的研究發現,地球人類的文明可能源於萬年冰雪履蓋的南極大陸!而這一發現甚至曾得到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支持。
事實上,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南極大陸可能存在史前文明的設想反復被提及,不少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紛紛將目光投向那片冰天雪地,其中一幅不可思議的古地圖更是加強了科學界對南極的思索。
三、人類文明進步的演進過程
人類工業文明的演進經歷了歐洲文藝復興,發展到殖民主義與資本時代;儒家文化的復興,將建立的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全球化民權時代;因而,人類社會從神權社會到資本社會,從官本位社會到以人為本的人本社會,經歷三次工業革命,將進入地球文明的後工業化時代。

『陸』 如何研究歷史

近代的中國人,只因我們一時科學落後,遂誤認為中國以往歷史上一切文物制度全都落後了。此實是一種可笑的推斷。最低限度講來,中國人所一向重視不斷講究的修齊治平之道,較之並世各民族,斷不能說是落後。此一分辨,近代惟孫中山先生最先提出。而且據孫先生意見,中國人所講治平之道,實在比之並世諸民族遠為先進。惟孫先生亦只是粗枝大葉地有此看法而已。若要來仔細發揮闡述,自然應該是有志研究史學者的責任。 今天我們要研究中國制度史,必須注意兩點: (一)研究制度,不該專從制度本身看,而該會通著與此制度相關之一切史實來研究。這有兩點原因,一因制度必針對當時實際政治而設立而運用。單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貫通之於當時之史事,便看不出該項制度在當時之實際影響。一因每一制度自其開始到其終了,在其過程中也不斷有變動,有修改。歷史上記載制度,往往只舉此一制度之標準的一段落來作主,其實每一制度永遠在變動中,不配合當時的史事,便易於將每一制度之變動性忽略了,而誤認為每一制度常是凝滯僵化,一成不變地存在。 (二)研究制度,必須明白在此制度之背後實有一套思想與一套理論之存在。在西方歷史上,所謂政治思想家,他們未必親身參預實際政治,往往只憑著書立說來發揮其對於政治上之理想與抱負。如古代希臘之柏拉圖,如近代歐洲之盧騷、孟德斯鳩等人皆是。但中國自秦以下即為一種士人政府,許多學者極少著書純講政治理論。這並非中國人沒有政治理想,乃因他們早多親身參預了實際政治,他們所抱負的多少可在實際政治上舒展。當知中國歷代所制定所實行的一切制度,其背後都隱伏著一套思想理論之存在。既已見之行事,即不再托之空言。中國自秦以下歷代偉大學人,多半是親身登上了政治舞台,表現為一個實踐的政治家。因此其思想與理論,多已見諸其當時的實際行動措施中,自不必把他們的理論來另自寫作一書。因此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乃似沒有專門性的有關政治思想的著作,乃似沒有專門的政論家。但我們的一部政治制度史,卻是極好的一部政治思想史的具體材料,此事值得我們注意。 我根據上述,敢於說,中國人自古代歷史開始,實已表現有一種極大的民族性的天賦能力,即是政治的能力。就空間講,能完成而統治此廣大的國土。以時間言,能綿延此一大一統規模達於幾千年之久而不墜。此何以故?一言蔽之,因其能有一種良好的政治故。何以能有此良好政治?則因中國民族天賦有此能創立優良政治制度之能力故。故我說創制立法,是中國人天賦上一種優異表現。試舉一簡單易明之例,如中國的賦稅制度,全國各地租稅全是一律。而且能輕徭薄賦,主張藏富於民。只要此制度一訂立,便易獲得全國人民心悅誠服。社會便可藉此安定幾百年。綜有變壞,經一番亂事之後,此項制度又復活了。此事似極尋常,不值得我們來誇大宣揚。但以此和西方歷史比觀,我們的賦稅正為沒有制度,遂致引起革命,產生近代的民主政治,一切預算決算都要由民選議會來通過。現在我們偏愛說中國人無法制,無定憲,永遠在帝王專制下過活,那豈非冤枉了中國歷史。這因我們自己不了解自己以往的歷史,遂誤認為自己以往一切完全要不得,於是只想抄襲別人。即就家庭作比,各國家庭,各有貧富職業種種不同,哪有能全部抄襲別人家的一套規模,來應用於自己家庭,而可以獲得理想安樂的?何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而立國規模卻要完全向外國去學習模仿,那實在是近代中國一悲劇。 近代的中國人,每每誇耀西方,如電燈,如無線電,如原子彈和火箭等,莫不是別人家在發明。一切近代科學確是如此。但我要試問,如中國歷史上一切傳統政制,如上述宰相制度、選舉制度、考試制度和賦稅制度等,這不是一種發明嗎?這究是誰在發明的呢?我們歷史上的古人,他們究自何處抄襲這一套,而把來傳入中國的呢?我之欽佩孫中山先生,正因他不但能采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亦能不將自己的優良歷史文化傳統一筆抹殺。他的偉大處,在能確見中國人在政治方面之高明處,實早已凌駕在西方之上。孫先生此說絕非無據。孫先生固不是一位史學家,但他對中國傳統政治之優點,已能洞若觀火。在這一點上,他確是近代一位先知先覺者。 國家之存在,民族之綿延,歷史之持續,自當有隨時革新改進之處。但從沒有半身腰斬,把以往一刀切斷,而可獲得新生的。我們要重新創建新歷史、新文化,也決不能遽爾推翻一切原有的舊歷史、舊傳統,只盲目全部學習他人,便可重新創造自己。這並不是說西方民主制度有什麼不好,但西方有西方的傳統來歷。即如英國和美國,他們的民主制度即已各有不同。中國有中國自己的國家、民族與歷史傳統,幾千年來的國情民風,有些處迥異於他邦。若中國人不能自己創制立法,中國今天將永遠無望。我們若只知向外抄襲,不論是民主抑是極權,終究是一種行不通的一面倒主義! 我們今天來研究中國政治制度,一面固當比較參考西方的,固當要能追上世界潮流,但亦不可數典忘祖,我們實無此能力來把自己腰斬了而還能生存。我們若從頭再來研究中國傳統政治,第一步不妨先加以分門別類。如政府組織、地方自治等項目,一一弄清楚了,然後再匯在一起。須能看其乃是一整體。又須能配合現實,坐而言,能起而行。當知政治理論並不是紙上談兵。在中國古人中任意舉出一兩位,如董仲舒、司馬光,他們都絕不單是一書生。他們之作為中國的政治家,都是有抱負而又能見諸實施的。又如唐初名相房玄齡、杜如晦等,他們創立出一套制度來,垂之幾百年,即朝代換了,亦並不能完全蓋過他們,超越他們。這是中國政治家之偉大處。我們今天如能有人來寫一本中國傳統政治制度史,或中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這一類書,必可對此下國人發生大影響。 (摘自錢穆先生著《中國歷史研究法》,標題為編者所加。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由錢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講匯集而成,從通史和文化史的總題及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等6個分題言簡意賅地論述了中國歷史研究的大意與方法。為作者此後30年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視為錢穆先生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的簡要敘述。)

閱讀全文

與如何研究歷史上的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