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提高文化產業核心價值

如何提高文化產業核心價值

發布時間:2023-06-10 00:37:45

⑴ 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科學發展

第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文化發展方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能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要運用各種文化形式來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其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啟迪和鼓舞。
第二,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社會風尚。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以凈化網吧、互聯網、網路游戲為重點,加大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動適合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加強青少年網站和公益性文化場所建設,落實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的措施,進一步滿足廣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回應人們困惑的社會人生問題,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用正確的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等活動;深入推進以「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
第三,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落實中央關於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加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產和服務的運行機制,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創新體系,形成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要著力解決公益性文化事業與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性質和功能相混淆的弊端。國家重點藝術院團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全面推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投入機制、人事制度、分配製度、保障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步伐,鼓勵社會資金和民營文化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國有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重組。
第四,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前重點是加強城市社區和鄉村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網路進一步向城市基層和農村延伸。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農村文化工程建設,著力解決基層特別是農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視難、看電影難的問題。要確保廣大農村地區在2008年能無償收到看到包括中央和省級4套以上無線廣播電視節目,到2010年實現鄉鄉有文化站、基本實現全國行政村每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的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全國各級具有公共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在兩年內要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第五,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抓緊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從市場准入、人才培養、出口扶持、產業基地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培育合格市場主體,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文化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做大做強傳統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尤其是文化產業產權交易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升級。
第六,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對歷史、對民族、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民族優秀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在城鄉建設中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址、建築、街區和鄉土建築的保護。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各級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定工作。挖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推動開展群眾性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要積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和國民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七,擴大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博大胸懷,勇於和善於吸收、融匯世界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在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增強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積極與國際知名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構建文化營銷網路,努力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通過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搭建與世界各國人民溝通、理解、信任的橋梁,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出處http://www.gov.cn/2008gzbg/content_924073.htm

⑵ 什麼是文化競爭力,如何提高文化競爭力,為什麼要提高文化競爭力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1、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是實現建設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級政府必須認真履行的基本職責。必須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

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

2、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經營性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3、提高傳播能力。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當今信息社會,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

4、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當今時代,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

5、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繁榮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隊伍。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師和大家來支撐;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來代表;一個國家文化的繁榮興盛,必然要有一批領軍人物來領銜。

(2)如何提高文化產業核心價值擴展閱讀:

提升國家文化競爭力的策略:

一、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

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

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

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⑶ 談談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關繫到每一個人 生活中每時每刻也都不能脫離它 是個很廣義的問題 應該先從提高民眾的素質開始吧 從而淘汰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那部分

⑷ 如何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文化產業中的作用

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1、提升文化的凝聚力。我國是人口大國,我們要擁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這也就是現如今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只有被人民群眾掌握才會凝聚成社會共識,表現出文化發展最主要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我們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核心任務。
2、提升文化的吸引力。為了提升文化軟實力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展示出該國家或是該民族特色的文化吸引力。這是因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文化可以通過依附在語言和其他載體上,逐漸凝固和演化成一個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通過這種文化環境引導她的國民的行為,達到協調整合社會的作用,並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提升文化的普及力。也就是加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教育,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廣大。我們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大眾傳媒,有意識地引導廣大民眾喜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最終使其成為民族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沉澱在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靈深處。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要有意識的加強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學習力度,在教學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開展具有濃厚傳統文化色彩的活動,使他們自覺願意接受和欣賞。
(二) 振興中國文化產業
就目前形勢來看,文化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特徵,我們要找准我國文化的發展方向,滿足人民對文化的要求,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國要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首先我們要制定科學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文化產業的管理辦法,盡量減少政策辦法中不足的地方。其次是深化和完善文化產業的政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找到一條適合中國文化自己的道路。最後就是加大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扶持。設立規范化的文化產業組織,政府積極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支持。 (三) 加強文化傳播和交流
關於文化傳播和交流,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是文化外交,在國際交往中,文化往往能夠起到政治和經濟難以達到的作用。所以文化外交在國際中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我們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對外傳播策略,擴大其在國際傳播中的份額,使其他國家能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進而了解中國;促進漢語的標准化和規范化,提高世界對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的認同,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全力打造中國品牌的文化,創造出一批原創性比較強的文化產品,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大力弘揚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任務。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我們要努力發揮自身的文化優勢,重視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⑸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1)大力實施文化產業空間戰略。鼓勵和支持我國東部地區,也就是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等地優先發展高科技的文化創意產業,完善專業化、富有創新活力的產業集聚,加快創新型城市的升級和功能再造,建設世界性的文化創意中心城市。為又好又快的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應重點扶持文化產業的高端部分,促進高科技和創意結合的新興數字化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於我國中西部地區,政府應促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涵養文化生態,重點發展依託於獨特地方文化的文化旅遊、文藝演出和文化產品生產。

(2)借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結合之機實施我國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戰略。雖然這些年來我國政府積極致力於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將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化技術、數字化技術等諸項新技術引入文化產業,但是這種行動並沒有上升到戰略高度,人們並未意識到這些高新技術為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甚至超越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這種認識上的不足,勢必體現為對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結合的投入不足,體現為投入行動的無系統性。為此,我國政府應該盡快制定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戰略,以戰略引導文化產業的技術升級。

(3)設計科學高效的財稅信貸支持體系。

第一,提高政府對文化消費的財政支持力度。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證明,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常常離不開政府對於文化消費活動的補貼。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沒有文化市場的發展是不可能的;而且文化市場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政府補貼是拓展文化市場的重要手段。我國文化市場空間受制於民眾有限的購買力水平,難以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提高文化消費的財政補貼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界的一致認識與心聲。

第二,鼓勵文化內容出口,建立文化內容出口退稅制度。

第三,對文化企業、文化園區和文化基地實施優惠性的土地政策。

第四,鼓勵金融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貸款支持。

(4)深入推進文化產業的行業結構優化工作。大力推動以市場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的產業兼並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打造規模大、專業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集團,促進龍頭企業的形成;以政資分開、政企分開為手段,促進文化企業的跨地區並購和經營,改變文化產業和市場的地域分割和地域壟斷的局面。

(5)針對不同產權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實行不同的政策。具體而言:

第一,加大對中小型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將扶持中小型文化企業作為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近幾年來,我國以製造「文化航母集團」為目標,將大量資金投放在大型國有控股企業上。但是,正如德國的經驗所顯示的,在文化經濟中,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部門。不僅如此,文化產業還有其特殊之處。由於文化產品和服務既有標准化、規模化、大眾化的要求,也有區域性、差異性、小眾化的特點,比起一般產業,文化生產單位更為豐富多樣,文化企業、社會組織、個體都能成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而且相互不可替代。那些為不同的受眾群體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文化企業,小而精幹反倒是其優勢所在。此外,文化產品對獨創性要求很高,很多情況下一些文化生產單位常常以個體或人數很少的創意團隊完成。在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在當前乃至未來若干年裡都將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但是對於第三產業——尤其是文化產業而言,大學生正是產業發展的巨大資本,是我國的優勢所在。不過,想要發揮這部分人力資源的巨大潛力,政府必須加大對於中小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為這類企業的創辦和發展保駕護航。倘若政府能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那麼不僅能顯著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而且將會化負擔為優勢,借機迅速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和文化的大繁榮。就這個取向而言,國際經驗和我國香港地區的經驗都證明,企業孵化器是達到扶持中小企業成長的有效方式,借孵化器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財政資助和服務資助。因此,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應該尤其關注中小型文化企業,首先要賦予中小型文化企業以合法地位,然後通過建立企業孵化器的方式,向這類企業在政策、資金配置和服務方面給予廣泛和有效的支持。另外,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文化企業的稅收優惠制度來鼓勵文化小企業發展。具體來說,我們建議,對於雇員5人以下,或者銷售收入50萬元以下的文化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

第二,在財政扶持上打通體制內外。政府要跳出國有、民營的界線,不再將做大做強文化企業的目標僅僅寄託於國有文化企業,而是從更廣闊的范圍內推動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要具備做大做強的實力,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政府都可以扶持。民營文化單位其實是中國文化產業包括文化市場培育的最基礎的群體,面對壟斷的渠道,民營企業的議價能力非常弱。在財政對產業資金進行分配的時候,應該有所傾斜。為此,政府應該改變扶持對象遴選標准,一方面不再強調產權的國有屬性,另一方面強化對企業實力的要求。由於目前一方面國有企業集聚了大量優勢的資源,另一方面民營企業更具活力和發展潛力,作為一項臨時的平衡性措施,在「十二五」早期,政府還應該適度偏向民營企業,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說,在設計扶持對象的遴選指標體系時,給予民營企業更高的權重。

第三,加強對國有文化企業的監管。國有文化企業是行業壟斷的主力軍,因此加強對這類企業的監管,構成在文化產業避免壟斷、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的重點。對於「事業體制,企業運營」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堅決剝離其經營性業務,使其轉變為純粹的事業單位。

(6)設立創意產業扶持基金。建立國家和省市三級文化發展基金,文化發展基金占政府支出比例的1%~3%左右。鼓勵企業、機構和個人設立文化發展基金,按非贏利機構進行注冊和管理。鼓勵文化風險投資。研究和建立促進文化投資的稅收和融資機制。

(7)延續《「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的措施,繼續促進數字技術、網路技術、智能化技術在文化產業的應用,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

(8)針對不同的文化產業領域,除了實施技術改造升級工作之外,我們還建議:在電影和舞台表演領域,應盡快打造中國自己的全國票務網路系統,盡快制定和實施電影分級制度。建設覆蓋國內大中城市的票務銷售網路,可以把對國家文化安全具有戰略意義的終端市場把控在我們自己手中,有利於中國文化產業鏈的健全與發展,有利於扶持國有院團增強市場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有利於整合集成中國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生產力,從而形成中國文化產業的強大國際競爭實力。電影分級制度的實質是對電影審查標准化、透明化的期待。長期以來,我國都沒有實行電影分級制度。雖然已經多次有人提出應該建立這樣一套機制,但是這一制度遲遲不見出台。我國對電影的審查就是通過對電影中某些鏡頭的刪減以達到讓所有年齡觀眾都可以觀賞的目的。所謂「眾口難調」,這種「老少咸宜」的要求對電影創作構成顯著的制約。由於目前電影內容的貧乏直接導致觀眾對影院的冷淡態度,如果分級實行,則電影創作會有更大的空間,畢竟分級制度能照顧到更多層次觀眾的口味。

⑹ 如何提高中國文化核心競爭力

1、從政府部門來說,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的文化職能。
2、企業角度來講,要完善文化企業的治理結構,建立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
3、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提升文化核心競爭力,就要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和民族優勢,使中國的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4、認真學習並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⑺ 如何提高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

首先要進行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調整.要充分認識到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看到文化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聯動效應,努力創造條件,在未來的時間里促進文化產業的高速增長,使之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努力開發創新性文化產品,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
第三要深化文化產業管理體制改革.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創新能夠開創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只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才能保證文化建設有大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創新應從根本上去除文化發展的體制性束縛,使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問題得到解決,解放文化生產力.文化改革可以使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文化生產力得到解放.
四要培育文化產業多元市場主體.積極改革文化產業的投資體制,在文化產業中鼓勵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堅持文化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第五要加快文化產業國際化進程.要努力推動我國和其他國家文化產業方面的合作,努力與國際經營模式和運行機制接軌,採取有效措施開展對外文化交流,鼓勵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市場經濟運作方式.同時要重視品牌戰略,通過品牌開拓市場.只有擁有自己的文化產業品牌,才能提高文化產業的競爭力.政府要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培育我國文化品牌,並注重品牌的法律保護.

⑻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提高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實現全面振興的高度,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從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
其次,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了認識以後,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社會氛圍,需要輿論環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文化產業抓園區或基地建設。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戰略,加大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並以此為核心,把載體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園區建設,使園區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地,成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成為創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文化產業核心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