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竹編的歷史
竹編的歷史
1、在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
2、在殷商時代,竹藤的編織紋樣豐富起來。在陶的印紋上出現了方格紋、米字紋、回紋、波紋等紋飾。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擴大,竹子的編織逐步像工藝方面發展,竹編圖案的裝飾氣味越來越濃,編織也日見精細。
3、秦漢時期的竹編沿襲了楚國的編織技藝。198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銅馬車」底部鑄有方格紋,據專家分析,這方格紋就是根據當時竹編席子編織的方格紋翻鑄的。
4、明代初期,江南一帶從事竹編的藝人不斷增加,遊街竄巷上門加工。竹席、竹籃、竹箱都是相當講究的工藝竹編。尤其以竹編最為著名。益陽的水竹涼席創始於元末明初。
5、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國的竹編工藝逐漸復甦。20世紀50年代以後,竹編藝術開始名正言順的歸口到工藝美術行業,進入了藝術的殿堂。
6、1990年以後,浙江嵊州,四川省青神縣和渠縣先後被評為「中國竹編之鄉」。
7、進入21世紀以後,竹編工藝漸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而出現滑坡,其編織技藝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也有不少竹編藝術家們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新的藝術,新的作品在緩緩冒尖。
(1)東坡竹編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價值
1、魅力的外表之下是瓷胎竹編深刻的文化內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觀。
2、瓷胎竹器工藝從材料的選擇到編制過程,每一道工序都要嚴格准確,竹子搜集時間不當容易造成竹子生蟲或者發霉,竹齡選擇決定了竹子的柔韌性,從而決定了瓷胎竹器的編制難度和美觀程度。
3、瓷胎竹編的材料選擇的時節、地域,傳統竹編的製作工藝、製作水平最終決定了一件瓷胎竹編是否材美工巧。傳統竹編雖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卻更能體現中國傳統造物觀念「天人合一」所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和文化內涵。
Ⅱ 竹文化的知識有哪些
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和瑰寶。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東西文明乃竹子文明」。中國竹文化可謂博大精深,正如我國現代竹類研究開拓者之一的熊文愈所說:「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物知竹相連」。
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卜櫻器時代古人類遺址中,就有大量竹子製作的生產、生活器具。山東歷城龍山文化留下的竹節炭,餘姚河母渡遺址出土的竹席,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還有「竹」頭字樣。生產和戰爭用竹做工具和武器也很多,箭竹就因用作箭矢而得名。春秋時鄭國刑書刻在竹簡上,稱「竹刑」。秦代造筆以竹為管,晉代用筆造紙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竹子應用更加廣泛,竹子也成為眾研究的對象。
國人愛竹、詠竹由來已久。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先人常借竹抒懷,《詩經》中的詠竹詩是我們民族詠竹詩歌之淵源。「瞻彼淇奧,紗竹猗猗猗」,古住今來,無數詩人留下了許多詠竹詩篇。屈原的「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蘇東坡的「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罩弊消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鄭板板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吳昌碩 「客中雖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等燴炙人口的詩句無不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人們把竹子在人類歷史和現實中的作用與影響稱為「竹文化」。
Ⅲ 中國「竹文化」知多少
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形態特徵總結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其內涵已形成華中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象徵。
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
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
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歲寒三友之一等美稱。中國古今文人墨客,嗜竹詠竹者眾多。
(3)東坡竹編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為豐富、竹林面積最大、開發利用竹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長茂受到了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心虛節堅、堅忍不拔、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
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