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英漢價值觀和文化觀不同

為什麼英漢價值觀和文化觀不同

發布時間:2023-06-10 10:16:35

① 怎樣看待中西文化的價值觀差異

中西價值觀差異的主要表現 1.價值主流.西方文化價值觀的主流是為自我滿足而奮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張揚個性,強調維護個人利益,注重獨立自主發揮個人潛力,強化個人權利意識.個人主義是一切行為的准則,自我實現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獨立是實現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權神聖不可侵犯,是實現自我的保障.中國主流文化價值觀是和合精神.中華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諧.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崇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人與人的關繫上,強調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在國家之間的關繫上,主張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民族. 2.價值取向一元化與多元化.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根深蒂固.認為人生的價值就是在現世的作為之中,一個人在社會越有作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義.在專制社會中權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為最大者莫過於實現從政的抱負,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理想統治著千百萬中國文人碌碌無為的一生.受這種一元化的人生價值的影響,多數人不願問津自然科學,致使科學被困於萌芽狀態.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權術上,創造了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變幻莫測而實質又超穩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這種特殊的模式中,產生了中國獨有的歷史現象:當官不成求當聖人;報國不得則退做隱士,或吟詩飲酒自得風浪.於是道教、佛教隨之興起,貪生的自去修道,厭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價值呈多元化,從政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經商也被認為相當有價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職業莫過於律師、醫生. 3.個人本位與群體本位.西方文化特點是強調個人價值,即主張個人獨立,強調個人主動性、個人行為與個人興趣,勇於進取,珍視個人權利.個人主義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個人主義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拯救自己;尋求自我表達,強調個人尊嚴,注重個人隱私,個人的權利不可剝奪;人的力量無限,崇尚競爭,適者生存.在西方社會,人們普遍將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視為實現自我價值的積極表現,「個人主義」作為這一精神的概括,被賦予積極意義.每個人都盡量體現個性化的自我:個人自信,自我肯定,自由表達內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約束,公開發表不同見解.中國社會的三大基本結構即高度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絕對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從本質上和個人主義水火不兼容的,形成群體本位的集體主義.中國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崇尚「大公無私」等.在處理個人與集體關系方面,人們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與集體或領導保持一致」.在個人與家庭的關繫上,強調個人是為家庭而生存的,個人的生死榮辱和家庭息息相關.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個人主義」便自然地成為與「集體主義」相對的貶義詞,如自以為是、自負都帶有貶義色彩,「個人主義」被認為是「利己主義」.語義是文化氛圍的產物,語言符號具有既定的文化內涵.在漢語中,「個人主義」的定義是「一切從個人出發,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錯誤思想」. 4.天人觀.西方傳統認為,宇宙是由神創造和控制著的,人和宇宙是兩個獨立的實體,因此,宇宙自然法則必須遵守.這樣的宇宙觀形成了後來的二元論世界觀.他們認為人和世界是各自獨立的,彼此的關系是對立,而人處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人的任務就是要發現被超自然創造者所設置下的真理,其生命目標就是征服自然.變化被認為是進步,對待生命的態度傾向客觀理性.故西方人看問題以個體為基礎,重差別與對立,習慣於解析式的抽象思維.這種注重個體的天人相分宇宙觀導致一種人是天生的利己主義者觀念的產生.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中國人認為人與自然共為一體,做事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順從自然規律,注重天人合一,因此,中國人習慣於整體想像思維. 5.知識觀.中西方對於宇宙形式的認識不同,他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也不同.中國人經常應用演繹法,把重點放在整體觀察事物,獲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超越表面的差異,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系和統一.西方神學告訴我們,西方人經常應用分析法,把事物看成一個個體、某一屬性的表現,但並不認為每個個體是平等的;他們認識到事物的個性,同時意識到所有的個體差異在一個包羅萬象的統一體中是相互聯系的,意識到個體差異中的統一是最高的學問.中國人在整個認知過程中重視心理過程、整體觀察、直觀經驗和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傾向於模糊、不精確富有伸縮性.西方人基於二元世界觀獲取知識,強調理性.思維方式傾向於通過分類形成直接、清晰的觀點,呈直線性分析,如典型的三段論.中國人在精神滿足中尋找進步的動力,西方人認為這是物質進步和社會的發展[3]. 6.交際觀.合理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和存在主義及私有制經濟使人們在交際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個人至高無上等觀念.因此,西方人外向,求獨立,求功利,主張人類改造自然、性本惡.這些思想觀念的形成與他們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有直接的關系.西方大多數國家處於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境,工商業、航海業發達,自古希臘時期始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體、探索自然奧秘的傳統.人們思維的對象傾向於外界,人們希望重新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尋求外部世界對人最有價值的東西,為己所用.在中國,重整體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差序格局為主的社會結構、維護等級身份的倫理觀念以及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個人要融入群體中去,國家、集體、他人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由此決定了中國人在交際時性格內向、含蓄、謙虛,不求功利,大公無私.天人合一觀念還認為人與自然要和諧發展,而不是人與自然抗爭.人際關系受無形的約定束成的社會規范、價值、禮儀制約.人之初,性本善,提倡人回歸自然,保持本性.萬物不變,萬變不離其宗.仁愛思想、中庸之道使人們安分守己,安居樂業,漸進,順從自然.在封閉的大陸型文化環境中,人們知足常樂.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人在穩中求發展,求穩不求變,注重傳統和過去.在交際中,對老者尊敬有加,把上年紀的人稱「老師傅」,把有經驗的人稱「老手」,注重老朋友間的聯絡,認為交往越久感情越深厚. 7.言辯觀.西方人推崇修辭學,他們願意掌握語言這一有利工具(語言是延伸自我影響和改造他人的工具).他們偏愛語言是因為他們認為唯有通過語言,人們才能得以相識.在當今西方社會,大學廣泛設置修辭、邏輯課程,促使學生去有效交際,在商業中語言交流更是被廣泛研究和強調.重視語言和辯論的觀念直接或潛在地影響著西方人的交際行為、交際方略和交際風格.因此,在以個人為本的西方社會中,人們願意把內心世界中的東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東西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人們健談且善於表達自己.修辭在中國只不過是一種交際技巧,人們並不把它當作一門科學.雄辯至言被認為是多餘,善談之人被看作炫耀和不誠懇.在以群體為本的中國社會中,人們在交際時自我壓抑,說話委婉、含蓄,謹慎使用言語,注重察言觀色,對環境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接受性.語言常常被看作保持社會和諧的一種手段,而不僅僅是表達思想、信息的一種工具.孔子對語言的態度是謹慎的,他一向主張「君子欲訥與言,而敏於行」. 8.時間觀與金錢觀.西方的時間觀屬於線式時間觀念,時間好比一條直線,是一種單向持續運動,是「流逝、飛行」.在西方人眼裡,復歸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向前超越才有希望,因此在時間取向上,西方是未來取向,即一去不復返的直線式前進取向.這也是西方人傾向於變化,喜歡求異、求新的原因所在.中國人以過去取向為主,重視過去發生的事情.人們做什麼,首先要考慮過去做過此事沒有,有什麼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等等.而且連今天做得如何,也往往以過去為標准,因此循規蹈矩已成為一種社會規范,與此密切相關的是人們崇拜祖宗、敬老尊師、重經驗、重年齡,因為這些都與過去相聯系.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他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9.年齡觀.在中國文化中,長者是智慧和權威的象徵.「老」象徵著經驗豐富、知識淵博.「老師傅」、「老幹部」、「李老」成了少數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有的尊稱.與此相反,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級價值.青年代表著未來,象徵著無限的可塑性和可能性.在西方人們的眼裡,年青象徵著健康、財富和智慧.西方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是個人奮斗的社會.人老了就意味著從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退了下來;對女性來說,「老」還意味著魅力喪失,這對個人來說是件既痛苦悲哀又無可奈何的事情,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老;而且老人的獨立意識很強,有一種不服老的自尊心.所以年齡也成了人的隱私. 10.家庭觀.中國以家族為本位.「修身」、「齊家」、和「治國」、「平天下」是我國立身處世的綱領.家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生活的港灣,具有至高無上的凝結力.脫離家便是「遊子」,主張「父母在,不遠游」.家中有長幼關系、夫妻關系,要各安其分,各盡義務,即「盡倫」!孟子認為:聖人是「人倫之民」,倫的核心是「絕對服從」,幼服長,妻服夫.使家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的國本,國粹.西方文化突出自我、突出個人,追求獨立.長輩與晚輩之間可以直呼姓名.孩子在成年以後就搬出家自己住,自己養活自己,老人一般也不和子女一起居住,依靠自己獨立生活.在西方親人間界線劃分明確,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對孩子也非常尊重,進孩子房間首先要問:「我能進來嗎」,強調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奮斗為榮,樂於談論個人一得之見. 結論: 中西價值觀是性質和來源不同的兩種文化,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差異性較大,互補性也較強.跨文化交際中要注意差異避免失誤.科學地對待西方文明及其他優秀文明,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推動自己民族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英漢價值觀和文化觀不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