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觀念

中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觀念

發布時間:2022-04-29 03:00:33

Ⅰ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怎樣的文化精神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勇於探索,一絲不苟的文化精神。
求個採納,謝謝你了哦!

Ⅱ 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觀念

(1)根據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觀點。(4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中醫得到發展的有利因素。(10分)
(3)根據材料一、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觀念。(11分)

(1)觀點: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醫者還要有高尚的醫德。(4分)
(2)因素:政府重視中醫葯學;(2分)印刷術的進步使得中醫知識得以推廣普及;(3分)中外交流頻繁,豐富了葯材和醫方;(3分)醫學家的推陳出新。(2分,共10分)
(3)觀念:天人合一、形神一體的整體觀;(3分)防重於治的辯證觀;(3分)關愛生命和健康的人本觀(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3分)才德兼備的職業觀。(2分,共11分,其他言之有據亦可)

Ⅲ 為什麼中醫是我國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這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許多的傳統文化已經傳承到了今天。不管世間如何變幻,他們依舊傲然挺立於我國的文化的中心。而中醫就是這樣一種不容忽視的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歷史不斷的變遷當中,中意的文化卻一直進行沉澱和蛻變,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中醫學。在我國的古代,中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若是醫術十分的高明就可以收到許多達官貴族的尊重。並且中醫的治療是不會傷到身體的根本的,是辨證論治的。許多的疑難雜症只有中醫可以進行治療,只有中醫可以綜合的在治病的同時還可以調養身體。所以說,中醫是我國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

Ⅳ 中醫是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答案: 解析: (1)①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中醫葯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葯學歷數千年而不衰,顯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1分)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中醫葯學帶有深深的歷史印跡,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熏育出來的醫療科學,骨子裡滲透著濃濃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1分)③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中醫葯學延續數千年而不衰,本身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診療方法,都說明了這一點。(1分) (2)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在世代相傳中既保留著其基本特徵,具體內涵義能夠因時而變。②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和人類的發展起積極作用。③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華和糟粕。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④對待傳統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2分) (3)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③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3分)

Ⅳ 請問中醫中蘊涵著怎樣的豐富文化

中醫
中國是醫葯文化發祥最早的國家之一,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聯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中醫」是個專用名詞,它的「中」字顯然是為了區別「西醫」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醫」是指傳統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不過認真求實地考證一下,這個「中醫」之「中」,本來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國呢!

何以為證?「中醫」一說,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醫」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就有了「中醫」一詞,那時西醫還不成系統,更沒傳入中國(西醫傳入中國是在西漢以後又過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漢人連西醫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能為區別「西醫」,而稱中國的醫學醫術為「中醫」呢?

西漢開始有「中醫」的說法,若「中」不指中國,究竟何意呢?中國最早認識尤物的思想基礎,來源於《易經》,將世界一切事物均納入陰陽的軌道,對後世的哲學,社會、堪輿、天文、地理、醫學……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響。因此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意即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會百病全無。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

當然,今日「中醫」一詞指中國的醫學,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會明白大夫為何常說滋陰、補陽、調理……
。從此,中國醫葯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中國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醫學史,由於東方文化發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國獨特理論框架,及近現代西方科學的撞擊及西醫的傳入,出現兩個分明的層次,在東西方醫學交匯中呈現復雜多態的狀態。

夏商西周時期醫巫並存,在卜筮史料中記載了大量的醫葯衛生的內容,形成了醫學的雛形。

春秋戰國之際,是中國整個學術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時期,醫巫分離,醫學具有更顯明的科學性、實用性和理性,占據了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導地位。臨床醫學的分科已現端倪,趨於專業化。

秦漢時,以傷寒、雜病和外科為最突出的臨床醫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動亂割據的狀態,醫葯學在脈學、針灸學、葯物方劑、傷科、養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績,為醫學的全面發展積累了經驗。

隋唐時期,國家重歸統一,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形成了一種空前輝宏氣勢。中國醫學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醫學家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獲得了更為豐富的成果。這是中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兩宋是中醫葯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政府的重視在醫葯發展上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組織人員編纂方書和本草、設立校正醫書局、鑄造針灸銅人、改革醫學教育、設立惠民局、和劑局、安劑坊、養濟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進了醫葯衛主之進步。

遼、夏、金、元與兩宋王朝並立以至元滅宋統一全國。這是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大融合時期,是中國醫學史上學派爭鳴、民族醫學奮起的一個輝煌的時期,為多源一體化的中國傳統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現了蓬勃的生機。

明代,醫葯學發展出現革新趨勢。在探傳染病病因、創造人痘接種預防天花、中葯學研究等進入新的層次。中外醫葯的交流范圍已達亞、歐、非許多國家與地區,中學的輸出、西學的東漸,使中外醫學文化在交流接觸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醫學趨於普及與升華發展的時期,王清任躬身於人體解剖,著有《醫林改錯》,反映了「中國醫界大膽之革命論者」的開拓進取精神。

上述的這一切,是中國古代醫學波瀾壯闊的歷史梗概。這樣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一直未曾中斷的醫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醫學史上所罕見的。中國古典醫籍數量之大,名醫輩出,人數之多,在同時期的世界范圍內也不多見。中國傳統醫葯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葯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遂出現了中西匯通合纂的探索。傳統醫學在走向現代化。

近百年來,中國的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格局將會對這百餘年的中國近現代醫學史作出客觀的再現和評述。

中國醫學史無論對於中國古代的醫學研究,還是對近現代醫學的研究,或是與各種不同體系醫學的比較研究,對醫、教、研和衛生管理等工作及學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蓋面廣,所涉及的時間、空間久遠博大,不是其他學科所能代替的。

從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現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們都在等待下一個考驗我們的疫情是什麼?該如何面對?然而,在對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療中間,人們發現有一樣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那就是中醫。中醫學有著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和哲學基礎。它和國畫、詩詞,以至於《易經》、風水一樣都屬於中國文化體系。同時它又是一門和自然科學緊密結合的醫學科學。

2003年4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廣東省中醫院後說,SARS患者接受中醫治療後縮短了發燒時間和住院時間。專家們還建議,如果能把中醫參與治療提升到常規治療層面對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將會很有幫助。這大大鼓舞了中醫界,也為這上千年的傳統醫學注入了一股實證的新鮮血液。

回顧中醫的歷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時期。這是中國歷史從原始社會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階段。在這長達1800年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套完整的傳統文化基礎。其中夏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銅器都是人類文明的歷史標志。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如陰陽、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學體系影響下發展出了中醫中葯學。可以說中醫擁有的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淀正是他與西方醫學最重要的不同點。當人們開始懂得把從生活中學來的自救知識積累成一套醫療理論的時候,西方原始醫學和中國原始醫學對自然界的認識是一樣的。有西方「醫學之父」之稱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組成即火、氣、水、土產生萬物的運動變化。在中國,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中間概述了天體運行的「陰陽」規律,和地上萬物生成的「五行」規律表現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剋。這四元素和五行,顯示出了這時期東西方醫學的概念距離還不是很遠。

「中醫」二字最早見於《漢書·藝文志·經方》,其雲:「以熱益熱,以寒增寒,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雲:有病不治,常得中醫」。在這里中字念去聲,中。「中醫」這個名詞真正出現得到鴉片戰爭前後。東印度公司的西醫為區別中西醫給中國醫學起名中醫。這個時候的中醫的名稱是為和西醫做一個對比。到了1936年,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中醫條例》正式法定了中醫兩個字。過去人們又叫中國醫學為「漢醫」 「傳統醫」「國醫」這些都是區別於西醫而先後出現的。兩千多年前,《漢書》里的那個中醫概念,倒是體現了中國醫學中的一個最高境界。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就是致中和。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讓熱,熱就要寒,結就要散,逸就要勞,勞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從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潰了就沒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適事為故,恰到好處就好了。以平為期,以和為重,這就是它的一種最高境界。《中庸》一書中至關重要的哲學命題是「致中和」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說的是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發育。可以說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在這個終級目標下,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來自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

氣在中國古代是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唯物觀哲學家就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這種樸素的認識被引進醫學領域在中醫學中逐漸形成了氣的概念: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機體,氣散則形體滅亡。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全天下就是一個氣。有了這個氣就運動,就生生不息,就變化不止。沒有這口氣就完了。中國著名的近代著名的這個中醫基礎教授,內經教授。他說人就這一口氣,這口氣沒有了這個人還在這什麼都沒有了,人這口氣不走,這口氣就在它就是活著。就你講那個活體的。我們研究的就是有氣的這個活體,有氣的活體。精氣學說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中國認為世界怎麼來的?中國的哲學家認為氣一元論。這個地球這個世界是氣來的呀,在上就是為氣,在下則為形,就是地。這就是氣。然後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書說的:「元氣者,始也」。萬物之始也。有了這口元氣什麼都開始運動了。沒有這口元氣,就沒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動力就像牛頓找上帝第一個推動這個地球一樣。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個解釋這個世界,而中醫恰恰它可理解是這個世界。陰,陽。何謂陰陽?我們的祖先認為宇宙間一切能量、運動方式、空間方位、時間序列、事物的性質、以及聚萬物之靈的氣等等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陰陽是一切事物辯證對立的兩方面。《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出:「察色按脈 先別陰陽」。中醫講求陰陽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傳》里,就是我們講的《十翼》,《易傳》里說了:「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萬物之始也,有了陰和陽,才有了萬物之始。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就是有了陰陽還有了氣才有了萬物。這就是我們講陰陽的觀念。

西醫和中醫呢它也有這種類似、相類似的地方。中醫講陰陽平衡。西醫講什麼?酸鹼平衡。電解質紊亂在現在醫院里是個很難治的病。這個人如果歲數大一點電解質紊亂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鹼中毒,一到酸鹼中毒,我們很多醫生就頭疼,不好調整。你用點碳酸氫納去也不好用,你給他用點酸,也不好用。那麼西醫它是怎麼來認識酸鹼平衡的呢?它認為這個人的人體,它的這個鉀離子和氯離子,各有156毫克單位,它要尋求這個平衡,就叫酸鹼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後呢,它經常在變換,變化時候它就有一個緩沖對。它有三個緩沖對,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緩沖對、磷酸緩沖對、碳酸緩沖對,這三個緩沖對是什麼呢?就是來糾正這個淤值。你比如酸高一點,它可以調整調整;鹼高一點,它也可以調整調整,它是個調節器。當你太厲害了,這三個調節器就無效了。無效了就出現電解質紊亂。它也在追求陰陽平衡,它認為如果調整不好,出現電解質紊亂的人就叫做酸中毒或者鹼中毒的。用中醫話,就是陰陽不平衡,它是怎麼不平衡?鉀鈉離子不平衡。高鉀的病人就很危險,低鉀的病人也很危險,高鉀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鉀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這一點上,你就說西醫就是在講陰陽?不是,它也不是在講陰陽,它是講一個內環境的穩定。這個內環境的穩定,和你講的這個中醫的這個「中」字,這個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認識到中醫,是在講究一個人體內環境穩定的醫學體系,西醫就可以接受。我們從這個角度切入中西醫結合,去和西醫對話,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2006年2月中國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申請項目。中醫葯作為中華民族在與疾病做斗爭的漫長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原創性學科名列其中。根據規定,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處於瀕危狀態,有完整的保護計劃。而是否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是最關鍵的一條……

中醫是在絕對性世界觀和虛無輪回人生觀基礎上綜合考慮人類生理、心理、行為、外界物理運動後對人類生理、心理、行為的非統一現象進行修正統一的綜合性方法論。其世界觀是深刻的、本質的;其人生觀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論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Ⅵ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有何聯系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粹有三:京劇 書法 和中醫:這種文化不僅是醫治身體,更是有中國古老的文化蘊涵其中。

Ⅶ 中醫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定位

中醫——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
焦振廉

顧名思義,中醫是中國的醫學,或者說是中國漢民族的醫學。中醫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吸收與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乃至外國的醫療經驗和方法,但其始終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這是沒有爭議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表現為極其多樣的形態,卻往往有著基本一致的內核。文化的形態可以隨著年移代革而有所不同,但精神的內核則往往歷久而恆新。中醫在中國的土地上遷演數千年之久,葯物從數百種增加到數千種乃至上萬種,方劑從數百首增加到數萬首乃至數十萬首,文獻從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增加到洋洋萬種之多,理論的更新、方法的豐富、技術的創新、療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說,但其內在精神則一直是穩定的,並且總是貫穿於從理論到臨床的各個方面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醫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變而不變的,變的是形態與數量,不變的是精神。因此,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

改朝換代是歷史上常有的事,但民族精神卻一直被秉持著,綿延著。敬畏天地、順應自然、強調倫理與秩序、關注人事、注重整體、主張和諧,是中國人一貫的情結。中醫歷經千年而其內在精神始終不曾有大移易,原因也在於此。中醫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印記。「天行有常」,並不因堯或桀的作為而變易,而「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當順應自然,而後可以「長有天命」。先秦這樣的生命觀,引導了中國醫學的持續發展和繁榮。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多與違背自然規律有關,與精神情志失調有關,於是強調外慎風寒,內調情志;中醫認為內在的病變一定會表現為外在的徵象,於是主張「司外揣內 」;中醫認為治療疾病的關鍵在於祛除「千般疢難,不越三條」的邪氣,扶助「沖氣以為和」的正氣,於是有了扶正與驅邪的治則治法。所有這些,既是醫學家專門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實際上,中醫的理念一直便是中國文化精神內核的外化,是中華民族精神記憶的反映。中醫對天地自然的認識、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以及據此而發明的治療技術、養生方法等,凝聚著中國人獨有的自然觀念和人文情感,蘊涵著中國人一直持守的思維模式與生命哲學。從秦漢時代的《黃帝內經》到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中醫經過歷代先賢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形成了厚重博大的學術體系,但其在形成之初便已深深烙下的精神記憶卻是亘古不變的,是世代秉持的,中醫的血脈中始終充溢著中國傳統文化獨具風采且無可替代的精神。這是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的原因之一。

從文化形態看,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形態相為連通,共成一體。中國傳統文化是悠久的,燦爛的。從文明的曙光在東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國傳統的哲學、天文、地理、歷法、數學、化學,以及詩歌、辭賦、繪畫、雕塑、音樂等,與中醫一起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殿堂。從哲學角度看,中醫在其理論構建之初,便藉助了傳統的陰陽觀、五行觀、元氣論,這可以從《黃帝內經》中找到大量的證據。從技術角度看,中葯的種植不能不依靠傳統的農業和地理知識,中葯的制劑常常需要藉助煉丹術———傳統化學的成果,中醫的運氣學說自然離不開天文、歷法乃至數學的支持,這也可以從歷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證據。從學術的表達方式看,中醫藉助了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眾多形式。現存中醫古籍的文體有散文式的,也有詩歌式和辭賦式的。《三家醫案合刻》中載錄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則醫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脈數經停,已現虛勞之候。先天既弱而水虧,壯火復識而金燥。歲氣一周一損,豈容再損?秋風乍薦已傷,難免重傷。證具如前,葯惟補北;非敢說夢,聊以解嘲。」這是典型的辭賦體。唐高宗時敕命修訂本草,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具有葯典性質的《新修本草》,這部書原本是有彩繪葯圖的,所謂「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可以想見其逼真與精美。這是中醫與中國傳統繪畫的關聯。宋代王惟一鑄造針灸銅人,自然不能離開雕塑的技術。至於可供吟唱的湯頭歌賦等,又與音樂關聯了起來。中醫的語言表達,至今仍帶有古代漢語的特徵,文辭古雅,行文簡練,講究聲律與修辭,具有東方文化特有的美感。所以,從文化形態角度看,中醫吸收與承載了中國眾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傳統失落」的今天,這種吸收與承載更顯珍貴。這是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的原因之二。

中醫雖然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其他形式具有基本一致的精神內核,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藉助了其他的文化形式,但其本身卻始終是獨立的,而且是強大的和系統的。從醫學角度看,中醫具有唯一的價值,是一種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態替代的醫葯學術,是一種與現代醫學截然不同的知識體系。這種唯一的價值決定了它不僅曾經在歷史上呈現過精彩,也一定會在人類未來的天空中放射出光輝。中醫的生命觀、疾病觀和診療理念與方法,一定會對未來的醫學模式產生影響。再者,中國傳統思想的的重要內容,如陰陽觀、五行觀、元氣論等,在中醫的園地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些在現代人眼中已經變得陌生的傳統思想,由於中醫的運用而更加豐富、全面、深刻而系統。中醫強調天人關系,提倡順應自然,調和七情,葆精毓神,主張扶正祛邪,養生全德,深刻地影響了並仍在影響著中國人的處世方式乃至價值取向,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相當的滲透力和說服力。第三,中醫的本草學、方劑學、針灸學、制劑學等專門學問,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獨立而具有特色的內容。所以,中醫充實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延伸與光大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這是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的原因之三。

可以這樣認為,中醫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深烙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形態相為連通,共成一體,充實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實際內容。中醫是中華民族原創的,土生的,獨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國家復制或嫁接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Ⅷ 怎麼理解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說中醫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的。
譬如說,對中醫影響最大的就是陰陽五行說。中醫把人的五臟與五行相聯系,中醫認為:心屬火,肝說木,脾屬金,腎屬水,肺屬土。又把一般的常見病症分為陰陽兩個方面,其中又包含了傳統的整體體系的思想。譬如說,中醫說的腎,不是專指腎臟,而是指整個腎有關的系統,包括泌尿、生殖系統。等等。
總的來說,中醫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其中不僅包括人本身的衣食住行因素,還包含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因素。不是幾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

閱讀全文

與中醫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