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的文化遺產有如下:安徽境內的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
1、安徽境內的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2、黃山是1988年作為全國第二批推薦項目,由國務院批准,經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審核,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項目申報的。主席團在預審時,中國同時申報的大熊貓保護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因種種原因被否決,僅將黃山一項提交委員會審議。黃山市在那次申報過程雖然時間緊迫,卻信心十足。因為在1990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的高級考察專員吉姆·桑塞爾博士在考察報告中對黃山的評價已經使此次競爭基本失去懸念,他寫道:中國有20多個具有東方特色的森林、名山、自然區、保護區,黃山就是其中之一。其自然景色無與倫比。黃山居中國藝術、文化、環境遺產的中心,優美的自然景區,以中國古代藝術、文字、建築及歷史上六十四座廟宇所裝飾潤色,顯得格外高崇。黃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上罕見,應增列為世界遺產之內。
Ⅱ 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跡
安徽的文化古跡有:合肥三河古鎮、黃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壽縣古城、蚌埠雙墩新石器遺址、滁州古城遺址等。
一、三河古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二、宏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北部,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間改為宏村。整個村落面積19.17公頃(300多畝),至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原為汪姓聚居之地。
三、壽縣古城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壽縣古城始建於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壽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現城內總面積3.65平方公里。
淮南壽縣,古稱壽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此,曾10次為郡,並屢為州郡治所。明清以來,按照防禦戰爭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斷進行整修。
四、雙墩新石器遺址距今7000年左右,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劃符號,包含內容豐富,內容涉及雙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天文歷法、宗教信仰等,涵蓋了生產、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內容,堪稱原始社會的「檔案館」。
五、滁州古城遺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區。東晉為頓邱縣城,東魏為南譙州城。唐以前州城羅城東臨廣惠橋,設臨清門;南抵龔家園,設豐泰門。城周長3里320步。
遺址分布有:赤湖城遺址、荻港城遺址、薄陽城遺址、唐堆城遺址、龔家城遺址、蔣家城遺址、閃州城遺址、花山古城遺址。
Ⅲ 安徽四大文化
安徽四大文化分別為徽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淮河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徽州文化極具地方特色,學術界對其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研究,與「敦煌學」和「藏學」並稱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皖江文化:即「安慶地區的歷史文化」,是以潛山為中心的古皖文化,屬江淮文化的發祥地。皖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以京劇、黃梅戲徽劇為代表的戲劇文化;以李公麟、鄧石如為代表的書畫文化;以禪宗二祖、三祖為代表的桐城派文化,以及其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
廬州文化:安徽省四大文化圈之一,以廬州為代表的廬州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包拯、李鴻章、劉銘傳、周瑜等歷史名人。周邊景點有蜀山、徽園、逍遙津、包園。
淮河文化:同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可綜合稱「皖文化」,是炎黃子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的淮河流域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區域主要景點有皇藏峪、垓下之戰遺址、八公山等。
安徽不僅有著上述特有的文化,還因坐落有長江和淮河兩條大河,有著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歷史上就養育了眾多的人口,從而形成了豐富的人文旅遊景觀,吸引著眾多的人前去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