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班級文化,如何營造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是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牆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營造班級文化:
1、保持教室的整潔
教室的衛生其實是一個班級班風的縮影。干凈整潔的教室不僅讓人身心愉悅,而且對學生良好審美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教室環境應是窗明幾凈、桌椅整齊、地板潔亮、窗檯無灰塵、講台無粉筆灰、牆壁無塗鴉、桌面無劃痕、潔具擺放有序。要做到這些,需要班級每個成員都有主人翁精神,並相互監督、不斷強化,以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
2、設置牆上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牆都說話。」
一是設置名人名言區。名人名言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並以卡通畫的形象展現。
二是設置評比區。在評比區公布班級的好人好事、先進典型等,使學生在評比區找到自身不足,同時向優秀學生看齊。
三是設置訓導區。主要張貼由班主任主導、班級成員共同制定的班風、班訓、班級口號等。它們是班級成員奮斗的目標,促使班級成員自覺行動,起到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的作用。
四是設置展示區。展示區主要展出學生作品,如優秀作業、美術、攝影、書法、手抄報等作品。展示學生作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並獲得進取的動力。
3、重視學生的儀表
儀表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層面。良好的儀表儀容,不但能展現個人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要求學生儀表整潔、樸素、大方;集體活動要求統一穿校服,佩戴紅領巾等。
分類:
按照班級成員的佔有集中程度,分為統合型班級文化(班級所有成員或大部分成員共同佔有)與離散型文化(班級成員分別佔有幾種不同性質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種均不佔主導地位);
兩種類型按照與社會要求的吻合程度,分為班級制度文化與班級非制度文化(含班級反制度文化)兩種成分。
按照班級成員的認同程度,分為班級虛形文化(體現社會要求但尚未被班級成員內化的文化,又稱純制度文化)與班級實體文化(班級實際具有的文化,又稱素質文化)兩個層面。
⑵ 如何打造班級文化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教室布置,營造氛圍。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而對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視。教室的布置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我們在布置教室時不要有隨意性和盲目性。(一)要注重審美的要求,比如說牆壁報的設計,在形式上注意與教室環境的相配,注重映襯美;(二)要精心選擇內容,如在教室的兩邊張貼名人名言,激勵學生求知;張貼班訓,讓全班學生學有目標;懸掛國旗增強愛國情感,辦黑板報一展學生之長,增設讀書一角,營造讀書氛圍。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班級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就會得到不斷加強。(三)要注意其階段性和穩定性。帶制度性的一般要具有穩定性,我們不能隨意更改,而黑板報、書法展之類的就要時時更新,如果一月半載不變,就會給人走形式主義的感覺,也會給學生帶來以不求上進不求創新的消極影響。優化教室環境,是創建班級文化的基礎。整潔、美觀、優雅的室內環境,猶如細雨潤物,容易給人營造良好的心境,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空間,可以催人奮進,可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二、注重儀表,增強師生親合力。 班級物質文化不僅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還體現在師生的儀表上,兩者都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教師的發型,衣著,都會無聲的影響學生的個性。一個不修邊幅,解襟敞懷的教師,尤其是我們的班主任,他所教的學生也會跟他差不多。現在很多學校的辦公室里都裝有衣帽鏡,就是要求我們教師上課前看看自己的裝束符合不符合一個教師的標准。教師的儀表美,能提升學生對教師的親合力,學生的儀表美,能提升教師教學的激情。
⑶ 什麼是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牆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學校文化的形成與定義 一所學校的文化特質,既具有隨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而發展、變遷的共性,同時,又會因其構成或具體環境的不同而具有區別於其他學校的個性。學校中這種共性與個性統一的文化特質我們稱之為學校文化,它是指由學校成員在教育、教學、科研、組織和生活的長期活動與發展演變過程中共同創造的、對外具有個性的精神和物質共同體,如教育和管理觀念、歷史傳統、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風俗習慣、教育環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體現出來的學校校風和學校精神。 學校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它的存在使學校的所有成員,尤其是學生受到規范及影響。那麼,學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學校文化的形成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特定要求及社會的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徵精心設計和有意安排的文化,即為了使學生順利地完成社會化過程,學校和教師必須對進入學校領域的各種復雜的社會文化因素,進行精心取捨、組織,建立適宜的文化環境,這是學校文化的一個重要來源。二是年輕一代的文化,主要是來自學生團體中的各種習慣、風俗、民約、傳統、時尚、規范、語匯、價值觀念等,這種文化就其本源而言是成人文化的一種反映,但其內容則與成人文化有別,是區別於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的是這樣一些內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對學校功能及其社會責任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對學習、工作的態度以及對集體的看法等。 學校文化就是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特殊存在的樣式,是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方式。學校文化具體表現為學校整體的思想、心理和行為方式,通過學校的教學、管理、組織和生活的運營而表現出來。由學校內部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道德標准、學校哲學、行為規范、辦學理念、管理方式、規章制度等的總合,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 一般來說,文化在漢語中實際是「人文教化」的簡稱。前提是有「人」才有文化,意即文化是討論人類社會的專屬語;「文」是基礎和工具,包括語言和/或文字;「教化」是這個詞的真正重心所在:作為名詞的「教化」是人群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共同規范(同時這一規范在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對象化成果中得到體現),作為動詞的「教化」是共同規范產生、傳承、傳播及得到認同的過程和手段。 學校文化的內容有 1.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2.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3.對個性的理解 4.對學習、工作的態度5.對集體的看法班級管理與班級文化是互取聯系,互為制約。前者是基礎,後者是升華。如何實際操作、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整體提高班級素質,全面提高每個學生個人素質的重要保證。
一、科學管理,從實抓起
一個班級的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存在參差不齊,如何搞好班級的管理,首先必須做到科學對待,即制定有效的、實際的、科學的管理措施。此措施必須在認真研究班級情況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每個學生,根據目標管理,統一要求,逐步核查個體上存在差異。同時,加強信息反饋,注意與校內集體的比較聯系,注重班級之間的溝通了解。做到在校內學習借鑒,充分利用班會和少先隊活動等形式,以主題形式,用表彰典型,先進事例的手段,帶動班級精神的轉變提高,用愛心對待後進生,讓他們在溫暖和諧的氛圍中各方面得到進步,採取家訪和社會調查的形式進一步促進,這樣不懈努力,就能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益。
有效的班級管理,顯而易見,就能提高班級的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能充分體現出班級管理的水平。班級專欄、黑板報、展示風采展示牌以至個人舉止行為,清潔衛生等等,都是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具體表現。因此,對這些欄目搞的怎麼樣,怎樣去搞,按什麼需求去搞就是一個我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認為:1、要有目的性,即達到育人的目的,激勵教育的目的;2、要有針對性,即:針對現象,階段管理要求進行。3、要有實效性。即:內容不空洞,因人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也就是說要搞班級特色,又不千篇一律,空洞無物。
二、 認真探究,不斷完善
在抓好這兩項工作的同時,我們應該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做到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總結經驗,善於深刻反思,善於科學規劃。也就是說,做任何一項事都要做有心人,注重每個現象的發生,留心相關細節。同時,採取從高著眼,從實入手來處理對待。
在認真把握好這些實施步驟的基礎上,我們的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也就是說在工作中探究,在探究中總結,在總結中改進,在改進中逐步科學化。
總之,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是互為制約,互為影響,但又是同時在進行中存在的。搞好每一項都是對另一項工作的無形影響。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充分理解和把握好這兩項內容,使之開展得更加有效,得到良好的效果。這對於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⑷ 什麼是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英文名class culture。是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牆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按照與社會要求的吻合程度,分為班級制度文化與班級非制度文化(含班級反制度文化)兩種成分。按照班級成員的認同程度,分為班級虛形文化(體現社會要求但尚未被班級成員內化的文化,又稱純制度文化)與班級實體文化(班級實際具有的文化,又稱素質文化)兩個層面。按照班級成員的佔有集中程度,分為統合型班級文化(班級所有成員或大部分成員共同佔有)與離散型文化(班級成員分別佔有幾種不同性質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種均不佔主導地位)兩種類型。
⑸ 班級文化是由哪些方面內容構成的
班級文化是由顯性的班級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隱性的班級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化交織而成的。而各種不同層面的文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智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發展都產生著獨特的作用
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作為社會群體的班級所有或部分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態度的復合體。班級成員的言行傾向、班級人際環境、班級風氣等為其主體標識,班級的牆報、黑板報、活動角及教室內外環境布置等則為其物化反映.
1、班級環境文化建設:教室環境是班級形象的標志之一。美化教室環境,既建設了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優美的環境陶冶人。
2、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主要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的相關制度為依據,同時根據班級實際,體現班級特色。
3、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班級精神文化屬於觀念形態層,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班級文化活動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