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構建課堂文化,打造高效課堂
認識了課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變了課堂,才算真正落實了新課程。當我們學著新課標,講著新理念,說著新課改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是怎樣的呢?我們都在思考,但卻無法改變,傳統教學充斥於講台,教師依然灌輸,學生依舊被動的接受,這種讓學生和老師倍受熬煎的局面何時能改變呢?為了改變課堂,我就課堂文化建設做了如下思考:
一、要構建富於活力的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生活教育特色,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我認為,有活力的課堂應體現如下要點:
1.關注學生的經驗,確立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目標;
2. 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創設學習生活情景;
3. 緊緊聯系學生面臨的客觀生活,運用自己的經驗、閱歷、和知識,對生成性的內容巧妙把握,因勢利導,把思維引向深入,把課堂引向生活,把情感引向生命的更高境界。
比如,我在教學《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時,當讀到「大堰河」為了我們所做的一切時,我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父母親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並進行仿寫,學生興趣濃厚,既寫出優美的詩句,也感受到其中飽含的深情;當學到有「天倫敘樂」牌匾的一節時,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看到的類似情景,一個學生馬上說出電視上看到的縣衙大堂上掛的「明鏡高懸」「光明正大」等牌匾,這與堂下的貪贓枉法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熱烈的氛圍中學生理解了課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要構建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文化。
文化有兩種,積極文化與消極文化,課堂文化亦然。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提倡的是一種進取向上、和諧融洽為主的文化,這種文化充盈於我們課堂的分分秒秒,班級的角角落落,滋養一顆顆年輕的心靈,使之愉悅、心動、奮發、進取,從而激發對學習、對知識,對學科的濃厚興趣,並產生積極的行動。
我認為構建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文化,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用優美的課堂語言,營造高雅的課堂氛圍文化。
語言是思想感情的載體,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媒體,教師優美的語言無疑能為學科添彩,使課堂增色。不經意間就營造出一種有致高雅的課堂氛圍文化。有一位教師,在他的中學第一堂教學課是如此開場的:「同學們,音樂可以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能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能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使人改善物質生活,但是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語文世界很精彩,它與現實世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眾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暢游語文的海洋……」散文詩一樣凝煉的語言,通過教師優雅,恰當的呈現,無論從形式還是到內涵,都給學生以有力的沖擊……優美的語言使學科知識的呈現更加科學與完整,使學生在學習中接受美的熏陶,尤其使我們的課堂充盈著文化的氣息。
2.以教師的魅力,帶動課堂氛圍文化。
正如世界上不能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教師在課堂上也是風格各異;有的灑脫,有的質朴,有的優雅,有的爽直,有的嚴謹,有的謙和,有的嚴肅,有的幽默。。。,學生對某一學科的熱愛,無疑是因為有一位自己喜歡的老師,所謂「親其師而樂其道。」
站在講台上,教師的一切都應是美的,渾身上下都是教材,而這正是課堂氛圍文化的主元素。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早就超越了學科本身,正是因為對老師教學風格乃至對老師個人的喜愛,因而對他的課堂充滿期待。
曾經,課堂教學中常見這種現象:教師隨意打噴嚏,坐著講課無精神,寫錯就用手指擦,單腳踩凳手扶桌,鈴聲不斷電話多,隨意進出無紀律。如果這種行為也稱之為文化的話,這是一種消極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負面的,而當清脆的鈴聲響過,教師風度優雅的走上講台,微笑著向學生鞠躬問好……優雅的肢體動作,親切的笑容,謙和的態度,不僅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更讓學生感受到一種來自教師的尊重,學生因而更加敬重老師,就在這師生尊重與被尊重的情感交流中,學生懂得了尊重的意義,感受到一種溫暖的、和諧的氛圍。而這種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認可與接納,有利於教學信息的傳輸。
3、要積極構建智慧靈動的課堂文化
智慧與靈動是課堂文化建設的途徑與方向,有文化品格的課堂,一定充滿智慧和靈性,啟迪心智、萌發智慧,是任何課堂都需要把握的基本目標。智慧靈動的課堂集中體現三個要點:一是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二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充滿著教學過程的創造和生成;三是充滿教學智慧。如一位教師在上課時,一隻小鳥突然飛進了教室,此時,他發現自己如何講課,學生都無心再聽,目光隨著小鳥的身影不斷移動,教師靈機一動,乾脆讓學生們結合此情此景,寫一篇作文,學生有感而發,積極觀察,都寫出了一篇好作文。試想當時不是這樣,這節課會取得什麼效果呢?
4、要積極構建民主平等的課堂對話文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對話」,他首先強調了「對話」的基礎首先是師生關系的平等,即師生的課堂交流中,教師擺正學生的主體位置,給予學生應該享有的權力,給予學生主動發言與參與的機會。注意,學生的這一權力,不是教師的恩賜,而是學生應該得到的屬於自己的東西。其次是生生的關系必須是平等的,課堂上既不能使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奴隸」。不管自然稟賦有多大差異,不管社會背景和經濟條件有何不同,他們都享有平等的權力。《論語》中《侍坐》篇有這樣的記載:在討論理想問題時,孔子以平等的身份、親切的語言,啟發弟子發言:當聽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見時,一「哂」而過,於無聲處表現對學生的關愛;弟子曾晳「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描繪了一幅「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情景,正是孔子以「仁」治國激情的曲折表露。這樣的師生對話讓學生感受到的是師生之間的溫暖與和諧,如沐春風;讓學生充分體驗,放聲的講,還能靜心的聽,讓不同的意見、觀點彼此撞擊,激盪,交融,從而讓真理脫穎而出。
5、要積極建設課堂質疑文化
(1)怎樣在課堂上實現「質疑」呢?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以知識喚醒知識,以思維引發思維,以問題激發質疑的過程。在各教學環節皆可實現這種質疑。
首先,「質疑」可從教師的情景創設開始。比如,我在教學《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課時,我借鑒韓軍老師的方法,問一個學生他的村莊名稱,然後問他能不能用村莊的名字來叫他,以此讓學生質疑為什麼「大堰河」卻可以這樣叫,輕鬆了解了「大堰河」地位的卑微。
其次,「質疑」在「自學設計」中引領,教師精心設計「自學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喚醒並重構已有知識,同時激發新的思維引出自己的質疑。
第三,「質疑」重在挖掘知識的內涵。在「自學」時做出引領,在「交流學習」中,一是抓住學生的提問進行指導,生發出對知識內涵的挖掘。(這是精心備課的結果)。二是以學生學習的首席身份提出問題,挖掘知識內涵引導學生獲取積極的精神體驗,從而生發出對文本、對知識乃至對生命的思考。
第四,「質疑」的前提是課堂學習中全體積極探究、合作與競爭。任何質疑首先要有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思考與分析。其次是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否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將大大受到懷疑。
總之,課堂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教師和學生智慧的體現。良好的課堂文化,即使新課改精神的落實,也是高效課堂形成的開始。只要我們敢於創新,積極改變,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我們的教育質量會邁向新的台階。
B. 課堂文化的新課堂文化建設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1.在新課堂文化的建設中,教師密切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自主性和課堂紀律有效性,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要做到自主與紀律雙贏。
2.正確處理好課堂上學生的各種生成性問題,從學生的突發事件中生成出來課程資源,教師的處理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從突發事件中挖掘出其積極因素用作課堂教學資源,用於課堂教學。注意教師態度要嚴肅,語言要柔和。
3.對學生的評價,尤其是對那些後進生的評價,盡量做到中肯,切勿指責、漫罵。平時,給每一個學生建立起一成長檔案,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作出評價,然後由教師把學生作出的自我評價交給全班同學來共同測評。評出優秀,進步最快的。
六、小結
新課程改革呼喚新課堂文化,在新課堂文化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呼喚生機和活力。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體現出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生命;體現出重思維過程,重學習方法變革,重性格品德的塑造;體現出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過程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只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主體參與學習,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才能使主體得到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教師應當寬容待人,要有愛心、有熱心、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放下架子,對學生的表現應始終採用鼓勵性評價,不失時機進行點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面向全體,產生共鳴。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學會發展的需要,是落實課程改革的一種實際行動,是廣大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教學過程,教師要給學生以最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生在教學中的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
因此,要構建新的課堂文化中,教師就必須以當前教育的神聖使命為依據,對新課程的課堂進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共處,互動合作,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以賦予課堂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為此,學校教師還必須重建教師專業文化,必須對現有文化進行取捨、整合與轉化,並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只有做好上述這些方面,學校的教育改革才會曙光在前。
C. 學校需要構建怎樣的教育形態和課堂文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課堂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課堂中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文化問題。
文化就是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現象和氛圍。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形成了共同的認識,理念和思想,遵循著一定的規則,規范和秩序,這就是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有一種思想和理論,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課堂,我們實在是太熟悉了。我們天天打交道的課堂,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有人會說: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或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這些說法並不錯,但是在回答課堂本質這一問題時,我認為這些說法都不全面。我認為,課堂的本質應該是: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學生承傳人類文化的基本形式。有的專家也提出了「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的觀點。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課堂可以被視為決定學校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而文化充盈於課堂之內、滲透於師生之間,是課堂的重要養分。離開了文化,課堂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課堂中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問題。
當課堂成為一種文化,一所學校的文化只有在課堂裡面才是開放的,才能夠稱得上是廣泛的開放,這就引出了課堂文化。課堂文化是指在長期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並為師生所自覺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課堂精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課堂文化建設以科學的教學觀為前提,以課堂為主要空間,以行為實踐為主要形式,促使學生逐步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文化意識形態,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理想狀態。可以說,課堂文化是現代學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一)課堂文化中的「對話文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我們教師要自覺地為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互動創造條件,從而構建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對話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師生對話的新意。師生對話是十分平常的,但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對話卻有著多層內涵,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談話和交流。它追求的是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和溝通。所以我們不但要提高自己的素養,能夠善於挖掘師生對話的新意(就是要創造生成性的教學),更要善於開發生本對話的新景。
閱讀是生本對話的主要方式,我們常常會引導學生親歷(神遊)課文情境,眼看,耳聽,與課文對話,與作者對話。但新課程理念下的生本對話除了讀文,也包括讀圖、讀實驗、讀網路等,生本對話不是簡單的閱讀,而是精神的體驗。此外,要善於營造生生對話的新風,不僅要讓學生大膽地講、放聲地講,還要讓學生能靜心地聽、快樂地聽,讓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彼此碰撞、激盪、交融,從而讓真理脫穎而出,將上課真真正正的當做一種「享受」。
(二)課堂文化中的「質疑文化」
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都知道「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我們不但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的精神,還要讓他們懂得:若想獲得成功就要堅持求真和創新,要靠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對此,我們應敢於接受學生對自己提出質疑。盡管我們掌握的信息要比學生多,但面對全班學生的眼睛和頭腦,我們在課堂上不可能毫無紕漏,只要學生始終保持對課堂的好奇心,認真思考教師的每句話、每個動作,思維的碰撞就會不斷釋放出「火花」。而作為教師本身,我們應當為學生對自己提出質疑感到欣慰與贊賞。
同時,我們應樂於支持學生向課本提出質疑。「以綱為綱,以本為本」,這是一句用了多少年的「教學聖經」,在傳統教學中,教學大綱和課本在教學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教學上的任何爭論都要從大綱和課本上找依據。新課程提倡實現「三維」目標,單靠教材作為學生唯一的課程資源是難以實現的,學生向課本提出質疑,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
(三)課堂文化中的「團隊文化」
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構建「團隊文化」,是構建課堂文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如果說傳統課堂的學習目的屬於應試型,把考試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那麼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就是要以課堂為中心建立學習共同體,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人人有事做」(學生的提問假設、合作探究、動手實驗、交流體會等)不再是一種擺設,我們所提倡的「一個都不能少」(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同學)也不再是一句空話。目前,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放棄應試教育,但通過倡導合作學習、構建「團隊文化」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還是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人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沒有超脫文化的真正意義的人,也沒有離開人的文化。課堂總是存在著某種文化,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
當課堂成為一種文化,構建課堂文化不必從理解概念開始,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無力、也無意提供一種統一的課堂文化模式,而是意在通過對課堂文化的闡述和描繪,喚起人們對課堂文化的關注,提升現代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這並不是為了課堂文化而課堂文化!
D. 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
問題一:如何加強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
問題二:談談就如何以學校文化建設為載體,創建特色學校 實驗小學:賀利雲
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追求學校內涵發展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目標。我們在學校整體辦學目標的指引下,將把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以人為本,關注生命,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載體,按照校園建設營造整體美,綠色植物營造環境美,名人佳作營造藝術美,人際和諧營造文明美的思路。既重視硬體建設,也重視軟體投入;注重內奠基礎,外樹形象。營造綠化、美化、凈化、藝術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園環境;營造文明、和諧、拼搏、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博愛、民主、嚴謹、合作的教師工作氛圍;營造樂學、自主、活潑、奮進的學生學習氣氛,把學校打造 *** 校園、書香校園、活力校園。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推進了學校的整體建設,創建特色學校,從而實現學校活力校園、 智慧課堂、 幸福人生的內涵式發展。
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實施階段:第一階段:啟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將學校操場的圍牆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完善實驗室、師生閱覽室、隊部室等基本硬體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完成校園文化的各項物質建設。改革內部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書香校園初見成效。進一步強化學風、教風和校風,使學校各方面工作上一台階。
第二階段:聚二年之力創辦一個新實小,關注校園發展的精神層面,實現師生向幸福人生發展,打造新實小校園品牌。如完善管理考核制度,規范學校管理,依法治校。完善內涵式發展各項創建工作。建設規范,具有學校特色的班級文化。
第三階段:積五載之功發展成一個內涵樂園,校園文化建設能體現書香味。學校管理科學高效,校園和諧民主,書香特色鮮明,教育氛圍高雅、濃厚,教研成果顯著,教育資源整合。創建成一所綠色學校、園林式學校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內涵式發展的學校。
二、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建設推進策略:
(一)強化常規管理,德育為先創特色
我們依託學校發展背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成立文化建設領導機構,落實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同時還組織學校教師、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如依據現有課程資源,圍繞以人為本、關注生命、全面發展教育主旨,結合教師和學生自身特長,創建學校興趣英語課、經典美文閱讀課等特色課程,開發《校園禮儀》、《綜合實踐》等校本課程。還要強化常規管理,狠抓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開展五愛和八榮八恥教育;以重大的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受教育;設立德育活動開放日,定期召開,建立德育互動的教育網路;注重心理健康,創書香樂園,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二)抓好特色教學,打造和諧的智慧課堂
抓好教學工作,注重改革與創新,能創特色,樹品牌,爭一流,以科研促發展,創建校園特色文化(如宣傳欄版、特色展廳、教室特色版塊等),打造快樂和諧的智慧課堂,形成了形成本校獨特書法與閱讀為一體的實小特色教學,全校師生都在讀美文誦經典;一周一節書法樂,中午空閑練一刻,掀起與書為友,品讀美文,學練書法熱潮。既開展了語言文字規范化堅持有效的訓練,又進行書寫比賽活動,加強檢查與考核,達到誦經典,學書法的實效。
(三)扎實校本科研,走出教師幸福人生之路
走獨特的校本研究和科研發展之路,能以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為龍頭,開展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外延共研、外出取經、以賽促研等覆蓋式、模塊化的多層次、多學科、多專題的教研活動。進行讓人人參與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教學基本功比賽活動,構建有效教學新模式:激趣引新自學探究分層復學點撥導學拓展提高,展示研究成......>>
問題三:如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並存,包括許多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 *** 採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 *** 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並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
針後,各級 *** 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藉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 *** 。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
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
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後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後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
問題四:怎樣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時下各學校均已開展轟轟烈烈的校園活動,從某種程度上的確豐富了校園文化,但同時也暴露了活動單一,流於形式的弊病,即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紅頭文件下實施所謂的校園文化建設。如此被動的開展則有很大的制約性成分,反而成效不大,失去了校園文化的實際意義。校園文化涵蓋面極廣,意義深遠,既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又包含校園精神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加重大,意義更加深遠。如何避免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弊病,讓其更好的服務於教學呢?首先,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要到位。認識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清楚地知道它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目的地開展相關的活動,重視活動的效果。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明確其意義,不僅抓好過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強調研。比如「三化」工作的開展,旨在通過校園的凈化、綠化、美化,給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實施上形成計劃、制度,落實上師生人人參與,共同監督。成效上培養一種良好習慣,地面紙屑有人撿,公物損壞有人管,形成長效機制。另外對每項活動還應有總結反思,提出優化措施。其次,理清思路有步驟地開展活動。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從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設計和規劃校園環境建設。如校園廣播站,名人宣傳欄、評比欄、校園新聞、警示牌,科學家掛像、班級圖書角、美術作品宣傳欄,學校大門、操場圍牆圖文等。二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1)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校園藝術節、讀書節,六一兒童節以及各種重大節日的慶祝活動;利用班隊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小型的文化娛樂活動,興趣小組、第二課堂、古詩誦讀賽、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每學年一至兩次校園運動會。(2)開展校園文化教育。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紀念園、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片;利用各種紀念日,組織開展讀書宣傳活動,敬老院慰問活動;新團隊員宣誓。舉辦各種知識競賽或演講會等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直觀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等。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園。校園文化涵蓋面廣,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所側重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創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比如讀書育人特色、安全教育特色、衛生文明特色等,打造思想道德建設、法制教育、書香校園等名校工程。校園文化建設要著眼於廣大學生的未來,著眼於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問題五:如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同時,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代表一種風氣,體現一種和諧,孕育一種教育力量。一個學校要發展,一定要有一種校園文化的定位。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物
問題六:校園文化建設方案怎麼做 1、合同還沒簽訂就不要底氣十足的叫設計師先搞幾個方案出來,某國以前承諾負責養老,結果如何你懂的。
2、今天簽合同明天就要你給十幾個方案,而且個個都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樣的公司有的,在銀河系外,即便他願意跟你合作,路費你也付不起。
3、方案不滿意?我們寧願被暴打一頓也不願接受毫無理由的說:反正我就是不喜歡,再來幾個方案這樣令人崩潰的話。擺事實講道理的溝通,我們不僅願意接受而且大大歡迎,優秀的方案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問題七:如何組織和開展好校園文化活動 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陳舊的教育觀念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說:「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園作為教育的主戰地應該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一定的牽引作用,,要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辦有生命力的學校。 關鍵詞: 校園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師生通過教育家學與管理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教育氛圍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學校應該把學生生活、學習、發展作為教育的核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 校園文化建設應關注學生發展,樹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著德育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的成長往往源於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對道德要求的認同。校園里充滿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關系中了解道德的價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判斷和選擇,讓學生從中學會寬容和堅持。著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備條件,可以在班級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正視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適應環境、培養良好的請學、發展健全的人格,以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品質,為整個人生的心理發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奠定基礎。班主任老師應引導學生的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幫助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對他們來講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引導學生適當參與社會生活。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參與響應的社會生活,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關原理,為未來社會生活做准備,避免教條/結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開發課程資源,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統德育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忽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視作為獨立個體,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個別差異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現在德育的目標和內容的設置編排上,在途徑和方法的確定選擇上,既不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也不關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的過程成了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著觀眾和聽眾的角色。在預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組織方式、活動程度等具體要求下,學生被動地進行著一種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機械表演。這種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與現實之間的懸殊差距。而德育活動課注重弘揚人的主體性,挖掘和引發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特性和創造性,從學生興趣出發,從學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發。亞里士多的認為:「我們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為公正的人。」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生活的快樂,從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園文化建設應使校園成為精神家園。努力將學校建設成快樂的充滿幸福的精神家園,是學校成為師生互相尊愛的花園,每個教師和學生在這里都能表現為尊重人,愛護人,愛充滿了校園的每個角落,每個成員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和個性需求。積極倡導人際關系的簡單化,讓每位教師每天都心情舒暢的工作,體驗人生的快樂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學校領導班子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增強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同時要充分理解教師,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狀況,領導關心下屬的方方面面,讓其感受到被關愛的溫暖和幸福。幫助教師生活上和事業上的發展,為他們成長創造機遇,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這也是領導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學的激勵鼓舞人,這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了推動的作用。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不要搞花......>>
問題八:校園文化建設是做哪些內容呀 那可就多了,校園文化SIS整體規劃、校園景觀、文化理念梳理、校園標識、科技展館、特色教室、工藝雕塑、文化理念重塑、藝術長廊、國學書苑、藝術浮雕等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的,建議你去找靈坤文化,他們公司是做校園文化建設的 。
問題九:怎樣建設校園文化呢? 校園文化規劃原則:
A、堅持教育政策、教育規律、教育趨勢、借鑒國內外優秀的教育資源;
B、堅持挖掘區域內地域優秀文化資源,根植於地域文化,塑造學校文化的歸宿感;
C、堅持學校客觀實際、歷史文化、立足現狀、前瞻性發展,打造個性化學校文化;
D、堅持學校領導班子教育思想與學校發展理念一致性,塑造持續和穩定教育思想;
E、堅持全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上下統一、深入論證、逐步形成個性化的體系。
來自尚海文化策劃――廣東一級校園文化建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