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椒縣的社會事業
2014年,全縣實現財政收入17.06億元、增長13.5%,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4.7%;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1.0%,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2.7%。稅收收入中三大主稅種增值稅同比增長1.0%,所得稅同比增長11.4%,營業稅同比增長1.0%。財政支出25.22億元、增長4.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0.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8.1%;住房保障支出增長6.2%;科技支出4953萬元、增長12.0%,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0%,比上年末增加0.2個百分點;教育支出3.97億元,同比增長12.4%,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5.7%,比上年末增加1.0個百分點。
2015年,全縣財政收入19.3億元、增長13.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完成4.3億元、增長1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4.4億元、增長15.1%。稅收收入完成13.9億元、增長6.4%;非稅收入完成4.9億元、增長45.9%。稅收收入中三大主稅種增值稅完成3.1億元、增長24.6%;所得稅完成2.7億元、下降1.0%;營業稅完成4.1億元、增長14.0%。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74.5%,比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全縣財政支出28.5億元、增長12.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1.4億元、下降6.6%,醫療衛生支出完成4.8億元,增長55.3%,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3億元、下降36.1%,科學技術支出完成5759萬元、增長16.3%,教育支出完成3.6億元、下降10.0%。 公路交通
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高速公路;東西向滬蓉高速和滬陝高速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用一條合寧高速;縣城以東兩公里還有一條南北向的滁馬高速公路;境內有全椒、大墅、吳庄、全椒東四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墅、吳庄兩個服務區以及吳庄高速公路樞紐。312國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國省干線及縣鄉道路也連接了全椒和主要鄉鎮以及周邊縣市,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均通上了村村通道路。
鐵路交通
全椒境內現有兩條鐵路;其中滬漢蓉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50公里)和寧西鐵路的合寧段在全椒境內共線,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從全椒北面過境;境內有全椒站、滁州站兩座火車客運站以及黃庵站一座越行站。
空運交通
全椒縣城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僅1小時里程,即在一小時之內可以同時選擇兩個機場。
水運交通
全椒縣縣內6級航道2小時可直達長江,400噸位船舶可常年通航;距南京港60公里,龍潭港80公里,上海港400公里。 曲藝
全椒縣民間曲藝種類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評話。此外還有琴書、墜子、快板等。建國後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電影放映場次、片種少,因之曲藝在縣內比較流行,特別是在中老年市民和農民中有廣泛的市場。當時曲藝藝人主要的活動地點有縣城的菜市、茶館、酒樓和農村集鎮,尤其是滁河沿岸一帶。曲藝一度繁榮,但由於城鎮影片拷貝的增加和電視機的購進,曲藝的市場僅為鄉村社隊。
1981年「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普遍推行,農民生活富裕,空閑時間增多,閑時村民自動湊錢邀請藝人來村演唱,夜晚鼓聲、琴聲不絕。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電視,農民興趣開始轉移,曲藝也隨之轉入了低潮。建國前,全椒縣較有影響的鼓書藝人有馬義才(赤鎮人),所說書目主要有《月唐傳》、《響馬傳》;建國後有影響的鼓書藝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說唱地點縣城舊菜市),所說書目有《月唐傳》、《樊梨花》、《瓦崗寨》、《烈火金鋼》等,郭曾三次擔任縣曲藝協會負責人。此外,較有影響的評話藝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講《封神榜》和《水滸傳》。
舞蹈
全椒縣在春節期間歷來有玩燈賀新春的習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蘭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獅子、舞龍燈、踩高蹺,秧歌燈、跑驢、五馬破曹、歪歪(河蚌)燈、八朵雲(八盞燈)等。
建國前,玩花燈均由坊董、保甲長出面,向各家商號、店家和群眾籌錢,雇藝人表演,唱詞大多是恭賀新年的吉利話,皆即興表演,信口填詞。建國後,表演者均系各行業的文藝骨幹,唱詞除賀年詞外,增加了政治內容,如歌頌黨的領導,歌唱新的方針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風尚等,唱詞也隨之改為固定詞。秧歌燈和打腰鼓於五十年代最為活躍,六十年代以後表演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復,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遊行活動,彩旗隊後即是腰鼓隊。
其它歌舞歷年春節都有,尤以舞龍燈影響較大。表演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運站工人,鑼聲昂揚,巨龍翻騰。八十年代,縣基建部門的龍燈,1984年被選拔參加滁城元宵燈。這一時期,各種道具的飾物增加。龍燈安裝了直流燈泡,夜晚上下騰飛,光華四射,龍口噴出烈焰,頗具神似。
馬戲、雜技
馬戲、雜技過去俗稱「玩大把戲」,建國前全椒有名的馬戲班為鄧壽亭組織的「鄧家班」,常年活躍在蘇、魯、皖、鄂、贛、浙等省和縣內各地,主要節目有鏢打金錢、彈射彈子、氣功、雜耍、跑馬、踩鋼絲、蹬壇子、爬尖刀山等。建國後,鄧家後人先後組織過「和平雜技團」、「全椒馬戲團」,活躍於城鄉。此外,官渡鄉於1984年成立了「民間雜技團」。
民歌
建國前,縣內流行的民歌小調有:孟姜女、八段錦、跌斷橋、手扶欄桿、虞美人、跳槽、小寡婦上墳等。全椒本地流傳的民歌小調有秧歌、車水號子、耕田號子、龍船號子等,內容純朴,且曲調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調唱者較多,尤其是農村,六十年代以後已基本無人演唱。1979年11月,縣文化局創作組與縣文化館聯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較廣,且思想內容健康、有一定藝術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勸我郎把兵當」、「四句猜」、「龍舟競渡」、「秧歌」、「蘭花燈」等。 獅子頭:古河鎮飲食業傳統精製名點之一。食之酥脆、味香,經濟實惠,為大眾化早點。
鹵兔子:全椒縣名菜之一,食之肉嫩味美,色鮮澤潤。
周崗雪棗:全椒縣傳統名點,尤以周崗出產者為佳。傳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創。吳敬梓曾祖國對與冒相友善,一日至如皋冒家食此點心贊賞不已。後母盛老恭人過七十壽,冒攜董來全椒祝壽,董便在吳府傳下此技,以悅盛氏。周崗是吳家饗堂地,故此雪棗絕技隨之傳入周崗。
管壩牛肉:全椒傳統清真菜餚。名聞江淮。管壩是全椒縣西部的一山鄉,回民聚居地。這里的回民宰殺、加工牛肉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在管壩街道上從事專業牛肉經營主要為三位王姓回民。製作者一般均家藏秘制老鹵,王家龍家已經是十一代祖傳。為其專門選購六牙牛的個體牛販就有十多個。管壩牛肉已成為當地一項支柱產業,形成皖東第一大牛市,牛肉飄香到江蘇、浙江、上海等地,供不應求。 吳敬梓紀念館、故居
吳敬梓紀念館、故居位於全椒縣城西北隅,國家3A級景區。始建於1959年夏,原址在全椒縣城荷花塘畔。1964年閉館後改作它用。現館為1984年10月重建,佔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建有東西展廳及古樸迴廊,1986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大廳前立有吳敬梓一尊銅像,高4.5米,重500千克。館內收藏有《儒林外史》的各種版本以及吳敬梓的其他著作,東西展廳還陳列了中外專家學者對《儒林外史》的研究成果和其故居的部分文物、石刻以及國內著名書畫家的作品。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以西20公里處,國家3A級景區,總面積2200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低山丘陵,最高峰海拔395米左右。山名由來無考,但唐建中年間,滁州刺史韋應物有《寄全椒山中道士》詩、山上所存神山寺,可證明1000多年前,佛道均在此爭建廟宇道場,頗有「神仙氣」。其森林覆蓋率達90%,植被多為天然闊葉林與人工長綠針葉混交林,各種樹木有400種之多。主要景點有白石泉、神山湖、覽勝塔、御溪橋。仙人洞、團山洞、龍洞、青牛洞等,還有充滿象形神山石的黑石芤和距今已存1200多年的神山寺。
碧雲湖
碧雲湖(黃栗樹書庫)建於1959年,是安徽省十大水庫之一。也是全椒傑出的自然風光優美的旅遊度假區。正面庫堤長270米、高32.2米、集水面積262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億立方米,常年水面16.8平方公里(約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0萬畝。這里風景秀麗,交通便利。距縣城僅二十公里。柏油路直通。常年氣溫比縣城低3~5度。
襄河水利風景區
襄河是長江一級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源於滁州市皇甫山南麓。經全椒縣城,轉東南流至三汊河口注入滁河,長74公里,流域面積720平方公里。
2010年,全椒縣搶抓全國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試點的契機,對襄河全椒縣城段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造。高標准規劃建設了10公里長襄河景觀帶,對100多萬平方米的襄河兩岸及迎水坡全部進行綠化,打造和恢復水利自然生態景觀,做到人、水、植物、生物水乳相融,和諧共生。特別是3公里長的觀景長廊、曲徑通幽的河濱公園、極富中國傳統園林風格的亭台樓閣,讓人有置身江南水鄉的風韻。
改造後的襄河,沿線景觀、綠化、亮化、道路等都得到了豐富和提升,已經是一個集防洪排澇、自然景觀、人文生態、旅遊觀光、歷史文化、休閑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具有城市公益性、開放式的帶狀水利風景區。該景區自2012年獲得第一批安徽省水利風景區稱號和安徽省人居環境範例獎後,2014年,正式被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太平文化街區
全椒太平文化街區位於全椒縣城內,以新襄河為界,分南北兩部分,中間由太平橋連接,總規劃面積14.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1萬平方米,該街區由江蘇省著名設計大師杜順寶教授領銜設計,建成後成為一個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購物和文化欣賞為一體的文化街區。
文化街區分南廣場和北廣場。南廣場總佔地面積8.7萬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太平橋、太平閣、太平老街、縣圖書館、縣文化館、襟襄樓、賀櫓樓。迎面看到的是牌坊和照壁。牌坊上的「太平坊」三字摘自東漢人所創《西峽頌》,由當代著名書畫家,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尉天池挑選臨撰。橫樑上書「大明正統七年敕諭永蹈厚表勵鄉俗」,意思是明英宗朱祁鎮表揚全椒人民忠厚誠實、民風淳樸、風俗和美,這也意味著全椒「走太平」民俗從明朝起就受到了朝廷的重視。
太平文化街區建設取唐、宋、清及現代建築風格之所長,匯聚亭、台、樓、閣、橋、廓、軒、榭、照壁、牌坊等十多種古建築於一體,堪稱古建築文化園。遊客及群眾在此可以欣賞古建之美,品味地方美食,感受歷史文化,豐富文娛生活,享受發展成果。
南屏山森林公園
南屏山森林公園位於全椒縣城中,為全椒古城的屏障和風水山。又名南山。海拔46.5米,為丘陵低山,石灰岩地貌。據清邑志載:「山勢自西北連亘數十里,至此益起,環拱縣治,官廨、學宮皆面焉。」新中國成立後,南屏山尚連綿五六里,今僅存0.477平方公里。
南屏山有古全椒八景之中的兩景筆峰毓秀與南嶽晴霄,現代紀念性建築王楓亭等。2003年,南屏山被安徽省林業廳確定為省級森林公園,並予以保護與規劃。現園中有筆鋒壇、筆鋒塔、王楓亭、賴少其藝術館等景點。
龍山寺
龍山寺(寶公庵)位於全椒縣西35公里,龍山西麓,管壩境內,國家2A級景區,沿合寧高速公路大墅道口兩公里直達寺院。迎駕橋,積善橋,放生池,寶公亭,一線天,石林、塔林,撐腰石、仙人洞,龍洞,龍井,夕陽照、母子檀、百子檀、龜馱姐妹樹、連理枝,五龍宮、美人山等三十六景。
三塔寺
三塔寺是省級重點保護寺廟,國家2A級景區,江淮名剎。在全椒縣城西北18公里處六鎮東北側。創建於隋大業(605~618)年間。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在寺前建塔三座,因名「三塔寺」。明洪武年間,因謁泗、鳳兩陵,取三塔之磚造毛坦橋,塔被毀。天啟年間重修。抗日戰爭期間,寺門被日本侵略軍毀壞,後又險被國民黨軍拆廟以建碉堡,經住持僧力保才得以倖免。解放前夕,該寺房產被利用興辦「全椒縣農業職業初級中學」。文革中,寺廟建築被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寺廟重修,佛像重塑,香火再振。現有殿宇五進,廊房回曲,規模宏大,是全椒規模最大、佛像最多的寺廟。寺內大悲樓下有千年黃楊一棵和絕世牡丹百餘株。每年花開之時,有文人雅士來做「牡丹詩會」。
岱山湖
岱山湖位於肥東縣與全椒縣交界處,距合肥市區57km,距南京市區只有96km。岱山湖地屬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冬暖夏涼,四面青山環繞,山水交融,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46米。水面有寬有窄,湖邊有灣有港,自成體系,具有開展各類水上項目的理想環境,湖邊山區森林覆蓋率90%以上,有400多種植物。岱山湖以其獨特的湖光山色聞名遐爾,「山不高而層巒疊嶂,水不大而氣象萬千」,勾畫處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徵。
法王寺
法王寺,坐落在古河鎮南滁河故道月牙河北岸,據清王朝康熙十二年版的《全椒縣志》記載,原廟起初是建在全椒縣城東門外的襄河岸邊,因該地地勢低窪,常被汛期大水淹沒,為祈求船運平安,從事船運的鹽幫顏懷寶和麻幫馬傳鳳兩位幫主,聯袂發起船民贊助,於350年前在「城西七十里,諺名『果盒灘』的古河灘渡」重建廟寺,廟內塑以龍宮的大王老爺為主體的眾多佛像。大王廟周邊十里八鄉信奉佛教的居士們,又在廟旁建一大殿,供奉釋迦牟尼等佛像,因此又稱金龍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屈原的祭日。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全椒地屬楚國,為紀念一部名垂千古的詩史《離騷》的作者,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每年農歷初五至初七,大王廟舉辦廟會,波光粼粼的滁河水,被龍舟競渡的水手們激盪得浪花飛濺,洶涌澎湃,鑼鼓鞭炮聲,助威吶喊聲,震耳欲聾,大河兩岸,人頭攢動,人山人海。
2. 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83項) 類別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民間文學
(6項) 1 鞭打蘆花車牛返 宿州市蕭縣 2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慶市潛山縣、懷寧縣 3 桐城歌 安慶市桐城市 4 六尺巷傳說 安慶市桐城市 5 徽州民謠 黃山市 6 徽州楹聯匾額 黃山市 民間音樂
(12項) 7 五河民歌 蚌埠市五河縣 8 皖西大別山民歌 六安市 9 壽州鑼鼓 六安市壽縣 10 金寨古碑絲弦鑼鼓 六安市金寨縣 11 繁昌民歌 蕪湖市繁昌縣 12 銅陵牛歌 銅陵市銅陵縣 13 貴池民歌 池州市貴池區 14 石台唱曲 池州市石台縣 15 九華山佛教音樂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16 潛山彈腔 安慶市潛山縣 17 徽州民歌 黃山市 18 齊雲山道教音樂 黃山市休寧縣 民間舞蹈
(10項) 19 衛調花鼓 蚌埠市龍子湖區 20 臨北獅子舞 蚌埠市五河縣 21 火老虎 淮南市鳳台縣 22 秧歌燈 滁州市來安縣 23 肘歌抬歌 六安市壽縣、阜陽市臨泉縣 24 十獸燈 蕪湖市南陵縣 25 竹馬燈 銅陵市銅陵縣 26 東至花燈 池州市東至縣 27 黎陽仗鼓 黃山市屯溪區 28 祁門儺舞 黃山市祁門縣 傳統戲劇
(12項) 29 淮北花鼓戲 宿州市埇橋區、淮北市 30 亳州二夾弦 亳州市譙城區 31 墜子戲 宿州市 32 嗨子戲 阜陽市阜南縣 33 推劇 淮南市鳳台縣、阜陽市潁上縣 34 洪山戲 滁州市來安縣 35 含弓戲 巢湖市含山縣 36 梨簧戲 蕪湖市 37 南陵目連戲 蕪湖市南陵縣 38 皖南花鼓戲 宣城市 39 石台目連戲 池州市石台縣 40 文南詞 安慶市宿松縣、池州市東至縣 曲藝
(5項) 41 門歌 合肥市包河區 42 淮北大鼓 淮北市濉溪縣 43 清音 阜陽市太和縣 44 漁鼓 阜陽市界首市 45 鑼鼓書 六安市金安區 雜技與競技
(2項) 46 華佗五禽戲 亳州市 47 民間雜技馬戲 阜陽市臨泉縣、宿州市埇橋區 民間美術
(9項) 48 火筆畫 合肥市 49 靈璧鍾馗畫 宿州市靈璧縣 50 蕭縣農民畫 宿州市蕭縣 51 民間剪紙 阜陽市 52 鳳畫 滁州市鳳陽縣 53 青陽農民畫 池州市青陽縣 54 望江挑花 安慶市望江縣 55 徽派版畫 黃山市歙縣 56 徽州篆刻 黃山市黟縣 傳統
手工技藝
(15項) 57 宿州樂石硯製作技藝 宿州市 58 紫金硯製作技藝 淮南市、六安市壽縣 59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六安市壽縣、淮南市 60 舒席製作技藝 六安市舒城縣 61 太平府銅壺技藝 馬鞍山市當塗縣 62 傳統加工紙製作技藝 巢湖市 63 無為剔墨紗燈技藝 巢湖市無為縣 64 徽墨製作技藝 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65 石台油坊榨制技藝 池州市石台縣 66 桑皮紙製作技藝 安慶市潛山縣、岳西畢塌縣 67 徽州漆器製作技藝 黃山市屯溪區 68 徽州建築技藝 黃山市 69 徽派盆景技藝 黃山市歙縣 70 祁門紅茶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71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綠茶、松蘿茶、六安瓜片、霍山黃芽) 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市黃山區、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休寧縣、六安市、六安市霍山縣 傳統醫葯
(1項) 72 新安醫學 黃山市 民俗
(11項) 73 洋蛇燈 合肥市肥東縣 74 塗山禹王氏嫌廟會 蚌埠市懷遠縣 75 界首苗湖書會 阜陽市界首市 76 走太平 滁州市全椒縣 77 霸王祠三月三廟會 巢湖市和縣 78 九華山廟會 池州市九殲數手華山風景區 79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縣 80 徽菜 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 81 程大位珠演算法 黃山市 82 徽州祠祭 黃山市祁門縣、黟縣 83 軒轅車會 黃山市黃山區
3. 請問誰知道安徽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急!!
(三)我省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1.民間音樂
⑴當塗民歌(安徽省當塗縣)
⑵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2.民間舞蹈
⑶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3.傳統戲劇
⑷青陽腔(安徽省青陽縣)
⑸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縣)
⑹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⑺廬劇(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⑻黃梅戲(安徽省安慶市)
⑼泗州戲(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⑽目連戲(安徽省祁門縣)
⑾池州儺戲(安徽省池州市)
4.曲藝
⑿鳳陽花鼓(安徽省鳳陽縣)
5.民間美術
⒀徽州三雕(安徽省黃山市)
6.傳統手工技藝
⒁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
⒂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安徽省蕪湖市)
⒃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⒄宣紙製作技藝(安徽省涇縣)
⒅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⒆歙硯製作技藝(安徽省歙縣)
(五)首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名錄擬定項目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
或單位
備注
一、民間文學(6項)
1
Ⅰ—1
鞭打蘆花
宿州市蕭縣
2
Ⅰ—2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慶市潛山縣、懷寧縣
3
Ⅰ—3
桐城歌
安慶市桐城市
4
Ⅰ—4
六尺巷傳說
安慶市桐城市
5
Ⅰ—5
徽州民謠
黃山市
6
Ⅰ—6
徽州楹聯匾額
黃山市
二、民間音樂(14項)
7
Ⅱ—1
五河民歌
蚌埠市五河縣
8
Ⅱ—2
皖西大別山民歌
六安市
9
Ⅱ—3
壽州鑼鼓
六安市壽縣
10
Ⅱ—4
金寨古碑絲弦鑼鼓
六安市金寨縣
11
Ⅱ—5
當塗民歌
馬鞍山市當塗縣
國家名錄
12
Ⅱ—6
巢湖民歌
巢湖市
國家名錄
13
Ⅱ—7
繁昌民歌
蕪湖市繁昌縣
14
Ⅱ—8
銅陵牛歌
銅陵市銅陵縣
15
Ⅱ—9
貴池民歌
池州市貴池區
16
Ⅱ—10
石台唱曲
池州市石台縣
17
Ⅱ—11
九華山佛教音樂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18
Ⅱ—12
潛山彈腔
安慶市潛山縣
19
Ⅱ—13
徽州民歌
黃山市
20
Ⅱ—14
齊雲山道教音樂
黃山市休寧縣
三、民間舞蹈(11項)
21
Ⅲ—1
花鼓燈
蚌埠市、淮南市鳳台縣、阜陽市潁上縣
國家名錄
22
Ⅲ—2
衛調花鼓
蚌埠市龍子湖區
23
Ⅲ—3
臨北獅子舞
蚌埠市五河縣
24
Ⅲ—4
火老虎
淮南市鳳台縣
25
Ⅲ—5
秧歌燈
滁州市來安縣
26
Ⅲ—6
肘歌抬歌
六安市壽縣、阜陽市臨泉縣
27
Ⅲ—7
十獸燈
蕪湖市南陵縣
28
Ⅲ—8
竹馬燈
銅陵市銅陵縣
29
Ⅲ—9
東至花燈
池州市東至縣
30
Ⅲ—10
黎陽仗鼓
黃山市屯溪區
31
Ⅲ—11
祁門儺舞
黃山市祁門縣
四、傳統戲劇(20項)
32
Ⅳ—1
廬劇
合肥市、六安市
國家名錄
33
Ⅳ—2
淮北花鼓戲
宿州市埇橋區、淮北市
34
Ⅳ—3
亳州二夾弦
亳州市譙城區
35
Ⅳ—4
墜子戲
宿州市
36
Ⅳ—5
泗州戲
宿州市、蚌埠市
國家名錄
37
Ⅳ—6
嗨子戲
阜陽市阜南縣
38
Ⅳ—7
推劇
淮南市鳳台縣、阜陽市潁上縣
39
Ⅳ—8
洪山戲
滁州市來安縣
40
Ⅳ—9
含弓戲
巢湖市含山縣
41
Ⅳ—10
梨簧戲
蕪湖市
42
Ⅳ—11
南陵目連戲
蕪湖市南陵縣
43
Ⅳ—12
皖南花鼓戲
宣城市
44
Ⅳ—13
貴池儺戲
池州市
國家名錄
45
Ⅳ—14
青陽腔
池州市青陽縣
國家名錄
46
Ⅳ—15
石台目連戲
池州市石台縣
47
Ⅳ—16
文南詞
安慶市宿松縣、池州市東至縣
48
Ⅳ—17
黃梅戲
安慶市
國家名錄
49
Ⅳ—18
岳西高腔
安慶市岳西縣
國家名錄
50
Ⅳ—19
徽州目連戲
黃山市
國家名錄
51
Ⅳ—20
徽劇
安徽省徽劇團、黃山市
國家名錄
五、曲藝(6項)
52
Ⅴ—1
門歌
合肥市包河區
53
Ⅴ—2
淮北大鼓
淮北市濉溪縣
54
Ⅴ—3
清音
阜陽市太和縣
55
Ⅴ—4
漁鼓
阜陽市界首市
56
Ⅴ—5
鳳陽花鼓
滁州市鳳陽縣
國家名錄
57
Ⅴ—6
鑼鼓書
六安市金安區
六、雜技與競技(2項)
58
Ⅵ—1
華佗五禽戲
亳州市
59
Ⅵ—2
民間雜技馬戲
阜陽市臨泉縣、宿州市埇橋區
七、民間美術(10項)
60
Ⅶ—1
火筆畫
合肥市
61
Ⅶ—2
靈璧鍾馗畫
宿州市靈璧縣
62
Ⅶ—3
蕭縣農民畫
宿州市蕭縣
63
Ⅶ—4
民間剪紙
阜陽市
64
Ⅶ—5
鳳畫
滁州市鳳陽縣
65
Ⅶ—6
青陽農民畫
池州市青陽縣
66
Ⅶ—7
望江挑花
安慶市望江縣
67
Ⅶ—8
徽州「三雕」
黃山市
國家名錄
68
Ⅶ—9
徽派版畫
黃山市歙縣
69
Ⅶ—10
徽州篆刻
黃山市黟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21項)
70
Ⅷ—1
宿州樂石硯製作技藝
宿州市
71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阜陽市界首市
國家名錄
72
Ⅷ—3
紫金硯製作技藝
淮南市、六安市壽縣
73
Ⅷ—4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六安市壽縣、淮南市
74
Ⅷ—5
舒席製作技藝
六安市舒城縣
75
Ⅷ—6
太平府銅壺技藝
馬鞍山市當塗縣
76
Ⅷ—7
傳統加工紙製作技藝
巢湖市
77
Ⅷ—8
無為剔墨紗燈技藝
巢湖市無為縣
78
Ⅷ—9
蕪湖鐵畫鍛制技藝
蕪湖市
國家名錄
79
Ⅷ—10
宣紙製作技藝
宣城市涇縣
國家名錄
80
Ⅷ—11
宣筆製作技藝
宣城市宣州區、涇縣
國家名錄
81
Ⅷ—12
徽墨製作技藝
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82
Ⅷ—13
石台油坊榨制技藝
池州市石台縣
83
Ⅷ—14
桑皮紙製作技藝
安慶市潛山縣、岳西縣
84
Ⅷ—15
歙硯製作技藝
黃山市歙縣
國家名錄
85
Ⅷ—16
萬安羅盤製作技藝
黃山市休寧縣
國家名錄
86
Ⅷ—17
徽州漆器製作技藝
黃山市屯溪區
87
Ⅷ—18
徽州建築技藝
黃山市
88
Ⅷ—19
徽派盆景技藝
黃山市歙縣
89
Ⅷ—20
祁門紅茶製作技藝
黃山市祁門縣
90
Ⅷ—21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綠茶、松蘿茶、六安瓜片、霍山黃芽)
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市黃山區、黃山市屯溪區、黃山市休寧縣、六安市、六安市霍山縣
九、傳統醫葯(1項)
91
Ⅸ—1
新安醫學
黃山市
十、民俗(11項)
92
Ⅹ—1
洋蛇燈
合肥市肥東縣
93
Ⅹ—2
塗山禹王廟會
蚌埠市懷遠縣
94
Ⅹ—3
界首苗湖書會
阜陽市界首市
95
Ⅹ—4
走太平
滁州市全椒縣
96
Ⅹ—5
霸王祠三月三廟會
巢湖市和縣
97
Ⅹ—6
九華山廟會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98
Ⅹ—7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縣
99
Ⅹ—8
徽菜
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
100
Ⅹ—9
程大位珠演算法
黃山市
101
Ⅹ—10
徽州祠祭
黃山市祁門縣、黟縣
102
Ⅹ—11
軒轅車會
黃山市黃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