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州有哪些傳統文化

廣州有哪些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29 06:31:46

❶ 廣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粵曲、南音、木偶

❷ 廣州有什麼傳統文化

廣東菜餚「龍虎豆」也是一大特色。

❸ 廣州有哪些民間藝術

1、三雕三塑一鑄鐵。"三雕"是指門口石獅、石鼓等石雕;左門兩邊牆壁嵌砌的磚雕,左為《水滸聚義廳》,右為《劉慶伏狼駒》;以及進門四件大屏風的木雕(包括浮雕、通雕等),木雕在陳家祠處處可見,斗拱昂梁是陳家祠的木雕藝術精品的具體體現。"三塑"是指陳家祠房頂上處處可體現出來的彩塑、灰塑和陶塑。"一鑄"是指陳家祠內高超的鑄鐵工藝品。

2、民間藝術:

(1)民間藝術是指由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的普通老百姓所製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一個國家或地區均可能產生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

(2)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

(3)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

(4)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

❹ 廣州傳統文化的文化起源

廣東木偶戲 我國木偶戲始於漢代,發展於唐,宋,盛行於元、明、清。古時稱「傀儡戲」。廣東木偶戲,大約在元代傳入。新中國成立後,木偶戲藝術得到很大發展,1956年,廣州市創辦廣東省木偶劇團,創作出富有南國特色的木偶藝術。木偶造型精雕細刻,神采各異,傳神逼真,栩栩如生。劇目有:《芙蓉仙子》,《張羽煮海》,《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等。廣東木偶劇團的木偶藝術在國內、國際上享有盛名,曾獲羅馬尼亞國際木偶、傀儡戲聯歡節銀質獎章,深得各國藝術界的贊賞。
八音班—鑼鼓櫃 粵曲產生、衍變和發展的150年,大體上經過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為「八音班時期」。八音班演唱粵曲始於道光初葉。當時的粵劇未能滿足廣大農村觀眾要求,便出現了以粵曲清唱為主,人數不多的八音班。19世紀中葉到本世紀初,八音班十分盛行。據清光緒三年(1877年)的不完全統計,從業人員達500多人。除為民間的喜慶、迎神等活動演唱外,還常到農村或小城鎮演出,有些較小型和業余性質的八音班,將樂器放置在一個如花轎模樣的大櫃里,演奏時抬著櫃「遊行」,只奏不唱,人稱鑼鼓櫃。

❺ 廣州傳統文化的粵劇

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廣東、廣西部分地區和香港、澳門等地。東南亞,美洲華僑聚居地區時有演出。於清雍正年間吸收各劇種特色,匯合南音、粵謳等形成粵劇。是廣州的主要劇種。

❻ 廣州的民風民俗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與這最大的年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廣州市民過年,也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隨。然而一代代人過去了,廣州人的春節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連財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傳的民俗更被年輕人淡忘。下面,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廣州的傳統春節。包括新春喜慶日程、廣州春節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慶日程-了廣州人過年忙碌又熱鬧。

廣州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州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是節前的安排。

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說到貢品,想起小時候奶奶說過的一句話:「冬柑,年橙,謝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時候要用柑桔,過年用橙,而謝灶就要桔)。並寫好一張「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從謝灶那天起,就開始進入年關了,人們忙碌起來。廿四開炸,我想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習俗了。《粵東筆記》所雲:「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饋親友,又以糯飯盤結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雜白糖沙入豬油煎之,名沙壅。」開炸的東西大概會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廣州市除蒸年糕外,還喜歡做蘿卜糕、倫敦糕、馬蹄糕、九層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掃屋,以便乾乾凈凈迎新春。還有「迎春掃塵歌」:臘年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至於廿八包粽,我從來沒有聽過,問了家裡的老人,他們都說廣州現在沒有這樣的習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後來看了一些資料,這樣的習俗在粵西地區還有保留。我們家廿八會去買魷魚、發菜、冬菇、蝦米、粉絲等年貨。廿九貼春聯包括貼門對、橫額、單語等。單語多寫著:「天官賜福」,「新春大吉」,「萬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發財」。這些單語都是要按照神位來張貼的。三十團年,劏雞殺鴨,拜祭天地、祖宗、接財神等,這一天,家庭主婦們都會很忙。晚上全家吃團年飯,然後就正式進入新的一年。

這里要另外說一個傳統的習俗,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鍾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鍾,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於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了。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怕死」的人會「開門炮」但是熱鬧的程度真是不及過去。少了這一活動,總是覺得,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相比,氣氛沒有這么的濃厚。

不僅是「開門炮」,現在的廣州人保留這些節前風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舉例,我自己覺得,相對其他家庭,我們家算是春節的習俗還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廿三謝灶、、廿七洗嘢、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些活動還是有進行的,母親在年關有空的時候還是會蒸一些糕品。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廣州家庭都怕麻煩,或者是沒有時間,糕品都是用買的,三十的團年飯不再在家裡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團年。

正月初一開始過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禮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春節的活動,一直鬧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運」 大年初一。據說是以前的廣東人,初一早上就會到野外去郊遊。有的繞著村邊,有的圍著田園,有的循著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稱「行大運」,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來,萬事勝意。正月初二謂之「開年」,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攜兒帶女去串親訪友。繼續拿我家的情況舉例子,早上媽媽會殺雞拜祖宗,拜完之後就開始做開年飯(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吃完開年飯,就帶齊東西回到外婆家,開始拜年。走的時候,外婆或者外公就會把用紅紙捆紮的生菜,芹菜,蔥給媽媽,當回禮。表示:全家生機勃勃,大人勤勤懇懇,小孩聰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日游花地的風俗。

新春期間,廣州人有很多禁忌和習慣:按照「老廣們」的舊習俗,農歷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怕洗走財氣;年初二是開年,自除夕年夜飯後,到今天才能動葷;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著車公誕、人日等等有說不完的講究。還有,過年時不能買鞋,因粵語發音「鞋」同「唉」;買書更不行了,書發音同「輸」,怕這一年都「輸、輸」聲,更是大忌。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於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聲「歲歲(諧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在春節期間,親故見面,總是說些甘露醇語,相互祝福。如恭喜發財、龍馬精神、萬事勝意等。過年期間,長輩會給小孩一些錢,稱為「利是」,寓吉祥之意。過年的菜餚除雞外,商店還必備燒肉(取紅燒赤壯之意)、魚(年年有餘)、發菜蚝豉(發財好市)、粉絲(聯綿不斷)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舊時女人洗頭也要挑個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不過隨著科學普及、時代進步,一些迷信的風俗也逐漸消失,為新的社會風尚所取代。

行過花街才過年是縈繞在廣州人心間千年難易的情結:

「廣州人不喜愛斷枝摘下的花,習慣於連根盆栽,一盆盆地運。許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車駕駛室的頂都遮蓋了,遠遠看去,只見一群群繁花在天際飛奔,神奇極了。這些繁花將奔入各家各戶,人們在花叢中斟酒祝福。我覺得,比之於全國其他地方,廣州人更有權利說一句:春節來了!」

「我想,內地的人們過春節,大多用紅紙與鞭炮來裝點,那裡的春意和吉祥氣,是人工鋪設起來的。唯有廣州,硬是讓運花車運來一個季節,把實實在在的春天生命引進家門,因此慶祝得最為誠實、最為透徹。」

以上兩段話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記》裡面的話。的確,廣州的春節是用花砌成的。廣州人過年不吃餃子,廣州人過年要逛花街。

廣州傳統迎春花市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則在二十七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這些花街就已禁止車馬通行,有關部門開始為花農搭售花的棚架和攤檔。花街伸展,擺成幾條長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幾天就開始運來,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市,那時十里花街上張燈結綵,喇叭里播放著輕快的廣東音樂,人們看花、買花、「賣懶」,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農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進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還有著名書法家應眾揮毫,更加熱鬧。直到午夜兩點鍾,人們才慢慢散去,花農們也把賣剩的鮮花,降價拍賣,不留一點剩餘。游花街的人們,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揀到了很好的便宜貨。於是乎人人皆大歡喜,高高興興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廣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觀,不是人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廣州花街是一個巨大的鮮花買賣市場,它是廣州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節目,它更是廣州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過年逛花街跟飲早茶這些習慣一樣,是廣州人獨有的文化現象,是讓廣州人有別於其他中國人的重要特徵。

廣州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州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除夕案頭齊供奉,香風吹暖到人家。」據說,廣州的花市萌芽於唐朝,成形於明清,歷久不衰。為何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不是因為廣州人都是懂得賞花的雅士,而是因為花能代表無數的好意頭,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鮮花更能表達世上最美好的祝願。中國人在過年的時候是需要表達願望的,是需要去舊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而廣東人尤其迷信,所以過年一定要把「意頭」這個東西搞得淋漓盡致。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廣州人們的這種心態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以外,更已經成為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給你帶來好運氣。不好的變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適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對情侶,也可以是一群希望來年能找到伴侶的光棍。花街是一個充滿歡樂喜慶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廣州人走在街上覺得最放鬆的時刻。

最傳統的應節食品象徵了廣州人對過年的期盼: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也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種非常豐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蝦、年糕這些都是廣州的最傳統春節食品。

俗諺雲:「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備的。煎堆餡為爆谷拌糖膠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開,去掉谷殼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製成,很薄,外面粘著芝麻。整個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現在也沒有那麼講究,有的人家做煎堆,裡面不會放餡的也有。另外,還有油角,其中又有軟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奶奶,媽媽帶著我一起做「油角」,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樂,也是過年的一種樂趣。再有「糖環」、「冬果」、「蛋散」、「芋蝦」等油炸食物。「糖環」用糯米粉搓成團,壓進木模中,逐個「批」出,炸成金黃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鹹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條狀或片狀炸熟。「芋蝦」是用檳榔芋刨成絲後和合米粉漿落油鍋,吃起來酥化可口。「蛋散」用麵粉加豬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後粘上糖膠;鹹的加南乳、鹽拌粉,吃起來酥化可口。

春節還必備瓜子,有紅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蓮藕、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冬瓜、糖桔餅、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類則有年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九層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籠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開口的竹籠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數十斤的米做成一個年糕,金黃色的糕面插上紅棗、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鴻運長駐。蘿卜廣州方言稱「菜頭」,取「菜」與「財」的諧音,過年食蘿卜糕,是寓意招財進寶。馬蹄糕用荸薺作原料,粵方言稱「荸薺作「馬蹄」,過年食馬蹄糕,可以清熱、消滯,其調節胃口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明,而且還有「馬不停蹄」、自強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廣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廣東地區新春美食品種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賦予美好的名稱,使人樂意享用。如發菜炆豬手稱「發財就手」,發菜炆蚝豉即「好事發財」,咸酸菜炒豬舌(廣州人稱豬利)叫「一本萬利」,炒鮮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膽扒冬菇叫「滿地金錢」,魚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還有各種雞類製品,美其名曰「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雞是新春菜餚中必不可少的,所謂「無雞不成宴」 嘛,還有燒豬肉,除婚嫁中象徵貞潔外,新春則寓意壯旺。年初一午飯時,還必備一味素菜,俗稱「羅漢齋」,用紹菜、木耳、粉絲、蝦米配製,亦有些人家蒸臘味的,但起筷時要先吃「齋」。

最後要說的是一些迎春活動,如舞獅、舞龍、踢踺子、放煙花等。

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相傳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現過一頭獨角怪獸,眼大口闊,不時發出「年、年」的響聲。只要怪獸出現,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莊稼被糟塌。後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篾織成若干個獅頭模型,塗上斑駁顏色,埋伏於郊野村落,一旦怪獸出現,便金鼓齊鳴,舞將起來,驚走怪獸。於是人們認為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以後,便於春節期間,各鄉各村均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這便是關於舞獅子起源的說法。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託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願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現在好像沒有太多人會做了。廣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會在珠江邊放大型的煙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廣州過年,熱鬧豐富,讓人感受深切,廣州的本土傳統文化是多麼的濃烈。

然而,歷史長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們的觀念容易被新的東西遊移,特別廣州市又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風嬗變也是不爭的現實。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觀念也變了,春節的活動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態以及傳統習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財富。

大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態,小到一個城市的過年習俗,這。一切都需要靠民眾的力量建構,維護。廣州過年的習俗作為民俗文化的識標之一,代表了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厚。文化的強大,要得到人們的認同,認同後,我們便要自覺地維護它,鞏固它.

❼ 羊城的傳統文化

璀璨「嶺南文化」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聖寺、陳家祠、聖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飲茶」文化
「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行花街」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無花不成年。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再窮的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束。每年市政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花市開市後,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鍾後人如潮湧,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廣東人少看中央台,年三十逛完花市後常常去嘆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舶來品中有歐洲的薰衣草、泰國的富貴掌、荷蘭的鬱金香、北歐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時的杜鵑等等;國產品種有江西的金邊瑞香、吉林的君子蘭、洛陽的牡丹、章州的水仙等等。 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廣州人認為外來花雖然很漂亮,但大都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不能滿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貴」的意頭。行花街是為了沾點花香瑞氣,擠掉晦氣,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僅此而已。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窪,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歸僑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築成群的住宅小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東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花園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❽ 廣州有哪些嶺南特色文化

嶺南傳統建築、嶺南特色食品、嶺南特色風俗、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

❾ 廣州傳統文化的介紹

廣東音樂 是以廣東民間曲調和某些粵劇音樂,牌子曲為基礎發展完善起來的地方民間音樂。廣東音樂在演奏上採用裝飾音和加花所產生的音色和風格,明顯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20年代初到建國前的30年間,廣東音樂創作樂曲達300首以上,其中約50首至今仍流傳於海內外。

閱讀全文

與廣州有哪些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