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中國的大眾文化
鄒廣文、常晉芳對「大眾文化」的本質特徵作了較為全面的界定:「當代大眾文化是一種在現代工業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市民文化,是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產生的,以都市大眾為消費對象和主體的,通過現代傳媒傳播的,按照市場規律批量生產的,集中滿足人們的感性娛樂需求的文化形態。簡單地說,當代大眾文化具有市場化、世俗化、平面化、形象化、游戲化、批量復制等特徵。」(
② 分析大眾文化興起給人們觀念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有哪些
大眾文化在我國興起是20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大眾文化現象很快成為我國文化研究的一個熱點。
一、大眾文化產生的背景及定義
大眾文化可以說是從西方傳進中國的一種文化形式。但中國的大眾文化因為國情不同,擁有著不一樣的特性。我國大眾文化呈現出自身的特點,第一,「大眾」與西方語境中的「大眾」不同。中國的大眾是指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大眾,包括城市市民、農村的廣大農民。
第二,我國大眾文化的運作方式與西方不同,我們的大眾文化建設不能完全市場化,如果放任其泛濫,對社會發展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第三,中國大眾文化建設的內容必須有利於「四有」新人的培養,必須有利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於人性的提升。
二、大眾文化的特性
大眾文化的發展的確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促進了社會文化生活的多元化發展。
(一)商業性大眾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商業文化,現代化科技手段是大眾文化產生和消費的重要載體,並且大眾文化具有很明顯的功利性目的,與市場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親綠關系。
(二)時效性大眾文化既要合乎時宜,又要能夠產生轟動效應,尤其是當其以電影、電視等現代傳媒為依託而存在和表現時,則更強化了大眾文化的這種時效性特徵。
(三)娛樂性大眾文化多以日常生活行為和感覺、感觸為主要內容,因此特別追求訴諸感官的娛樂效果。大眾文化変幻著各種形式供人娛樂,並充分滿足和發掘人們
的感受,引導人們注重消遣、游樂和嬉戲,通過這種感性刺激使人活得更輕松和隨意。
三、大眾文化對生活的影響
大眾文化是現代生活中普通百姓的一種文化需要和認同,是普通人的文化實踐形式。如果考察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會發現大眾文化對於當代中國文化現代化和大眾所起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
四、大眾文化的消極影響
人們對大眾文化的評價是不一致的,持
批評態度的人指責:「大眾文化是一種標准化的、公式化的、重復和膚淺的文化,它贊美淺薄的、多愁善感的、當下的和虛假的快樂、犧性了嚴肅的、理智的、時代賦予的和本真的價債標准」。大眾文化的消極影響,嚴格說來,對青少年的影響最為明顯,青少年還處在人生態度的形成階段,價值觀還沒有徹底的形成,更容易受到各種文化形式的影響。
中國大眾文化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我國的經濟狀況決定了大眾文化消費的總體水平不高,而且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別較大,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差異大,地區差異也很大。……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大眾文化的影響卻是十分有限的。
以上受字數限制,供參考。
③ 談談你對中國大眾文化的看法
我對於這個觀點不贊同。畢竟時代是進步的,社會的生產力和科技始終都要發展的,不可能像死水一般停滯不前,而這一切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文化不是在衰敗反正是在進步。試著回憶,清朝末年的我們人民大眾的生活,停滯不前的生活文化始終都停滯在封建殘余的觀念之中,當時的文化可謂有多麼衰敗。當改革開放的時代來臨,帶動了中國的科技文化的發展,人們開始摒棄那些迂腐的舊觀念,開始吸收外來的文化形成了獨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從這些來說那個觀點是不對的。他只是看到社會的某些方面而做出的判斷,可以說他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窺一斑而不知豹的全身。沒錯社會發展難免會出現不好的東西,任何東西都有利和弊,就拿今天的九零後的非主流是存在很多問題,不過不見得他們有什麼吧!他們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也是一種文化,不過我不認為他們那一代是在衰敗,反而是我們前幾代人好與不好的集中,所以作為九零後的我對此沒有太多的看法。想想看中國的文化怎麼發展還不是一樣保留有以前的傳統文化么?做人不是要尊師重道么?這一切至少可以保留幾千年。
④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哪些
當今的大眾文化現象有商品化。
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大眾文化在技術世界中已經喪失了藝術品的創造性,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徵。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指出:「由於出現了大量的廉價的系列產品, 再加上普遍進行欺詐,所以藝術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質了。
藝術今天明確地承認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質,這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但是藝術發誓否認自己的獨立自主性,反以自己變為消費品而自豪,這卻是令人驚奇的現象。
大眾文化的特點: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人們接受人類存在的在象徵意義上超越民族和無可改變的物質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許許多多的異域風情、珍禽異獸,國內外高水平的音樂會、運動會,過去無法親臨現場觀看,現在則在影視中隨處可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眾文化
⑤ 舉例說明大眾文化的特徵
1、屬性的商品化
大眾文化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文化與工業聯姻的結果。作為一種消費文化,它具有由文化產業機構生產供現代大眾消費的商品屬性。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不承認其商品特性,或者有意淡化它,似乎藝術一旦與商品結緣,就渾身沾滿了銅臭,褻瀆了審美的聖潔。
大眾文化一開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現,從不隱諱自己的商品屬性。反之,作為文化商品,它極力開拓文化市場,以文化、審美去獲取最大的利潤。電影製片廠、電視台、廣播電台、報社、雜志社、網站等正是這些文化商品的生產機構。
2、傳播的媒介化
大眾文化與大眾傳媒關系密切。大眾傳播由專業群體使用大眾媒介,大量、迅速地傳播信息,對受眾施以影響。大眾媒介包括報紙、雜志、書籍等機械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電子媒介。大眾媒介的應用,拓展了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和大眾文化的對象、范圍。
3、製作的標准化
現代科學技術為大眾文化的產生提供了技術手段,不僅表現在傳媒方面,而且表現在生產製作方面。高新技術的引進、器材設備的更新,尤其是電腦技術的使用,提高了大眾文化的質量。
同時,大眾文化的製作方式納入了工業程序化的生產流程,日趨社會化、集團化。因此,大眾文化能夠像工業產品那樣,生產程序化、規模化、批量化和標准化,形成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工業。
4、審美的日常化
就文化的審美而言,大眾文化突破了藝術與非藝術、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在以往很長的歷史時期,美和藝術都疏離普通民眾;
而在今天,藉助於大眾媒介、文化工業等手段,美和藝術普及化了,審美的經典性與日常性從針鋒相對走向了和諧統一,原先遭受經典美學打壓的慾望、誘惑、利益等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
處於文化中心或熱點的不再是傳統的經典藝術,流行歌曲、電視連續劇、廣告、時裝、模特表演、網路文學、暢銷書以及動漫、網上視頻、網路游戲、手機視頻、手機簡訊等審美形式不斷涌現。
5、形式的娛樂化
在市場經濟社會,大眾文化是一種消費文化。社會大眾都是普通人,他們對文化的態度,具有明顯的世俗消費傾向,在這方面與文化精英有了差異和區分。
在整個社會的文化格局中,大眾文化不像精英文化那樣強調理性反思, 而是注重感性愉悅,它以創造娛樂大眾的文化形式,達到吸引社會公眾,獲得商業利潤的目的。
6、趣味的時尚化
大眾文化要製作感性愉悅的文化產品,最初往往吸收、借鑒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的特點,創作出原創性的新模式,隨即迅速地通過媒介或批量化生產而流行,形成時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