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來年,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麼愉快的節日呀!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端午節,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們可以劃龍舟、吃粽子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在花前月下,賞菊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孝敬長輩,關愛晚輩,其樂融融,喜不自勝!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② 如何讓傳統節日文化得以傳承
1、政府及媒體加大宣傳力度。臨唯穗殲近春節時,可在報刊,雜志,電視,網路等新舊媒體多做一些專題介紹及趣味活動。如有獎競猜,徵文等。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勾起人們對春節的懷念及重視之情。
2、多弘揚傳統文化,包括學校,企業等各個點。讓大家知道傳統節日的來歷,傳承歷史及重大意義,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身體力行的參與進來傳統文化的實踐及弘揚。指沖
(2)民俗學角度如何發揚節日文化擴展閱讀:
春節,作為中國最為盛大的節日,一年只有一次。科技在發展,生活水平在提高,傳統民俗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拋棄」。
不管年味兒是不是越來越淡,也不管族答這個春節我們在疫情的陰霾下,還能不能走親訪友;但是這些都不妨礙我們將好的習俗和傳統,慢慢地講給孩子聽,並不斷地言傳身教著,將我們對春天、對新的一年的這份美好祝福,代代傳承下去。
③ 如何傳承傳統民俗節日
中國傳統民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中華民族特有的自然環境、經濟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約下孕育、發生並傳承的,因而中國傳統民俗既有人類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個性。
例如春節,是中國人最為傳統,最受重視,最能體現中國民俗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大年初一被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有:祭灶、掃塵、除夕夜、祭祖、守歲、迎春、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放爆竹、壓歲。而到現在,僅有除夕夜、祭祖、守歲、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等習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鄉村地方讓放鞭炮外,幾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窮„„除了桃符轉化成了春聯,這些習俗在現代人的春節習俗中也已經非常少見。其實很多春節習俗,都是中國人民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延續這些習俗不符合現代人對生活的追求。加之現代人對自然和科學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大大增強,封建迷信在他們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們祈福也僅僅是寄託自己的美好心願,並不在乎繁文縟節和各種忌諱,所以部分春節習俗的消失是理所當然的。
春節因為是中國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日,雖然有些習俗消失了但它還是存在並且節日氣氛也很濃,而其他的傳統節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擊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備受青年冷落,許多節日文化色彩都逐漸淡漠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文化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東西,要破除掉。節日沒有文化上的闡釋的時候,人們漸漸的就忘掉了。但是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有三點:
1、傳統節日有著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進人際和諧,傳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於建構「和諧」社會。
在歷史上,傳統節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演化,整合著的。那麼,在都市化進程中,如何使傳統節日在都市生活中獲得傳承與轉生,獲得新的載體,卻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維持夏歷和西歷並存的歷法制度:建設傳統節日不能離開與之息息相關的夏歷,對此,
政府應該聲明:夏歷和西歷並存是現政府的歷法制度,報紙、電視台等媒介也應該夏歷與西歷並用,也許會覺得繁瑣,可是卻是對民族文化的覺醒意識,對自己民族傳統的珍視。不至於讓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將傳統節日適當增加為法定節日:我國現行的法定節日中,只有春節是民族傳統節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節日:如國慶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從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出發,來設置了七天長假,少了文化底蘊,節日的歡愉,卻多了浮躁與喧囂。在傳統節日與現代政治性節日比重大大失諧的情況下,尊重人們的風俗習慣,適當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顯得迫切並必要。在2005年的兩會上,60多位香港特區代表又聯名提案,呼籲把清明節、中秋節增設為國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門也紛紛建議將增設傳統法定假日納入議程之中。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教授多次呼籲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意義也為越來越多的人士所關注,所探討。
第三、加強對下一代傳統文化的教育:多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通過教育使他們有一種對傳統節日,對本國節日的溫情和敬意感,在傳統節日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之前,社會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須由學校教育來補充,才不至於出現傳統節日的「斷代」。
第四、需要民俗學學者的努力,社會對民俗學的重視:民俗學家在發掘傳統節日文化意蘊,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轉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會應該重視民俗學家的工作,其中政府也應該在此起積極的引導作用,創設各種條件,引導民眾對傳統節日的喜愛,使傳統節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蘊,又在新時代下,增添了新的載體,新的方式為年輕人所喜愛。使年輕人在快樂地過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時同樣不忘記我們自己的節日,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多一份溫存和敬意,對洋節多一份寬容。
華夏傳統節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好好地珍惜,華夏傳統節日該如何回應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考驗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領域能否繼續具有現實生命力的標志。但是傳統節日的現代轉生並不意味著拋卻固有的傳統和精神內核,一味地去屈就現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給人們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認同。
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傳承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發光發大。
④ 如何尊重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進
1、在廣泛參與中弘揚傳統節日文化
工業化及信息化的發展,讓傳統節日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文化除了要適應當前文化土壤,也要包容新興節日和外來節日帶來的影響,因此,包括端午文化在內的傳統節日文化面臨重大挑戰。
民眾參與是保護和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途徑。讓群眾自覺、積極地過傳統節日,應該是學者們研究的重要思路。過節不是放一兩天假的事情,要讓每一個公民以切實行動參與到節日文化中去,在參與中保護和傳承我們的節日。
2、弘揚端午文化,要與時俱進,要把傳統節日的文化基因同現代生活相結合,讓它們發生嬗變。
可對節日性質、外在形式進行調整,適當將傳統節日活動范圍由家庭向社會擴大。例如,在現代居民社區中,開展社區范圍的節慶習俗,增強居民間公共文化空間的意識與責任,培植社區良好的意識共識。蔡靖泉也舉例說道,如端午節也叫詩人節,因此,在舉辦紀念活動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開展詩歌朗誦等文藝活動,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
在挖掘端午文化資源、建構新型節日形態方面,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顧久幸建議,要在教育方面,展示端午文化中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在生活方面,把食粽習俗擴展為飲食文化的展演習俗,形成端午飲食的系列產品;在娛樂方面,發掘民族特色濃厚、娛樂性強的體育和娛樂活動,宣傳健身養生意識,開發端午養生健身系列產品;在旅遊方面,把節俗當作一種地方旅遊項目來開發,拓展和發掘新的內涵。
3、相較於形式的繼承,弘揚端午的文化精神內涵更為重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羅楊認為,傳統節日是勞動人民對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創造,多具有豐富多彩的形式,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對幸福的美好期盼,鮮明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望和性格特徵。傳統節日的共性中又包含著個性,端午節日的文化內涵大致包括幾方面:人類與自然既和諧相處又主動調節的生活智慧;尊重一種捨身報國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信仰;崇尚一種剛正不阿如明月清風的道德人品。這就是為何端午節附麗了很多古人而後定格在屈原身上的原因所在。中華民族尊崇的是將個人夢想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維系在一起時所產生的崇高與偉大。
4、形成民族間文化共識
隨著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不斷交融,各地區獨特的民俗風情在他鄉傳承發展已不鮮見。每逢傳統節日,在國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中國特色民俗,如除夕全家團圓吃年夜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
「人類歷來"迷信"於數字,認為數字有某種力量。我國先人認為,五月五日內含著一個陰陽轉換的節點,為了平安度過這一日子,各地民眾驅毒避邪,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祭祀、游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說。
不僅在國內,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端午節民俗;在端午文化傳出去之後,也因各國文化的不同,融入了當地獨特的地域特色。「韓國江陵端午祭是中國端午文化傳到那裡後,同當地文化相結合產生的。在韓國學者的研究和著作中,對此有很明確的論述。」劉魁立說,由於長期的歷史演變,盡管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端午文化形態各有特色,但這依然可以展示中國「軟實力」的實力,能夠說明中華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
5、端午文化因素傳播到世界各地,融入當地人的文化生活,能夠讓這些地方的人們與我們擁有同樣的文化概念,讓大家達成一種文化共識,促進各地域間的文化交流與往來。劉曉峰認為,應該立足於地域文化共享的立場,把端午節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作是地域共同的文化財富,從而促進區域認同、雙邊合作與文化發展等。
⑤ 如何傳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
一、桐姿作為一個中陸橘國人,對傳統節日應該保持足夠的尊重。因為這不僅對中華民族歷史傳統的一種遵從,也是對自身民族身份的一種確認。利用傳統節日,密切與家人的關系,增進與親友之間的感情,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和學習過程中,能夠不忘自己在整個家族中應盡的義務,增強所屬家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二、為了傳承好歷史悠久的節日文化,政府部門有義務引導社會民眾重視傳統節日。每逢節日,不僅要放假,還要有計劃、有組織地舉辦一些慶祝或紀念性質的活動。對於生活態度越來越隨意的當代人來說,增強節日儀式感是非常必要的。新聞媒體也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宣傳引導工作。傳統節日的過節氣氛要不斷強化,要知道讓全民共局悉絕度傳統節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中華民族的共識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