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波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寧波是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第一大湖東錢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天童森林公園為國家森林公園。寧波還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竇寺等著名寺廟。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保國寺、古代水利建築它山堰、寧海的南溪溫泉、餘姚的四明湖旅遊度假區、象山的石浦漁港,為眾多中外旅遊者所嚮往。以鎮海招寶山為代表的明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海防歷史遺跡和以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革命斗爭史跡給寧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觀。
寧波文人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如四明學派、陽明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寧波的藏書文化深厚,涌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藏書文化的代表之作。在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孕育而成的寧波傳統工藝諸如骨木嵌鑲、寧式傢具、朱金木雕、金銀彩綉等,用材講究,手藝精絕,風格獨特。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這是位居天下禪宗五剎之一的天童寺的寫照,寧波的佛教文化舉世聞名;阿育王寺珍藏著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雪竇山為全國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保國寺是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
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櫟社機場與香港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架設有空中橋梁。鐵路、公路、水運以及市內交通四通八達。
寧波歷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祥地。唐代,寧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和全國14個中央計劃單列市(副省級)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國第四位,消費水平居全國第二位。寧波港是上海國際航運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世界7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
寧波是中國商人的發祥地。號稱是「中國最精明」的上海人有1/4是寧波籍的。與溫州人相比,寧波人更喜歡做大生意,這里出過「船王」包玉剛等一大批國際知名的工商巨子。故有「寧波大老闆」、「溫州小老闆」之稱。
寧波還是著名的僑鄉,有30多萬寧波籍人士旅居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寧波幫」已成為聯結寧波與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寧波不僅山清水秀,還自古以「四香」(米香、魚香、書香、墨香)傳揚天下,物產極為豐富。主要特產可分為海鮮、海乾產品、特色食品,時令果品,傳統工藝品,服裝等幾大類。海鮮、干海產品寧波地處長江入東海口,海岸線縱長,是鹹水、淡水交匯的地方,水中微生物極為豐富,因此海鮮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寧波是中國盛產海鮮的主要區域之一,黃魚、帶魚、墨魚、石斑魚、香魚、彈塗魚、海鰻、梭子蟹、海蝦、蚶子、蟶子、牡蠣、泥螺、貢干、海蜇、海帶、苔菜等各類海鮮一應俱全。干海產品中數黃魚鯗、明府鯗、紅膏熗蟹、醉泥螺、蝦干、對蝦干、蝦皮、新風鰻鯗、海蜇頭、海帶、苔菜、烤魚片等最有名,寧波人很喜歡以此特產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概況
政府所在地:海曙區
面積:9365平方公里
人口:607萬人,市區人口約203.4萬
電話區號:0574
郵政編碼:315000
區縣:6區,3市,2縣
市樹:樟樹
市花:茶花
年平均氣溫 :16.3℃
地理
寧波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 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
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
歷史
寧波擁有中國新石器時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遺址。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秦以來,屬會稽郡。621年(唐),改置鄞州。625年(唐)改稱鄮縣,屬越州。738年設明州。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1195年升為慶元府。1276年稱慶元路。1367年稱明州府,1381年(明初)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1986年寧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根據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被明軍討伐。鴉片戰爭後,寧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港。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寧波人在上海居民構成中的比重很大。2000年北侖港已經成為著名的深水良港。
【行政區】
行政區劃:現轄6市轄區,3縣級市,2縣。
市轄區:
海曙區 http://www.haishu.gov.cn/
江東區 http://www.nbjd.gov.cn/
江北區 http://www.nbjiangbei.gov.cn/
北侖區 http://www.bl.gov.cn/
鄞州區
鎮海區
縣級市:慈溪市、餘姚市、奉化市。
縣:寧海縣,象山縣。
寧波市 面積9671.59平方千米,人口550萬人。轄6個市轄區(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2個縣(寧海、象山),代管3個縣級市(慈溪、餘姚、奉化)。全市共有57個街道、80個鎮、11個鄉。
海曙區 面積29.44平方千米,人口30.10萬人。郵編315000。區人民政府駐靈橋路229號。轄8個街道:月湖街道、南門街道、江廈街道、鼓樓街道、西門街道、白雲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江東區 面積37.65平方千米,人口25.21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彩虹北路58號。轄7個街道:東勝街道、百丈街道、白鶴街道、明樓街道、東柳街道、東郊街道、福明街道。
江北區 面積208.7平方千米,人口22.97萬人。郵編315020。區人民政府駐新馬路61弄。轄7個街道、1個鎮: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橋街道;慈城鎮。
北侖區 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34.99萬人。郵編315800。區人民政府駐新碶街道長江路1166號。轄6個街道、2個鎮、1個鄉:新碶街道、小港街道、霞浦街道、大碶\\街道、柴橋街道、大榭街道;白峰鎮、春曉鎮;梅山鄉。
鎮海區 面積366.9平方千米,人口22.49萬人。郵編315200。區人民政府駐招寶山街道勝利路112號。轄4個街道、2個鎮:蛟川街道、駱駝街道、庄市街道、招寶山街道;澥浦鎮、九龍湖鎮。
鄞州區 面積1406平方千米,人口77.66萬人。郵編315040。區人民政府駐鍾公廟街道。轄4個街道、17個鎮、1個鄉:鍾公廟街道、下應街道、石碶街道、梅墟街道;咸祥鎮、邱隘鎮、五鄉鎮、雲龍鎮、橫溪鎮、姜山鎮、古林鎮、橫街鎮、鄞江鎮、章水鎮、瞻岐鎮、東吳鎮、高橋鎮、塘溪鎮、洞橋鎮、東錢湖鎮、集士港鎮;龍觀鄉。
餘姚市 面積1527平方千米,人口82.58萬人。郵編315400。市人民政府駐蘭江街道北蘭江路1號。轄6個街道、14個鎮、1個鄉:鳳山街道、陽明街道、梨洲街道、蘭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臨山鎮、泗門鎮、馬渚鎮、牟山鎮、丈亭鎮、梁弄鎮、陸埠鎮、大隱鎮、大嵐鎮、河姆渡鎮、四明山鎮、小曹娥鎮、黃家埠鎮、三七市鎮;鹿亭鄉。
慈溪市 面積1154平方千米,人口101.54萬人。郵編315300。市人民政府駐滸山街道三北大街655號。轄3個街道、17個鎮:滸山街道、宗漢街道、坎墩街道;范市鎮、掌起鎮、逍林鎮、新浦鎮、橫河鎮、附海鎮、庵東鎮、天元鎮、長河鎮、周巷鎮、橋頭鎮、匡堰鎮、勝山鎮、龍山鎮、崇壽鎮、三北鎮、觀海衛鎮。
奉化市 面積1249平方千米,人口47.88萬人。郵編315500。市人民政府駐錦屏街道錦屏南路1號。轄5個街道、6個鎮:錦屏街道、岳林街道、江口街道、西塢街道、蕭王廟街道;溪口鎮、尚田鎮、蒓湖鎮、裘村鎮、大堰鎮、松嶴鎮。
象山縣 面積1176平方千米,人口52.74萬人。郵編315700。縣人民政府駐丹東街道後堂街21號。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丹東街道、丹西街道、爵溪街道;石浦鎮、西周鎮、鶴浦鎮、賢庠鎮、牆頭鎮、定塘鎮、塗茨鎮、大徐鎮、新橋鎮、泗洲頭鎮;東陳鄉、曉塘鄉、茅洋鄉、黃避嶴鄉、高塘島鄉。
寧海縣 面積1931平方千米,人口58.55萬人。郵編315600。縣人民政府駐躍龍街道縣前街18號。轄4個街道、11個鎮、3個鄉:躍龍街道、桃源街道、梅林街道、橋頭胡街道;長街鎮、力洋鎮、一市鎮、前童鎮、桑洲鎮、黃壇鎮、強蛟鎮、西店鎮、深甽鎮、岔路鎮、大佳何鎮;胡陳鄉、茶院鄉、越溪鄉。
Ⅱ 寧波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哪些主要特徵
基本特徵。
河姆渡文化的發源地
1973年在姚江畔的河姆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被學術界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和確立,證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文明發祥地。
考古發現表明,早在距今7000多年前,寧波先民們就已擇水而棲,繁衍和生息在這片美麗沃饒的土地上。已經發掘的古文化遺址有餘姚的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鯔山遺址、鯗架山遺址,江北區的慈湖遺址、小東門遺址、傅家山遺址,奉化的名山後遺址,象山的塔山遺址等。其中2001年發現的田螺山遺址位於餘姚三七市鎮相嶴村,西南距河姆渡遺址約7公里。遺址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文化堆積最厚處超過3米,疊壓6個文化層,形成年代距今7000年—5500年。傅家山遺址位於慈城鎮西北部的傅家山,面積約2000平方米,出土的河姆渡文化早期的古村落遺跡和豐富的遺物,對研究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形態和文化演變進程具有較大價值。
名城之點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4米左右,疊壓著4個文化層,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3000年。
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文化的突出表現,世所罕見,其榫卯結構相當先進,是我國現已發現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中最早的榫卯,反映了寧波先民們的高度文明。
水稻的栽培,外國學者一向以為從日本、印度傳入中國。河姆渡大批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的發現證實,世界上秈稻的發源地之一在寧波,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有粳無秈」的空白。
河姆渡遺址出土8支木槳,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遺址出土的大量動植物遺存中以水生動植物為多,特別是鯊、鯨、裸頂鯛等海生魚類骨骸的發現,證明河姆渡先民已經憑借舟楫把活動范圍擴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區,這在經濟活動和與外界交往中有重要意義。
唐宋以來我國著名的港口城市
寧波的先民,早在六七千年前就開始水上活動,境內的句章港是戰國時期越國的重要港口。唐代,隨著明州城的崛起,對外交通貿易日趨繁榮,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和重要的瓷器貿易中心之一。今東渡門外至靈橋門一帶,是當時日本遣唐使、唐商明州登陸地,現在建有遣唐使入明州登岸紀念碑。兩宋時期,同日本、朝鮮、東南亞和阿拉伯諸國的友好往來更為頻繁,北宋在明州設立市舶司,對外貿易進入了鼎盛時期,其時與廣州、泉州並稱為我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江廈古碼頭,是東門口碼頭遺址北宋外海船的出土,證明我國海船創制減搖龍骨比歐洲使用減搖龍骨早六個世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馳海禁,次年即在寧波設立浙海關,為當時中國四大海關之一。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曾經關閉的浙海關再次設立。
名城之點 唐宋海運碼頭
1978年8月和1979年4月,寧波市文管會曾先後兩次派員對寧波市區東門口交郵大樓施工范圍內的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獲古代海運碼頭三個,外海船一艘,以及大量宋元時期的龍泉窯青瓷和青白瓷等,為研究我國古代重要的通商口岸—明州的碼頭設施、對外交通貿易和造船業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浙東文化的淵藪之地
甬城,以其浩瀚的人文氣質,成為浙東文化的淵藪之地。陶瓷文化、建築文化、藏書文化、浙東學派……構成了浙東文化燦爛深厚的廣度與深度。它們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一席。
陶瓷文化: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瓷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慈溪上林湖集我國瓷器的發祥地、唐宋越窯青瓷的生產中心及「秘色瓷」原產地於一身,在我國早期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有漢至北宋的窯址一百餘座。是我國目前燒造歷史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之一,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歷史軌跡,有「露天青瓷博物館」之稱,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越窯窯址著名的還有東錢湖窯址及奉化白杜、象山黃避嶴等古窯。
宗教文化:名列「五山十剎」的天童寺為曹洞宗的重要道場,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歷來是僧才薈萃和國際友好往來的場所。阿育王寺素負「東南佛國」的盛名,是臨濟宗的重要道場。而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均在寧波有著悠久的歷史。
浙東學術:自北宋「慶歷五先生」、南宋「淳熙四先生」為學術發端,明州逐漸成為浙東學術重鎮。明代產生了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明末清初,以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黃宗羲開創了浙東史學派及其哲學思想,萬斯同、全祖望、徐時棟等人繼承與傳播這一學派,對國內外學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浙東學派「言性命必究於史」與「經世致用」的治學原則,具有社會進步意義的思想精神,造就了不少為當時社會作出卓越貢獻、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名城之點 浙東學術三大柱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黃宗羲作為浙東史學鼻祖,治學的特點,是從儒家經義和純粹理學的框框中解脫出來,提倡以六經為根基,兼談歷史,貫通經史,通達古今,經世致用,為史學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萬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號石園,萬泰的第8子,經學家萬斯大之弟,黃宗羲的學生,清初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官修《明史》主要修撰者之一。
全祖望(1705年-1755年),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全祖望的學術貢獻有四點:留下了表彰民族氣節的珍貴文獻;揭示清初學術之精髓;完善了《宋元學案》;為清代浙東學派繼往開來。
藏書文化:寧波是文獻名邦。天一閣是寧波藏書文化的象徵。天一閣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之間,原為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書樓。現藏閣古籍30餘萬卷,約13萬冊,成為四明文獻之邦的縮影。其他如五桂樓、伏跗室等亦是藏書文化的傑出代表。
建築文化:寧波的建築文化既有保國寺「無梁殿」的舉世奇跡,又有江南水鄉民居建築的淡雅悠然。保國寺大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為單檐九脊殿。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故被稱為「無梁殿」。無梁殿結構獨特,氣勢宏偉,比世界建築巨著《營造法式》還早90年,成為《營造法式》的實例見證。
寧波民居,小青瓦、清水牆、梁架古樸、門窗精巧,獨具風格。
明清以來反侵略斗爭的前沿
地處東南沿海的寧波人民具有抗擊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明代的抗倭,鴉片戰爭時期的抗英,清光緒年間中法戰爭的抗法,抗日戰爭時期四明山作為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等,為我國的反侵略斗爭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唐宋以來甬江口就駐水師,北宋這里是打造神舟的造船場、明州第一碼頭。遺址中尚保存了南宋時的摩崖石刻(照),元代梵文摩崖石刻。明清時期,寧波是抗倭、抗英、抗法等反侵略斗爭前沿,在全國可算保存海防遺址最集中最豐富的一處。
名城之點 鎮海口海防遺址
鎮海口海防歷史遺址集中分布在甬江入海口,不到2平方公里南、北兩岸的范圍內。鎮海口的海防歷史遺址內容齊全,自成體系,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遺址。鎮海口海防遺址,包括甬江北岸鎮海區招寶山的威遠城、明清碑刻、月城、安遠炮台,梓蔭山的吳公紀功碑亭、俞大猷生祠碑記、泮池(裕謙殉難處)、吳傑故居等八處;甬江南岸北侖區的戚家山營壘、金雞山瞭台、靖遠炮台、平遠炮台、宏遠炮台、鎮遠炮台等六處。南北兩岸合計共十四處。這些海防遺址,是中國人民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抗禦外侮,自強不息的歷史見證。
Ⅲ 寧波有哪些歷史文化古跡
保國寺,天一閣,月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