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福建文化遺址在哪裡

福建文化遺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3-06-14 19:20:22

『壹』 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跡是哪個呢

閩越水鎮

(一)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應當屬福州市閩越水鎮,當人這只是之一,松溪縣也是古縣之一,歷史悠久。

考古發現證明,大約在5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類已經廣泛分布在閩江、汀江、九龍江、晉江流域和邊海島嶼地區。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同時代的文化比較,既有一些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地差異。


松溪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始置東平縣,屬建安郡。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裁並郡縣,撤東平縣改名東平鄉。從南北朝至隋唐均屬建安縣。

五代梁開平元年(907年),東平鄉屬吳越國處州龍泉縣。

五代晉天福五年(940年),閩富沙王建安鎮安軍節度使王延政奪吳越國之東平鄉大部地方,於天福六年立為松源鎮。

五代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滅閩,松源鎮屬南唐永安軍。

五代周廣順元年(951年)即南唐保大九年,南唐政權升松源鎮為松源縣,縣治設今舊縣鄉政府所在地,屬南唐忠義軍。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宋滅南唐,遷縣治於今址,改名松溪縣,屬福建道建州。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屬兩浙西南路建州。

雍熙二年(985年),屬福建路建州。

隆興元年(1163年),屬福建路建寧府。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江浙行中書省建寧路。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屬福建行中書省建寧路。

至正十八年(1358年),屬福建行中書省建寧分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福建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稱布政使司建寧府。

南明福王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松溪縣曾改名嵩溪縣。

順治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646年12月31日),清兵進駐松溪縣城,復名松溪縣,屬福建省延建邵道建寧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福建省劃分為4個道,松溪縣屬福建省北路道。

民國三年(1914年)北路道改稱建安道,道公署均駐南平。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民革命軍入閩,次年2月成立松溪縣政府,直屬福建省政府。

民國二十二年(1922年)11月,福建一度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松溪縣屬延建省。翌年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敗,松溪縣復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三年(1923年)7月,省縣之間設立行政督察區,全省劃分為10個行政督察區,松溪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四年(1924年)10月,改稱第三行政督察區,督察專員公署均駐浦城,

民國二十七年8月(1938年)遷建陽)。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4日),松溪縣解放,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第一行政督察區改稱建甌專區,9月,改名建陽專區。

1956年3月撤銷建陽專區,松溪縣屬南平專區。

1959年7月1日劃歸福安專區。

1960年2月1日,松溪、政和兩縣合並,稱松政縣,縣治設松溪城關,仍屬福安專區。

1962年8月2日恢復松溪、政和兩縣建制。

1970年7月1日再度與政和縣合並,復屬南平專區(1971年6月,改稱建陽地區)。

1975年3月15日再次恢復松溪、政和兩縣建制,仍屬建陽地區(1989年1月又改為南平地區)。

『貳』 求漳州的歷史文化遺址

漳州名勝國家AAAA級風景朝聖區 —— 三平寺
廣濟大師(又名:祖師公)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這里群山環抱,林海綿綿;竹濤滾滾,山清水秀,風景綺麗多姿,是人們游覽、避暑的好去處,每年接待外國朋友、外籍華人、華僑、港台同胞和祖國內地的遊客五六十萬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擠得水泄不通,他們中有善男信女,連古稀之年的老人也到此過除夕。香火頗盛,熱鬧非凡,別有一番景緻。
義中大師,在閩南一帶和海外鄉親中稱為「三平祖師公」,祖籍陝西咸陽高陵縣人。由於父親到福建做官,義中於唐德宗李適興元六年正月初六日,誕生在福唐縣,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屬的福清縣。義中聰明過人,從小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過目可記詩文。父親是個大師,求醫尋教者絡繹不絕。後因唐武宗李炎廢佛汰僧,義中大師依依不捨地告別紫芝山,率領眾僧尼,艱難地徒步,跋山涉水,好不容易來到平和境內的九層岩避居。只見這里青山綠水,風景秀麗迷人,是個造寺傳教的好地方,他和眾僧尼歷盡千辛萬苦,在這里興建三平寺院。
義中大師看到這里的山民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極為貧困落後,缺醫少葯,許多山民貧病交加,被迫背井離鄉,往外逃荒,造成這兒的山園荒蕪。他來到山民中,向老百姓問寒問暖,盡心盡力為山民醫治疾病,並將自己強身拿手的「太祖拳」和「少祖拳」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山民,籍以健身防病,博得居家百姓的歡迎和贊賞。
三平山來了義中大師,竭誠為山民送醫送葯,醫治疾病的佳音,象一陣陣溫馨的春風,吹拂到山裡外。外逃的山民欣聞這消息,奔走相告,都陸陸續續回到山裡來。義中大師便向他們傳授先進的耕作技術,改變刀耕火種的落後面貌,他還積極引導山民開墾荒山,建造田園,興建水利,築起村舍,男耕女織,使深山裡的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山民安居樂業,過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活,與義中大師及眾僧尼更加和睦相處。
唐宣宗復興佛教時,皇帝敕封義中為「廣濟大師」。義中大師在三平山內外更加認真傳教,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唐咸通十三年農歷十一月初六日,義中大師在三平寺仙逝,享年九十二歲。由於他一生為居家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後人尊稱他為「三平祖師公」。一千多年來,這里香火頗盛,人們一直杷他當作慈善的神來敬奉。連旅居海外的僑胞和港、澳、台同胞也不忘義中的功德,爭相結伴來這里朝拜,並捐贈款項,修葺殿宇。
創建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我國著名古剎三平寺,歷盡滄桑,屢毀屢建,今天展現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規模,是清代重建的。近十年來,由當地政府和海內外熱心者投資,千年古寺已修葺一新,顯得更加金碧輝煌。
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坐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
三平古寺總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建築群分為兩組:山門、鍾鼓樓、僧房、大雄寶殿等組成前組,祖殿、齋堂、塔殿等組成後組,殿宇建築,別具一格。
今重修的山門額上掛著趙朴初先生題寫的「三平寺」金字橫匾,在七彩的陽光映照下,燦爛奪目;山門屋脊上,有兩只以彩瓷雕塑的青龍,對著一幢小寶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有騰躍晴空之勢。
香客進入山門,步入天井。天井兩側是蓮花池,香客沿著中間的石板路直進,登上台階,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比山門的地勢高一米多,兩廊對峙,右廊壁上鑲嵌著清乾隆年間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記。
香客二進「祖殿」,即「廣濟大師義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條長廊,香客須從邊門步入長廊,方能抵達殿堂。殿堂面寬三間,堂中端坐著義中大師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關節能活動,只要有人為之支撐,即可站立,別具一格。
三平寺的最高處,也就是最後一進稱之為「塔殿」,經精心整修,煥然一新。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寬三間,兩側有台階,香客欣然登上台階,從邊門進入殿堂。殿堂正中極為光滑的水磨石籠里,有一尊三平祖師義中大師的趺坐像,塑像造型優美,頭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親。這里香火最盛,常常被擠得里三層外三層,人頭攢動,水泄不進。
這塔殿的正中,有一個圓傘形的頂蓋,構造極為雅觀別致,碑文稱之為「寶蓋」,正好罩在廣濟大師的頭上。據傳,義中大師九十二歲時,是坐著告辭人世間的。他仙逝後的遺骨現在還埋在他的座下水磨石籠里,故這里香客雲集,是三平寺最為熱鬧的地方。殿壁兩側鑲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重修殿宇的碑記。
千年古剎三平寺,山川綺麗多姿,風景如詩似畫,是聞名遐邇之旅遊勝地。寺外原有的八大勝景,除仙人亭、侍郎亭已廢外,現還存有龜蛇峰、虎跑泉、和尚潭、毛氐洞、虎林、龍瑞瀑布。
三平古寺後山上,綠樹終年青翠,極為蔭涼。山上還有一處久負盛名的「虎跑泉」。泉水甚為清冽、甘醇,沒有絲毫的污染,香客到此,暢飲一杯泉水,從口冰到心窩里,頓覺滿身爽快,暑氣全消。這四季流不盡的泉水,勝似眼下商店出售的礦泉水。
古時候,這里設有飲茶室,觀魚台。清代文華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蔡新告老還鄉。每當盛暑時節,他總要從漳浦老家來到三平山避暑烹茶。
距二平寺院東南一里外,有個「毛氏洞」遺址。岩石上刻有李培題寫的「毛氏洞」三個大字。這洞里是毛人生活過的地方,石頭上還有一支石燭,流傳著一則神奇的故事,給這個洞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不僅吸引眾多的遊人,也吸引著海內外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在三平寺前的二里外,有一條瀑布,遊客臨近瀑布,即可聽到水聲如雷,產生氣勢磅礴之感。到了瀑布底下,抬頭仰望,只見碧綠的山泉從幾十公尺的懸崖上飛瀉而下,迸發出無數水珠,水珠如離弦之箭,萬翎齊發,源源不斷,落下白翎又像反射空中,白花花似龍須飄拂;水珠在艷陽的映照下,深潭上則幻出一道迷人的彩虹,蔚為壯觀。
三平寺歷史悠久,蜚聲海外,長期以來吸引了海外廣大的僧眾和香客。1979年以來,國際友人和各地的佛門弟子、宗教團體,不遠萬里,前來朝拜,盛況空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宗教信仰虔誠,年年來朝拜,歲歲來訪問。他們目睹大陸寺院在迅速修復,宗教活動開展正常,十分高興。紛紛捐資,表示願為修建工程作奉獻。三平寺就像一座通向海外的橋梁,為溝通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特別是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斷地作出貢獻。
天下第一奇石——東山風動石
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為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為「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 風動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卧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卧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為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該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
世界文化遺產——福建(漳州)土樓
漳州土樓遍布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層以上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以生土為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復揉、舂壓、夯築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 防潮、通風採光、冬暖夏涼等特點。漳州土樓民居近2000座,僅南靖縣就有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也是全國土樓最多的地方。華安縣沙建鎮「齊雲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結構最為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群,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成。南靖土樓和華安土樓今年7月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AAAA級風景區——雲洞岩風景區
雲洞岩風景區 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雲洞岩位於龍文區藍田鎮,324國道線上,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左右,距廈門特區約60公里。因山上有一石洞,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待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故名「雲洞岩」。雲洞岩海拔不足290米,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樹參天,洞壑深幽,遠觀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講經。所以,迎面大石刻著「搔首」兩個大字,表示對太上老君的崇敬。
首批國家地質公園——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面積318.64km2,火山-海蝕地貌發育,為西環 太平洋火山岩帶的組成部分,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隙帶,2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噴出的玄武岩出露於海岸和海島,噴發序次清楚,特徵典型,如火山口、噴氣口、氣孔柱群、氣勢磅礴的柱狀節理群、海蝕蘑菇石、海蝕台柱、海蝕崖、海蝕洞等,數十個寬闊平坦的海濱沙灘,優質潔白,並有因海岩沉降埋藏地下8000年的古森林遺址,另有古民居和古代軍事要塞等也都是人們瀏覽的美景。2001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為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叄』 福建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1,
南平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1999年12月1日
2,龍岩土樓,
世界文化遺產,申請成功日期為:2008年7月6日
3,漳州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08年7月6日
4,泉州南音,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09年5月29日
5,廈門南音,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09年5月29日
6,莆田媽祖信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09年9月30日
7,寧德廊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09年10月1日
8,三明泰寧丹霞
世界自然遺產,申請成功日期:2010年8月1日
就差福州了
有幫助的話,希望能給些懸賞分哦!!!

『肆』 福州哪些地方是屬於紅色足跡的

1,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

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坐落於福州著名風景名勝區鼓山腳下,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福建省國防教育基地、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也是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2,中共福建省委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位於福建省長樂區江田鎮南陽村。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從永泰官烈兔耳山遷到長樂南陽村,在這里領導福建地下黨活動和民眾抗日,直到1945年6月才撤走。

3,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國領事分館、輪機車間、繪事院等多所船政遺址。

4,解放軍烈士廟

解放軍烈士廟坐落於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的西沙灣東頭,佔地六千多平方米,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廟」,裡面供奉著27位解放軍烈士塑像。

5,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長汀縣城羅漢嶺,1951年在瞿秋白烈士就義地建"瞿秋白烈士紀念碑",1982年重修,1985年又重建。先後於1965年和1983年有過兩次修繕。

『伍』 福建還有哪些文化遺產

目前,泉州有4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花名冊項目3類的城市。同時,全州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4項。可以說“泉州文脈滿滿”。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福建地方戲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清末,高甲戲在泉州迅速崛起,台劇在漳州、廈門廣泛傳播,大成戲呈現出新面貌。正因為如此,梨園戲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班級和團體的數量日益減少,范圍日益縮小。連廈門梨園戲都改成了台劇。19世紀40年代末,梨園戲瀕臨失傳。福州評話是一種獨特的傳統評書形式,以福建福州方言敘事,以學徒歌穿插演唱的方式演唱。在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以及台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華僑中流行。2006年5月20日,曲藝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閱讀全文

與福建文化遺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2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3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