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賽龍舟的風俗及文化內涵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賽龍舟的風俗-賽龍舟的文化內涵
賽龍舟的文化內涵
賽龍舟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項講求團體合作的體育運動,在2010年亞運會更是被列入比賽項目中,但在古人的心中,賽龍舟並不是單純的體育項目,更是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希冀。
「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戰國時期,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此時的龍舟競渡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在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賽龍舟的風俗
五月初五,端午節,如果你恰好在端午出行,不妨去看看各地不同的龍舟賽風俗。除了福州市區,國內還有很有地方的龍舟賽保留著有趣的風俗呢。
泉州:奇特的陸上游龍舟風俗。
地點:惠安縣崇武古城。
泉州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與閩南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獨惠安縣崇武古城的習俗較為特殊。
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的是,當地人主要是在台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祝神驅魔活動。相傳,某一年在賽龍舟中出了事故,人們就決定不再在海上賽龍舟,而改在陸上游龍舟。
現在,當地人的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活動,還有陸上游龍舟活動,十分熱鬧。據說,按當地傳統習俗,游龍舟時人們還要唱《阿螺歌》,其歌詞大意是請求神靈消災滅禍。
貴州:苗族龍船節。
地點:凱里市清水江。
農歷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里市的苗族也有在農歷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歷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苗語叫「咋瓮」(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瓮」(意即吃龍肉)。
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歷五月,居住於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里歡度龍船節。
苗族的龍船用杉木製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苗族的龍船用杉木製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劃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著劃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著劃槳。
龍舟競渡時,每船水手有三四十名,由地位最高的人當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都要聽鼓手的指揮,按鼓聲節奏揮槳競渡。還要有一個小男孩穿上女裝,頭戴苗家女銀飾敲鑼。再選出一個最懂水性的掌舵當艄公,氣力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此外,還要有人負責在開賽時、離寨時、歸寨時在船上放土大炮等等,風俗奇特。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也有劃旱龍舟的習慣。關於其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
說起賽龍舟的起源,起源最廣的就紀念屈原說和沅陵盤瓠招魂說。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② 賽龍舟是什麼節日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而且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
「五月五,賽龍舟」。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民族節日。每到這一天,尤其在江南水鄉,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盛會,是時,群「龍」下水,整裝待命,一聲炮響,比賽開始,條條長「龍」如箭齊發,鞭炮陣陣鳴響,兩岸歡呼雷動,一片龍騰人歡的節日氣氛。
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劃龍舟是哪裡的文化擴展閱讀:
節日的由來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況下,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大夫屈原,其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梁人撰寫的《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③ 賽龍舟是來自哪裡
嶺南文化、、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④ 劃龍舟的來歷是什麼啊
農歷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中國人劃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投江自盡。人民都紛紛劃船去拯救他,這就是端午"劃龍舟的起源"。人們又有感於他的忠誠愛國,恐怕他被大魚吃了,就用竹筒裝了糯米,做成粽子,拋入江裏,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後來改用竹葉包粽子。 劃龍舟的習俗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