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華文化為什麼博大精深
歷史文化是人類在其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創造、總結、積累下來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那麼,這種民族文化的精華部分,便是此種文化的主流。這種文化主流的精髓,便集中地表現在這個民族歷史的哲學觀點方面。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受中華文化歷史熏陶而形成的中華民族具有勤勞、智慧、團結、勇敢的精神,就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一種極其古老的哲學思想——道學。這種哲學的最基本特點是一元論,而以陰陽形象地表述一事物中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辨證統一關系,以陰陽同性相斥、異性相引、消長、平衡推動事物變化而論述其客觀規律。中國古典哲學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辨證法和相對論。
由於中國古典哲學是產生在尚無文字為載體以行表述和傳承的上古時代,為著教授人們學習,就畫出了一事物之中存在陰陽兩勢消長變動的「太極圖」表示,再以陰陽符號組成象徵天、地、人、時,且陰陽不能形成靜止性平衡的八卦圖,進行傳授。這就是伏犧時代創八卦的歷史記載。
此後,當中國的歷史上有了文字以後,人們就會很自然地給這種傳授哲學的專用圖案畫注以文字,以幫助記憶。對於這種有了文字的哲學經典,就不能再以卦畫相稱,而須稱之以書了。書名就依此書是專講事物變易、所用的方法簡易、而其所講的哲學道理千古不易這三方面的意義,定書名曰《易》。
中國哲學由於產生在以畜牧狩獵為主要經濟生產特點的時代,其時,在人們的思想認識上,是以山地為獲得資源的生存根本,這就很自然地將代表山的《艮》卦置於六十四卦之首;在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以農耕為主要經濟生產後,人們的認識觀念自然也要產生變化,認為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所以,這時候的人們又將代表大地的《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為了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版本,就將以《艮》卦為首卦的《易》經,按首卦上山、下山、山山相連之象,稱作《連山》;而對以《坤》卦作首卦的版本,就依「大地生發萬物,而萬物又莫不歸藏於大地之中」的象徵性意義,定書名為《歸藏》;商末周初,周文王父子刪改哲學經典,用作卜筮,為其貫徹「神道設教」、愚民以治方略服務的,就是今還保存且流傳於世的通行本《周易》。
中國哲學不僅產生極早,而且,其學習、運用、傳播和傳承,從其一開始就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重視。正由於如此,中國哲學就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上古的政治、經濟、思想、語言、文字等各個方面。
如稱道學理論為「道理」;將一定的思想、方法、規律、法則都統稱之為「道」。討論問題謂之「論道」,用心體會哲理並融會貫通命之曰「悟道」,學道而有所心得便謂之以「得道」,得道者符合哲學思想的行為體現,就謂之曰「道德」,將以法治國者稱作「執道者」,評論治國者的政績,論之以「有道」或「無道」……至於中國古典哲學名詞、術語中的許多專用字,也都是按著哲學原理和學哲學、用哲學的當時實際情況而創造出來的。
例如,學習的「學」字,在甲骨文中,是依「雙手」弄「爻」於「屋」中之形而為字。在稍後的金文中,又於「屋」中增添了一個學子的「子」字。這個字直到漢字簡化前的繁體「學」字,字形還一直保持著原樣而未改變;教學的「教」字,是畫一隻「手」,持以教「鞭」,指著「爻」給學「子」看的簡明圖形而成字。「教」字的字形至今基本未變;道學的「道」,道德的「德」等中國古典哲學名詞、術語及與其有關的文字之造,莫不如此。在上古時代,正是由於學者們都學哲學、用哲學於自己的職業或學術研究之中,這就使得中國的古典哲學思想深深地滲透到了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禮儀、教育、天文、地理、音樂、建築、書法、繪畫等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同時也產生了充滿哲理的成語典故,這就是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的歷史根源。
一個人,如果思想上重唯物,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基本道理,他就會在行動上表現出勤於實踐、熱愛勞動、奮發有為的精神。思想上不僅重唯物,而且講辨證,就不會死搬教條,就懂得變通,就聰明智慧。
既勤奮而又智慧的人,其辦事情成功的機率就比較大,這就是勇於實踐,敢於斗爭,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