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醫葯有什麼文化

中醫葯有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03-03 03:41:38

❶ 中醫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包括哪些內容

近年來,黨和政府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十分重視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建設。目前,學術界對於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的研究也非常多,通過對CBM資料庫、中國中醫葯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知網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以上4個資料庫的檢索,共檢索出了相關文獻3768篇,剔除重復性文獻後剩餘2344篇文獻,經過對文獻的閱讀和總結,當前學術界對於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天人合一

也有學者表述為「天人相應」、「天人和諧」。這是當前學術界對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內容最為集中的表述,學者們普遍認為「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根本觀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思想的基本觀點之一,主張人與自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天人合一所體現的是醫學的整體觀,中醫的整體觀念就是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發展和完善的。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與環境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系,強調人體自身和人與環境的統一與和諧,人與天地相應,人的生、老、病、死與外部環境密切相關,所以看病要看整體,要看氣候、地域和自然環境、人文環境。

大醫精誠、醫乃仁術

也有學者表述為「仁和精誠」、「仁心仁術」、「精誠專一」等。是學者們從醫療職業道德方面對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的凝煉。「精」就是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誠」就是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儒家的仁善倫理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嵌入了醫家的文化心理結構之中,內化為「發大慈側隱之心」、「普救含靈之苦」的從醫動機,「大醫慈悲心」、「醫者父母心」成為行醫的基本素養和要求。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也代表了一部分學者的觀點,中醫以人為本的思想包括人本思想、人性思想和人文思想。它不僅是中醫葯文化的軸心,而且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黃帝內經》提出:「天復地載,萬物備悉,莫貴於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強調:「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均是中醫文化「以人為本」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品質的具體體現。

除此之外,還有少數學者將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概括為「致中和」、「形神合一」、「陰陽平衡」、「辨證論治」、「道法自然」、「治未病」等,但並未形成共識。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觀凝煉研究」課題組於2013年初面向專家及全社會開展了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觀徵集活動,共收到來自社會和專家的意見297條,在整合各方意見及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提煉了以下兩條核心價值觀表述:一是博大精深、真實有效、仁愛貴生、和合致中。二是醫道自然,精誠仁和。

隨後課題組就凝煉出的核心價值觀及詳細釋義面向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等單位的哲學及相關專業的專家教授、全國各省市的中醫葯行業專家、首次征詢活動中積極參與的中醫愛好者進行了第二次意見征詢,共收到意見反饋77條,目前課題組正在准備下一步的專家論證會,根據第二輪的意見反饋情況討論論證本課題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及文化內涵、內容闡釋是否全面,是否能充分體現中醫特點、行業特徵。

❷ 中醫葯有什麼好處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於中葯外治是施於體表,它可以隨時觀察其適應和耐受情況而決定去留,不會像內服葯物,如不對症,發生副作用時處理比較復雜,外治只要施治配葯得當,是比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對胃腸道無損傷:病人服葯,首先入胃再吸收,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損傷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況不好,又非要服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兩難局面。那麼葯物外治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俗話說「良葯苦口利於病」,服葯的痙對許多病人是難以長期忍受的,中葯外用可以起到「良葯治病不苦口」。
三、對肝腎刺激小:不管內服何種葯物,通過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其代謝產物尤其是一些毒性產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分解而通過腎臟排泄,這對於原先肝腎有疾病的人來說,也是難以迴避的矛盾,而中葯外治,大多經過皮膚、粘膜吸收,葯物的成分進入體內已經通過一層屏障的過濾,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對肝、腎的損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單是葯物有效成分的體表吸收,它主要是通過葯物對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從而疏通經絡、調理經氣、調整機能,可以起到與針炙推拿同樣的作用。操作簡便取材容易:中葯外用大多作用於人體經穴和特定部位,而這些大多是易於辯論的部位,操作也比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學習、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葯枕療法、敷臍法、敷足心法、敷肝區法、點眼法,塞耳鼻法。

❸ 關於中醫葯文化,你有什麼想說的

中醫理論萬物相通。人的變化隨以天氣運轉而變化。在每分每秒都在變化之中。但,中西醫合並為上。各有長短。

總結:中醫是好的,是科學的,因為我們華夏幾千年文明的延續中醫有莫大的功勞。對此我們應該心存感恩,也希望能有一些真正有天賦有熱情有仁心的人去繼承我們的中醫把他發揚光大,造福世人!

❹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怎樣的文化精神

中醫葯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精神標記。中醫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可以用「大醫精誠「四個字來高度概括。如學醫先學德之風,就是中華民族崇德尚義的反映。不問貧富,不問長幼,不問美醜,不問親疏,一視同仁,一心赴救的行醫宗旨,實質上和儒家傳統的以仁愛為核心的人文道德觀密切相關。醫術上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與中華民族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傳統認識模式基本吻合;寒熱調配、補瀉兼施的配方原則與中華民族兼收並蓄、和而不同的處世態度一脈相通;循序漸進、務除首惡的治病程序與中華民族臨變不驚、標本兼顧的務實精神彼此呼應;統觀全局、辨證施治的醫學理論與中華民族整體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學思想互相協調,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就是中醫葯文化具有凝聚中華民族的作用的原因,中醫葯文化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❺ 中醫葯文化學指的是什麼

大成之道國學研究院認為指的是以黃帝內經為中心基礎的中醫中葯文化學,是中國獨有的醫葯財富。

❻ 為什麼中醫葯是文化瑰寶

中國中醫葯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傳統文化的瑰寶,在特定的條件下,出現了中醫和西醫兩種不同醫學體系,但它們的研究和服務的對象相同,都是人類同疾病作斗爭的有效手段,但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各自的發展中,必然相互滲透,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從而推動我國的醫學乃至世界醫學的重大變革。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人們逐漸認識到生命體是一種多層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物質系統,因此有必要建立整體醫學及其方法論,這是世界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人的皮毛筋骨肌肉是通過經絡和臟腑息息相關,可以影響臟腑,臟腑病又可以在皮膚上有所表現。有人說「西醫用西葯,中醫用中葯」,「西醫憑生理解剖,中醫憑陰陽五行」,「西醫用聽筒,中醫看舌候脈」等等,都是以相貌取之而不著邊際的泛泛之論。事實上其區別只有一句「一言中的」之話,就是西醫沒有「證」,所以治療疾病就「見病發葯」;中醫主要不治「病」而治「證」,所以治病要「辨證論治」。

醫治療疾病是通過辯證診治的基本法則來進行的,中醫的辯證的從整體出發,來認識疾病,推斷病情。它既與現代醫學的診斷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同於現代醫學的病名診斷而是包括了疾病的病因,病機、病理等內容,論證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所不同者不公是提出治療方法還包括了治療疾病的原則和指導思想,概括來講,辯證治療就是運用中醫理論和診斷方法對疾病進行綜合分析和揄以判斷疾病的性質,病原菌位和病所,制定出治療的指導思想,原則和具體治療方法。
辨證論治,就是任何一個病,不管補的瀉的、熱的涼的、散的斂的都可取用。反過來說,任何一味中葯,什麼病都可取用,所以中醫往往「見痰不消痰,出血不止血」而能使痰消、血止。因為痰和出血都是病而不是「證」,本來就不是中醫治療的對象。 簡而言之,醫案是中醫診治疾病思路歷程的表述,是用來公開中醫臨床者所以取用這個治療方案的說明書,而絕對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裝飾品。正是這種表述,就可反映出其人其術素質水平的高低和思路方法的正確與否。中醫歷有方脈派,方是處方,脈是脈案,即醫案。所以,五六十年前有過這樣的選醫諺語:「找長工看出汗,找郎中看脈案(即醫案)」。意思是說,出汗多少反映出長工出力多少,脈案水平如何反映出醫者水平之高低。
中醫學的整體觀和模糊理論的應用,完全可為現代醫學所借鑒。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西醫會真正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形成一種新的醫學體系。中醫葯必將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❼ 中醫葯有什麼含義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於中葯外治是施於體表,它可以隨時觀察其適應和耐受情況而決定去留,不會像內服葯物,如不對症,發生副作用時處理比較復雜,外治只要施治配葯得當,是比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對胃腸道無損傷:病人服葯,首先入胃再吸收,葯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損傷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況不好,又非要服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兩難局面。那麼葯物外治就不存在這一問題。俗話說「良葯苦口利於病」,服葯的痙對許多病人是難以長期忍受的,中葯外用可以起到「良葯治病不苦口」。
三、對肝腎刺激小:不管內服何種葯物,通過胃腸吸收進入血液,其代謝產物尤其是一些毒性產物,都必須經過肝臟解毒、分解而通過腎臟排泄,這對於原先肝腎有疾病的人來說,也是難以迴避的矛盾,而中葯外治,大多經過皮膚、粘膜吸收,葯物的成分進入體內已經通過一層屏障的過濾,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對肝、腎的損害大多已非常小,
因此外治法作用的不單是葯物有效成分的體表吸收,它主要是通過葯物對特定部位、穴位的刺激,從而疏通經絡、調理經氣、調整機能,可以起到與針炙推拿同樣的作用。操作簡便取材容易:中葯外用大多作用於人體經穴和特定部位,而這些大多是易於辯論的部位,操作也比較容易掌握,只要加以學習、注意,大多自己就可操作,比如葯枕療法、敷臍法、敷足心法、敷肝區法、點眼法,塞耳鼻法

❽ 中醫中葯文化

有幾千年了。中國醫葯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貢獻。由於葯物中草類佔大多數,所以記載葯物的書籍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中醫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特點是將中國歷朝歷代優秀的文化與醫學融合。學習中醫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必須要對孔孟、老莊思想,甚至風水、佛學等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

❾ 1.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哪些中醫葯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以下中醫葯理念:

1、中醫的兩大特色: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整體觀念包括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說明你做什麼事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如春天要晚睡會早起,冬天要早睡會晚起,冬天吃蘿卜,夏天吃薑,春天不注意身體夏天就好拉肚子,夏天不注意身體秋天就可能得瘧疾等等。

2、辯證論治:根據症狀分析出病因來,再治病。不像西醫看你發熱就給你退燒葯,看你疼痛就給你止疼葯,中醫分析疼痛,發熱是怎麼引起的,就拿胃疼來說,可能是吃多了引起的,那麼就吃些消食的要,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就吃發汗的葯等等。

3、中國傳統醫學講「氣」,主要有四種: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若以現代科學眼光來看,命門的「氣」與冠狀動脈有直接關系。很多心臟萎縮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門受傷的結果。因為流到心臟的循環與命門的血液循環共振狀況相關,所以當命門受到壓迫、命門不松時,會直接影響到心臟。

相關要點:

中醫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順應四時、形神兼顧、陰陽平衡等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中醫葯文化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融入百姓的飲食起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貢獻。

振興和發展中醫葯,必須正本清源、澄清事實,講好中醫葯故事,傳播中醫葯文化,展示中醫葯文化魅力,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中醫葯的價值和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中醫葯有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4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