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民間美術民間美術主要類型有哪些
中國民間美術是由中國人民群眾創作的,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流行的美術。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為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中國戰國秦漢的石雕、陶俑、畫像磚石,其造型、風格均具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魏晉後,士大夫貴族成為畫壇的主導人,但大量的版畫、年畫、雕塑、壁畫則以民間匠師為主。
而流行於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紙、農民畫、刺綉、印染、服裝縫制、風箏等更是直接來源於群眾之手,並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心理、願望、信仰和道德觀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於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可分為: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6、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8、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9、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10、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河北民間藝術的地方戲曲、民間曲藝、民間歌舞、鄉村古樂、民間美術、特色工藝、滄州武術、吳橋雜技,在國內外都是享有盛譽的。這些藝術從不同角度表現出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其共同特色是起源於民間生活,有的是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有的是從外地移植過來的,有的是在新的形式下創新的,最終逐步形成濃厚的地方特色,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不僅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影響,而且至今仍然有著綿延不斷的藝術生命力。
河北民間藝術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對人民群眾陶冶情操、娛樂身心、抒發情感、交流思想,起到了無形紐帶的作用,為促進河北省的社會進步,曾做出過彪炳史冊的貢獻。
陝西是民間藝術大省,窗花剪紙在全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建國後,先後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剪紙之鄉」的有:安塞、洛川、富縣、旬邑、定邊、靖邊6個縣,還有寶雞、鳳翔、千陽、澄城、華縣、合陽、大荔、延長、黃陵、佳縣、高陵等縣,作品在國內外多次展出並獲獎,有些剪紙藝術家被邀請出訪法國、美國、日本等幾十個國家。
❷ 中國民間美術的主要種類代表作品及其特點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⑩ 編織。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食品。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
(2)鄉土文化美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關系極為密切,如民間的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符道神像 、服裝飾件 、龍舟綵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
民間美術分布於各地,因地域、風俗、感情、氣質的差異又形成豐富的品類和風格。但它們都具有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一的特點。另外 ,它們的製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但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像、誇張,且常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
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喜慶感覺。
染織綉類的民間藝術實際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紡織、刺綉、織錦、緙絲等幾大類別。
印染是民間服飾和日常居室裝飾密切相關的工藝品,主要有蠟染、扎染、藍印花布、彩印畫布等,主要用在服裝、帽子、被褥、床飾、門簾、包袱布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廣泛的布藝。
刺綉則包括了四大名綉、各地民間刺綉、少數民族刺綉等。四大名綉有湘綉、蘇綉、蜀綉、粵綉,各地民族民間刺綉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苗綉、土族刺綉、滿族枕頂綉(綉於枕頭兩端)、湖北挑花和陝西、山西、河南民間手綉。
中國的傳統刺綉,根據使用者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工藝精緻程度的差別,分為民間刺綉和四大名綉。
民間刺綉是相對於具有宮廷文化風格和文人畫風格的「四大名綉」而言的、普遍存在於中國各地的民間刺綉工藝。中國傳統刺綉歷史悠久,隨著絲綢的產生和發展而存在。早在四五千年前,刺綉就已經成為「章服制度」中重要的裝飾手段。
兩千多年前的長沙馬王堆墓出土的刺綉已經有了豐富的不同針法。可見當時刺綉工藝已經出現了不同針法的程式化的固定工藝。1982年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戰國時期的綉衾(被)和禪(單)衣,上面綉著龍、鳳、虎和花卉等圖案,形神兼備,絢麗多彩。
漢代的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有「妾有綉腰襦,葳蕤自生光」的詩句。漢末、六朝時期,剌綉題材中出現了人物形象,為後來的人物綉品開了先河。唐、宋時期,文人們開始參與刺綉畫稿的設計,文人畫所表現的詩詞境界、書法和繪畫的雅緻,影響到民間刺綉的創作,刺綉開始向精緻化和文人化的方向發展。
到了宋代,刺綉幾乎成為婦女的女紅手藝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不少有文化的富家女子的刺綉創作,更使刺綉工藝臻於精細絕妙。明、清時期,全國城鄉出現了眾多的刺綉商業作坊。
尤其是明代,首先在上海出現了「露香園綉」這樣綉工精細,用針巧妙的以個人風格著稱的「顧綉」,並專門刺綉花鳥走獸畫幅、畫頁、手卷等陳設品,表明中國傳統刺綉從附屬在服飾上的裝飾手段,成為獨立欣賞的藝術品。
清代開始出現了幾個重要的刺綉藝術流派,如北京的京綉、開封的汴綉、山東的魯綉等,以及後人稱譽的四大名綉。清代後期,各地都出現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技藝特色的民間刺綉工藝。但是長期以來,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對各地出現的民間刺綉工藝極少關注,更談不上記錄和評介。
民間刺綉基本上處於與日常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普通「手藝」的地位,但是正是這種生活的藝術,才使得民間刺綉一代代自發地保留了下來,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傳統藝術中最精彩、最形象、最富有文化內涵的非物質文化品類。
❸ 你還知道哪些地區的民間藝術
你還知道哪些地區的民間藝術
你還知道哪些地區的民間藝術,民間藝術大多都是民眾自己創作的,民間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科技與文化交匯的產物,它是我們珍貴的藝術瑰寶。那麼你還知道哪些地區的民間藝術嗎?
1、綦江農民版畫
重慶市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縣,這里盛開著一朵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版畫奇葩——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綉、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朴、稚拙、幽默等特點。
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民間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贊譽。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中國文化部將綦江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銅梁龍燈
銅梁縣位於重慶市西北部,縣城距重慶市103公 里。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
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 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綉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 神采豐腴、氣勢磅礴。龍身長一般在24節左右,比例適中,舞動靈活。
「活」是說舞龍操作中引入機械原理,研製出手搖、發條、電動等各種方式,使龍騰躍翻卷更加靈動瀟灑,活靈活現。
3、秀山花燈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渝、湘、黔、鄂四省市接壤處,那裡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極為豐富,尤以花燈最受親睞。
秀山花燈是一種古樸、詼諧、抒情、優美、集歌、舞、打擊樂、琴弦樂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起源於元代土著人的「跳團團」,受多種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步演變發展為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
花燈道具:花燈,有花有燈。花,手工剪成的各種花鑲貼在燈,五彩繽紛;燈,竹篾扎制,白紙糊,貼新邊,掛彩吊,分為四角、六角、方形,開道照明,吉祥如意,五穀豐登;扇,蒲扇、摺扇、雙扇,舞動技巧稱「扇子功」,有難度;桌,原始花燈的主要道具。
秀山縣素稱"花燈歌舞之鄉"。花燈戲源於漢族"燈兒戲",後來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發展為一種格調新穎、歌舞動人、為漢土苗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式。
4、酉陽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它始於唐代,流傳至今。
跳擺手舞,少則數十人數百人,稱「小擺手舞」;多則數千人至數萬人,叫「大擺手舞」。
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 水、農事勞動、戰斗姿態、岩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節日喜慶,土家人都要到「擺 手堂」或草坪、院壩跳擺手舞。
5、九龍楹聯
九龍坡區九龍鎮地處重慶西郊,轄6個自然村、4個居委會,農業人口8000餘人。20餘年來,九龍鎮不懈地探索發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聯創作為龍頭的群眾文化活動紮根民間沃土,通過書畫、篆刻等載體,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峽,七渡扶桑。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截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餘人次的群眾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餘幅,其中有萬余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餘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銹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
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2000年3月,九龍楹聯獲得了「巴渝十大民間藝術」的稱號。
6、梁平三絕
傳統的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平竹簾被譽為「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梁山燈戲俗 稱「包頭戲」,是梁平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劇種。遠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2),它就從民間「玩燈」和「秧歌戲」中脫穎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燈 戲遍及城鄉,逢節日盛會,築台競演,逐漸向周圍傳播,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國13個省市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劇種的「梁山調腔系」。
梁平年畫曾被譽為「天府之國」三大年畫之一。
梁平年畫起源於清初,已有300多 年歷史。它用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藝術提煉,以驅邪納福、喜慶吉祥、歷史故事等為題材,造型獨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動活潑,機智幽默,充滿強烈的鄉土氣 息。
技術上具備了動畫、剪紙和漫畫的效果,其畫面飽滿簡潔,造型古樸粗獷,神態生動,構圖完整,對比強烈,從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形式美,作為套色木刻版 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久看不厭。
梁平竹簾製作工藝已逾千年歷史。具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
梁平竹簾採用當地盛產的慈竹為原料,運用傳統工藝,並結合書畫、刺綉、植絨等多種表現手法,製作出各種形式的掛簾、屏風、裝飾畫及實用工藝品。它色澤典雅、工藝精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風韻。
7、接龍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的民間吹打樂演奏都是有著較長歷史淵源的山區鄉土風情和傳統文化習俗。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根植於廣大山民中,不斷繼承、發掘、創新的民間吹打樂形成了風格各異、色彩鮮明的特點,成為山區農村崛起的民間音樂力量。
接龍民間吹打樂被譽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點:品種多樣、曲調豐富、師傳樂班、流派紛呈。1991年接龍成立了民間吹打樂協會,時有會員500餘人;
1996年接龍鎮成立了民間吹樂藝術團。1991年底,重慶市文化局命名接龍地區為「民間吹樂之鄉」。在2000年3月重慶市文化局、重慶晚報等單位通過群眾投票和專家評議的方式,評出的「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專指巴南區接龍鎮和萬盛區金橋鄉的民間吹打樂。
8、木洞山歌
木洞位於重慶東面,長江南岸,是重慶市巴南區的一個鎮。木洞山歌有曲調100多 種,包括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還有風俗歌、舞歌等。
勞動號子有船歌、石工、搬運、作坊、農事號子和勞動歌,如跑堂調等;山歌有禾籟、神歌、盤歌、羅兒調 等,尤以禾籟和盤歌最有特色。
木洞打(唱)禾籟有高腔、平腔、矮腔、花禾籟、連八句之分;盤歌除自盤外,還有對盤、連句盤,多為即興之唱,隨和自然,生動 活潑;小調有啟智歌、修房歌、敘事歌、時調謠曲、吟誦調等;風俗歌有節令歌、酒歌、壽禮歌等。
木洞人的.山歌從鄉村田野、小溪大河唱到了城市的文藝舞台、高等學府、影視熒屏;從長江岸邊唱到了川西平原,聞名遐邇。1990年重慶市文化局命名木洞鎮為「山歌之鄉」。
1、彩燈
彩燈也稱為花燈,是一種照明器具,又是傳統節日的應時之物。
在中國民間,每逢節日或婚、壽喜慶之時,人們都要張燈結綵以示慶賀。正月十五和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賞燈節,民間燈彩最初是東漢時由皇宮燈彩發展而來的,宮燈起源於元宵節張燈習俗。
宮燈盛行的同時,燈彩也開始傳入民間。燈彩在民間的廣泛流行大約是在隋、唐之際,至宋代達到了製作技藝的高峰。
2、風箏
風箏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在眾多的風箏種類里,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等地的風箏相對較為知名,這四個地方被稱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
而像河北、四川、遼寧、廣東、福建、江蘇、上海、西藏、台灣等地區,也都有地方特色濃郁的風箏品類。
3、川劇變臉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
4、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是流傳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別於宮廷舞蹈、專業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態性狀,是原創性的民間藝術,是其他舞蹈創作的基礎和營養來源,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傳承性的特點,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樣式。
5、戲曲
戲曲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它的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孕育、形成、發展和興盛等各個時期。
早在中國遠古時代,戲曲的種子已經在歌舞中孕育了,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歌舞藝術的傳統依然存留在廣大的農村中,並不斷的革新發展以適應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1、琴棋書畫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有人精通琴棋書畫了,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是每一個大家閨秀都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琴棋書畫的琴代表古琴,棋代表圍棋,書代表書法,畫代表水墨畫,每一項都可以體現我們國家的歷史非常悠久。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2、戲曲
戲曲的種類非常多,比較出名的有京劇、越劇、湘劇、秦腔、評劇、漢劇、閩劇、崑曲、黃梅戲以及花鼓戲等等,特別是京劇,至今為止都是非常流行的。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3、皮影戲
皮影戲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起源於陝西,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動影畫藝術,有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電源就是採用這個思路。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4、泥塑藝術
泥塑藝術是採用泥土為基本材料,捏成喜歡的形狀,可以是人物,或者是動物。我們國家的泥塑藝術歷史非常悠久,中國著名的泥塑藝術代表有天津泥人張、敦煌石窟彩塑等等。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5、剪紙
剪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歷史悠久,而且不受地區限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前人們的生活還沒有這么豐富,剪紙就是民眾的一大消遣,人們通過剪紙傳達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內涵。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6、木偶
木偶戲的種類很多,根據演出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提線木偶戲、布袋木偶戲、葯發木偶戲以及鐵枝木偶戲等等,歷史非常悠久,而且遍布全國各個地方,比如漳州、全收、潮州、川北以及遼西等地的木偶戲至今為止,都是非常出名的。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6、編織工藝
編織工藝在現在也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一項民間藝術,早在清代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普遍了,而且種類非常多,有柳條編、高粱桿編、竹編、金屬編等等。特別是中國結,造型非常獨特,代表性非常強,毫不誇張的說,有來過中國的人都會知道中國結。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8、雜技
雜技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早在石器時代的時候已經有了,在漢代的時候開始流行起來。中國的雜技大多都是代代相傳的,有的甚至有傳女不傳男之說,練雜技是非常辛苦的,所有練雜技的人都非常尊師重道,對祖先傳承下來的手藝,再辛苦都要傳遞下去。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9、風箏
風箏是現代人很喜歡的一種消遣方式,放風箏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有很多地方還有風箏節。最早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後來通過魯班改版以後才成了現在的多線風箏。
中國民間藝術有哪些10、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在很多地方都還是非常流行的,因為以前的古人認為舞龍舞獅可以起到驅邪避鬼的作用,所以每逢過年過節都會用這項藝術來助興。這項民間藝術至今為止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保留得最好的一項民間藝術。
❹ 民間美術作品有哪些
1、剪紙
永壽剪紙永壽剪紙的構圖、風格,被稱為巧捷渾厚,有山區、平原人民生活風俗奇趣。農村婦女安玉芳,60多歲,被稱為專家「花匠」,參加過省、地、縣三級美術大賽;夏玉梅,古屯鄉婦女,善剪各種飛鳥,得意之作《百鳥朝鳳》馳名國內,並赴法國展出。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據文獻資料記載,漢代早已有麵塑存在了。宋代《夢粱錄》中記載了把麵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以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的習俗。
現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的唐代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墓中出土的面制女俑頭、男俑上半身像和面豬。
❺ 美術類民間藝術
美術類民間藝術
美術類民間藝術,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的非物質文化民間藝術, 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是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的重要源泉,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源,以下分享美術類民間藝術。
民間美術種類有很多,例如:
繪畫,像是壁畫、扇面畫、年畫等,都是屬於繪畫種類。雕塑,像是小泥人、建築石雕、木雕、面雕、磚刻等。玩具常見的有陶瓷玩具、鐵質玩具、紙質玩具、金屬玩具、布玩具等。刺綉染織,像是印花布、織錦、挑花、刺綉等。
還有服飾,包括兒童服飾、民族服飾以及綉花荷包,綉的鞋墊,各種絹花等。另外還有一些種類,比如家居器皿像是日用的各種陶器、銅器
再有就是編織,比如草編、竹編、紙編等,這些都是屬於民間美術品種,其實在咱們國家各種民間美術品種的種類是很多的,他們的用途和特點也是各不相同的。
中國民間美術種類:
1、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2、雕塑,有彩塑奇觀彩塑,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活動玩具等。
4、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6、傢具器皿,包括日用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
總的來說,可分為:
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
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麵塑、琉璃建築飾件等。
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製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等。
④刺綉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綉、挑花、補花等。
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綉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
⑥傢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製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
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綉、刺綉花樣、掛箋等。
⑨紙扎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
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間美術貫穿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直接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藝術才能。
1.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的民間藝術
是有著廣泛群眾基礎,蘊含豐富文化生活、歷史、審美等信息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俗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以山東剪紙、山西剪紙、陝西剪紙等為剪紙代表流派。
2.年畫
年畫這種利用木板水印進行製作的的中國民間藝術,是由古代的門神畫發展而來的常見民間工藝品,現代社會中,通常會在春節時期將其用於裝飾環境,內部還含有吉祥喜慶、祝福新年的意思。
3.刺綉
刺綉這種由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組成的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是有著三千多年歷史,利用各種線材料按照一定色彩和圖案在綉料上進行穿刺,鉤成花紋的裝飾織物,而在中國目前最為常見的刺綉品種主要可分為蜀綉、粵綉、湘綉和蘇綉四種。
4.皮影戲
皮影戲,又有著驢皮影、燈影戲的別稱,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盛行於清代,具有源遠流長發展歷史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皮影戲,通常表演的人物剪影是利用獸皮或紙板製成,在表演時還會配合著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打擊樂器與弦樂,根據各地不同的聲腔也是形成了不同品種的皮影戲。
5.花燈
花燈這種源自於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傳統民俗工藝品,集生活功能和藝術特色於一體,是目前國內各大節日種常見的'物品,人們還會在佳節喜日里用這種品種繁多,製作講究的花燈來祈求平安和增光添彩。
6.泥塑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目前泥塑主要流行於我國陝西、江蘇、天津、河南等地,這種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還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木雕
木雕這種主要分為圓雕、根雕和浮雕三大類的民間雕塑工藝,通常利用的木材有銀杏、紫檀、楠木、沉香、紅木、柏木、樟木等,這種雕塑工藝還在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風箏
風箏這種有著2000多年發展歷史,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的中國傳統工藝品,從宋代開始就是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英國博物館還將中國風箏稱之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現在很多風箏活動中還會看到很多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如連年有餘、鯉魚跳龍門等品種的風箏。
風箏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9.竹編
竹編這種有著悠久製作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製作材質可分為細絲和粗絲兩種竹編工藝品,是將一定粗細篾絲一同編結而成的編織工藝,根據不同的低於特色也誕生了有著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
10.陶瓷
陶瓷這種源起於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工藝美術品,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這種利用黏土、長石和石英製成的傳統陶瓷美術品憑借著較高的藝術價值而著稱於世,而現在的陶瓷產品憑借著耐輻射、硬度高、耐高溫腐蝕等優勢而在國民經濟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