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宿遷旅遊景點有哪些宿遷旅遊景點介紹
提起,宿遷可能在人們的心裡,這座城市是年輕的,開始要說起這里的旅遊景點卻一點都不年輕,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城市,人們喜歡這里的拿悔西楚霸王的英雄魂,喜歡這里的清澈美麗的駱馬湖,喜歡這里繽紛的衲田裡。
這里的旅遊景點豐富,尤其是歷史人文景點,更是多彩宏偉,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宿遷有哪些好看的旅遊景點吧!看看有沒有你喜歡想去的。
宿城區項王故里
西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是宿遷的一張世界級人文名片——一位雖敗猶榮的英雄;唯一一位並非帝王,卻被司馬遷寫進了《史記》帝王本紀的豪傑。
項王故里就是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推翻秦王暴政統治建立不朽功勛的蓋世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廟、樹碑、建坊。改造後的項王故里規劃面積達500多畝,全景區是仿漢代風格的建築樣式。
景區從2012年9月開始運營至今,前三年每年的遊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並且在它正式運營的當年,就被評為了國家級4A級旅遊風景區。
湖濱新區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本身是依託原有的嶂山森林公園而建的,嶂山是一座原始的森林公園,大約建成於上世紀50年代,至今約有70年歷史。
宿遷市開展擴面提質工程後,它已升格為國家5A級森林公園,主鋒敏困要分為「森林游賞區」、「森林休閑區」、「森林度假區」三個區域。
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其「最美八景」聞名,山水田園,動靜相宜,主要景點有:衲田、果林謐境、鏡湖、自然山林、相思湖、晴翠湖和梅園。
春有衲田花海,夏有曲水風荷,秋有紅葉迎賓,冬有梅村煮雪,是心靈休憩之地,也是忘不了的夢中原鄉。
湖濱新區駱馬湖旅遊度假區
清代程式惠《秋日游湖》有詩寫道:「秋水連天碧,夕陽著地紅。烏啼深樹里,人在畫船中。」詩中的湖,便是指駱馬湖。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地跨宿遷、新沂兩市接壤處,總面積約375平方公里。
駱馬湖以湖光山色之美,歷代文人墨客,多留詩、會文、題記載入典籍。
駱馬湖水質清澈,沙質松軟,湖岸蜿蜒曲折,景色優美寧靜。
近年來,宿遷市政府圍繞駱馬湖的水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湖濱公園、動漫王國、歡樂島、羅曼園、克拉嗨谷等景點星羅棋布;酒店、遊艇、馬術、高爾夫、沙灘運動等項目不一而足。
駱馬湖旅遊度假區是蘇北平原上難得一見的「山水畫廊」,具有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
湖濱新區皂河古鎮
素有千年古鎮之稱的宿遷市皂河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民俗文化獨具特色。鎮內遍布大量文物古跡、遺址、遺存及傳說,如乾隆行宮、陳家大院、合善堂、財神廟等明清建築,記錄了皂河鎮豐富的文化底蘊。
泗洪縣洪澤湖濕地公園
俗話說「大湖之邊必有美景」,洪澤湖濕地公園是由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規劃設計,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
是泗洪縣充分利用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資源優勢打造的集生態休閑、觀光游覽、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目前已建成多媒體展示館、濕地生態博物館、古泗州文化博物館、千荷園、垂釣中心、濕地蘆葦迷宮等60多個旅遊項目和景點。
洪澤湖銀念濕地公園目前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被評為中國十大生態休閑基地,長三角世博之旅示範點、江蘇省省級自駕游基地。
榮獲「中國十大生態休閑基地」以及「江蘇省攝影基地」等稱號,是江蘇省最具代表性的新興生態旅遊景點。
宿城區雙塔公園
雙塔是指「江山塔」和「春好塔」,為古黃河景觀帶的標志性建築,此雙塔名來源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連發「第一江山春好處」的感慨!
雙塔位於古黃河景觀帶奧林親水公園北岸,總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江山塔層數為9層,高86米;
春好塔層數為7層,高72米。日出時,看雙塔立於水中,與北面的拱橋相映成趣;入夜時,
二塔映月,遙相呼應;雙塔倒影聳立湖中,在霓虹燈的照映下,流光異彩,碧波盪漾,美不勝收。
宿豫區梨園灣
梨園灣景區以宿豫區林苗圃居委會特有的梨園景觀、田園風光、農耕文化、生產經營形態、鄉村聚落等資源為中心,充分打造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和購物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
該景區先後獲得「中國美麗鄉村」、「江蘇省三星級康居鄉村」、「江蘇省人居環境範例獎」、「江蘇省平安創建示範村居」、「江蘇最美鄉村」和「江蘇水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洋河新區農業嘉年華
洋河農業嘉年華位於江蘇省洋河新區國家農業公園內,規劃面積567畝。
園區以立足洋河,面向江蘇,放眼世界的目標,深入挖掘洋河酒都酒歷史、酒文化、酒水源、酒原料、酒工藝、酒產品、酒健康、酒發展等酒類相關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結合先進的農業科技詮釋洋河酒文化。
洋河農業嘉年華分為綜合服務區、嘉年華主題場館區(蔬韻藍科、酒溢田間、千絲萬縷、藍翼花田、醉夢果香、律動葯園、水韻夢都、沙漠風情)、田園樂活區、科研創新區、科技推廣區五個功能區。
引爆核心區休閑旅遊發展,進而驅動洋河全域旅遊的發展。
❷ 美麗鄉村文化牆的設計圖片
美麗鄉村是現階段需要不斷建立的,文化牆突出了美麗鄉村的文化,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美麗鄉村文化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美麗鄉村文化牆的高清圖
美麗鄉村文化牆的設計圖
美麗鄉村建設五大重點
一、加強“鄉味”保護,讓人聞“鄉”而來
美麗鄉村建設要從保護開始,堅持整體保護、兼顧發展,活態傳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的原則,保護好青山綠水,保護好藍天白雲,保護好鄉土氣息。“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特別要要關注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掘,要對農業生產生活民風民俗文化開展調查收集,重點針對二十四節氣、民謠農諺、農民藝術、傳統手工絕活、標志性民俗活動、有地方特色的農事禮儀、農業文化遺產等,進行深入挖掘、溯源與整理,修復農村文化延續的斷層,研究傳統農事民俗文化和現代農村生產活動方式融合發展模式。總之,保護的結果要讓城市人能夠聞“鄉”而來,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二、抓好環境整治,營造美麗氛圍
鄉村環境衛生好壞,將反映一個地方的鄉風、村風、民風,直接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敗,因此加強鄉村環境整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
鄉村環境整治,主要依託是鄉村基層組織,依靠力量是農民群眾。一是推動鄉村基層組織職能從重行政管理向重公共服務轉變,將鄉村環境整治作為基層組織練能力、改作風的重要平台,引導和帶領群眾改善環境、美化家園。二是黨員幹部以實際行動觸動和影響周邊群眾,深入細致地做好鄉村環境整治宣傳教育、引導參與、評價激勵等工作。三是注重引導動員廣大農民群眾以主人翁姿態參與鄉村環境整治,逐步形成人改造環境、環境改變人的良性循環。
鄉村環境整治貴在長期堅持,建立長效機制是根本保障。一是投入保障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保障為主、群眾籌資籌勞為輔、社會各界捐助建設為補充的投入體系。二是長效管理機制。把環境衛生的維護和管理寫入村規民約,探索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對惡意破壞環境者進行勸導以至處罰,逐步建立引導而不放任、負責而不包辦的鄉村垃圾管理機制。三是考核評比機制。突出行政考評,把鄉村環境整治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框架,在區縣(市)之間、鄉鎮之間、村組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注重輿論監評,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優勢,促進問題解決;實行群眾自評,探索建立“百姓幫百姓、百姓管百姓、百姓評百姓”的自治模式,推動鄉村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開展。
三、培養良好鄉風,築牢美麗之魂
美麗鄉村在注重外在美的同時,更要注重內在美。文明的鄉風是美麗鄉村的內在美,是美麗鄉村之魂。因此,營造良好的鄉風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鄉風文明建設要從“高”處著眼,“實”處著手,以提高民眾文明素質和鄉村文明程度為目標,以服務民眾、服務發展為主題,以各種群眾性創建活動為載體,以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解決有損鄉村文明形象的問題為重點,以為民辦實事、好事為著力點,以加強基層黨員幹部道德實踐和樹立先進典型為突破點,繼承優良傳統、好的經驗,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民眾道德實踐活動的規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從具體事情和行為抓起,從家庭等鄉村“細胞”抓起,不以小為小,不以細為細,做深做實,堅持不懈,使民眾在道德實踐中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提高,成為有知識、有理想、有良心、有愛心、有正氣、有正義、有原則、有力量、有作為的人。
四、科學編制規劃,譜寫美麗藍圖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科學指導,需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推進。因此,創建美麗鄉村,應委託專業旅遊規劃機構編制規劃,同時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山美水美環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話美心靈美”的要求,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細化區域內生產、生活、服務的生態功能定位,明確垃圾、污水、改廁、綠化等各類項目建設的時間與要求等。
五、選擇合適抓手,創建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除了要有科學規劃、保障措施外,還要有相應的抓手,才能有力推進、落實到位。筆者通過研究發現,美麗鄉村建設可供選擇的抓手主要有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旅遊、農業旅遊、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等。如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的婺源縣,就是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農業旅遊創造了中國美麗鄉村的神話;北大荒各大農場通過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也使各農場式的鄉村變得更加美麗。當前以及未來10年內,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是中國廣大鄉村的熱點,結合旅遊、文化、休閑的新型小城鎮建設也將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抓手。
猜你喜歡:
1. 致村民慰問信範文
2. 美好鄉村文化牆內容
3. 鎮長年底表彰會講話
4. 美好鄉村建設文化牆的高清圖片
5. 美麗鄉村的勵志演講稿
6. 美好鄉村文化牆的高清圖片
❸ 鄉鎮文化牆的要求
應符合鄉鎮文化牆建設標准。
文化牆涉及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路線、環境保護、村規民約、為人處事、誠信孝義等各個方面。
文化牆是宣傳政策、優化環境、樹立新風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傳遞能量的重要載體。固城鄉將文化建設牆與道德講堂、善行義舉四德榜、五星級文明農戶評選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群眾充分認識到建設文化牆的重要意義。讓文化牆逐漸成為繁榮農村文化、促進鄉風文明的有效途徑,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文明講堂。
❹ 美麗鄉村文化牆彩繪牆多少錢每平方
美麗鄉村文化牆彩繪牆多少錢一般的面積都比較大,如果按照面積來算的的話,一般一平方100-200不等,如果是按照一幅畫來算的話,一幅畫2000-4000不等,主要看設計的難易程度,格調彩繪給我們鄉村做過此彩繪牆,我覺得挺好的,能體現鄉村的文化。
❺ 宿豫區的旅遊
2013年,宿豫區共接待遊客14.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95萬元;宿豫區旅遊住宿設施累計出租率達77%,其中,星級酒店累計出租率62%,經濟型酒店累計出租率達91.3%。在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之後,順河林苗圃又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秀強晶瑩之旅工業旅遊點創成省工業旅遊示範點。農業產業園生態觀光一日游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經市旅委辦認定,宿豫區順河鎮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鎮,新莊鎮朱瓦村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村。
宿遷市運河灣森林動物園
動物園項目位於宿豫城區東北部,西至金沙江路,北至二乾渠,南至陸塘河。京杭大運河從宿豫區穿境而過,在此形成了生態河灣。動物園主要分為動物展區和兒童游樂園兩個區域。動物展區目前分為四大區域,即:猛獸區、食草動物區、珍禽放養區、水禽放養區。猛獸區包括:靈長類館、狼籠養區、獅子放養區、老虎放養區、熊放養區。食草動物區包括:駱駝、麋鹿、羚羊、梅花鹿、馬廄、羊駝、斑馬、袋鼠。另外還建有海豹表演館、爬行動物館、珍稀動物館、猿猴館。
千鳥園廣場
千鳥園位於宿豫區江山大道西側,韶山路南側,西臨湘江路,南臨泰山路,佔地面積12.67公頃。該園興建於2000年6月,為進一步完善美化園區環境,2004年9月,區委、區政府聘請南京明宇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對千鳥園維修改建進行設計,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園區內供水、排水和照明系統,修建公廁兩座,對園區內道路進行了修補,將園內噴泉改為旱噴,並矗立九柱。
千里運河第一漂
千里運河第一漂景區位於宿遷市區美麗的中運河風光帶里,內含特色旅遊漂流項目:竹筏漂流、火紅龍舟、恩愛囍船以及各種動物造型的小型遊船。
來龍古寺
來龍古寺建在白鷺湖畔,來龍古寺因恢復重建明代來龍庵故名。有「干木老祖」的神話故事。殿內中央為站立櫃式佛龕,高約2米,寬約1.2米,紫檀木質。龕前敞開,兩邊設聯,聯底紅色,正楷金字,上聯:「祖身宛在德庇來龍傳百世」,下聯:「佛曄綿存慈蔭廣宇照千秋」,橫批:「祭如在」。
順河百年苗圃觀光園
順河百年苗圃觀光園(林苗圃)位於陸塘河以西,宿關路穿境而過。觀光園是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閑餐飲、生態居住為一體的地方特色旅遊觀光園。觀光園佔地2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1246畝,其中果園佔60%,花卉苗木佔30%。觀光園內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龍王廟行宮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宿豫區西北二十公里處的古鎮皂河,因乾隆皇帝多次臨幸於此,故又名乾隆行宮。行宮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後經雍正、乾隆、嘉慶等歷代皇帝多次修復和擴建,是清代帝王為祈求「龍王安瀾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築,故命名「敕建安瀾龍王廟」。龍王廟行宮佔地36畝,坐北向南,三院九進院落,有殿閣亭台20多處。
自清代以來,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三天為皂河安瀾龍王廟廟會之日,趕廟會的人一起參拜龍王,被列為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
文昌閣廣場
文昌閣廣場坐落在教育園區中心地帶,總面積11.65公頃,由東南大學規劃設計院規劃設計,整體呈橢圓形,由文昌閣、體育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廣場等部分組成,學海路、書山路貫穿其中。文昌閣位於廣場中心,是整個廣場標志性建築,高32.8米,面積519.56平方米。文昌閣的正門上方,由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書寫的「文昌閣」三個大字,古樸蒼勁。整體塔樓外牆用大理石貼面,塔檐和塔頂用小青瓦裝飾,莊重大氣,古樸典雅。文昌閣台階前大理石地面上,設計圖案為電腦鍵盤,造型獨特,獨具匠心。文昌閣建築平面為風車型,在高度上呈螺旋上升之勢,寓意宿豫的將來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江蘇省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江蘇省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位於宿遷中心城市東翼,農園總面積14.36平方公里,包括高新研發區、設施生產區、信息物流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新農村示範區等「一園五區」。其中,高新研發區佔地7.56平方公里,主要有高新農業區、科普教育區、農耕體驗區、觀賞花木區、濕地生態區等12個功能分區,是集研發、商務、科普示範、休閑旅遊等於一體的尚品休閑文化農園,已成為宿遷人的後花園。 2011年6月,被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1年8月,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桃源深處觀光園
桃源深處觀光園是由宿遷市雲林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位於宿豫區新莊鎮、曹集鄉內,交通便利。該項目充分利用千畝桃園特色景觀,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項目規劃佔地1000畝,計劃投資4420萬元。該觀光園計劃三年完成,2011年完成項目規劃並完成萬株桃園基地、百畝有機反季節油桃基地、桃花閣、菜花園、生態長廊等主要景點和配套公共設施建設;2013年完成休閑農場、水上樂園、淘寶樂園等景點建設,完善觀光園服務配套。現已累計投入740萬元,已建成千畝桃園基地、採摘園,600平方米遊客觀光道路、300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公廁、1000平方米遊客停車場等,年遊客接待量400000人次。項目建成後,可帶動農民1300多人就業,直接帶動水果、蔬菜生產農戶15000多戶,間接帶動蔬菜生產農戶上萬戶,直接帶動農村勞動力10000多人,間接帶動農村勞動力超過2萬人。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有極大的改善;也將成為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宿豫文化公園
宿豫文化公園(宿豫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項目位於牡丹江河以東、嘉陵江路以西,泰山路以北的長方形地塊。主要建築有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項羽紀念館、非遺展示館、文學藝術俱樂部、影視城、城市展覽館、會展中心、古玩市場等文化設施,為宿豫城區標志性建築。項目集公共文化事業、文化娛樂產業、三產服務業設施及主題文化公園為一體,追求高品位、綜合性、規模化、產業化,滿足宿遷市及外來遊客公共文化、娛樂休閑、旅遊購物等需求。它的建成與發展有利於集聚宿豫城區人氣、商氣,大大提高中心城市的建設品位和文化內涵。項目由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和STI思圖·意向(德國)建築與城市設計事務所共同設計。整個建築以「山」、「水」、「園」為構思理念,將其規整化、幾何化、抽象化與園林化有機結合,形成山體連綿起伏、綠水環繞其間、園中錯落有景的人文景觀。工程計劃分二期實施,一期工程2010年動工,主要建設大劇院和文化館。整體工程計劃到2013年竣工。
中運河風光帶
運河東岸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集防洪、排澇、調水、景觀建設於一體的兩級政府實施的重點綜合整治工程,由北京土人景觀與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工程2003年4月正式啟動,2007年底全面建成,全長11.7公里,投資3.4億元。風光帶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修築配套橋梁30座、橋頭公園4個,完善配套亭、廊、塔、景觀石等設施多處。以24個節氣和春夏秋冬命名的28座橋,造型各異,布局合理;水上樂園、農家樂園、民俗博物館、造船遺址公園等特色景點點綴其中。運河廣場即船廠遺址公園,位於中運河東岸生態走廊中段,面積約10.7公頃,建有形為船塢、船台、船舶的構築物,新建船塔,高聳河岸,雲帆高掛。工程注重運河廣場及景觀構築物的建設,更加突出人文主題,廣場以運河自然環境及人文背景為前提,盡載地方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中運河風光帶是以自然景觀要素——運河為主,以人工景觀要素——雕塑、廣場為輔,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觀段。通過景觀點和標志點轉換,構築風光帶的整體景觀,形成步移景異、流動感極強的濱河景觀帶,是一個開放式沒有屋頂的運河博物館。2007年,中運河水利風景區被省水利廳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08年8月,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❻ 什麼是農村「文化牆」
農村文化的建設需要從很多方面下手,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農村 居民們感受到文化的洗禮。現在,在農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文化牆」, 這些「文化牆」的出現為農村增加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那麼什麼是農 村的「文化牆」呢?從「文化牆」最初的出現上,我們可以知道「文化牆」就是一種傳 播鄉村優良文化的牆,人們通過牆上的內容來傳播文化,把很多優良 的文化傳統、文明禮儀通缺尺過文字、圖畫、詩歌、新聞等形式發表在牆上, 不僅裝飾了牆壁,還仿慶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多身邊的優良伏大高文化。農村「文 化牆」最初的發展形勢是利用閑置的牆壁資源創造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