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蠶桑文化為什麼會成自然物

蠶桑文化為什麼會成自然物

發布時間:2023-06-18 11:39:23

Ⅰ 蠶文化的歷史

蠶崇拜、蠶信仰
祀蠶神;我國養蠶歷史已很悠久,據說是黃帝軒轅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養蠶,後人即奉
她為神。杭州湖州一帶稱為嫘祖娘娘,並建有蠶神廟。絲織也有神,奉軒轅氏黃帝。杭州有三
處機神廟,明代建於慶春紡東園巷稱中機神廟,涌金門又建一所,稱上機神廟,艮山門石弄口
又建一所,稱下機神廟。每年春秋,機戶用隆重儀式祭祀機神。厲鶚《城東雜記》中收有《機
神廟碑》。詳記興革事,碑曰:「物創於臣,功歸於帝,然則機有神,非伯余莫屬矣。」按伯
余何許人也?有人認為即黃帝,亦有認為是黃帝的臣屬,按碑文則記機神為黃帝之臣伯余。乾
隆六十年覺羅吉慶撰文,仁和縣事鄧雲龍渤石於機神廟的《秩祀軒轅廟先蠶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蠶事之利侔於力田。……得機神廟於城東北隅,乃躬癸�祭 矣。……因考先
蠶之說不一,惟疏仡紀黃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蠶。則先蠶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馬頭娘為蠶神,亦稱馬頭神、馬鳴王菩薩。該傳說原出於寶《搜神記》。記曰;
「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
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韁而去,徑至父所。父見馬
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
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當養,馬不肯食。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
,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入,於是伏弩射殺之,
暴皮於庭。父行,女與鄰女於皮所戲,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即招此屠剝,為
何自苦。言末及竟,馬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鄰女忙迫不敢聚救之。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
出失之後,經數日得於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結於樹上,其繭綸理厚大,異於常蠶
,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言
桑蠶者是古蠶之餘類也。」�卷十四,四庫全書版
蠶花娘娘祭祀定於12月12日,傳說這天是蠶花娘娘的生日。用紙紮成一馬,上騎一
蠶花娘娘或三個蠶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還用紅青白三色米粉團做成馬頭娘的樣子,還有桑
葉、絲束形狀以供膜拜。按照人們審美觀念與對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樹基色為色調,
青色象徵充滿著生機。白色可能是象徵著繭絲的基色,表示蠶寶寶健旺。紅色與蠶桑無直接關
系,一般民間凡逢喜事總用紅色來慶貿。紅色象徵吉祥如意。所以米粉團的三色調配既含有審
美觀念,又含有象徵的色彩。
燒田蠶·點蠶花火:除夕燒田蠶,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農村中舉行燒田蠶活動,或叫
照田蠶。田汝成說;「杭俗正月十五,鄉間有祈蠶之祭。」王道隆則說:「除夕田間燃長炬,
名照田蠶。」照田蠶的儀式,據《西吳里語》:「各鄉村人晚間以竹葉雜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然,舉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贊詞,名曰燒田蠶。謂宜耕種育蠶二事。」嘉興地區是「
村落間束薪木,末飈以緋帛,夜則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贊詞,群聚而焚之,曰燒田蠶,蓋祈年
也。」湖州烏程在元旦之夜舉行「慶田蠶」。「至晚鄉村以竿束草於上燒之,鑼鼓相暄,名慶
田蠶。」各書記載大致相似。故魯迅在《古小說鉤沉·齊詣記》:「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
,雲:我是蠶神,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實際上這是農民蠶戶祈求豐年活動,仍保留著
刀耕火褥的遺習。也有熱鬧歡樂的預祝一年豐收的願望,並不純為迷信活動。還有在馬桶或糞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蠶不會掉進,用柳枝擋住了。
點蠶花火:除夕蠶戶在土地菩薩前點著燈或燭,也有祈求蠶豐收的意思。
送蠶花:蠶鄉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禮拜經懺,謂之蠶花懺。憎亦以五色紙花施
送,謂之送蠶花。」�《吳興蠶書》 嘉興梅里一帶,「春日沿村問卜,謂之送蠶花。」
送白虎:蠶最怕病,蠶農認為有一種祟怪是蠶之剋星,這剋星想像中是一隻白虎,於是
有「怯蠶祟」的活動。清明日有驅白虎之舉,《鮑鉁亞谷叢書》:「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門,拋棄於道,謂之送白虎。士人爭先攘攫得之者,以為通達之兆。」亦有在清明日,「
育蠶之家,設祭以禳白虎,門前用石灰畫彎弓之狀,蓋祛蠶祟也。」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蠶室
門窗上印上一個個白手印以做驅祟。在嘉興一些鄉村,在蠶室門口懸掛大蒜頭、菖蒲以怯祟。
海寧縣則在蠶室門口棟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驅祟。也有蠶農以「舊書敗卷,雲可辟邪。」�《
遺閑瑣記》 「寒食節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蠶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畢棄之。」(《西吳蠶
略》
四、蠶娛樂
養蠶是很艱辛的勞動,收益卻高於男子種稻穀一倍或數倍。徐獻忠說:「大約良地一畝
,可得桑八十個,計其一歲墾鋤壅培之費,大約不過二兩,而其利倍之。」張履祥說:「蠶桑
利厚」,「葉盛者一畝可養�蠶 十數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賤絲貴時,則蠶一筐
即可當畝之息矣;米甚貴絲甚賤,尚足與田相准。」桐鄉知縣胡舜允於萬曆四十四年說:「地
收桑豆,每四倍於田。」所以每當養蠶之前或豐收之後,他們都要舉行一些歡慶活動,或祈求
蠶寶寶安全,能結出好繭來,或慶祝豐收分享勞動的成果。其形式也是多樣的,主要有唱蠶花
,點蠶花燈,謝蠶花等活動。
點蠶花燈:除夕,鄉村中舉行提燈娛樂活動,紙燈以馬頭燈為多。在田頭蠶室嬉鬧一直
到天亮。
接蠶花:海寧還有接蠶花活動,他們拿著蠶花紙和蠶馬幛�有蠶花娘娘神象的紙做神位
,邊唱邊把上述二物交給蠶婦。蠶婦把它收藏起來一直到繭成絲售後舉行「謝蠶花」供祭蠶
神,然後焚燒。
競渡、宜田蠶:烏程一帶於「清明日,居民各撓彩舟於溪上,為競渡之戲,謂宜田蠶。

謝蠶花:端午節前後蠶事已忙過,繭已繅成絲出售了,蠶農們就准備了祭品去酬謝蠶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們還舉行劃龍舟比賽,以慶賀豐收。
其它娛樂活動也很多,大都以蠶的神化形象為中心舉行歡慶活動,以表示祈求和慶賀之
意。
龍蠶會:嘉興、桐鄉一帶有龍蠶會。在芝村設有龍蠶廟,即祀蠶神處。每屆清明,把蠶
神塑象請出來安放在二隻並排的農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蠶農劃船來祭祀,此時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體育娛樂活動,有「搖快船」的比賽競渡,有「標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雜技,河面
上熱鬧非常。三五日才結束請回蠶神,男女各插戴蠶花回鄉。這種活動是蠶月之前,帶有祈求
蠶神佑蠶豐收,又有輕松愉快的文體娛樂活動。
唱蠶花:是蠶區善唱者挑著一擔子,上供馬頭娘塑象或木印紙象,在蠶鄉各村游唱蠶花
詞。大都是唱些祈求蠶寶寶生長旺盛,多出繭絲的贊詞。邊唱邊圍蠶室旋轉,以求蠶絲豐收。
放賀者應贈給歌者一些食物。
軋蠶花:清明前後蠶農到蠶神廟或別的廟宇中祭祀蠶神的活動。但是蠶婦們必須是戴紅
彩紙做的紙蠶花。也有的蠶婦身背紅布做的蠶種袋進山進廟禮拜蠶神,大家喜氣洋洋,熙熙攘
攘,擠來擠去,不避忌諱,以為這樣才可把喜氣吉瑞之氣帶回家去,然後專心於養繭。這種特
殊的裝飾,至今在新春時仍見,成群結隊來到抗城等處。
五、蠶飲食
蠶三眠後蠶事稍可歇口氣,也為了酬謝蠶神的福佑,蠶農用米粉製成粉團以祭蠶神,並
分贈鄰里親友,這叫做食蠶團。如嘉興梅里鎮,「養蠶之家於清明前一日磨米粉雜葉作橢圓形
粉團,青白相間,名曰繭圓,以祀蠶神。」
吃蠶花飯�蠶絲豐收後就行祭蠶神,吃—餐豐盛的飯,這叫做吃蠶花飯。還給家人分贈
禮物,以享蠶絲豐收的喜悅。有些地方是分贈糕點水果給親友,也屬吃蠶花飯後的活動。
食螺螄: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雲驗其枯瘁盡速,而占桑葉貴賤
。」這一天,蠶農家「食螺謂之挑青,以殼撒屋上,謂之趕白虎。爆竹之聲略如除夕。」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門拋棄於道,謂之送白虎。士人爭先攘攫,得之者以為通達之
兆。」所謂挑青,《烏青文獻》記:「挑青,蓋蠶病渭之青娘,故深惡之。」
六、蠶衣飾
蠶婦在蠶月蠶禁時不盥不櫛,一心一意養好蠶,可是在蠶月前後他們還是注意修飾衣著
的,蠶婦有軋蠶花戴蠶花的修飾裝扮的風俗。
戴蠶花:是最簡單最變通的打扮,用紅彩色紙紮成「蠶花」戴在頭上。據說戴蠶花是始
於美人西施,當年西施離越赴吳,臨別無以為贈,親扎紙花贈給十二個女友裝戴。千古流傳,
習以為常,風行於蠶鄉各地。於是就在江南蠶區農村婦女中普遍都有戴紅彩紙花的習俗,相襲
至今。然其初衷則含有祈求吉利之意,當然也簡朴裝扮之舉,表現了婦女愛美的心理。
繭子花�它是蠶婦喜歡的裝飾。「以同功繭剪花極纖細謂繭子花,亦有以纖蛤簇蝶綴鬟
花者。」朱昆田的詩對繭子花有所描繪,他寫道:「短鬢低鬟黑似鴉,愛他總不御鉛華;自從
四月收蠶後,頭上惟簪繭子花。」
插柳·帶薺花:清明早一晚,各家於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諺雲:清明不插柳,
紅顏成皓首。」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帶薺花,諺雲:三春帶薺花,桃李羞繁華。」

Ⅱ 關於蠶具有無私奉獻的資料

我贊美蠶,蠶的絲曾讓古代中國聞名於世。古希臘人與古歐亞非人很早就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神秘的絲國」。絲的織物富麗華貴,是王族與教主們爭相擁有的東西,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最早東西方文明的通道。 古希臘人創造了奧林匹克運動與奧林匹克文化,智慧之神雅典娜借鑒中國絲向後人傳授紡織技術,但她並不了解絲,也沒有來過絲國,更不了解蠶與絲交織的文化,更不了解絲國人的精神。蠶絲也稱天然絲,源於自然,取於蠶繭,繭實際上是蠶化蛹後的「棺槨」,是古代中國人把它變成華貴而又高檔的錦緞。 古代中國「泥土文化」的精髓不僅源於農耕,也給種桑養蠶提供了沃土,這就形成了蠶的文化和絲國人的精神,這是古希臘、古羅馬的「石頭文化」所不及的特質;就是同有中國血統的島國日本,雖然較早就學會了種桑養蠶,絲織技術也很好,但「魚獵文化」的劣根,讓他們只會「拿來主義」,永遠也不會了解絲的文化和蠶的精神。 我贊美蠶,蠶的一生出神入化。從子到蠶,從蠶到蛹,從蛹到蛾;四種狀態,三個過程,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最終化蝶實現了理想的騰飛。我贊美蠶,它從子到蠶,運時而出,知候而生,不需孵育,自我超生;我贊美蠶,它勤奮努力,長大豐滿,並不自滿,反而嚴格的自我約束,作繭自縛化蠶為蛹;我贊美蠶,它作繭並不自負,為了化蛹成蝶甘願脫胎換骨,實現更高層的自我超越——騰飛。蠶的精神在於它對終極目標的執著和不懈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那怕超越的過程是脫胎換骨,也無聲無息從不張揚,總是那麼的努力、執著,與世無爭。 我贊美蠶的精神,是因為它知道:生命必須執著、成長必須勤奮;我贊美蠶的智慧,是因為它知道:自滿必須吐凈、自束方能新生;我贊美蠶的慧根,是因為它知道:只有化蝶成仙,方能延續幸福一生。我贊美蠶的精神,因為它知道:最大的敵手不是別人正是自身,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才能實現升華與飛騰。要銘記蠶的精神,成長必須像蠶食一樣努力勤奮,成才必須像作繭一樣自律完整,成就必須像化蝶一樣超越自我束縛,最終必將實現價值大功告成。 中國人傳承著「蠶的精神」,塑造了溫良與恬靜的民族性格和執著與勤勞的民族精神;「蠶的精神」 正是中國人心靈生活中最美妙的特質,是中國人心靈與理智的完美和諧,也是華夏文明永保青春的秘密。在繼承和發展這種精神的基礎上,近代的中國人,為了執著的理想而奮不顧身,前仆後繼的努力抗爭,在掙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枷鎖後獲得了民族的新生;當代的中國人,為了立國興邦、富國強民,進行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繼往開來的中國人,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實現騰飛的理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智慧之神雅典娜了解絲的用途,但不一定理解「蠶的精神」。中國人是女媧的後裔,有著泥的原胚,根生著蠶一樣的心靈和智慧。2008,是由絲國人舉辦奧林匹克聖會,當智慧之神雅典娜來到她夢中這個古老而又神奇的絲國時,她將驚奇的看到:「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如錦緞一般在華夏傳承,更將見證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升華與飛騰。來自: http://hi..com/%C3%CE%E6%C3%CF%C9%D7%D3/blog/item/273185cdbb61001600e928c8.html

閱讀全文

與蠶桑文化為什麼會成自然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4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5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2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0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9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5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8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9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4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4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3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3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8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3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3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7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4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