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哪些特色民族風情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所有的民族都保留著屬於本民族特有的風情人文肆局首特色,當您出門旅遊時有沒有注意那裡的民族風情呢,如果沒有就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如果到了那裡一定不要錯過當地的風土臘弊人情。
廣西桂林——夜遊灕江、民族風情園、柳州貝江苗族風情、梧州鍾山、富川、賀縣瑤族風情;南寧左江,參觀壯鄉、左江原始崖壁畫群。
貴州貴陽——紅楓湖侗寨、黑土苗寨、安順布衣地戲、凱里侗鄉苗寨高坡苗族跳花場、游花溪、紅楓湖、凱里苗寨(盤歌、鼓舞、蘆笙舞會)。
雲南昆明——海埂民族村、西山、滇池、百林和阿廬古洞;大理:古城、喜州、周庄扎染之鄉、崇聖寺三塔寺、蝴蝶泉、金梭島、蒼山、洱海漁村、巍山古城、劍川石寶山;麗江:參觀納西族村寨、納西文化遺產展覽、納西象形文字;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曼飛龍筍塔、勐臘熱帶植物園。
四川成都——茶館、小吃一條街;涼山彝族風情、瀘沽湖、大邑庄園文化。
海南三亞——通什通什黎寨;三亞天涯海角、民族博物館、仿古黎村黎苗民族歌舞之窗。
廣東深圳——參觀錦綉中華、微縮民族村。
遼寧沈陽——大連民俗村。
吉林延吉——朝鮮族村鎮觀賞歌舞,參與文體活動。
黑龍江哈爾濱——桃山獵人木屋、牡丹江鏡泊湖、朝鮮族瀑布村。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蒙古族風情,四子王旗格概括塔拉旅遊點、達茂旗希拉穆仁旅遊點、察右中旗輝騰錫勒旅遊點;鄂爾多斯蒙古族風情。成吉思汗陵。
山東濰坊——安丘百家莊民俗博物館、楊家埠木板年畫陳列館、風箏製作廠、風箏博物館;淄博民間花燈製作和展示,天下第一村周村、參觀絲綢廠、陶瓷琉璃廠、蒲松齡故居。煙台海濱風光、養馬島、樗風民俗村。威海遠遙村榮成大漁島漁家道遙游。青島膠南齊堂島、垂釣。
北京——四合院、走訪居民、老舍茶館、梨園劇場、龍潭廟會。
天津楊柳青年畫社、古文化街、石家大院博物館。
河北——吳橋雜技大世界、雜技村戶;承德外八廟、滿族風情。
河南鄭州——鞏義民俗文化村、開封宋都御街、鼓樓夜市;洛陽豫西窯洞、民俗博物館。
山西太原——喬家大院、河邊民俗館、平遙古城牆、臨汾丁村裂數民俗博物館、運城關帝廟、永樂宮元代壁畫。
⑵ 中國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1、熬年守歲。
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又稱照虛耗、熬年。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團聚,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2、清明掃墓。
清明節祭祀掃墓的習俗和喪葬禮俗的演變有著重要的關系。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掃墓祭祀,也就沒有相關的記載。
後來「墓而且墳」,即埋葬之後在築起墳丘,使祭祖掃墓的習俗有了依託。到了秦漢時代,掃墓祭祖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3、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4、重陽登高,佩茱萸。
據南朝文學家吳均在《續齊諧記》里記載,重陽節登高、佩茱萸的習俗源於漢代「桓景避難」的傳說。
傳說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有一次費長房對桓景說,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災,要他速速回家,告訴家人縫一些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後登山飲菊花酒,這樣才能躲過大禍。
到了九月初九這一天,桓景按照師父的話做了,帶著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無事。晚上回到家中,發現雞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後人們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姿絕、飲菊花酒,以求免禍。
5、臘八節喝臘八粥。
臘八粥的起源,始之於我國古代天子國君,年終時的祭祀農神,叫做「天子大蠟八」,而「天子大蠟八」則是起源於我國古代,炎帝神農氏的「始作蠟祭,以告上蒼」。
舊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算是大家萬戶的習俗螞慧,甚至主人會為家裡的雞狗喂上幾勺,花卉果樹枝幹上塗上幾口,認為這樣必能六畜興旺、果實豐收,如童謠里說道:「臘八粥,臘八飯,小雞吃了就下蛋」。
皇宮的臘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穀雜糧,乾果紅棗、桂圓、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金糕、青紅絲等材料熬制;而民間用雜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棗、栗之類,盛起後,碗中上鋪乾果色糖製作。
⑶ 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有猜燈謎、貼春聯、畫燈籠、京劇、花燈報元夜、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2、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踩高蹺
踩高蹺,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5、舞獅
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⑷ 中國有哪些民間傳統文化
你好朋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繁雜浩瀚,通過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看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我所知道和總結的有以下,僅是以管窺豹。
首先是傳統節日:
春節:在中國,許多民族與地區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其本意在於除舊布新,送往迎來。大年三十之前,人們置辦年貨,清掃衛生。三十那天,貼門神、春聯,掛年畫、紅燈,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大年三十夜晚叫「除夕」,即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一般人家都要圍在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稱「團年」。午夜時,還要燃放爆竹。春節時吃餃子,是中國北方的民間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也就是新舊交替從子時開始。在中國南方,春節時多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
元宵節:在中國,農歷正月十五晚上,人們有觀燈、吃元宵的習俗,故把這一天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吃元宵是相沿已久的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元宵這種食品,原先叫「湯元子」,後改為元宵,象徵家人團圓、和睦、吉利。
元宵節以觀燈為喜樂之事,故又稱「燈節」,據《文樂書》記載,漢明帝時期提倡佛法,敕令在元宵節點燈敬佛,這首開元宵節放燈的先例。唐宋時,元宵節觀燈的習俗已廣為流傳。清代燈節更盛,並一直延續至今。
元宵節也是民間花會,即各種民間技藝、舞蹈薈萃、競相表演比賽的節日。
清明節: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至今已流傳了2000多年。遠在春秋時代,人們就運用圭表測量日影的辦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4個節氣。到秦漢時,又確定了二十四節氣,自此就有了清明這個節令。屆時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有放紙鳶(風箏)、盪鞦韆、踏青、游春、栽柳、斗鷗和拔河等活動。自唐代以來,把清明節與寒食節(冬至後的第105天)混同起來,統稱清明節。祭祖掃墓、禁火寒食便成為清明節的主要內容。
端午節:農歷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年、重五,到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來歷,其說不一,認為端午節始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忌日流傳最廣。人民懷念屈原,便把他投汩羅江殉國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過節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便成為中國人民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後來,這種習俗流傳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等國。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由於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又叫「仲秋節」。過中秋節,起於漢代。到宋代,中秋節便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了。
中秋賞月、中秋祭月、吃月餅,是中秋佳節的主要內容。每到中秋之夜,當月亮升起後,在庭院設案,供品有月餅、瓜果等。月祭完畢,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酒」、「賞月飯」,並對望月亮向遠在異地的親人表達思念之情。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少有趣的習俗,但都以「花好月圓」、吉祥如意為主題。
重陽節:董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古人認為九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所以九月初九既稱「重九」,又叫「重陽」。
其它的傳統文化有: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⑸ 中國民俗文化有哪些基本內容
過春節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盛大的節日,不管出門在外有多遠,到了這個節日都會趕回家與家人團圓,每到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家家戶戶都會歡聚一堂圍在桌子旁邊吃團圓飯,春節期間每家每戶都會去親朋好友家裡拜年,舉國歡慶。
過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由來已久,這是為了紀念楚國屈原而產生的一個節日。中國人過端午節有一個傳統,那就是一定會吃粽子,賽龍舟,吃雄黃酒。在汨羅江畔的人們還會往江水裡面投粽子,把汨羅江裡面的魚蟲喂飽了,這些生物就不會去食屈原的身體了。
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佳節大家會圍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如果是住在錢塘江附近的人們,可能還會在這一天去觀潮。每到了這一天,人人都會想起蘇軾特別著名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寄託自己對家人的思念。
七夕節
因為七夕節是中國所有的節日當中最浪漫的一個節日,所以七夕節有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牛郎和織女的美麗傳說眾所周知,所以七夕節一般是有情人的節日,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深受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⑹ 中國民間傳統藝術有哪些
1、琴棋書畫
在中國古代,彈琴(古琴)、弈棋(圍棋)、書法(毛筆)、繪畫(國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養性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合稱琴棋書畫。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圍棋是由中國首創,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水墨畫也是中國獨有。所以,琴棋書畫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
2、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也是目前咸陽盤子女人坊點拍率最高的主題之一。
3、皮影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還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民間剪紙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5、泥塑藝術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就有多處發現。中國泥塑藝術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藝術是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
6、編織工藝(中國結)
編織工藝在中國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遼代已有了精美的編織生活用品。以後更是遍及生活的各個領域,其編織用材多種多樣,有柳條編、藤條編、高粱桿編、草編、竹編、繩編、金屬編等。
其實,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始於先民的結繩記事,是一種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